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鄉村旅遊:讓好風景變成「好錢景」 把吸引力化為「生產力」

2020-12-10 上遊新聞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夏日的綠,在萬州大地揮毫潑墨,在藍天白雲下,描繪著一幅幅多彩多姿的鄉村畫卷。

近年來,萬州各鎮鄉依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培育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景點。通過鄉村振興「雙亮」活動,一批承載鄉愁、銘刻記憶的特色院落脫穎而出,傳統產業因鄉村旅遊被賦予了採摘、觀光、體驗等多項功能,旅遊扶貧正在叩開一扇扇致富之門。

鄉村旅遊景點「百花齊放」 鄉村旅遊扶貧釋放效能

萬州山水美如畫,四季風景各不同。

初夏的萬州,鄉村生活是自由自在的,鄉村生活是無拘無束的,鄉村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遊人三五成群,穿梭在錯落有致的古樸村居中,享受著陽光的恩賜。深吸一口山間空氣,悠然的芬芳撲鼻而來,仔細聞一聞,是泥土的芬芳、嫩草的清新以及各種鮮花的甜味兒,讓人好不愉悅。

我們看到,近年來,萬州農家樂品質先行、人氣高漲。在全國金牌農家樂評選活動中,雙河口街道花語果生態旅遊度假區獲評「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戶」,太安鎮鳳凰社區、鐘鼓樓街道大團村、天城鎮萬河村獲評「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鐘鼓樓街道夢林山莊、天城鎮茅谷度假村、陳家壩街道龍冠山莊等12家農家樂成功創建為「金牌農家樂」。

我們看到,近年來,萬州鄉村旅遊蓬勃發展、生機勃勃。甘寧鎮全鎮依託萬州大瀑布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以農促旅、以旅帶農,實現了從農業大鎮向旅遊名鎮的華麗轉變;鳳凰花果山景區採用「旅遊景區+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進行經營,從「光頭山」到花果山,有效促進了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貧困戶產業發展,帶動景區農民增收致富;高梁七星谷、太龍古紅橘公園、燕山楊梅園、分水李子花、九池草莓採摘園等成為鄉村旅遊新熱點,更是亮出了田園風光,亮出了鄉村美景……一個個鄉村旅遊景點在萬州大地「百花齊放」,讓遊客一年四季都有耍事。

依託鄉村旅遊發展,抓住美麗鄉村建設機遇,萬州整合資源,探索創新,讓好風景變成「好錢景」,讓吸引力轉化成「生產力」。

今年,萬州新認定大周鎮等12個鎮鄉為2020年區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鎮,甘寧鎮黑馬村等36個村為區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村,安瀾谷等34個單位為區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點。

「通過開展示範創建工作,進一步提升全區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水平,建設一批生態環境優、產業優勢大、發展勢頭好、示範帶動能力強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鄉鎮。」區文化旅遊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萬州將繼續培育一批生態宜居、生產高效、生活美好、文明和諧、宜居宜業宜遊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村(社區、點)。大力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採取旅遊大景區帶動貧困村居、鄉村旅遊景點開發扶持貧困戶、支持貧困戶開辦農家樂等舉措,助推全區鄉村振興,讓鄉村遊扶貧釋放更大效能。

開展「大美萬州鄉村旅遊季」活動讓美麗資源轉化成「美麗經濟」

大美萬州四季遊,綠水青山解鄉愁。

為做好鄉村旅遊文章拓展新途徑,將美麗資源轉化成為「美麗經濟」,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今年,萬州分春夏秋冬四季陸續開展「大美萬州」鄉村旅遊季活動,讓市民、遊客一年四季有去處。

「策劃開展鄉村旅遊季活動既是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積極實踐『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發展路徑的重要措施。」據區文化旅遊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鄉村旅遊季活動的開展,也是加快萬州鄉村旅遊資源開發,推動農村雙亮活動成果轉化的重要舉措,更是促進農業和旅遊業深度融合發展,實施農旅脫貧攻堅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益嘗試。

