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猙獰而內心慈悲——藏傳佛教護法神

2020-12-25 舒放的後花園

藏傳佛教有著系統龐大、種類繁多的護法神體系。而且這個體系至今仍在不斷擴充之中,這和護法神的來源之一有關。藏傳佛教護法神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

其一、源自印度佛教是佛陀住世期間所降服的外道,由於信服佛法,從此立誓順從佛法,護衛佛法,遂成為了佛教的護法。佛教傳入藏區時,這些護法神一同傳入。

其二、是西藏原有民間信仰中的土著神靈由於「萬物有靈」的民間信仰深入人心,西藏的山山水水乃至草木石頭莫不具有靈性。這些山水都有其人格化的神靈,和漢地的山神河神、土地等神靈一樣。這些民間神靈保佑一方水土和百姓,原也是具有法力的神祗。而在漢地,由於《西遊記》裡,不管是土地神還是山神,動輒被齊天大聖拘來呵斥一番,這些「小神」在漢族百姓心中威嚴不在,而含有滑稽成分。這和藏區人民的態度不同。後來佛教成為藏區的主要宗教信仰後,這些民間神靈統統被納入佛教護法體系。

其三、源自原始宗教苯教這些苯教神靈也屬於「外道」,蓮花生大師建立桑耶寺時,曾與其鬥法,並一一降服,從而成為佛教的護法。

其四、護法神體系至今仍在擴充之中主要是由於藏族同胞的「造神」能力。凡大善之人,或為一方百姓作出貢獻的官員,或因為大悲憤而成為「贊」的人,都可以成為佛教的護法,從而加入這個龐大的陣營。護佑佛法的同時享受煙火供奉,這也是藏族人民另一種形式的懷念。

從性質而言,護法神可分為兩大體系,一是業力護法神。這些護法神被降服時,立誓護法,所以佛陀和蓮花生大師及其他降服他們的高僧活佛賦予他們擁有相應的法力(保有原來的部分相應法力),這些護法神必須遵循誓言,護佑護法。

二是智慧護法神。具有超大神力的高級神靈。佛法誕生之際(特指佛陀釋迦牟尼所創立的佛法),萌生強烈的護法願望而成為佛教的護法,如四大天王、大黑天等。

除了某寺院或地域特有的護法之外,絕大部分護法神被藏傳佛教的所有教派承認和供奉。藏傳佛教寺院中多設有專門的護法神殿,名「貢康」。各教派對護法的尊崇有所不同,某一教派的主護法在其他教派並一定具有相等地位。

護法神造型有怒相、靜相及怒靜兩者兼具。怒相神佔護法神中的大部分,包括各類金剛護法、天母護法,容易和諸佛菩薩的忿怒相混淆。這些護法由於護法的需要而呈現猙獰外相,但都具有大慈悲。其怒相和諸佛菩薩的忿怒相具有相同功效,主要是以猙獰面具威懾外魔,不敢造次;以及令修行之人心生敬畏,不生退轉之心。

從智慧護法範疇而言,菩薩的忿怒相(忿怒化身)也可成為護法神。藏傳佛教最重要的護法神之一瑪哈嘎拉就是這種情況。

瑪哈嘎拉另一個被人們所熟知的名稱為大黑天,是佛教三根本(本尊、上師、護法)的化身。依緣起示現為兩臂、四臂、六臂等形象。 

二臂瑪哈嘎拉是普賢王如來及金剛持佛之忿怒化身,四臂瑪哈嘎拉是勝樂金剛所化現,六臂瑪哈嘎拉是千手千眼、十一面觀音的化身;在日本東密,六臂瑪哈嘎拉(大黑天)則被認為是大摩尼珠王如來佛的忿怒化身。

嚴格來講,六臂瑪哈嘎拉不是千手千眼觀世音普薩的化身,而是觀世音菩薩悲心化現,一如度母是觀世音菩薩眼淚化現:

觀音大士生起菩提慈悲心,決定度盡六道眾生。他起誓,若救度眾生之心退轉,當粉身碎骨。菩薩從地獄道一層層地救度眾生,當度盡下三道眾生,菩薩不經意朝下一看,見到被度盡的下三道中,又湧入無數眾生,毫無減少之跡象。就在那一瞬間,觀世音菩薩信心動搖,誓言立刻生效:菩薩的身體裂成了千片。十方諸佛念其菩提心和大慈悲,就用法力使菩薩碎裂的身體再度圓滿,並具有千手千眼的化身。菩薩在此時留下兩滴眼淚,化為度母,而心間之「吽」字則化生出六臂瑪哈嘎拉。

