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授、A*算法發明者Nils Nilsson去世,吳恩達、LeCun等發文...

2020-12-12 和訊科技

  編輯:元子

  【新智元導讀】斯坦福當地時間4月23日消息:AI先驅、A*搜索算法發明者、人工智慧名人堂入選者、AAAI前任主席、多部人工智慧教科書作者Nils John Nilsson博士去世,享年86歲。

  斯坦福當地時間4月23日消息:AI先驅、A*搜索算法發明者、人工智慧名人堂入選者、AAAI前任主席、多部人工智慧教科書作者Nils John Nilsson博士去世,享年86歲。

  Nils John Nilsson教授(1933年2月6日-2019年4月23日)出生於密西根州的薩吉諾,是人工智慧學科的創始者、研究者之一。他是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的第一位Kumagai工程教授(名譽),自1990年成立以來一直擔任該職位直至去世。

  他在斯坦福國際研究院(SRI International)人工智慧中心工作了23年,期間一直致力於將統計學和神經網絡的方法應用到模式識別中,他因在搜索、規劃、知識表示和機器人技術方面的貢獻而聞名。

  1966年,Nilsson教授與Charles A. Rosen和Bertram Raphael共同致力於集成移動機器人SHAKEY的研發工作;1968年,他與Peter E. Hart和Bertram Raphael共同發明了A*(讀作 A-Star)搜索算法,為人工智慧領域帶來了重大的影響。

  A*搜尋算法,俗稱A星算法,作為啟發式搜索算法中的一種。該算法可以在圖形平面上有多個節點時,求出最低通過成本。常用於遊戲中的NPC的移動計算,或線上遊戲中BOT的移動計算。該算法類似Dijkstra算法可以找到一條最短路徑;也和BFS類似,可以進行啟發式的搜索。

  A*算法最為核心的部分,就在於它的一個估值函數的設計上:

  f(n)=g(n)+h(n)

  其中f(n)是每個可能試探點的估值,它有兩部分組成:

  g(n),它表示從起始搜索點到當前點的代價(通常用某結點在搜索樹中的深度來表示)

  h(n),它表示啟發式搜索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即當前結點到目標結點的估值,h(n)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具有此種啟發式函數的啟發式算法的是否能稱為A*算法

  隨後,他又創立了自動實時規劃(Automated Temporal Planning)。1971年,他與Richard Earl Fikes共同發明了STRIPS(斯坦福研究所問題求解系統)規劃系統。

  1985年,Nilsson教授回到母校史丹福大學任教,1990年8月前在該校擔任計算機科學系主任,之後擔任Kumagai教授(名譽)直到離世。除了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課程的教學工作,他還領導研究了應對動態世界、規划行動路線並從經驗中學習的柔性機器人。

  Nilsson教授曾擔任人工智慧期刊和人工智慧研究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以及《美國計算機學會雜誌》的當地編輯。同時,他還擔任美國人工智慧促進協會AAAI的前任主席及Fellow、AAAS Fellow、國家工程院院士以及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他是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Inc.的聯合創始人,曾獲得過IEEE「神經網絡先鋒」獎、IJCAI「卓越研究獎」和AAAI「傑出服務」獎,並於2011年入選IEEE Intelligent Systems的「人工智慧名人堂」。

  得知Nilsson教授去世的消息,好友吳恩達發推表達了哀悼 :「安息吧,我的朋友、同事以及在AI領域極富遠見的Nils Nilsson。你對A*搜索算法的研究,使得無以計數的人受益。我將永遠銘記你的成就,但更重要的是你的善意。」

  AI界很多人都在社交媒體上向Nilsson教授表示了敬意,包括圖靈獎獲得者之一Yann LeCun:

  Nilsson教授對AI界另一項重要貢獻是出版了五本教科書,分別是:人工智慧中的問題解決方法(1971)、人工智慧原理(1980)、人工智慧:新綜合(1998)、人工智慧探索:思想與成就的歷史(2010)以及理解信念(2014)。

