中國江蘇網10月27日訊 10月19日清晨,新沂市高流鎮鮮切花種植基地宛如一個超級農貿市場,200多名花農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選花、切葉、打把、分選、養水,他們在包裝向日本出口的新鮮菊花。經過一道道流水線作業,一束束鮮切花裝進貨櫃發到連雲港口岸,通過水路,最快16個小時就能擺上日本花市。
這是高流鎮輝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鮮切花,在繼出口韓國之後,又打入了日本鮮花市場。總經理嶽增輝說,技術團隊對包括他在內的6家切花菊種植企業進行整體技術外包,讓懂種植的人去種,懂市場的人跑市場,讓新沂的鮮切花走進了韓國、日本、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近10個國家市場,與其他國家的頂級鮮切花爭奇鬥豔。
新沂是全國最大的鮮切菊基地,也是江蘇省鮮切花生產和出口創匯重要基地,年產鮮切花1.2億枝。然而,因為出口鮮切花要求非常嚴格,曾經,他們出口的鮮切花經常被拒。嶽增輝說,比如鮮切菊,要求花苞有同樣的開放度,莖杆要粗細均勻,植株的高度和葉片的間距也要保持一致。而花農們種出的菊花,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整齊,經過選花機的挑選,很多菊花都達不到標準,真正能出口的不到40%-50%。即使達到了出口標準,到達對方國家的口岸後,還會面臨被拒的風險。
一位花農向記者透露,幾年前,他一個冷櫃4萬枝鮮切菊運到日本神戶口岸後,因菌落超標和含有蟲子,被對方進行燻蒸處理,把檢驗處理過程通過視頻、圖片傳了過來,不但整櫃鮮花被毀掉,還要讓他支付燻蒸費,一單貨就讓他損失5萬多元。
現在鮮切菊出口要求更嚴,嶽增輝說:「貨櫃中隨機抽取,再將花放置於載玻片上,餘下的命運就交給顯微鏡了。」
「不過,對鮮切菊產業來說,日本市場誘惑很大。成本每枝約0.4元,運往韓國價格是0.6元,運到日本市場可賣1.2元以上。」馬陵山鎮9月鮮花種植合作社總經理張超說。據他介紹,日本市場白菊進口標準也是世界最高。成品花,日本客商要求莖高80釐米,韓國為65釐米;日本要求花的開放度為2度,僅一元硬幣大小,而到韓國開放度達到3至4度客商就能收購。「非常苛刻的『葉包花』,正是日本標準。」張超解釋,成品白菊高不低於80釐米,底端清理達30釐米後,尚存的50釐米莖杆上,仍要有39片至42片葉片方可。
因此,9月鮮花種植合作社有一項制度:社員不許降低生產成本,必須按手冊要求進行標準化種植。
今年7月,該合作社在核算中發現,一社員消耗的水肥量出現了異常。「120畝花圃,月應消耗水肥1.5噸,但他僅用0.5噸。」張超調查後認定,該社員剋扣了水肥投放量,且摻雜使用了其他品牌農藥。「這樣做的結果是直接拉低了出口成品量,使出口量從每月1櫃縮水到不足半櫃。」經全體社員商議,決定對其產品給予拒收處理。
實行標準化種植,可以提高市場佔有率,增加產業效益。技術員李文虎介紹說,他是受廣東谷之都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派遣,為新沂鮮切菊種植大戶提供整體技術外包服務。據他透露,目前已有7名技術人員入駐到新沂的1家種苗公司、6家出口生產公司。
10月19日下午,在輝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標準大棚內,花農喬繼彩正打開滴灌閥門給花澆水,「俺不懂怎麼種花,但技術員今天留了單子,俺就按照他的指令幹活。」
廣東谷之都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覃興謀,被新沂花農敬稱為「阿謀」,他領銜的技術團隊對新沂各個鮮切花生產合作社的生產流程實行統一安排,做好年、季、月、周、日計劃,花卉生長狀況每天通過手機上傳至信息平臺,由各地專家共享,及時提出管理措施,再由入駐各個生產合作社的技術員負責指導。「如果出現管理問題,一般都在4小時內得到解決。脫胎於日本技術的標準化流程,甚至把每次澆水都細化成了一個個節點。」李文虎說。
標準和規程保障了產量和品質。張超統計,合作社鮮切白菊出口量每年穩定在1200萬枝至1500萬枝之間,80%賣到韓國,20%運往日本。如今再也沒有客商退貨或索賠了。
標準化種植,還克服了傳統種植中的雜亂無章。在嶽增輝辦公室內,詳細記錄著一個月內該公司購進白菊種苗的記錄。他說,該公司也曾從國外購過菊苗,如今本地苗圃供應穩定,所以已經完全在當地產業鏈中採購了。
專門培育菊苗的合作社社員馬廣進說,2014年,他從日本引進菊苗新品,成立了自己的「實驗室」,聘請了南京農業大學房為民教授為技術顧問,聯合了國內幾家種苗生產企業做菊苗培育,先後和上海虹華公司、北京世紀鼎新公司、浙江豐島集團合作,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菊苗生產企業。經過不斷摸索和積累,他已經掌握了鮮切菊培育核心技術,使培育出來的非洲菊苗具有抗病性強、生根率高的特點。
目前,新沂地產白菊苗扦插出苗率可保證90%以上,「去年秋菊第一次扦插,出苗率更是超過了95%。」馬廣進統計,基地去年產4000萬株,佔全國的三分之一;今年有望突破6000萬株,使新沂切花菊種苗自給率達到80%。
在新沂市草橋鎮的沂岸花卉基地,記者看到一株株菊花被準確地定位在一個個小小的方格子裡,一壟一壟,整整齊齊,高度相當。在每壟菊花旁還有一個固定的鐵架。「鐵架是為了保證花莖筆直、形態優雅;定位格是為了保證菊花能統一標準,方便統計數量。」合作社社員王貴林說,這一個佔地4000多平方米的連棟大棚,一共有21.6萬株菊花。
除了定位格和鐵架外,每個大棚都是水肥一體化滴灌,還輔以防蟲板、植物補光燈和遮黑布。王貴林說,「這個自動打開收縮的遮黑布,主要作用是促進菊花做蕾、出花,控制花期。」由於種植精細、管理到位,王貴林種的菊花出口後在恆溫情況下,能保存55天,而一般的保存期只有25天。
新沂市農委花木辦主任徐士才說,新沂鮮切花種植公司統一接受技術外包後,降低了三成以上的技術服務成本。目前,越來越多的花農主動進入合作社接受標準化種植管理,在脫貧致富和走上國際市場的道路上,闖出了一條可複製的途經。南京農業大學教授陳發棣透露,新沂鮮切花種植基地是我省唯一一個以出口為引導的重大農業推廣項目基地。省級連續4年投入40萬元資金,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上尋求新突破。目前,由於蘇北鮮切花企業自覺控制出口佔比,使海外索賠案例逐年降低,出口報價已從到港價轉變成地頭價。外方田頭收購,鮮切花離開田頭後,所有問題都是客商包攬。陳教授說,深耕國際市場的新沂花農,已經把鮮切花種出了「國際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