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橋重光!來潮州牌坊街北段看太平橋和非遺雕塑

2021-02-07 騰訊網

關注「文化潮州」

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

關注

9月29日,在潮州古城,牌坊街與上水門街交界處,不少市民遊客圍聚在一個偌大的展示櫃前,好奇地欣賞著一座剛剛從地下露面的古橋梁。當天早上,深埋地下多年的千年古橋——太平橋終於重光。不遠處,8組展示潮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銅製雕塑也正式亮相。

千年古橋得以重光來之不易。太平橋位於潮州古城太平路北端,呈南北向,是四墩三孔石樑橋,全長25.5米。據考證,太平橋始建於北宋時期,其建造時間早於潮州廣濟橋100餘年,是潮州市目前現存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古橋。近代由於河道變遷和道路改造,太平橋便逐漸埋沒於地下。

直到去年,潮州對太平路北端路面進行改造整治,發現被埋沒的太平橋局部橋梁。為保護活化利用文物,今年4月,潮州啟動太平橋和非遺展示利用項目的保護利用工程。在多位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努力下,這座千年古橋的風採才得以重現。

因道路交通原因,太平橋未能全部重現,只留下一小段橋梁供市民遊客參觀。展示櫃下,一根根狹長的石樑錯落有致,包括兩跨橋梁(總長約9米)、一處橋墩以及橋墩上的橫梁。在其附近,一尊銅製雕塑則微縮表現出太平橋的全貌——一座四墩三孔的橋梁橫架江水之上,橋之四維立著四座高塔。

今年70多歲的潮繡省級非遺傳承人卓桂芬,今天受邀來到現場見證古橋重光。她從小住在太平路附近的中山路一帶,對太平橋早已「久仰大名」。「我小時候就聽附近的老人說這裡原來有座橋,但一直沒看到,今天終於看到它的真面貌了!」卓桂芬望著重新露出地面的太平橋,激動地回憶起少時的場景和老輩的講述。

令卓桂芬感到欣慰的還有古橋附近的國家級非遺項目雕塑展示。這些雕塑共8組,用相關的場景展示了潮州彩瓷燒制技藝、潮州木雕、潮州大吳泥塑、潮州音樂、潮州工夫茶藝、潮劇、楓溪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潮繡等非遺項目。其中,不少栩栩如生的雕塑就佇立在相應的非遺展示館附近,與展示館內工匠藝人真實的製作場景相呼應。

當天上午,卓桂芬帶著女兒——潮繡市級非遺傳承人李曉丹一邊仔細地欣賞雕塑,一邊不停地合影留念。「非遺傳承需要見人見物見生活。這些雕塑把非遺和生活結合起來,拉進了非遺文化與普通人之間的距離,這個推廣方式很不錯!」李曉丹說。

古橋重光,非遺煥彩,這有利於進一步挖掘潮州文化內涵,促進非遺文化與文物古蹟相融合,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潮州市副市長李克儉表示,此次太平橋和非遺展示項目對外開放,對於提升潮州古城北片區旅遊熱度,帶動古城文化旅遊發展,提高潮州的文化軟實力將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 END ☆

來源:南方+(部分照片來自古城所)

