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楊霞
京東通知商家禁用申通快遞發貨,讓京東與阿里之間的「貓狗大戰」再次上演。
7月24日,京東在賣家論壇發布《關於合作快遞服務調的通知》,因為合同陸續到期,要求商家停用佳吉快運、國通快遞、卡行天下、申通快遞、如風達、全峰快遞等等幾家快遞物流公司的產品,及時切換快遞供應商,如不切換將影響到商家正常發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幾家快遞物流服務承運商中,除了申通快遞外,國通快遞、卡行天下、如風達、全峰快遞等均屬於經營不善等原因已經無法正常提供快遞物流服務,而且佳吉快運等公司的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早已經被註銷。
與這些承運商一起暫停合作的申通快遞,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據雙方回應,此次暫停合作與申通快遞的服務質量無關,而是雙方的合同已經於2019年6月正常到期,而在續約過程中並未達成一致。
未能達成一致的背後,離不開申通與阿里巴巴越走越近的關係,也折射出電商平臺深入布局快遞物流服務網絡後的行業競爭變化態勢。
京東賣家論壇公告截圖上述公告顯示,為了保障商家的訂單履約及運營穩定安全,京東開放平臺提醒商家在2020年8月31日之後,上述物流服務承運商可能無法在系統發貨列表中選擇,相關物流跟蹤信息也將無法在京東平臺展示,建議進行物流服務承運商切換。
申通快遞方面告訴界面新聞,接到商家和網點的反饋後,申通快遞的業務負責人一直與京東的相關負責人保持溝通,但問題至今沒有得到解決。「對方在溝通中表示,此次終止與服務質量無關。申通對受到影響的消費者和商家深表歉意。雖然京東快遞量不大,申通會繼續做好在途包裹服務,不讓消費者受影響。」
申通快遞相關負責人還稱:「對於這種濫用平臺霸權的行為,我們深感震驚。當下經濟形勢複雜,商家不易,快遞員不易,我們呼籲對方能多一些擔當和責任,莫為一己私利剝奪商家的選擇權。」
談及雙方未能達成一致的主因,京東方面則回應稱:「2019年6月,申通與京東開放平臺的合同到期之後,雙方就續約問題也在不斷溝通。同一時期,阿里巴巴集團通過戰略投資成為了申通的實際大股東,因此,京東物流也對等提出了入駐阿里旗下電商平臺的合作需求,但至今也沒有得到響應。本著公平、對等、共贏的合作原則,京東與申通無法就續約問題達成一致,只能暫停合作。但我們的合作大門始終繼續敞開,期待與申通面向未來,尋找新的合作機會。」
京東開放平臺還表示,目前,中國郵政、順豐、中通、圓通、韻達、壹米滴答、眾郵快遞等50餘家國內主流的快遞物流企業均與京東開放平臺保持正常合作,京東平臺商家可以自由選擇,訂單履約及運營不會受到影響。
據界面新聞記者從兩位京東商戶處了解道,目前京東的商家後臺發貨列表已經沒有申通快遞的選項,不過此舉對他們的業務影響不大,「換一家快遞服務商就可以」。
與此同時,京東商城自營部分的快遞物流業務均交由京東物流,京東開放平臺的業務則接入有京東物流、眾郵快遞以外的多家外部快遞物流服務商。在申通快遞的現有業務量中,來自京東平臺的件量佔比較低。
一位申通快遞加盟商告訴記者,過去來自京東商城的業務體量就很小。另一位加盟商則表示,從前沒有業務涉及到京東商城的件,所以此次暫停合作,對他們的業務經營「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目前看來,雙方暫停合作帶來的爭議聲可能大於實際業務層面的影響。
這不是京東第一次暫停商戶與快遞公司合作,此前的原因也離不開電商之間的同業競爭。
2017年7月,京東商城宣布要終止與天天快遞的合作,建議商家使用綜合服務質量較好的京東物流、順豐、中通、韻達、申通,還將EMS、圓通、德邦、百世等公司排除在外。2017年8月21日,京東平臺正式終止與天天快遞、百世快遞的合作。
天天快遞於2017年年初以42.5億元被蘇寧物流收購,當時阿里是蘇寧的第二大股東。百世快遞當時是與阿里關係最為密切的快遞公司:從2008年百世成立之初開始,阿里巴巴即有多輪投資。百世2017年赴美上市時,招股書顯示,阿里系已成為百世物流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約為29%。
長期以來,在中國,電商平臺、快遞企業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
一方面,中國電商的繁榮帶動了我國快遞行業的高速增長,並躋身全球快遞業務量第一的位置。不同於歐美國際快遞巨頭的商業模式,在中國頭部快遞公司中,電商包裹業務長期為「通達百」等企業貢獻了高達八成左右的營收。電商包裹是快遞公司的必爭市場,這也決定了中國電商行業對快遞行業至高的話語權。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頭部電商平臺之間競爭日漸激烈,快遞及物流服務能力的重要性日漸凸顯,也成為影響競爭的一大重要因素。不同的電商平臺,採取了不同的方式來加強對物流服務能力的掌控,而京東與阿里走上了殊途同歸的道路。
近年來,通過一系列股權投資的方式,阿里巴巴及旗下菜鳥網絡已經先後入股了百世、圓通、中通等申通及韻達等五家上市的中國民營快遞企業。其中,阿里巴巴於去年宣布入股申通,並獲得認購申通股份的權利,如果阿里行權,那麼它將成為申通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不同於阿里巴巴,京東很早就選擇自建物流。自2017年4月以來,京東物流獨立成為子集團,發力在倉配業務之外擴大快遞業務,此後來自外部的開放訂單成為了京東物流的發展的重要目標。據晚點LastPost此前報導,京東物流CEO王振輝曾讓下屬主動去聯繫阿里、拼多多,要尋求合作。他說:「在物流上,我們永遠是乙方。」
從京東開放平臺的回應中看到,王振輝的想法並未如願。
與此同時,在京東快遞之外,今年京東旗下還註冊成立了一家專注3kg以內電商小件的快遞品牌「眾郵快遞」,現階段還在全國開放招商加盟中,在廣東等區域已經展開運營。業內分析認為,此舉或服務於京東旗下專注於下沉市場的電商平臺京喜,也有跟進順豐發力電商件的策略,並直接對標阿里「通達系」快遞。
「畢竟現在有眾郵了,該斷還是得斷。」一位京東物流內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據他透露,去年京東物流有承接少量的拼多多平臺商家的業務,但今年「基本被踢出去了」。
申通快遞成為眾郵快遞起網後第一家被京東開放平臺終止服務的「阿里系」快遞公司,但隨著電商對物流體系的幹預程度進一步提升,快遞物流服務商站隊越來越明顯,未來這可能會成為行業常態。
目前,京東物流、與拼多多「傳緋聞」的極兔速遞等尚未接入阿里旗下菜鳥物流接口,而申通快遞、百世快遞、天天快遞等則陸續與京東開放平臺的合作終止。
(界面新聞記者周伊雪對本文亦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