相關焦點

  • 認識藏傳佛教的神像面容:為何分這三種法相?
    在藏傳佛教的造像或唐卡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佛菩薩們表情不一:有的寧靜慈悲,有的面目猙獰,有的安穩沉靜,有的怒髮衝冠……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藏傳佛教中神祗的面容可分為三類,分別是:寂靜相、寂忿相和忿怒相。
  • 藏傳佛教裡的大白傘蓋佛母和獅面佛母
    在藏傳佛教裡,特指密宗產生的諸佛、諸菩薩,是一種神格化後的稱謂,代表諸佛諸菩薩的智慧、大慈、大力等。我們所熟知的度母,就是佛母的一種。度母是簡稱,全稱為「聖救度佛母」,即為觀世音菩薩慈悲示現。在藏傳佛教諸多佛母中,有兩尊佛母十分殊勝,分別是大白傘蓋佛母和獅面佛母。
  • 藏傳佛教的金剛法舞
    金剛法舞,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宗教儀軌(舞蹈)。藏語稱為「噶爾羌姆」或簡稱「羌姆」。在書面記載中,正式名稱為「密宗金剛噶爾羌姆舞」。漢語意譯為金剛神舞。寫這篇文字之際請示仁波切,仁波切說可以根據漢譯再轉譯為「多吉羌」,這樣很直觀。
  • 【佛教護法】伽藍尊者(關聖帝君)
    加持變億咒:唵 三拔惹 三拔惹 波瑪納薩惹 嘛哈藏巴巴吽帕得莎哈!緣起咒:嗡 耶達日 瑪黑 德抓巴瓦 黑 敦得堪 達塔嘎多 哈雅巴達 得堪匝友 呢若達 誒旺巴德 瑪哈 夏日瑪納 耶索哈!藏傳阿秋喇嘛的開示如下:『關羽雖於人道之品格高風亮節,卻因生前殺業太重,死於嗔恨。其陰魂遊蕩至玉泉山,受普慶大師指點迷津。又幾百年後,天台宗開山祖師智者大師雲遊至此,為其開示解脫之理,並為其授皈依戒,遂成為佛教護法。關公深受廣大百姓擁護,而歷代帝王所賜予的封號更不勝其數。』
  • 藏傳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築有哪些
    和漢地傳統建築按中軸線對稱布局不同,藏傳佛教寺院可以看作一個建築群,由相對獨立的各個建築組成。而且由於長期以來,藏傳佛教寺院一般都不設圍牆,均為敞開式建築,所以可以隨時續建,寺院規模不斷擴大,功能也日趨完善。
  • 紅和黃:藏傳佛教尊崇的顏色
    紅和黃:藏傳佛教尊崇的顏色在藏傳佛教中,紅黃兩色代表崇高、代表聖潔、代表信仰,是僧人和信眾尊崇的顏色。紅色和黃色是藏傳佛教神聖的僧服之色,藏傳佛教僧人以紅色僧服為主,黃色用於法衣。一些宮殿、寺廟的神殿、重要的佛堂外牆大多都是紅色,以示威嚴。
  • 朱麗霞:清代北京藏傳佛教中的關公信仰|清代北京佛教學術研討會|...
    東黃寺建於順治八年(1651),也是北京重要的藏傳佛教寺院之一,是敏珠兒呼圖克圖在京的駐錫地,也是五世達賴入京的駐錫地之一。東黃寺的關帝殿在天王殿之後,面闊三間,關帝殿後為護法神殿,供奉藏傳佛教護法神。由惱木汗活佛所建的普勝寺的第一進殿是關帝殿,中間供奉關帝,西殿供奉木刻觀音。第二進殿為火神殿,中間供奉泥塑火神像。
  • 關公為何是末法時代的漢傳佛教第一大護法?
    魔王又派遣魔軍欲殺害佛陀,佛陀護法神現身護持,水淹魔軍。魔王種種伎倆都告失敗,於是魔王波旬跟釋迦牟尼佛說「我決意要來破壞佛法」,佛說「諸佛之法,純正之法,沒有人能夠破壞」。波旬則說「等到末法時期,我的子孫,魔子魔孫,會統統出家,披上你的袈裟來破壞你的佛法」。釋迦牟尼佛當時聽了流眼淚,默然無語。這就是所謂的末法時代,楞嚴經指出「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阿難當知。是十種魔。
  • 藏傳佛教法器欣賞
    如修觀音菩薩時用貝殼製成的白念珠;修降服魔鬼的護法神時則用人頭蓋骨製成的念珠。念珠不論用何種材料製成,珠數均為108顆,代表斷除108種煩惱,而證得108種三味。作為修持念咒時計算數位之用。108粒當作一百計。
  • 《中國密宗神》_佛學書店_華人佛教_鳳凰網
    1992年所著《全像中國三百神》獲優秀圖書一等獎。1994—1997年完成「中國神祇文化全書」系列:《中國佛教諸神》、《中國道教諸神》、《中國民間諸神》、《中國冥界諸神》。主要著作還有《中國佛菩薩文化大典》、《紅樓夢大辭典·哲理宗教部分》、「馬書田說神」系列、「中國全神譜大系」(撰寫中)等。全部著作500萬字。
  • 青藏高原崇馬習俗:藏傳佛教信仰"馬頭觀音"(圖)
