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人最愛的馬巷小吃,在別的地方都吃不到!

2020-12-18 沉默的灰熊

豆腐西施我們就聽得多了,不知道薄餅西施大家聽過沒?在廈門馬巷老街有位薄餅西施,做翔安薄餅已經幾十年了,她家的薄餅歷經了幾代人,基本上可以說是陪伴大家成長。

那先來說一下翔安薄餅的故事吧,在古代有位叫蔡復一的官員,很有才華,能雙手寫字,且寫出來的字非常美,但卻遭奸人嫉妒,於是被陷害,皇帝要求他在49天內把朝廷歷年的文書抄寫一遍,這些文書多達九大箱,抄不完以抗旨論處。為了完成聖命,蔡復一廢寢忘食,日夜書寫,一日三餐都難得歇手吃飯。蔡夫人看在眼裡,又著急又心疼,總在琢磨著助夫一臂之力。有一天,她終於想出一個妙法:把麵粉攪成糊狀,在鍋上輕輕一抹,煎成薄薄的麵皮,再把乾飯作成香甜可口的鹹油飯,把各種菜切細,配上佐料,炒成菜燴,然後用薄麵皮把飯菜包捲成圓筒狀。用餐的時候,就雙手捧著「薄餅」,送到丈夫的嘴邊,讓他就餐。這樣既不耽誤寫字,也不耽誤吃飯,丈夫又吃得香甜可口,開胃增食。在蔡夫人的精心照料和協助下,蔡復一終於如期完成了艱巨的任務。蔡夫人做「薄餅」的故事被傳為美談,民間廣為效仿。至今,每當逢年過節,翔安人都有吃「薄餅」的習俗。

雖然這一塊看是不起眼的薄餅只分了皮和餡,但是翔安人對它的態度是一絲不苟的,先說皮,皮一定要薄但是要韌,市場上會有專門製作餅皮出售的攤點,哪家的粉漿比較好,哪家的粉漿不稠不稀,你去問翔安當地人都會有人如數家珍一樣告訴你。翔安薄餅裡面是包有鹹飯,可以當主食也可以當點心,紅菜頭、包菜、海蠣、豬肉一起炒,然後再加鹹飯給它包起來,這就是傳統的閩南味。很多人都說翔安是廈門人的後廚,因為在翔安,到處都是老字號的小吃,翔安就像一張藏寶圖,慢慢逛慢慢找,到處都能發現寶藏。

卷薄餅也是一門技術,順序得得當,先抹點甜辣醬在餅皮上,添加了味道之餘又便於粘合;然後用油酥海苔墊底,增添了酥香,又避免湯汁浸爛餅皮;然後把炒好的餡還有鹹飯放進去,最後不松不緊地捲起半邊皮,折合左右兩端,包成小枕頭的樣子,這樣一塊美味的翔安薄餅就大功告成啦。

這樣一塊小小的餅是不是讓你很心動呢?