活動緊緊圍繞「春賞花、夏納涼、秋摘果、冬賞雪」四季旅遊特色,依託萬州鄉村自然風光及生態觀光、瓜果採摘、休閒避暑、農耕體驗、特產採購、民宿住宿等鄉村遊形式,結合鄉村振興「雙亮」活動打造的美麗鄉村示範點,以產引遊、以農促旅。培育創建一批美麗休閒鄉村、鄉村旅遊重點村,持續打造全域全季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吸引廣大市民走進鄉村,感受自然,促進農旅融合發展。

據了解,活動還結合萬州鄉村旅遊特色,推出季節主題活動及精品線路,引導市民遊客以旅遊大巴、水上巴士、自駕遊、定製遊等形式到萬州觀光旅遊。

鄉村旅遊整合產業,已然成為現代農業的核心和關鍵。活動陸續在春夏秋冬四季舉行,春季旅遊活動主題為「相約春暖花開 為最美逆行者點讚 」,線路產品——賞花尋春之旅;夏季旅遊活動主題為「夢尋生態山水 消夏高山花園」,線路產品——避暑消夏之旅;秋季旅遊活動主題為「豐收秋景 摸魚採果」,線路產品——秋採碩果之旅;冬季旅遊活動主題為「長江碧樹百裡 三峽桔香滿溢」,線路產品——踏雪尋桔之旅。四季旅遊活動將陸續開展,吸引廣大遊客前往萬州美麗鄉村「打卡」,讓美麗資源轉化成「美麗經濟」。

「大美萬州鄉村旅遊季活動開展以來,不僅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更激活了旅遊客源市場,促進了萬州本地旅遊市場的復甦。」相關負責人表示,萬州一大批旅行社如太白國旅、渝東北國旅、東海旅行社等陸續加入到鄉村遊組客行列,為廣大市民朋友提供安全舒適的旅行服務。

「鄉村旅遊激活了傳統產業,讓特色蔬菜、水果以及特色畜禽養殖業快速發展。」區文化旅遊委負責人介紹道,傳統產業因鄉村旅遊被賦予了採摘、觀光、體驗等多項功能,商品率和利潤率較旅遊開發前有了大幅增長。鄉村旅遊不僅吸引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聚集,也吸引了大量的城鎮居民到農村避暑休閒養生,體驗農耕生活,品味鄉土文化。促進了農村資源轉化,大大提升了農村的生產生活質量。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旅遊扶貧結出「致富果」

碧波蕩舟,領略平湖春色;鄉野漫步,感受大美鄉村。萬州的鄉村之美,美在鄉景、美在鄉韻、美在鄉味、更美在鄉愁。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過鄉村風景好,親近自然樂如仙 。」如今,市民享受生活,更願意回歸到大自然享受天然的氧吧。目前萬州的鄉村可謂是一年四季,各有特色,優美動人。利用鄉村獨特的自然環境、田園風光、特色農產品、民俗風情、農耕文化、鄉村聚落等資源,為遊客提供觀光、休閒、度假、體驗、健身、娛樂和購物為一體的旅遊活動。

在萬州武陵鎮石橋水鄉景區內,只見平靜的石橋河翠竹綠樹掩映,河中雪白鴨群點綴其間,石橋跳蹬石橫臥其上,池塘花海相映成趣……儼然一幅田園山水風情畫,成為鄉村特色旅遊的一個縮影。

漫步在燕山鄉村,遠遠望去,許多漂亮的庭院掩映在樹蔭當中,一戶庭院就是一處風景。這裡還有楊梅園、花卉苗木、高山紅茶、晚熟柑橘、桂圓等千畝級種植產業,每當周末節假日,到燕山休閒旅遊的人日漸增多,成了遊人理想的觀光休閒之地,幫助農民實現增收。