  在《人工智慧探索:思想和成就的歷史》一書中 ,Nilsson教授寫道,「人工智慧可能缺乏被廣泛認可的定義...對我而言,人工智慧是致力於使機器智能化的活動,而智能則是質量,使實體能夠在其環境中適當地運作並具有遠見卓識。」

  Nilsson教授重要貢獻不僅僅在AI領域,同時也將在許多其他領域被銘記。

  參考連結:

  http://robotics.stanford.edu/~nilss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ils_John_Nilsson

  https://zh.wikipedia.org/wiki/A*%E6%90%9C%E5%B0%8B%E6%BC%94%E7%AE%97%E6%B3%95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新智元。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

相關焦點

  • 對話吳恩達、Yann LeCun: AI 2018 年的裡程碑以及 2019 年的預測
    吳恩達是史丹福大學的一位計算機科學副教授。由於種種原因,他的名字在人工智慧圈中如雷貫耳。一個計算機視覺系統可能在史丹福大學的高端 X 光機拍攝的原始圖像上訓練時的表現非常好。同時,該領域的許多先進企業和研究者已經開發出表現勝過人類放射科醫生的系統,不過,它們並不是特別靈活。
  • 美國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教授去世,終年55歲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12月6日,丹華資本創始人、美國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弟子」張首晟教授於2018年12月1日去世,終年55歲。據透露,張首晟生前患有抑鬱症。1993年起任教於史丹福大學,成為該校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他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06年提出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評為2007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2014年獲選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被視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有力人選。
  • 吳恩達 NIPS 2016:利用深度學習開發人工智慧應用的基本要點(含...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按:為了方便讀者學習和收藏,雷鋒網特地把吳恩達教授在今日,在第 30 屆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大會(NIPS 2016)中,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教授發表演講:《利用深度學習開發人工智慧應用的基本要點(Nuts and Bolts of Building Applications using Deep Learning)》。
  • 吳恩達李開復狹路相逢!王小川傅盛產品撞臉,AI四教父落地戰打響
    「權威教父」吳恩達:掘金AI從製造業入手說起「AI教父」的名聲,被叫得最響的自然是百度前首席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美籍華裔吳恩達出身於倫敦,父親是香港人,吳恩達年輕時候在香港和新加坡度過。
  • 華人科學家張首晟教授去世,終年55歲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章咪佳 通訊員 朱心宇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丹華資本創始人張首晟教授去世,終年55歲。
  • 川普拿H1B籤證開刀,皮猜LeCun吳恩達等移民實名譴責!
    斯坦福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吳恩達也表態:暫停H1B籤證項目對美國不利、對創新不利、將擊碎夢想、擾亂生活。作為一名前H1B籤證持有者,我對所有受影響的家庭表示同情。
  • 機器學習研究者的養成指南,吳恩達建議這麼讀論文
