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抬著老人去銀行」,「老人摔倒無人扶」…智慧養老成新藍海!

2020-12-18 騰訊網

電子發燒友網報導(文/黃山明)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正在逐漸滲透進人們的生活當中。但與此同時,對於老年人而言,新技術的出現,不僅沒有帶來便利,反而形成了一道道的數字鴻溝。

有句話說的好,真正的科技,是讓人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所謂工具,最好能夠讓使用者一眼便知道其操作的方式,用最低的學習成本,讓工具發揮其本身的作用。而智慧養老,便是讓老年人也能夠享受到科技所帶來的好處,讓科技幫助老人,擁抱更美好的生活。

競爭激烈的智慧養老市場

智慧養老的概念並不新,從2012年開始便被提出,2013年全國老齡委專門成立了「全國智能化養老專家委員會」;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而在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幫助老年人跨過數字鴻溝,體驗科技生活。

另一方面,國內的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從需求端來看,2019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約2.54億人,佔全國人口比重達18.1%,根據預測,2022年,中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佔比將突破14%,從2020到2025年,我國新增老年人口可達5200萬,老齡人口總數將突破3億。

中國社科院的 《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預計到2030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可達13萬億元。而在今年,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新增4.2萬家養老相關企業,養老市場正在成為企業們競相角逐的下一個藍海。

雅觀科技智慧社區產品負責人認為,智慧養老是大勢所趨,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已經步入老齡社會,老年人比例越來越高,但是我國的護理人員嚴重短缺。在這種社會、行業背景下,智慧養老將是應對行業現狀的首選方案。依託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的智慧養老,通過技術化、信息化的手段,優化養老護理工作流,提高老人滿意度,讓老人親屬放心,同時提高護理效率,節約護理人力。

愛華盈通行業銷售總監彭春暉在接受電子發燒友記者採訪的時候表示,當前智慧養老行業更多的是將原來傳統行業的信息進行網際網路化。而在這兩年,許多設備通過更新改造,加入了物聯網技術,把設備與平臺做關聯,將信息利用起來。

了解到這些信息後,愛華盈通也開始針對智慧養老領域進行布局。如將智慧養老服務商的入口標準化,讓更多廠商能夠融合進來,將各自的信息進行同步對接,可以讓養老機構的操作者只用一個帳號就能夠管理不同平臺的信息。此外,還設計了更符合老人使用的智能產品,以及完善整個養老服務體系等。

雅觀科技也在積極開發自身的養老方案。比如其開發的健康管理板塊,對老人建立健康檔案之後,大大提高了園區管理老人健康的效率。同時,針對老年人家人的知情權也作為非常重要的需求來開發,通過客服平臺,老人的子女可以非常方便地看到老人在園區的情況,幫助親屬實時了解老年人的狀況。

智慧養老產業在近幾年發展的如火如荼,但在其中也發現了諸多問題。武漢虹識技術品牌市場部經理易慶玲指出,智能養老產業在近幾年政府的大力的引導和支持下,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可以看到整個行業的業態發展是不太均衡的,

目前更多的是大數據或者是功能化的養老機構,而對於社區養老或者居家養老,仍處於野蠻生長的狀態。在服務養老群體的從業者方面,大部分都是未經過專業訓練或者僅經過簡單培訓的人士,這也造成行業中的從業者水平參差不齊。

與此同時,目前整個智慧養老領域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比如什麼樣的智慧養老算是比較高的級別,就好比將酒店進行星級評分一樣。儘管智慧養老概念並不新,想要將其完善,還需要做很多的事。

智慧養老產品需要以老年人為本

要想做好智慧養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比年輕人,老年人在學習能力上有所下降,身體機能也有所衰退,這就對於智能養老體系及相關產品提出了新的標準。需要針對老年人群體進行定製化設計,避免讓科技產品反而成為了老年人的負擔。

易慶玲表示,虹膜識別的技術相對大多數人而言是較為新鮮的,對於老年朋友更是如此,可以通過宣導和演示的工作來讓更多人的接觸和了解。

武漢虹識技術是虹膜識別晶片的創新者和生物識別產品的供應商,其中一款虹膜信息的採集器,使用了眼罩式設計,直接戴在眼睛上,就能夠完成採集,操作簡單易懂,方便老年人使用。這時候再去與老年人普及其他功能,也會更加容易接受。