鄉村旅遊發展帶動了消費升級,叩響了村民的「致富門」。「我們農家樂的生意越來越好,大多就餐、住宿的都是前來旅遊的客人。」在甘寧鎮,一農家樂老闆告訴記者,近年來,甘寧鎮充分結合脫貧攻堅和國家農業公園建設實際,依託「果、蔬」兩大主導產業,進一步做強同鑫、四月紅、熙豐藍莓、向葡萄等知名農業產業園。依託鄉村旅遊的發展,到甘寧鎮遊玩、採摘的市民越來越多,讓他農家樂的人氣也越來越旺,使鄉村旅遊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勁動能。

近期,在疫情可防可控的前提下,為了提振大眾消費的信心,萬州搶抓全區「一心六型」兩化路徑的戰略機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僅打造旅遊精品線路,開發文創產品,各鄉鎮還開設直播,推介萬州鄉村旅遊,為萬州旅遊市場注入強大動力。

為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目前萬州正積極培育新的旅遊景點,大力推動三峽恆合旅遊度假區、小桔燈生態文化旅遊區、巴國部落文化旅遊區等項目的建設,重點打造生態度假旅遊、高山康養旅遊精品。並積極組織策劃近郊短期鄉村旅遊產品,激活旅遊客源市場,搶抓發展機遇,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助力萬州旅遊市場復甦。

文創產品作為旅遊市場的重頭戲,也成了鄉村旅遊中新的增長極。目前,已開發成熟的文創產品有:三峽吉木、檀木梳、紅椿木蒸飯木桶甑子等10多款工藝產品,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三峽吉木系列產品。「三峽吉木系列文創產品是以小桔燈生態文化旅遊區為IP,以帶動太龍鎮當地貧困戶就業及增收為目的,組織當地貧困戶,利用古桔樹修剪下來的枝椏。」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開發包裝而成的原生態木質文創產品有:衣帽架、首飾架、果籃、杯墊等。接下來,萬州還將積極開發三峽吉米茶、三峽吉蜜等系列文創產品,助力脫貧攻堅,讓旅遊扶貧結出「致富果」。