    此外其它很多研究者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吳恩達在斯坦福 CS230 課程中專門開了一課介紹論文怎麼看、研究怎麼做;Reddit 社區資深研究者對於快速做 ML 產品、高效做 ML 研究都有獨門秘籍。再做了一系列特徵工程和獎勵形成後,我小心地在做一些改變及優化,使得這些改變不會較大程度上影響到我正在開發的算法。而現在我正在用遊戲作為實驗平臺,同時確保算法核心思想不是針對特定的設置,以便它同樣也可以很好的應用至機器人技術上去。
  • 吳恩達辭職了,也許他夢見了自己的阿爾法狗
    吳恩達辭職了。吳恩達何許人?引用他自己在離職信中的自我評價,就是「作為 Google 大腦計劃的創始人,以及百度人工智慧的負責人,我在這兩家頂尖的技術公司向『人工智慧公司』轉型中都發揮了作用」。換句話說,在談上幾句人工智慧就像談論北京霧霾一樣拉近距離的今天,吳的地位就相當於發明霧霾測試儀的那個人。
  • 斯坦福使用算法為僱員分配首批5000劑新冠疫苗 僅選中7名一線醫護...
    根據史丹福大學首席居民委員會在12月17日發出的一封信中,確定哪位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僱員將接受其首批5000劑COVID-19疫苗的算法僅包括名單上的7名醫學住院醫師/研究人員。此後,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領導層對此表示歉意,並承諾將對該計劃進行重新評估。
  • 楊國楨:從斯坦福到西雅圖——與蔡少卿教授在美國的一段交往
    另一次是4月他從伯克利來史丹福大學訪問:「4月23日晨7時,由東亞研究所秘書送上公交車,去史丹福大學訪問。9時左右,顧德曼(Goodman)教授安排我在教員俱樂部(Faculty Club)住宿,然後與廈門大學楊國楨教授一起遊覽校園。中午範力沛(Lyman van Slyke)教授帶我到峨嵋餐館吃午飯,並開車至矽谷地區轉了一圈。下午4點講演,晚6點楊國楨教授夫婦在住處請吃晚飯。」
  • 高效「煉丹」必備技能:一文實現深度學習數學原理入門,還有吳恩達...
    下面的深度學習數學基礎詳解,以DLP為例,你讀完後會對它的數學基礎有全面的了解,並且熟悉用數學解釋算法的基本思路。除了DLP,文末還一併為你準備了RNN、CNN數學原理,以及吳恩達老師的AI數學基礎課程。一文實現AI數學基礎入門,還在等什麼?
  • 達美國旅深耕國際遊學 斯坦福教授還原「美式」創新課堂
    斯坦福「五真遊學」北京分享會現場 人民網北京3月31日電 近日,北京達美國際旅行社旗下的達美教育品牌特邀「五真遊學」項目斯坦福課程導師組組長—Kyle教授與學子導師組組長—Sophia,來華與中國教育同行面對面交流
  • 爐邊對話吳恩達:不回應70HR招聘要求,看好小公司AI驅動
    曾任職於谷歌大腦和百度,Coursera創始人,並最近建立神秘公司Deeplearning.ai的吳恩達也是嘉賓之一。今天午飯後的「爐變對話「環節,吳恩達和大家聊了聊他對於AI的理解和期待。他似乎很願意繼續保持自己新公司的神秘感,對於未來的動作守口如瓶。主持人調侃起之前盛傳其公司要求員工工作時間為每周70個小時的傳聞,吳恩達只笑稱自己收到很多簡歷,不願多談。
  • 2020明德立人戰績|斬獲斯坦福統計學offer,精準定位,皆大歡喜
    針對Stanford這個學校,明德導師讓學生多研究學校的項目,在文書中突出寫了對學校某教授的課題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risk management的興趣,並表明願意跟著教授繼續做研究。
  • 斯坦福教授發布首份AI Index報告,指引 AI工作者不再「flying...
    Yoav Shoham 教授想要說的就是:AI Index。這件事要從 2014 年說起,當時史丹福大學決定啟動一個叫做「AI100」的項目,中文理解就是「人工智慧百年研究」。項目的首要目標簡單來說就是持續地去調查、總結人工智慧未來 100 年在學術研究、經濟、道德倫理、法律等方面的進展和對此的展望。
  • 集齊葉蔭宇、藍光輝、陳溪、李建、王子卓的大牛圓桌會,關於算法...
    、機器學習領域的頂尖教授、學者出席並發表學術演講,他們分別是史丹福大學李國鼎工程講座教授葉蔭宇,喬治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藍光輝,紐約大學助理教授、Michael I.Jordan 的高徒陳溪,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李建以及杉數科技 CTO、明尼蘇達大學助理教授王子卓。
  • 吳恩達:史上最通俗易懂的人工智慧概念解釋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筆記俠「(ID:Notesman),作者:吳恩達,責編:戈多內容來源:2017年9月11日,斯坦福,吳恩達為GASA大學作主題為「探索人工智慧」的分享。筆記俠作為獨家課程筆記合作夥伴,經主辦方審閱授權發布。筆記君邀您,先思考:1. 為什麼AI會突然在這幾年進步這麼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