並且儘量縮減操作步驟,在操作界面上的設計也較為清爽,採用大字體,摒棄較為複雜的文字說明,還加入了必要的語音提示,燈光提示等,增加易用性。

採用虹膜識別,可以精準識別每個人,能夠應用在養老機構當中。易慶玲表示,虹膜識別相比其他生物識別也更加穩定,即便有眼疾也不影響使用。此外,由於虹膜複製較為困難,在安全性上也極具優勢。

虹識還採用了硬體化解決方案,將算法直接集成到在晶片上,運用在了模組及產品當中,相對於軟體化的解決方案,對於CPU及設備本身要求更低,功耗更小,後期的維護成本也更小。如果想要在傳統門禁中添加虹膜識別的新功能,採購相關模組或設備直接集成就可以了。

愛華盈通在進行養老方案設計時,會先去進行充分的驗證,儘量減少老年人對於產品的操作,但又能夠達到老年人的使用需求。比如可以通過算法,讓老年人通過臉部識別、手勢識別,來輕鬆的去控制到每一個他想要的功能,如電視機換臺、打開窗簾等。

雅觀科技和綠城生活集團曾共同調研,經過對調查問卷的整理分析,總結出社區養老的四大痛點:安全,老人突發異常情況,智慧養老系統需實現及時告警,確保老人生命安全、出入安全;健康,對一些常見疾病的健康指標,做到實時監測,及時發現和處理,同時,老人健康檔案的數據要實現持續沉澱,進行數位化健康管理;舒適,智慧養老系統要確保老人在園區的生活便捷、舒心;快樂,在確保健康安全舒適的基礎上,給老人提供多姿多彩的娛樂生活,力求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雅觀科技也梳理出了智慧養老四大角色的核心需求,除了針對上述痛點的功能設置外,在系統解決方案的開發上,力求滿足四大角色的核心訴求。開發的智慧養老系統,接入了定位系統和監測系統,同時,融合全屋智能與智慧園區,打造了安全家場景包。

科技還需人文關懷

當然,智慧養老產品除了為老年人帶來便利以外,還需要滿足其人文關懷的訴求,讓科技服務於人,讓老年人也能體驗到科技所帶來的高質量生活。

針對老人這一特殊群體,智慧養老要有人文關懷。雅觀科技的智慧養老系統,通過為老人佩戴定位設備和報警設備,實現智慧養老。後臺作業系統由養老管理人員進行操作,智能APP主要用於老人家人對老人情況的掌握。即使有老人使用APP的情況,也會設置非常簡單的功能。遇到緊急情況,老人只需要按下手裡的報警器即可,很少有需要老人進行操作的部分。

同時,系統中還包含老有所樂的部分,開發的快樂場景包,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園區社群系統,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閱讀、下棋。

不過,並非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夠接受佩戴手環或者被攝像頭監控。彭春暉透露到,許多機構為老年人進行定位管理時,可能會用到手錶類的智能穿戴設備,去檢測老年人的心跳、血壓等數據,定位則通過GPS或者藍牙來實現。但這類設備對於老年人會有負重感,同時還需要經常充電,因此老年人會比較抗拒。

愛華盈通為此設計了一套無感式的方案,通過高頻的讀寫器來讀取卡片信息,而收集信息的卡片可以做成彎曲狀,比較輕薄,也無需充電,因此可以將這些衣服或者鞋子中。採用這種方式,可以滿足一些對於監測比較敏感的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武漢虹識技術也認為,智慧養老解決方案應體現人文關懷,易慶玲表示,從方案設計角度來看,需要覆蓋老年人的實際使用需求,比如打卡功能是否真的需要?報警功能應該如何設計防止誤觸?當設計老人路線跟蹤功能時,老年人本身是否願意被跟蹤?這都需要設計者以老年人自身大的視角去考慮他們的實際使用需求。

從操作界面來看,要針對老年人的閱讀習慣做出優化,比如乾淨清爽的界面,大號的字體等。同時還需要照顧老年人聽力下滑的問題,就需要更洪亮的提示音。而在設備終端界面的顯示屏上,可以添加一些天氣預報、生日祝福等人文關懷的內容。

