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到底哪些輻射致癌?-虎嗅網

2020-12-16 虎嗅APP



說起致癌風險,很多人最怕的就是輻射。86年的車諾比核電站事故,最近的福島核電站事故,更是進一步加深大家對輻射的恐懼。


很多人都認為微波爐是有致癌風險的,所以家裡堅決不用。很多人覺得WIFI信號、手機信號也可能致癌,每天過得心驚膽戰,如履薄冰。


最近5G網絡興起,聽說信號更強,速度更快,好多人又開始擔心了,還找到了一些「證據」。


圖片來自網絡


關於5G是否致癌,看完這篇文章大家就會清楚。如果沒時間細讀的,可以直接劃到最後一段找答案。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接觸輻射,也叫「電磁輻射」。早上起來,窗外照進來的第一縷陽光就含有紫外線,屬於電磁輻射;而每天用的手機,熱飯用的微波爐,樓外面的高壓電線等等,也都會帶來不同的輻射。


這麼多的各類輻射,到底哪些會致癌,哪些又其實是無害的呢?


事實上,流傳很廣的一些說法,包括「微波爐致癌」、「高壓電塔致癌」、「Wi-Fi致癌」等,統統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但為什麼大家都聽過呢?


靠的是那些「全職傳播偽科學」的人們,他們為了自身利益,製造了大量偽科學營銷文,流毒甚廣。


最喜歡傳播各種偽科學謠言的有兩類人:


第一類,是靠偽科學文章的流量掙廣告費的,對他們而言,文章最重要的是聳人聽聞,讓大家產生恐懼,因為這樣就會讓大家轉到各個群裡去,生怕身邊的人不知道這些「能救命的信息」。


大家看看長輩經常往家族群裡轉的文章,是不是多是帶著下面這些「關鍵詞」的「恐嚇式」標題?



第二類,是賣各種「防輻射」產品的人。對他們而言,大家對輻射越恐懼,越可能買他們的產品。 防輻射帽子、防輻射衣服、防輻射窗簾……應有盡有。防輻射的盆栽更是爭奇鬥豔,銷量驚人。


我始終無法理解仙人球為什麼能防輻射,是因為身上的刺長得像避雷針麼?


圖片來自網絡


當然,賣得最好的,還得數防輻射孕婦服。這是近年來最成功的營銷噱頭之一。


即使央視在內的媒體多次聲明,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日常接觸到的輻射會導致孕婦流產或者胎兒畸形。


即使很多人並不擔心自己,也會抱著「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思想,買來保護寶寶,成功交納智商稅。


圖片來自網絡


孕婦對輻射的恐懼和謠言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


事實上,早在80年代,隨著電視和電腦的普及,很多人就開始擔心屏幕的輻射會導致婦女流產。


直到1991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項大型研究才讓大家放心。


科學家對2400多名女性進行了長達四年的跟蹤,這些女性中一半長期在顯示器前工作,一半不在。通過兩組數據比較,發現第一,長期與顯示器接觸的女性確實接收到了更多低頻輻射,第二,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這種輻射對身體造成了影響,不管女性每周在顯示器前工作多少小時,甚至孕期也堅持工作,流產率都沒有差別。


歷史總是不斷重複。



輻射,聽起來很恐怖,但其實是大自然中廣泛存在的現象。冬天,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也是輻射的功勞。


大家可能不知道,理論上,任何有溫度的物體,都是輻射源。每個人都會發出輻射,你家的貓狗也會發出輻射。只不過這麼弱的輻射,根本對世界沒有任何影響。


絕大多數輻射其實並不傷害人體,不需要擔心。真正有致癌風險的,是一類特別的輻射,叫「電離輻射」。


根據能量高低,輻射可以分為兩大類: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能量較高,可以直接破壞DNA,造成基因突變,因此是致癌風險,而非電離輻射能量低,不足以破壞DNA,因此理論上沒有致癌風險。


所以,要知道一種輻射有沒有害,是否致癌,首先就要判斷它到底是不是電離輻射。


大家猜猜,手機、微波爐、高壓電、 Wi-Fi,哪種會發出電離輻射?


答案很簡單,一個都沒有!


