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來啦,這時候又掀起一股吃粽子熱,粽子又稱「角黍」、「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製而成,是漢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端午節互相送粽子以紀念這一天。
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嗎?
古今中外粽子的種類和特點?
粽子又是怎麼做的呢?
要煮多長時間呢?
(附做法,記得收藏哦~~)
據史書記載,屈原是春秋楚國非常有能力的大臣,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被罷黜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陰曆5月5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楚國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
東漢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還添加中藥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南北朝:出現雜粽。品種增多,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慄、紅棗、赤豆,裹成的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瑩如玉」,粽的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葉浸米裹之」的「艾香粽」,還有「蜜餞粽」,見蘇東坡「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名。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突破菰葉的季節局限。
明代: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清代:出現「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種,璀燦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涵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慄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
1. 閩南的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鹼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鹼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軟、滑的特色,冰透後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滷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廈門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後,豆香撲鼻,也有人蘸白糖來吃。
廈門、泉州的燒肉粽、鹼水粽皆馳名海內外。燒肉粽的粽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五花肉並先滷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滷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蔔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而不膩。
2. 北京的粽子大約可分為3種:一種是純用糯米製成的白粽子,蒸熟以後蘸糖吃。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第三種是豆沙粽,比較少見。華北地區另有一種以黃黍代替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後,只見黃澄澄的黏黍中嵌著紅豔豔的棗兒,有人美其名曰「黃金裹瑪瑙」。
3.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質香軟,分為鹹、甜兩種。鹹的以新鮮豬肉浸泡上等醬油,每隻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為餡。甜粽以棗泥或豆沙為餡,上面加一塊豬板油。蒸熟後,豬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適口。餡料都經過專人選擇,有八寶粽、雞肉粽、豆沙粽、鮮肉粽等,各具特色。
4. 瑤族做粽子用糯米配臘肉條、綠豆,包「枕頭粽」,形似枕頭,每個約250克。也有在糯米中加紅糖、花生等製成素餡涼粽子。
5. 畲族粽子,民間稱牯角。用箬葉將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龍草綑紮,十個一串,有的人家還要在包粽子時加菜、肉、紅棗等做餡。煮粽常用灰鹼水,粽子煮好後,色黃氣香,可存放半月。
6. 傣族過端午也吃粽子,還要過「粽子節」。據說「粽子節」是為了紀念一對因婚姻遭父母反對而殉情的青年男女。在這一天,凡未婚的傣家小夥子都要拿粽子包,與姑娘們相會在大龍潭的芒果樹下,男女圍成圈,姑娘唱起情歌,小夥子吹葉子伴奏。然後小夥子把粽包送給中意的姑娘。
7. 毛南族也過端午節,但節日的意義與漢族不同,民間稱為「藥節」。過藥節時,習慣採艾葉、菖蒲、黃姜等草藥熬水飲汁,或用這些草藥作餡包粽食用。民間認為端午吃這種包餡粽粑可以解毒去病。
8、廣東粽子:廣東粽子個頭大,外形別致,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配為餡料的什錦粽。
9、寧波粽子:浙江寧波粽子為四角形,有鹼水粽、赤豆粽、紅棗粽等品種。其代表品種鹼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適量的鹼水,用老黃箬葉裹扎。煮熟後糯米變成淺黃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10、嘉興粽子: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等品種。如鮮肉粽,常在瘦肉內夾進一塊肥肉,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米內,入口肥而不膩。