三峽都市報社全媒體記者 

相關焦點

  • 婺源好風景變成「好錢景」
    1999年,李坑村憑藉著粉牆青瓦、馬頭牆、石橋流水,創出鄉村旅遊的新路子,昔日偏僻冷清的村落變成無人不曉的鄉村旅遊網紅地。但有誰知道,這座景色宜人、遊客絡繹不絕的旅遊勝地,也曾有「李坑之困」——旅遊的火熱出現了諸多環境問題,生活汙水倒入養生河、景區衛生髒亂差、有人開發沒人治理等諸多問題層出不窮。直至2017年省級歷史文化名村、4A級景區複評拉響了警報,李坑景區面臨雙「摘牌」風險。
  • 阿克蘇:好風景成就好「錢」景
    2020-10-18 04:59:54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吳鐸思 通訊員 呂娜從百花爭豔的烏什杏花村到手工樂器加工作坊林立的新和加依村,從綠草如茵的天山託木爾平臺子景區到風景如畫的拜城康其溼地公園……新疆
  • 萬州要創建2個鄉村旅遊A級景區!看看有你老家不?
    初夏時節,走在萬州的鄉村田園,山環水抱、青瓦白牆、門庭花香,一幅美麗的原鄉風情畫卷徐徐鋪開。今日,小編從區文化旅遊委獲悉,今年萬州繼續支持貧困戶開辦農家樂,爭創星級農家樂(鄉村酒店、精品民宿)3家,創建鄉村旅遊A級景區2個,培育、開發旅遊商品5個,建設一批鄉村旅遊「後備箱」基地,進一步盤活鄉村資源,激發農村活力,實現鄉村振興。
  • 築夢「十四五」 | 漠河:好風景帶來了好「錢」景~
    「十三五」期間,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大力推進「旅遊富民」戰略,突出發展生態旅遊、冰雪經濟和避暑休閒產業,加快培育旅遊業成為生態產業、民生產業和支柱產業,讓好風景帶來「好錢景」每家生意都這麼好,通過旅遊業的發展,現在日子是好上加好,相信會越來越好。」
  • 農民吃上「生態飯」好風景變「好錢景」
    原題:海南省挖掘鄉村旅遊發展潛力,促進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農民吃上「生態飯」好風景變「好錢景」「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農家新鮮水果喲,好吃又實惠!」近年來,海南省以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增強貧困地區自我「造血」能力為目標,加快推進旅遊扶貧工作,深入挖掘貧困地區鄉村旅遊發展潛力,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通過建立「旅遊+扶貧」新模式助力脫貧攻堅。
  • 築夢「十四五」|漠河:好風景帶來了好「錢」景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導 「十三五」期間,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大力推進「旅遊富民」戰略,突出發展生態旅遊、冰雪經濟和避暑休閒產業,加快培育旅遊業成為生態產業、民生產業和支柱產業,讓好風景帶來「好錢景」。每家生意都這麼好,通過旅遊業的發展,現在日子是好上加好,相信會越來越好。」像侯桂榮一樣,全村有八成以上的村民投身到鄉村旅遊業,五年來,隨著漠河成功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北極村智慧旅遊景區建成、北極光節等品牌活動影響力擴大,北極村村民戶均增收5萬多元,真正嘗到好風景帶來的甜頭,北極村變成了國內知名的旅遊村、小康村和幸福村。
  • 濰坊青州市廟子鎮北崔崖村: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7日訊濰坊青州市廟子鎮北崔崖村是個風景秀麗的小村莊,在奔向小康的路上,他們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讓家門口的好風景成為村民奔小康的好「錢」景。2015年,北崔崖村成立了遇龍河旅遊專業合作社,利用村莊的好山水搞起了鄉村旅遊。通過幾年的發展,風光越來越美,知名度越來越高,收入越來越好。宋玉民毅然回鄉開起了民宿。北崔崖村依山傍水,有常年不斷的山泉,奇峰競秀的風光。眼看著附近不少村莊依靠鄉村旅遊走上了致富路,村兩委也不甘心再守著金飯碗要飯吃,他們藉助上級政策支持,發展起了鄉村遊。
  • 重慶銅梁:民宿推出荷花宴 好風景變成「好錢景」
    原標題:銅梁:民宿推出荷花宴 好風景變成「好錢景」   不是餐盤的點綴,在這裡,荷花成為主角,變幻出數道佳餚,重慶市銅梁區荷和原鄉景區民宿這樣一場荷花宴,讓遊客慕名而往。   要做荷花宴,首先得要有荷花。清早,在民宿霧工的90後服務員劉思從荷田裡採來還帶著露珠兒的荷花。劉思就是土橋鎮慶林村本地人,甜甜的笑容,大家都叫她思思妹兒。
  • 甘肅白銀市白銀區: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如今的羅家灣,集核桃採摘、餐飲休閒、垂釣養生於一體的鄉村旅遊產業蓬勃起步,原本貧瘠的鹽鹼溝變成有山有水、有林有田、富裕興旺的「幸福桃園」,讓村民們致富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寬。位於大坪田園綜合體的採摘園而在白銀區大坪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花海裡,花間小徑上,一波又一波遊人喜笑顏開。
  • 青海省星級鄉村旅遊接待點達600餘處鄉村旅遊,讓好風景帶來好「錢...