這4 種都是非電離輻射。


圖片來自網絡


非電離輻射能量都不高,無法對細胞和DNA造成直接影響,理論上不會致癌。而且科學家其實已經做了很多研究,結論都很明確,接觸這些輻射,並不會增加患癌概率。


比如,為了研究手機信號發射塔是否致癌,科學家比較了搭建和維修發射塔的工人和普通人群的癌症發病率。


結論:除了工作比較危險,患癌沒有區別。


又比如,為了研究微波爐是否致癌,科學家在老鼠邊上放了大功率微波爐,而且讓微波爐持續工作。


結論:除了老鼠有點發熱,患癌概率沒有區別。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嚴格的科學證據,證明生活中常見的非電離輻射能夠致癌。



手機值得單獨說一下,因為現在大家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了。早上第一眼,晚上最後一眼,不再是老公老婆,而是手機。


圖片來自網絡


2011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電磁輻射歸到了「可能致癌物」一類,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網上一些文章都說,長期打手機可能引發腦瘤。


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不用恐慌。


首先,「可能致癌物」並不代表它致癌,其實準確意思是「有人說它可能致癌,但目前還證明不了,值得繼續關注」。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可能致癌物」裡包羅萬象,甚至還有咖啡。


手機咋就落入「可能致癌物」的坑裡了呢?主要是因為瑞典的一項研究:如果每天用手機通話超過半小時,堅持10年以上,那這個人比不用手機的人得神經膠質瘤的概率稍高一點。


科學界對這個研究,其實有很多爭議,主要是因為它試驗設計不嚴謹。比如,它的數據來源並非客觀記錄,而是靠每個人自己填表匯報。但問題是,大家真能準確記得自己過去10年每天用多久手機麼?


雖然很多科學家不買帳,但數據畢竟放在那裡,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為了保險,就給手機安了個「可能致癌物」的頭銜,意思就說:「信則有,不信則無,等以後有了更多數據再說吧。」


另外,我個人不相信手機能導致腦瘤。除了手機的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之外,還有一個重要數據支持,那就是從1985年到2010年,短短25年間,美國手機持有數量從24萬暴漲到3億,翻了近1千倍,但是美國腦瘤患者人數卻一直沒有什麼變化。



如果手機輻射真的致癌,難道不應該看到腦瘤逐年增加麼?不只是美國,看世界上其它發達國家,也是如此的結論。


因此,從理論到現實,目前都沒有什麼科學證據支持使用手機會致癌,大家不用過度緊張。


不過話說回來,每年確實有上萬人因為手機而去世!不是因為癌症,而是因為有人開車的時候玩手機,害人害己。



說了半天不致癌的輻射,那到底哪些輻射是電離輻射,真正可能致癌呢?


首先,核輻射肯定是危險的。日本二戰時核彈爆炸,車諾比核電站洩漏,都直接造成了大批癌症患者。


但大家通常接觸不到核彈或者核廢料,真正生活中容易遇到的電離輻射包含下面幾類:


陽光中的紫外線


皮膚癌是歐美最常見的腫瘤類型,僅僅美國,每年就有超過300萬人被診斷為各種皮膚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有一個文化陋習,那就是日光浴。紫外線屬於電離輻射,長期暴曬,會顯著增加皮膚癌風險。大家如果常去陽光強烈的海邊或高原,一定要注意保護。


天然放射元素


大自然中存在很多天然放射性元素,比如鐳-226、釷-232、氡氣等,它們廣泛存在於石頭、土壤和空氣中,家裡如果裝修用了天然石料,一定要看一下檢測報告。氡氣無色無味但具有放射性,特別容易在密閉地下室聚集。它是美國肺癌發病第二大原因,僅次於吸菸。因此,房間通風很重要。在中國,房子多為高層,所以氡氣富集相對較少,但有錢住別墅的同學們記得檢測一下。


醫用輻射


X光,CT、PET、放療等,都會產生電離輻射。當然,每一次的輻射量是不高的,所以如果生病了,需要檢查或治療的時候,該用還得用,因為利大於弊。但健康人體檢的時候,做這類檢查一定要謹慎。最近有些機構在推廣PET-CT做體檢,而事實上,PET-CT不僅昂貴,而且輻射劑量較大,主要是給癌症患者確診和監控用的,用於健康人的體檢弊大於利,強烈不推薦。順便說一下,核磁共振和B超的原理有所不同,都不屬於電離輻射。


 圖片來自網絡


總而言之,我們身邊充滿了輻射,絕大多數是無害的非電離輻射。只要大家了解並規避真正有風險的電離輻射,比如塗好防曬霜,注意室內通風,避免接受過度放射性體檢等,就沒啥好特別擔心的,也不要花冤枉錢。