相關焦點

  • 千年古橋重光!來潮州牌坊街北段看太平橋和非遺雕塑
    千年古橋得以重光來之不易。太平橋位於潮州古城太平路北端,呈南北向,是四墩三孔石樑橋,全長25.5米。據考證,太平橋始建於北宋時期,其建造時間早於潮州廣濟橋100餘年,是潮州市目前現存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古橋。近代由於河道變遷和道路改造,太平橋便逐漸埋沒於地下。 直到去年,潮州對太平路北端路面進行改造整治,發現被埋沒的太平橋局部橋梁。為保護活化利用文物,今年4月,潮州啟動太平橋和非遺展示利用項目的保護利用工程。
  • 千年古橋「重現」古城區!太平橋和非遺展示項目正式對公眾開放
    昨天,「古橋重光 非遺煥彩」——太平橋和非遺展示項目對外開放活動在潮州古城區舉行。太平橋和非遺展示項目正式對公眾開放,這是潮州市文化界一樁大事、喜事,對於進一步挖掘潮州文化內涵,促進非遺文化與文化古蹟相融合,提升古城北片區旅遊熱度,帶動古城文化旅遊繁榮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 太平橋遺址迎客來 「老潮州」打卡新景點
    牌坊街與上水門街交界處,市民遊客圍聚在展示櫃前,舉著手機相機來一張圖片或一段視頻,欣賞著這座剛剛從地下露面的古橋梁。人群中,「老潮州」為數不少。媒體在說到這一處景點,今天就走過來看一下,特地來的。太平橋位於潮州古城太平路北端,呈南北向,是四墩三孔石樑橋,全長25.5米。據考證,太平橋始建於北宋時期,其建造時間早於潮州廣濟橋100餘年,是潮州市目前現存的年代最為久遠的古橋。近代由於河道變遷和道路改造,太平橋逐漸埋沒於地下。
  • 太平橋遺址迎客來「老潮州」打卡新景點
    太平橋遺址迎客來 「老潮州」打卡新景點 原創 民生直播室 潮州電視臺 潮州電視臺微信號 czdstwx 功能介紹 潮州電視臺節目信息發布、觀眾互動平臺。牌坊街與上水門街交界處,市民遊客圍聚在展示櫃前,舉著手機相機來一張圖片或一段視頻,欣賞著這座剛剛從地下露面的古橋梁。人群中,「老潮州」為數不少。
  • 回訪潮州牌坊街:活化古城牌坊 延續城市文脈
    「在改造老城、開發新城過程中,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潮州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委員吳志敏說,潮州應一如既往地注重保留各時代的印記,讓古城保持活態,延續文脈,和諧共生。  潮州古城太平路北端與上水門交界處,往來的遊客和本地居民隔著透明玻璃打量著太平橋遺址。這座宋代的古橋在國慶假期前終於重見天光。
  • 文旅融合添內涵 潮州以文促旅謀發展
    冬日暖陽下,潮州廣濟橋上,吳晗哲、黃韜等手藝人向來往遊客展示潮州手拉壺、潮州花燈等非遺技藝。千年古橋上演非遺絕活,這已是常態。不久前,在「2020年度廣東省文物古蹟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發布會上,潮州廣濟橋活化利用項目從54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全省15個典型案例之一。
  • 潮州:文旅融合添內涵 主客共享「潮」前走
    冬日暖陽下,潮州廣濟橋上,吳晗哲、黃韜等手藝人向來往遊客展示潮州手拉壺、潮州花燈等非遺技藝。千年古橋上演非遺絕活,這已是常態。不久前,在「2020年度廣東省文物古蹟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發布會上,潮州廣濟橋活化利用項目從54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全省15個典型案例之一。
  • 回訪潮州牌坊街:活化古城牌坊 延續城市文脈
    「在改造老城、開發新城過程中,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潮州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委員吳志敏說,潮州應一如既往地注重保留各時代的印記,讓古城保持活態,延續文脈,和諧共生。  潮州古城太平路北端與上水門交界處,往來的遊客和本地居民隔著透明玻璃打量著太平橋遺址。這座宋代的古橋在國慶假期前終於重見天光。
  • 廣迎四方客 潮州楓溪兩個近3米高陶瓷花瓶驚豔亮相古城