相關焦點

  • 翔安走透透|沒吃過馬巷的這些古早味,你可能都不算翔安人
    在翔安馬巷的老街,芋包可是很常見的小吃。雖是常見,但並不妨礙它的美味。芋包可是內有乾坤的一種食物,皮薄餡多,餡料有蝦、有肉、有豆乾、有酸筍等,食用時佐以廈門甜辣醬、廈門沙茶醬等,味道別提有多鮮美了。翔寅小吃店位於馬巷街的小巷子裡,其實位置不太好找。不過,據小編所知,翔寅小吃店已經開通了餓了麼外賣服務。碗仔粿是馬巷的傳統小吃之一。
  • 翔安馬巷居然藏著這麼多美味,每種都想吃起來~
    以前 日報君給大家介紹過翔安馬巷的許多好地方地址:馬巷街249號營業時間:10:00-21:00老廈門人童年小吃的記憶裡應該少不了豬腰餅的一席之地在馬巷老街裡的翔佳美糕點還保留著最古早的手工豬腰餅做法,不添加香精和防腐劑,純手工製作,聞上去只有淡淡的麵粉香,吃進去綿軟的口感簡直就像回到了童年一般。
  • 尋味古城:閩南四大古鎮之一的馬巷,竟藏著這麼多的地方特色小吃
    志遠天下行 「尋味古城,走進馬巷「而且在馬巷,竟藏著非常多的地方特色小吃,烹煮油炸,一條路逛下來都是吃的。很多小吃都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傳承,像碗仔粿、鹹粥、肉粽、春卷等雖然聽著跟廈門島內差不多,但每一種的味道都歷經了很老的時光。本期尋味古城,志遠天下行將帶領大家,走進馬巷古鎮,在古城中走街串巷,發現一些不一樣的人文景觀,尋找一些當地傳統的小吃美食。
  • 8月廈門哪裡的房子有潛力?看翔安馬巷房價走勢
    廈門8月的房價也已經新鮮出爐。據房天下研究院發布,廈門8月二手房參考均價46391元/平,環比7月上漲0.15%,同比去年同期下降2.91%。其中翔安馬巷8月二手房參考均價21652元/平,環比7月下降0.72%,同比去年同期下降2.84%。
  • 翔安東路北段將通車 從馬巷去翔安主城區將更近
    -翔安東路北段主體道路已完工。  廈門網-廈門晚報訊 明年春節起,翔安區馬巷鎮居民前往區政府辦事,或者未來去大嶝機場,可不必途經擁擠的新馬路新怡酒店段,直接從巷南路轉入翔安東路。昨日,記者從廈門百城公司了解到,隨著施工的順利進展,翔安東路北段(海翔大道-新馬路)的1公裡在建路段,將於本月底完成施工,計劃於明年春節前夕正式通車。  文/圖記者戴舒靜林晴  所有工程爭取本月底完成,明年春節前有望正式通車  在建的翔安東路北路段,採用雙向6車道標準建設(個別路段4車道),限速50公裡,是翔安區重要的城市主幹道翔安北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 廈門翔安鄉土8——馬巷百年電影史
    >馬巷街的元威殿歷史記載,1920年春,美國傳教士益何安在馬巷傳教,就把西方的先進文化和電影引入馬巷,那時基督教會定期在馬巷的「福音堂」放映電影,早期的電影都是腳踏放映機,放映的內容都是一些無聲的美國電影。
  • 廈門記憶:清代馬巷巨商林百萬的理學夢想
    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如果您滿意於下面的圖文,請讓更多的人關注「鷺客社」。2017年12月27日,馬巷一戶人家正在清理自家廳堂的地磚時,赫然發現地下秘密設計著一個直徑長達三米的太極八卦造型(報紙稱其為八卦玄機,我認為叫太極八卦造型更妥,僅叫八卦,會讓人忽略其核心是太極)。
  • 廈門翔安鄉土6——馬巷街的城隍廟
    據了解,廈門現在僅存三座城隍廟,一座在後溪,一座在馬巷,一座在中山路。馬巷街的城隍廟是目前廈門保存比較好,規模比較大的一座。城隍廟以前是只有在比較繁華的地方才會設置,可想,當年馬巷也是有過它曾經的輝煌。
  • 馬巷元威堂歷時兩年重修落成 翔安池王文化兩岸共同傳承
    通訊員 林木陽 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洪麗敏通訊員餘慶東)昨日,翔安馬巷元威堂一派熱鬧喜慶的景象,在鄉親們歡慶的鑼鼓聲中,廈漳泉及臺灣等多個地方的信眾組團前來,共同見證元威堂重修落成典禮。元威堂是翔安馬巷池王信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重修落成不僅豐富了當地池王信仰文化的內涵,也為兩岸民間交流、信仰傳承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 廈門記憶:翔安,那被遺忘的「馬家港」
    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蘇芳傑攝無論翔安未來如何發展,馬巷的歷史地位不可撼動,這是翔安境內唯一一處擁有較深人文底蘊的傳統老城。因為馬巷的存在,翔安不只是新村,因為馬巷的存在,翔安絕不是白紙,而是一冊有待於慢慢打開的古書。慚愧,剛到馬巷,以為此地只是工業區,最多只是保留著一些敝破的小巷。