    佛陀慈悲為懷,止戒殺生,眾生平等,和平寬容等的偉大思想,無疑對剛剛崛起時的吐蕃王朝與民眾帶來了新的生機和希望,使得阻礙吐蕃歷史進步與思想解放的原始本教,不得不與具有新思潮特徵的佛教文明發生劇烈的矛盾與衝突。就這樣,在數百年艱難的佛本之爭中,傳統的原始本教與外來的佛教文化相互適應,吸納融匯,最終在其發展數千年的社會演變中形成了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藏族文明和藏傳佛教。
  • 紅與黃的神秘:揭開藏傳佛教色調之謎
    ,而多被使用於藏傳佛教寺廟和僧侶服飾中。在東方,將兩者完美結合起來的是藏傳佛教,猶如神佛面部威嚴的表情,這兩種色彩在佛香繚繞間被神化了。 在西方美術中,紅色象徵生命力、血和神力,人們用紅繩纏繞手臂以阻擋魔鬼邪惡的目光;而在藏傳佛教的色彩概念中,紅色有著自己的語言。 據《新唐書》、《舊唐書》及《白史》等史書記載,藏族人對紅色的喜愛有兩個源頭。
  • 佛像寶典:藏傳佛教密宗特色,有佛母度母明妃等女性化造像
    一般來說,藏傳佛教造像不同於漢族地區同時代造像的典型風格,是較多地保留了希臘雕塑的傳承,身體比例準確,肌膚質感突出,性別特徵明顯。尤其密宗造像中的佛、金剛菩薩、女尊以及護法眾,髮式多樣,神情各異,體態生動,飾物精緻繁複。此外,藏傳佛教造像中,以祖師的地位最為獨特、尊崇,這與密教特別注重師傳是一致的。
  • 細說藏傳佛教裡拉薩的守護神-吉祥天母的故事
    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之後被分為3個教派,即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其中藏傳佛教屬於北傳佛教,是比較神秘的一個部分,藏傳佛教也有好多屬於自己的傳說,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就屬拉薩的守護神,吉祥天女的故事了。
  • 揭秘關羽是怎麼成為佛教的護法神的?
    很多人去寺廟燒香拜佛,常常會看到佛的周圍通常有一些護法神將,一個個威風凜凜,氣勢十足。這些都是佛教的是十八護法,佛教的守護神叫伽藍菩薩,伽藍是寺廟的意思。佛教自印度傳來,在中國傳播過程中漢化入鄉隨俗。其中關公就是漢化的伽藍菩薩,跟韋馱菩薩一起擔任佛教的兩大護法。關公是右護法,韋陀是左護法。
  • 藏傳佛教法器你知道多少?
    藏傳佛教的法器種類繁多,神聖而威嚴。其形式大多仿自印度佛教法器,同時也加進了具有自己特點的內容。如修觀音菩薩時用貝殼製成的白念珠;修降服魔鬼的護法神時則用人頭蓋骨製成的念珠。念珠不論用何種材料製成,珠數均為108顆,代表斷除108種煩惱,而證得108種三味。作為修持念咒時計算數字之用。108粒當作一百計。
  • 佛教法器 | 漢傳、藏傳佛教法器概述
    法鈴是喇嘛、僧人誦經作法時手中離不開的法器之一。嘎烏盒是藏傳佛教的護身法器之一,為小型佛龕,通常製成小盒型,盒子裡一般裝有小佛像、印著經文的綢片、舍利子或者甘露丸、由高僧念過經的藥丸此件藏品為宋代文物舍利匣為佛教葬具,是存放佛教大德高僧骨灰的盒子。舍利,也稱舍利子;舍利原指釋迦牟尼佛祖屍骨火化後的遺物,後來也指佛教高僧火化後的遺物。
  • 天人合一的藏傳佛教密宗曼荼羅藝術
    一、曼荼羅——藏族本土原始宗教、苯教和藏傳佛教宇宙觀的產物  藏傳佛教密宗因其信奉者修習「三密」即「身密、口密、意密」而得名密宗,又稱「真言乘」、「金剛乘」。藏傳佛教密宗教理認為,對宇宙萬物本性的認識,是佛和菩薩以外凡人所不能感受到的,非依如來加持感應之力而不能識得,因此凡人務必修習「三密」,以求清靜,達到認識宇宙萬物的本性。
  • 藏傳佛教中的「四臂文殊」
    四臂文殊是藏傳佛教「五部文殊」之一。相對於「四臂觀音」而言,這種造型的文殊菩薩像不是很常見。五部文殊是指文殊菩薩的五種化相法身,分別為黃文殊、四臂文殊、白文殊、黑文殊、紅黃文殊。五部文殊文殊菩薩在佛門具有特殊地位,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代表佛的智慧。從信仰廣度而言,無論漢藏,都僅次於觀世音菩薩。
  • 四川省阿壩州 藏傳佛教文化博覽園
    佛教在線訊  四川、甘肅、青海三省交匯處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縣,是當年松贊幹布迎娶文成公主之地。阿壩有著「神山淨土」的美譽,也有「小西藏」之稱。這裡藏傳佛教教派齊全,規模宏大,宗教氛圍濃鬱,是藏傳佛教文化的博物館。在萬餘平方公裡的縣域內,20餘公裡長的成都-西寧主幹公路沿線就分布著藏傳佛教格魯派、薩迦派、寧瑪派、覺囊派和藏族原始宗教苯波教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