更重要的是老年人與子女之間可以通過設備進行遠距離的即時溝通,這也可以極大提升老人群體的幸福感。此外,能否與醫療系統或其他緊急系統進行即時聯繫,保證在無人監控的情況下可以快速響應處理突發事件,也是智慧養老解決方案的重中之重。

彭春暉也舉了一些具體的案例,來體現智慧醫療的人文關懷。彭春暉表示,對於老人的關懷是來自多方面的,一個是社會及養老機構帶去的一些關懷,另一個則是親屬為其帶來的問候及關懷,後者尤其重要。

愛華盈通還開發了一個功能,每天抓拍一張老人的微笑照片發送給其親屬,只要關聯公眾號,就能夠獲得自己親人的最新動態,加強互動性。此外,也能夠獲得老年人每天健身、吃藥、打針,甚至聊天、按摩等互動性內容也可以做成信息化,與其家屬進行分享,不僅能夠有互動的效果,也能夠起到一定監管的作用。另外,還可以提醒親屬,如果長時間沒有探望老人時,會發出提醒通知,促進探望的次數。

智慧養老的未來

智慧養老行業雖然正在快速的發展當中,不可否認的是,其中仍然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另一方面,養老產業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眾多企業的湧入,也在加速推動整個智慧養老行業向新的高度迅速邁進。

劉恆濤表示智慧養老是一個很大的產業,潛力無窮。我們接觸到的很多地產商都在開發智慧養老的項目。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智慧養老可以接入更多的內容,為老年群體提供更全面的健康護理,同時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的養老體驗。

新一代的老年人,有更多的養老儲蓄,對生活有更高的追求,同時,這些老年人對新生事物的接受度更高,所以,智慧養老市場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彭春暉提到,當前國家正在努力的推動醫養結合,在這期間也湧現了許多新的需求。如在老年人需要進行手術時,可以根據手術前的信息,動態調整其飲食,手術後是否有其他不適,或者跌倒的情況,都可以通過大數據來分析,節省人力資源。

在養老層面,可以發現如今老年人快速增加,但服務人員的數量卻很緊缺,這可以通過智能設備去代替過去部分人的工作。以打點滴為例,可以通過物聯網外設,精確的監控每一滴藥品,明確還需要多久需要更換或者打完,極大的提升服務人員的效率。

易慶玲認為,隨著老年人人數的增加,智慧養老院、智慧綜合養老社區等特定的養老場合已經不能再滿足日益增加的群體。尤其在當前,許多老年人仍然不會使用智能產品,如行動支付、健康碼等,由於不會以上的操作,造成老年人生活不便的新聞時有發生。因此未來的養老失業不光集中在養老院、養老機構等場所,而是進入到社區、家庭當中去。