    鄉村旅遊的發展讓好風景帶來「好錢景」,近年來,全省各地的鄉村旅遊接待點也不斷挖掘新玩法,豐富了民俗文化、生態採摘、農耕體驗、康體養生、花海體驗等不同特色的主題活動,深入挖掘鄉村文化內涵,探索形成多類型、各具特色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 涇縣: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立足自身旅遊資源,突出文旅特色產業,靈活運用金融扶貧措施,近年來,涇縣逐步建立起「發展全域旅遊帶動脫貧致富、發展鄉村旅遊助力精準脫貧」旅遊扶貧模式。讓家門口的「好風景」變成脫貧路上的「好錢景」,也使得越來越多像周雙根這樣的貧困戶脫貧致富。
  • 農民吃上「生態飯」 好風景變「好錢景」
    我省挖掘鄉村旅遊發展潛力,促進貧困人口脫貧致富農民吃上「生態飯」 好風景變「好錢景」■ 海南日報記者 趙優 通訊員 李藝娜「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農家新鮮水果喲,好吃又實惠!」近年來,我省以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增強貧困地區自我「造血」能力為目標,加快推進旅遊扶貧工作,深入挖掘貧困地區鄉村旅遊發展潛力,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通過建立「旅遊+扶貧」新模式助力脫貧攻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彭水:「好風景」換來「好生活」
    山水,孕育出好生態;好生態彰顯出好風景;好風景轉為好「錢」景。近年來,彭水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大力實施「旅遊 」戰略,將生態優勢轉化成資源優勢,將資源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推動彭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近年來門源回族自治縣大力發展旅遊業,並主動融入全省全域旅遊發展的大盤子,大力實施旅遊業轉型升級策略,重點打造一批鄉村旅遊示範基地,使全縣景區景點串聯成珠、形成環線,努力構建起了全域全季全時旅遊發展新格局。隨著當地旅遊業的大發展,相關政府部門積極扶持當地農民緊抓機遇,吃上了旅遊飯。
  • ...區永城鎮中華村讓農業價值最大化——「整」出農業好「錢」景
    張福林等遊客下車後,紛紛點讚眼前的鄉村美景。  中華村曾經是典型的農業山村,蛻變源自2010年永城鎮開始的一場整治行動——依託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號召各村打造田園風光和鄉土文化,鼓勵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讓農業價值實現最大化。  重慶日報記者深入永城鎮中華村採訪時,了解到該村「整」出農業好「錢」景的背後故事。
  • 四川劍閣縣:吃上「旅遊飯」 好風景帶來「好錢景」
    「我縣堅持惠民富民為根本出發點,立足得天獨厚的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多元化發展全域旅遊,不斷創新扶貧模式,走出了一條旅遊扶貧的新路子。」據劍閣縣旅遊局副局長何錦普介紹。通過對劍門關核心景區的改造提升,同步拉動了景區周邊4個鄉鎮9個村農戶參與到景區的旅遊服務上來。
  • 好風景如何變為「好錢景」
    一是支持建設智慧旅遊景區,普及電子地圖、語音導覽等服務,打造特色景區數字展覽館等,推動道路、旅遊廁所等數位化建設。二是鼓勵景區加大線上營銷力度,引導雲旅遊等新業態發展,出臺規範發展網際網路+旅遊民宿的措施。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保留線下服務。三是完善包容審慎監管,加強旅遊安全監測和線上投訴處理,打擊坑蒙拐騙。
  • 松溪:生態梅口孕育好「錢」景
    古渡頭變成了網紅點,古民居流轉成農業生態觀光園。「目前,梅口埠『生態銀行』建設,已完成松溪河地段的140畝舊宅基地流轉,同時,引入了福建豐盛農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共同開發梅口埠休閒旅遊及康養項目。」松谿縣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伊松彪表示,截至目前,松谿縣旅遊發展公司已撥付流轉資金450萬元整。
  • 獨龍江扶貧:從「好風景」到「好錢景」
    中國網5月9日訊(記者 何珊)獨龍江鄉普卡旺村,坐落在中國西南邊陲的深山峽谷中,傍山而建的村落裡,停業一年半的鄉村民居修葺一新,將在今年9月重新對外開放,迎接遊客的到來。普卡旺村位於風景秀麗的獨龍江沿岸,村外大片叢林環繞,四周鬱鬱蔥蔥。
  • 萬州:「好安逸,我家住在景區裡!」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6日6時訊(通訊員 別玥)昨(15)日,筆者獲悉,根據有關規定,經相關區縣景評委初評推薦,重慶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按程序組織評定,萬州三峽平湖旅遊區達到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標準,擬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