  • 廈門馬巷有一座150多歲的老書院
    來源:臺海網■舫山書院臺海網12月17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翔安區馬巷老街有一座書院,150多年來一直在當地發揮著文化傳承和引領作用,並培養出一批批優秀人才,它便是舫山書院。書院歷史悠長 培養出一批批優秀人才昨天上午,記者來到馬巷老街人文氣息最濃厚的一條道路——書院路,舫山書院就坐落於此,這是一幢典型的閩南明清古建築,書院後方是文昌樓閣,門楣高懸「紫陽過化」金匾,中廳沿古例供奉朱文公神像,上層供奉文昌帝君,配祀魁星公、朱衣神。
  • 仗著身材瘦小 翔安馬巷一男子多次鑽門縫行竊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房舒 通訊員 於魯川 陳躍填)不久前,身材瘦小的鄭某在入室盜竊了幾家店鋪後被抓
  • 食色翔安 | 嘗遍數十家,撐大肚圍5cm, 為你獻上TOP8美食
    傳說中,翔安學子的食堂。坐落在翔安一中附近,每個學生畢業後都會想念的小食店。中午時分,這小店裡裡外外都坐滿,有當地的居民也有附近工作的人。其實除了湯,也有套餐當歸面線可選,兩樣都想試那就各來一碗。3款不同的餡料:花生、黑芝麻和紅糖,小編最愛的是紅糖,甜而不膩。滿煎糕咬起來軟嫩有彈力。
  • 馬巷新客運站明年元旦啟用 改善停靠散亂等現象
    馬巷農村客運站站房效果圖晨報訊(記者 陳曉青 通訊員 吳道琪)馬巷農村客運站作為2016年翔安區重點場站建設工程和「惠民工程」備受關注。[外觀]採用嘉庚風格雙坡屋頂記者從翔安公交有限公司了解到,馬巷農村客運站位於翔安馬巷鎮,其南面為翔安北路,東、西、北面為空地。該項目建設用地面積3444平方米,總投資額約850萬元,設計建設站房和綜合樓共兩棟單體建築,其中站房為2層,綜合樓為4層。
  • 廈門隱藏的好景點,青山綠水,地道村味,不吵不鬧不要門票
    青山綠水,鮮花簇簇,紅磚古厝,百年樟樹,獨木成蔭,仿佛天然堡壘一般,守護著古樸的村落……這裡就是位於廈門東大門的翔安大帽山境-寨仔尾裡,距離廈門島內大約一小時的車程。碗仔糕——馬巷無名氏碗仔糕碗仔糕,也稱「油蔥粿」,以米漿為原料,拌入油蔥調味,看起來白白一小碗,其實翻開後,有乾貝、瘦肉、蝦米、香菇、鵪鶉蛋等多種配料包裹其中,口感軟Q,味道豐富,承載著一代代翔安人的記憶。
  • 翔安好風光!沒來過翔安,不知要錯過多少美景!
    關注我們,告訴您廈門去哪最好玩! 許多小夥伴來過廈門 但也許還沒聽說過翔安 翔安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 馬巷芋包裡的鄉愁 廈門老手藝人堅守當地美味
    過油的馬巷芋包格外美味。臺海網7月30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在馬巷老街,有一道與碗仔粿齊名的閩南風味小吃叫馬巷芋包,它是當地居民最愛的美食之一,也是馬巷遊子日思夜想的味蕾記憶,如同熱乾麵之於武漢人。皮薄料足、香糯可口,在熱氣騰騰的芋包裡,是馬巷人對生活的一種精緻態度。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馬巷,品嘗久負盛名的馬巷芋包,了解它是怎麼成為鄉愁的。
  • 245歲馬巷城隍廟群蘊含文化精髓
    臺海網12月10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城隍廟、梳妝樓、林百萬故居、蔡啟瑞故居、通利廟、八卦樓……散落在馬巷老街的老建築,默默地見證著兩百多年歲月在老街上留下的痕跡。時光流逝,也許剝落了曾經的鮮亮,但其中蘊含的文化精髓,依舊流淌在馬巷人的血脈中,引導他們積極向上、造福家鄉。今天,《走街串巷話馬巷》開啟老建築系列,先來聽聽馬巷城隍廟背後的故事。
  • 廈門翔安鄉土系列1——春遊香山乍畫山
    不知哪朝哪代開始形成了地方習俗。往事如煙,八十年代前,一路上,小夥子英俊縱情,姑娘似花怒放,父母喜帶孩子,老年人喜歡敘舊給人聽,男女老少,歡天喜地,像潮流一樣湧上香山,南路新店大宅,東南各由茂林、東園、沙尾,東路黃厝,北路許厝,西路蔡塘、東山。
  • 廈門藏得第②深的大翔安,靠美食就能刷爆存在感!
    這家店在翔安…啊不,是在廈門腸粉界的地位超凡,看老闆的手速就知道,還有不少人特地從島內過來吃。他們家做的是廈門人喜歡的潮汕腸粉,皮薄卻韌勁十足,特質的滷製鹹甜香濃。早上6點就開門營業,賣到晚上才關門,一整天都在,蛋+肉基本款一份6元,跟島內小推車的價格差不多,性價比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