智慧養老不僅是為如今的老年人考慮,也是為未來的我們所考慮。畢竟永遠有人年輕,但所有人都終將老去。

更多熱點文章閱讀

相關焦點

  • 香河一七旬老人在酒店門口摔倒…你扶不扶?
    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一度是網絡熱議話題。近日,一位七旬老人在新開街輕鬆住悅嘉酒店門口不慎摔倒,負責該路段垃圾清運工作的環衛工人範廣義師傅毫不猶豫的將其扶起,用實際行動給出了一個暖心的解答。
  • 扶不扶渭南版:富平一輔警因扶摔倒老人被「訛」!還好老人不糊塗
    冰冷的地面老人不慎跌倒究竟是扶還是不扶?網上各種版本的「扶老人」對於公眾道德無疑是一個考驗。他一邊攔計程車,準備將老人送到醫院,一邊幫忙聯繫其家人。攔下計程車後,老人用蔣鑫強的手機撥通了其兒子的電話,並約定在縣醫院門口會合。看著老人坐著計程車飛馳而去,而且還有其家人接應,蔣鑫強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 【見聞】南門菜場附近,一老人摔倒無人敢扶……
    今天我途經南門菜場前,只見一位老奶奶倒地不起,身側車輛和路人來來往往,卻無人敢扶......過了一會兒,兩名男子將老奶奶扶起,所幸老人家並無大礙。 猶記得那年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引發國人熱議,結尾那句令小編記憶頗深:「這人倒了咱不扶,這人心不就倒了嗎?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 這個爭議性問題,眾市民表示:扶是必須的,擔心是難免的!
  • 河北:老人在路上摔倒,一大哥直接被嚇跑,其他人閒聊都不敢去扶
    我們沒有必要去指責路人路人,因為換成你我也未必敢去扶。扶人是小事,但如果被人磁瓷那事情就麻煩了,弄不好還會被訛去一筆錢,所以誰敢去扶?「彭宇案」的教訓歷歷在目,那位南京法官振振有詞:「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要扶?為什麼要報警?」
  • 倒在馬路上的老人無人扶,不到一米的電動車和行人,見狀趕緊駛離
    事發河北,在一條車輛川流不息的馬路上,一位老人顫顫巍巍地想過馬路,就在老人進入到機動車道的時候不慎摔倒了,倒地不起!只見距離老人摔倒不到1米的電動車與行人,見狀立即駛離倒地老人。在老人倒地期間,來來往往的行人和車輛還有一旁的幾個在旁邊聊天,卻無人上前幫扶;直到一名騎車女子急忙停車上前查看,撥打了急救電話,最終老人被送醫院,視頻終止也無人扶。老人在馬路上摔倒竟無人扶,是現在社會的道德缺失還是人們不敢扶呢?
  • 老人摔倒撞傷頭部,扶不扶?這2個佛山街坊給出了她們的答案
    街頭遇到老人摔倒,扶還是不扶?
  • 好心扶起摔倒老人被訛,女孩當場被氣哭!民警調取監控還其清白!
    其中讓大家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廣東河源那起扶老人被訛事件:46歲男子吳某扶起了一位摔倒在路邊的老人送醫,沒成想吳某反被老人家屬訛上,要求賠償幾十萬元。之後吳某一氣之下選擇投塘自殺,以證清白。其實除了這起自殺證明清白的扶老人事件外,媒體還報導過多起類似的事件,每起事件都讓大家感到氣憤不已,大家紛紛表示:「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這些事情發生後,一度讓所有的好心人開始心驚膽戰,不敢再去扶起倒地的老人。因為真的怕,怕自己的好心換來的卻是被對方誣陷!
  • 一老人從輪椅上摔下來,無人敢扶!
    昨天下午13:30左右,在淮安市淮陰區金潤城門口,一名女市民發現一坐在輪椅的老年人跌倒在地,但是女市民沒有敢去扶,而是選擇打120、110報警求助,周圍群眾說,騎自行車路過的人也曾停下看幾眼,然後又騎車走開。
  • 老皇帝摔倒「扶還是不扶」也是當今問題,八品官扶起,意外驚喜
    自從經歷過彭宇事件之後,應不應該扶摔倒在地的老人一直是當今社會的通病。好多人都因為這件事想扶卻又不敢扶,因為擔心好事沒做成反而被訛。但是如果將心比心,能扶還是要扶,畢竟如果不扶的話我們的良心可能會不安的。對於老人該不該扶這個社會問題,其實在古代也有這樣的問題的。
  • 老人摔倒隊員扶 冬日裡最暖心的小場景
    果然,走近一看,一位老人俯臥在地上,額頭、鼻子、嘴角都在流血。為了安全起見,在確認老人面色、呼吸均正常,神志清晰後,隊員們緩緩將老人扶起,並扶至路邊安全地帶。冬日裡的清晨格外陰冷,此時天空還下起了雨,大家又再次忙活起來,有人向沿街店家借來板凳讓老人稍作休息,有人掏出紙巾為其擦拭臉上的血跡,有人聯繫老人家屬說明現場情況。
  • 美女善意扶老人,不顧別人勸說,我們到底該不該扶老人