對了,5G網絡也屬於非電離輻射,不會致癌。樹葉變黃掉下來,可能是因為秋天到了吧。






相關焦點

  • 日常生活中的輻射無需恐慌 比曬太陽都安全
    原標題:日常生活中的輻射無需恐慌 比曬太陽都安全   一提到輻射,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怕!手機有輻射、電腦有輻射、安檢門有輻射、高壓電也有輻射!電腦輻射會致癌、手機放床頭會長腦瘤、輻射會引發痴呆……這些有關輻射危害的流言不脛而走,讓人聞之色變。
  • 專家:日常生活中核輻射是無處不在的
    受訪專家:武漢市疾控中心衛生檢測檢驗所放射防護科主任王虹專家認為,日本核洩漏造成的輻射危險離我們較遠,對我國的影響有限,無需恐慌。日常生活中的核輻射則是無處不在的。初步統計稱,日本地震海嘯災區有190人遭受輻射汙染。核洩漏輻射不僅令當地民眾和救援人員感到危險,居住在日本島國附近的我國沿海的民眾無不擔心這次核輻射是否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雖然國家多個部門都一致表示,根據核洩漏程度綜合分析,現階段中國基本不會受到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核輻射影響。但昨日,眾多網友在網上的提問仍顯示出對核輻射的擔憂和恐慌:核放射物質會不會被風吹過來?核輻射具體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 CT檢查的輻射比日常生活中接受的輻射更大?這些你都需要了解!
    原標題:CT檢查的輻射比日常生活中接受的輻射更大?這些你都需要了解!   一提到CT檢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輻射。但是相信大家也知道,輻射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著,那麼CT檢查的輻射會比日常生活中接受的輻射更大嗎?CT檢查的輻射與日常生活中接受的輻射相比,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 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比砒霜還強的毒物就存在日常生活中?
    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比砒霜還強的毒物就存在日常生活中? 有非常多的毒素能夠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危害,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的,那麼對於我們的身體而言有非常多的毒素,比砒霜還要厲害一毫克,就能夠自愛20毫克就能夠治病,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安全的隱患的,那麼對於這樣的毒素來說到底是什麼呢?比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還要嚴重,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微波爐輻射致癌?懷孕了還能用微波爐嗎
    自從懷孕了,就再也不帶了,因為她擔心微波爐有輻射,對孩子不好。身邊的同事也跟她說:「微波爐有輻射,懷孕不能用,對孩子非常不好!長期吃微波爐熱的食品還會得癌症呢!」網上一直有說法稱,微波爐加熱時產生的輻射會致癌,而且會使食物營養大量流失……這讓同事非常擔心。微波爐到底能不能用呢?微波爐加熱的食物有害嗎?
  • 揭秘隱形殺手 日常生活手機輻射問題實測
    【PConline 技術分析】手機作為日常的通訊工具,已經越來越普及並且越來越離不開我們的生活,然而對這樣一個與我們形影不離的東西,不少人對它是割捨不了卻又不得不防。因為,關於手機輻射對人體影響的研究和報導,讓很大部分人對手機有不同程度的恐懼生理,部分人甚至把手機比喻成褲袋裡的隱形殺手。那麼,平日裡跟我們「形影不離」的手機,輻射有多大?
  • 還在說微波爐輻射損害身體?早就該闢謠了
    微波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電器,幾乎家家必備,它可以讓我們隨時都能吃上熱飯熱菜,省時又省力氣。但是一直都有聽到這樣的說法,微波爐輻射大,經常使用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特別是對於孕婦和嬰兒來說,傷害更大,因此孕婦和嬰兒都對微波爐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微波爐的危害真的有那麼大嗎?我們從幾方面來談一下微波爐的危害。
  • 健康科普|關於五花八門的生活輻射,這些你可能搞錯了……
    Radiation所謂輻射生活中,輻射無處不在,任何能發光發熱的東西都有輻射,只不過強度和密度不同罷了。我們常說的輻射,主要指的是電磁輻射,而它又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我們常說的輻射致癌,就是「電離輻射」惹的禍。
  • 日本承認福島輻射致癌 核輻射有何危害
    首次承認致癌  日本厚生勞動省一名官員20日向媒體通報,福島第一核電站一名男性員工罹患白血病,已被證實與遭受輻射有關,將按照工傷相關政策予以補償。  「這個人感到身體不適,便去看病,結果被醫生診斷為白血病,」這名官員說。日本當局認為無法排除其致病因素與福島核洩漏有關。