    這30多個小時,得有十幾人在旁邊,用眼睛和經驗來辨別燒制火候。花瓶造型美觀,器身瘦長,線條流暢。瓶身圖案以花鳥為主,花團錦簇,品種繁多;鳥類環繞,神韻靈動……花紋均以金線勾勒,在陽光照射下,顯得更為華麗出彩。
  • 潮州牌坊街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10月12日,潮州牌坊街一步一景刷爆潮汕人的朋友圈。這條與這座古城共融共生的古街有何魅力,有哪些歷史典故值得銘記?詳情後續。 潮州古城太平路北端與上水門交界處,往來的遊客和本地居民打量著太平橋遺址,隔著透明玻璃,這座宋代的古橋在國慶假期前終於重見天光。
  • 潮州牌坊街,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10月12日,潮州牌坊街一步一景刷爆潮汕人的朋友圈。這條與這座古城共融共生的古街有何魅力,有哪些歷史典故值得銘記?潮州古城太平路北端與上水門交界處,往來的遊客和本地居民打量著太平橋遺址,隔著透明玻璃,這座宋代的古橋在國慶假期前終於重見天光。
  • 潮州牌坊街|細數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詳情後續潮州古城太平路北端與上水門交界處,往來的遊客和本地居民打量著太平橋遺址,隔著透明玻璃,這座宋代的古橋在國慶假期前終於重見天光。宋元時期潮州府志《三陽志》記載,「自太平橋直抵三陽門,橋之四維,舊有四塔,外疏兩渠,中為官街。」太平橋南北朝向,北面靠著州治即當時的潮州府衙,南面則是作為古城中軸線的「官街」。
  • 潮州Title有點多……
    潮州的傳統文化特徵非常鮮明、傳統文化形態豐富。圖為在牌坊街上的舞龍表演。張鳳珊 攝千年古城,以文鑄魂。戳這:千年古橋重光!來潮州牌坊街北段看太平橋和非遺雕塑潮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公眾號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預覽時標籤不可點
  • 潮州旅遊全面復甦!兩日迎來遊客73.85萬人次,旅遊收入約3.4億元...
    雙節假期,潮州旅遊迎來全面復甦。據潮州市文廣旅體局統計,10月1日至2日,潮州全市共迎來遊客73.85萬人次,首日遊客29.09萬人次,次日遊客44.76萬人次,兩日旅遊收入約3.4億元。雙節期間,古城廣迎四方客。潮州旅遊大數據監測平臺顯示,省內城市中,汕頭為赴潮旅遊人數最多的城市,廣州、深圳居其後。省外遊客最多的3個省份分別是福建、貴州、四川。
  • 潮州:一座千年古城如何讓文化「潮」起來?
    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雙節」長假,千年古城潮州迎來了近200萬名遊客。走廣濟橋、上廣濟樓、逛牌坊街、品工夫茶、嘗潮州菜……熬過了疫情的衝擊,潮州旅遊市場熱度重燃,古文化正是最吸引遊客的「熱源」。
  • 潮州旅遊全面復甦,兩日迎73.85萬遊客
    上述平臺數據顯示,國慶首日,牌坊街(濱江長廊)、西湖公園、鳳城公園和青龍古廟成為潮州遊客量TOP3的景點,牌坊街(濱江長廊)為當之無愧的最熱門景點。此次北宋太平橋遺址在9月29日重見天光,這座潮州市目前現存年代最為久遠的千年古橋增添了牌坊街的文化內涵,帶旺了北段的客流。
  • 歷史文化名城潮州,原來這麼「潮」
    自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建制迄今1600多年,潮州仍保留著完好的古城整體格局,全市一千多處文物古蹟星羅棋布,木雕潮繡藝術巧奪天工,潮劇潮樂繞梁坊間,古橋古街古民居隨處可見,特色美食遍布大街小巷,工夫茶飄香房前屋後……讓每個來過這座城市的人,無不感嘆「中原古典文化櫥窗」的深厚與醇香。據悉,1986年,潮州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潮州牌坊街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潮州古城太平路北端與上水門交界處,往來的遊客和本地居民打量著太平橋遺址,隔著透明玻璃,這座宋代的古橋在國慶假期前終於重見天光。宋元時期潮州府志《三陽志》記載,「自太平橋直抵三陽門,橋之四維,舊有四塔,外疏兩渠,中為官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