11、四川粽子: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製作講究,工藝複雜,其口味當然獨特,故成為四川千古流傳的名點小吃之一。其製法是先把糯米、紅豆浸泡5至6小時,將水倒出,放入椒粉、川鹽、味精和少許臘肉,用粽子葉包成約60克一個的四角粽。煮熟後食之,香辣適口,風味獨特。
其他較為著名的粽子還有兩湖的辣粽、貴州的酸菜粽、蘇北的鹹蛋粽。
1. 越南的粽子
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葉包裹的,有圓形和方形兩種。他們認為,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節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陰曆端午節吃粽子。鹹粽,用糯米加蝦米、瘦豬肉、紅豆,再加半隻鹹蛋包成;鹼粽,是用糯米粉加椰絲、蝦米、綠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條肉、蝦米、綠豆和五香調料包成,煮熟剝殼切片而食。
2. 緬甸的粽子
緬甸人愛吃粽子,但不是和端午節聯繫在一起的。粽子是用糯米作主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粽子香氣撲鼻,令人陶醉。
3. 柬埔寨的粽子
柬埔寨的粽子稱為「布袋粽」,它不用植物葉包裹,而是取一個布袋,將糯米、赤豆、紅棗等一層隔一層地塞滿布袋,然後紮緊口袋蒸熟。食用時剝去布袋,用刀切著吃。
4. 泰國的粽子
潑水節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頭、地瓜,用芭蕉葉包成蒸熟後再吃。泰國人包裹的粽子個頭小如雞蛋,因為是用綠色粽葉包裹,所以蒸熟後呈淡綠色,味道十分清香。
5. 日本的粽子
在日本,人們包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其粽子的形狀也與中國的不同,他們習慣於包錘形粽子。稱粽子為茅卷,在陰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葉或菰葉包米粉,成長圓柱形。
6. 朝鮮的粽子
朝鮮的粽子被稱為「車輪餅」。人們把鮮嫩的艾葉煮後搗碎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車輪形狀,吃時味道可口。
7. 菲律賓的粽子
菲律賓人喜歡包長粽子,風味與中國浙江一帶的粽子不同。粽子還是菲律賓人過聖誕節必不可少的食品。
8. 印度尼西亞的粽子
印度尼西亞人對粽子餡特別講究,常用鮮肉末加香菇、蔥做粽餡。吃時香滑可口,多吃不膩。
9.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是用經過特別加工的帶粘性的玉米粉為主要原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蔔、土豆等,有的還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芭蕉葉包成扁方形。
10. 墨西哥的粽子
墨西哥人也有吃粽子的習俗,他們把粽子稱為「達瑪爾」。主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作餡,用玉米葉子或香蕉葉子包成,別有風味。有「粽子節」以歡慶玉米豐收,在節日中,家家戶戶用芭蕉葉包玉米和牛肉、雞肉、胡蘿蔔、土豆、辣椒等煮熟後食用。
11. 秘魯的粽子
秘魯人是在聖誕節時吃粽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歡慶聖誕節,邊吃粽子,甚至已出嫁的女兒也趕回娘家,再嘗娘家粽子的風味。
12. 委內瑞拉的粽子
每逢聖誕來臨,委內瑞拉家家戶戶包裹粽子,這已成了應節一景,屆時,連平日賣點心的店鋪也堆滿了粽子。這種粽子以玉米面為主料,以火腿、臘肉或香腸為餡料,還加進橄欖、葡萄乾,用新鮮蕉葉包成長方形,每個重約半公斤,焙乾蕉葉,粽子即熟,剝開粽子,清香四溢。吃粽慶節,別有一番情趣。
此外,哥斯達利加、宏都拉斯、秘魯等國家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面對市場上花樣繁多、品種齊全的粽子,大多數人更願意買糯米、粽葉來親手做。
接下來,粽子的詳細做法,
本小廚親自操作後的良心總結哦~~~
1.粽葉浸泡後刷洗乾淨,放入大鍋煮約10分鐘,棉線一同煮開消毒
2.糯米洗淨浸泡兩小時後瀝水,吃鹹口的可拌少許油和鹽備用
3.紅豆、花生浸泡六小時以上,加入糯米中拌勻
4.粽葉剪去兩頭,準備好所有用具
5.準備餡料:
甜味:糯米、紅棗、紅豆、花生、蓮子、豆沙餡等(根據個人口味適當添加)
鹹味:五花肉切大片用生抽、老抽、料酒、白糖、花椒粉和少量五香粉提前醃製一晚入味,火腿洗淨後煮20分鐘去除多餘的鹽味的油脂,切大塊。
6.取粽葉捲起來(傳統粽葉從上往下摺疊,像個漏鬥),
甜味:可以先放花生、紅棗這類的一點點,再放入糯米,加入豆沙餡或其他,再加入糯米、也可再加入紅豆包起來,這樣不僅一層一層的很好看,更重要的是可以堵住底部尖尖的口,以免包不嚴實時米粒撒出來。
鹹味:放糯米,再放五花肉和火腿,再放滿糯米,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和形狀包粽子)
7.全部包好後,放入大鍋中,加足沒過粽子的冷水,上面蓋一層篦子(蒸鍋中間隔層的那種),再壓一個碟子,蓋上鍋蓋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約3個小時左右
8.鍋裡有空間也可以加入幾個洗乾淨的雞蛋,所謂粽子蛋,融入粽葉香的粽子蛋非常好吃哦。
注意:糯米根據自己喜歡加不加鹽、生抽和油都行。豆類最好浸泡六小時以上。五花肉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味道醃製,提前一晚醃製更入味。火腿肉很鹹,可以先煮一下,去掉一些鹽分。鍋內壓篦子和碟子是為煮的過程中粽子不會過度翻滾,避免煮散。煮粽子的時間根據粽子的大小和多少調整。煮熟了停火後最好悶一會兒再打開享用。
Over.
你學會了嗎?
現在,就看你們的啦~~
帶上家人和朋友一起DIY包粽子
或者點點小手指轉發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端午的粽子,
藉此傳達一份端午粽子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