    從小父母和老師就會教育我們要助人為樂,在大街上,如果看到過馬路的老奶奶或者是躺倒在地的老人,一定要去幫助他們,但是現在很多老人會利用年輕人的這種善良做一些損壞別人利益的事情,他們會假裝倒地,然後年輕人在扶他的時候,他就會訛上這位年輕人,使得本來的好心好意變成了違法犯罪。
  • 上饒橫峰兩位中學生扶起摔倒老人後
    如果你在路上遇到有陌生人突然倒地尤其是老人你會怎麼辦?扶?還是不扶?6月10日那天因為大雨在橫峰二中路口劉大爺披著雨衣騎車不小心碰到前面的電動車導致摔倒一時間只記得有幾個學生衝過來給我打傘,扶到邊上,給血,處理傷口,一直到這個救護車來,他們才離去。
  • 河北石家莊一老人摔倒,多人經過卻冷眼旁觀,現場畫面令人揪心
    摔倒的老人該不該扶?這個問題想必許多人都無法下意識地給出結論。而猶豫的原因是因為,如果老人賴上我,說是我撞倒的怎麼辦呢?就算有人給我作證,可是做了好事卻還要花很多功夫去自證清白,何苦呢?12月11日,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西外環路上就發生了一起老人摔倒的事件。監控畫面顯示,一名老人在行走時不慎摔倒在馬路上,可是前後經過的車輛有很多,雖然發現了老人摔倒,卻無人施以援手,現場畫面令人揪心。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如果再任由老人如此躺倒在地上,危險可能隨時發生。
  • 又現「扶不扶」?好心司機扶起老人反被冤枉,人的善良經不起傷害
    幫助他人,本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小學開始,老師就教導我們要尊敬老人,扶老人過馬路,遇到別人有困難要主動幫忙。後來,隨著一個又一個「扶不起」的案件出現,我們都在糾結,遇到老人摔倒或者被撞,到底該不該扶?而「扶老人被冤枉」的事件,仍在發生。
  • 83歲老人公共浴池洗澡被拒!如何解決獨居老人養老困境?
    「我不想跟你做生意,萬一在裡面暈了、摔倒了,這責任由誰來承擔?」近日,江蘇徐州,83歲高齡的劉大爺單獨去公共浴室洗澡,卻被澡堂拒絕入內。△圖片來源:看看新聞獨居老人連洗澡都成了問題?針對這一群體的生存困境,上海精細化智慧養老的小舉措,對獨居老人而言可謂是莫大的安慰。前不久,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給一些獨居老人的家裡,安裝了「會報警」的智能水錶。
  • 高三男生發「抱大腿」照稱扶老人被訛 老人否認
    將照片發至網上的當事人王某在微博中稱,自己是扶老人做好事,反被對方起訴至法院,「他們眼看要敗訴,就來糾纏」。  事情真相到底如何?《法制晚報》記者調查發現,老人摔傷一事發生在今年1月25日。老人認為自己的摔傷是因為從公交車上下車的高中生王某絆倒自己所致,但王某並不承認老人摔倒是自己絆倒所為,稱自己是做好事主動扶老人。
  • 老人如何「正確」摔倒,關鍵時刻能救命,60歲以上必看!
    避免這種姿勢摔倒需要老人平時有意識的在行走過程中儘量使身體略微前傾,尤其是天冷路滑的時候。這樣一旦摔倒的身體多是向前倒的,順勢就可以手掌支地來緩衝,即使是向後倒在臀部著地的瞬間迅速以手掌先著地作為緩衝也是一種很好的保護手段。
  • 成都「紅衣哥」扶起摔倒老人 行車記錄儀拍下冬日暖心一幕
    路遇老人摔倒,扶還是不扶?這已經成了大伙兒熱議的話題。最近,就有一則「扶老人」的視頻在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中流傳,獲得眾多網友點讚。視頻中,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摔倒路中央,一位紅衣小哥小跑上前將其扶起。這一幕,也恰巧被行車記錄儀拍下。
  • 平安智慧養老助力深圳頤年卡正式發卡上線,老人可免費搭公交、快速...
    近日,平安智慧養老與平安銀行共同運作的深圳市智慧養老頤年卡項目在福田地鐵站內舉行首發儀式。此次發卡充分彰顯了平安在「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方面的卓越實力,成為平安集團「科技賦能生態,生態反哺金融」戰略的一次成功實踐!
  • 提高安防產品「適老性」 攪動萬億級藍海市場
    從中國養老產業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未來,中國養老將會出現養老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兩種方式並存的狀態。而在一些農村或者是二級城市,存在大量的空巢老人,對於這些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是主要模式,家庭安防也就變得尤為重要。由此看來,聚焦於家庭安防的一些單品將會在智慧養老領域獲得良好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