  • 隔夜菜易致癌?到底哪些食物不能隔夜吃?
    有人告訴六爺爺:隔夜菜易致癌!六爺爺雖然嘴上不在意,心裡還是不踏實。 一、隔夜菜易致癌,打死也不能吃?剩飯剩菜曾暴露在空氣中,易被細菌汙染;保存時菜中的硝酸鹽經過細菌的作用會轉變成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本身並不致癌,但有急性毒性,一次性大劑量攝入才會引發中毒。它在胃酸作用下與蛋白質分解產物胺類物質反應,生成的亞硝胺,才具有致癌性。 別急著下結論!繼續往下看。
  •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會不會致癌?記住這個竅門,放心吃!
    天氣越發炎熱,各種食品安全問題隨之出現,其中隔夜菜能不能吃、到底會不會致癌這個問題備受爭議,也一直困擾大家多年,到底哪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 接下來小編帶你揭開關於「隔夜菜」的秘密。 過了一晚就算隔夜菜嗎?
  • 還在談「輻射」色變?X光、CT檢查並不可怕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聽到X光片、CT幾個字,都會聯想到輻射。沒錯,X光片、CT檢查確實有輻射,但它對身體有害嗎?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醫生告訴你,放射檢查不可怕!
  • 星巴克咖啡到底致癌不?
    導讀近日,「咖啡致癌」一說引起了巨大關注。那到底什麼致癌?真相來了...最新進展:發布「不實消息」的文章和平臺已被處理!平時我們常喝的咖啡真如法庭文件所說,含有「有毒的致癌化學品」嗎?「丙烯醯胺」到底是什麼?
  • 吃薯片、喝咖啡致癌?這些常見食物中,居然都含有致癌物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韓虹麗薯片咖啡可謂成為了年輕人的「生活伴侶」,看電視的時候吃點薯片解悶,工作忙的時候喝點咖啡提神,可速食食品越火,爭議之聲也逐漸變大。「有致癌物?難道吃多了會得癌?」「吃多少會得癌啊?」「那還能不能吃了?」很多朋友不禁會發出以上疑問,那麼薯片咖啡到底會不會致癌呢?
  • 微波爐有輻射,微波過的食物沒營養還致癌?若經常吃身體會如何?
    微波爐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電器,和冰箱,彩電一樣,它的出現也是為了方便我們的生活的,尤其是很多人中午打算熱些東西吃,重新烹飪很麻煩不說,有時候還容易烤焦,還需要人一直盯著,而微波爐只要定個時,它就會幫你加熱好食物,達到合適的溫度,你只需要等待就能夠吃到熱噴噴的食物了,十分的便利。
  • 家裡這東西輻射超標112倍、會致癌,偏偏很多人還用來養生!
    磁療、能量石 輻射超標嚴重,致癌! 磁療養生,這幾年挺流行的。隨便上網一搜,從幾十元的磁療腰帶、磁化杯、磁療項鍊,到上千元、上萬元的磁療儀、磁療床,應有盡有。
  • 宜家召回致癌旅行杯,日常生活中究竟有多少隱患?
    據悉,1月15日,宜家中國公司網站發布產品召回信息,其出售的「TROLIGTVIS特魯利維斯旅行杯」被檢出超標緻癌物質,在全球召回該產品。據宜家的檢測報告顯示,在印度生產「特魯利維斯旅行杯」中,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超過規定的安全線,鄰苯二甲酸酯是塑料加工過程中常用的增塑劑,被廣泛使用於塑料容器、包裝材料、醫療器械
  • 使用微波爐到底會不會致癌
    是真的嗎  這幾年,關於使用微波爐致癌的話題時常出現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裡。雖然說行業協會和企業經常站出來闢謠,但是隔一段時間,類似的消息又會再次進入我們的視野。到底使用微波爐會不會對我們造成傷害?網上傳的那些消息都是真的嗎?今天,我們就請來質檢中心的專家,一一辨別相關傳言的真假。
  •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噪聲有哪些
    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提到要遠離噪聲,保護聽力。究竟噪聲是什麼?噪聲是環境科學術語,也是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高頻度使用的普通名詞。指使人厭煩的聲音,即幹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噪聲有哪些?
  • 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屬於其他垃圾?
    (原標題: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屬於其他垃圾?) 其他垃圾,俗稱「幹垃圾」,除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包括衛生紙、紙巾、菸頭以及少量磚瓦、陶瓷、渣土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普通一次性電池(鹼性電池)基本無汞,作為其他垃圾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