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道士都是出家人,那為什麼道士很瘦,和尚卻大多很胖?

2020-12-06 樹人談史

民間有句俗話叫「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這句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就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每當到太平盛世的時候,佛教也就越發的昌盛。反而傳統的道教,雖然在歷史上一度十分興盛,可是現在除了一些道教聖地之外,其他地方很難看到道士的身影。現在全國的住觀道士大約只有3萬餘人,這個數量比住廟和尚要低很多。

現在人們很少看到道士的身影,除了因為道士越來越少之外,跟道教本身的追求也有一定的關係。有句話說得好,「逢盛世苦修行,遇亂世濟蒼生」。每當天下大亂的時候,道士放棄修行下山濟世救民。等到天下太平之後,道士也不會貪戀紅塵,而是退隱山林,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

現在人們很喜歡拿道士跟和尚進行比較,特別是有一個問題經常被人們提起。這個問題就是:道士和尚都是出家人,那為什麼道士很瘦,而和尚卻大多很胖呢?其實,這個問題的原因並沒有人們想的那麼複雜,主要還是跟他們各自的追求有關。

在現實生活中,道士給人的感覺確實是很瘦,和尚給人的感覺也確實很胖。但是,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差距,並不是人們想的那樣是因為和尚貪吃。現在很多人對和尚都有一些偏見,認為現在的和尚持戒不嚴。其實,對於真正的出家人來說,一直還是堅守著祖師的清規戒律,很多僧人也都是堅持過午不食的。那些打和尚名義斂財的人,並不能算作真正的出家人。

其實,自古以來就有「和尚胖道士瘦」的說法。這是因為佛家追求的是修心,斬斷一切七情六慾自然就沒有了苦惱。這樣一來,也就很容易「心寬體胖」了。而且,佛家的修行方式以「靜」為主,每日裡做得最多的就是參禪打坐。因為長期缺乏運動,所以身材也就難免變胖了。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和尚的飲食主要是以素食為主。因為和尚不食葷腥,所以他們的飯量普遍很大。而米飯和麵粉這樣的主食中本就含有大量的澱粉,經常吃這些食物非常的容易發胖。本來就缺乏運動了,還經常吃米飯、麵粉,這樣一來,想不胖也不行啊。不過,也並不是所有和尚都胖。很多得道高僧的身形,大多都是偏瘦的,這和個人的體質也有很大關係。

一直以來,道士給人的感覺都是仙風道骨,給人一種非常飄逸的感覺。這是因為道士通常都是隱居在山野之間,在這種地形中生活的人大多身輕體健。而且,道士過的都是閒雲野一般的生活,講究一個清靜無為,經常在山野之間尋幽探勝。道家在修行時經常還會「辟穀」,也就是幾天不吃不喝,這樣經常運動又不不吃飯,當然想胖也胖不起來了。雖然大多數道士都偏瘦,但是也有一些道長體態豐腴。

人有胖瘦醜美,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每個人的外表都是不一樣的。同樣的,作為出家人的和尚和道士,肯定也會有胖有瘦,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只不過,現在的一些人都有了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看到胖和尚就以為人家持戒不嚴,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

相關焦點

  • 和尚和道士都吃素,為啥很多和尚都膀大腰圓,但是道士都很瘦
    所以近些年來,不管是外國遊客還是中國遊客,都喜歡來一場中國的文化之旅。中國文化中,宗教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的宗教中,流傳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宗教就是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和來自印度的佛教了。正因為如此,中國的道觀和寺廟基本上在任何一個地方都能見到,不僅是中國人喜歡到這些地方祈福,來到中國旅遊的很多外國人都喜歡到中國的道觀和寺廟遊玩。
  • 和尚跟道士一樣修行吃素,給人的印象卻是一胖一瘦,原因你知道嗎
    人們對於道士的印象,一般是深居高山或者雲遊四海,仿佛世外高人一般,「仙風道骨」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描述。相比之下,和尚給人的感覺就非常接地氣,他們一般長得比較圓潤。一樣是修行吃素,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這是怎麼回事呢?要想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就得先了解一下和尚跟道士出現的背景。佛教最早起源於印度,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在秦始皇時代開始傳入中國。
  • 同是素食主義者,胖和尚與瘦道士,這樣的說法從何而來?
    說到和尚,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就算生活中很少有機會與他們接觸,但是通過影視劇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夠了解到一些。大家都知道,和尚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沒有頭髮。但其實還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有很多和尚都是「大腹便便」的。
  • 同樣都是吃素,為何和尚大多偏胖,道士卻普遍消瘦?
    不管是在電視劇還是在現實裡面,和尚大多是大腹便便的,而倒是都是十分的瘦小,不僅如此,那些在寺廟裡面供奉的佛像和仙人也是形成了這樣的反差,比如彌勒佛就是大肚子的形象,而那些道士們卻顯得格外的清瘦,明明兩者都是吃素的,為什麼兩者之間的差距為什麼會這麼大?
  • 和尚和道士都吃素,為什麼和尚看起來肥頭大耳,道士骨肉如柴?
    我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文化上也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所以很多人都很尊重文化,到現在流傳下來不少文化都被人們推崇,很多人都喜歡宗教文化,我國的宗教發展最廣的就三個,佛,儒,道這三個宗教,從古至今都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發展。
  • 和尚打坐參禪念經,那道士是怎麼修行的?比比身材你就知道了
    原文標題:《為什麼多見和尚胖,道士瘦?原因就藏在他們的修行裡》民間常說「和尚胖,道士瘦」。「和尚」二字來源於古印度的梵文,本是對有資歷有名望之人的尊稱,後面便開始演化成了對出家僧人的稱呼,也許是因為其品德高尚吧。道教的信徒則被稱之為道士,他們無需剃髮,更沒有佛教那麼多清規戒律,所以看起來道教給人的印象十分的自由和灑脫。但是他們有個相同之處那就是在飲食上都吃素,忌葷腥。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飲食上大為相似,那麼為什麼和尚總是偏胖,而道士卻偏瘦,常被人叫做仙風道骨!
  • 都是吃素,為什麼道士身形清瘦而和尚身體肥胖?原因其實很簡單
    都是吃素,為什麼道士身形清瘦而和尚身體肥胖?原因其實很簡單道士和和尚都是出家人,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他們無欲無求,不吃葷肉,只吃素食,他們不理那些紅塵紛擾,喜歡避世不受打擾。其實這些印象有誤,並不是所有的和尚和道士都是六根清淨的,有些人他們只是在逃避現實,所以暫時成為了和尚或者道士,當他們的傷痛痊癒後,這些人會選擇還俗的。不是所有的和尚都不沾葷腥,有些和尚是吃肉的,且吃的特別多。電視劇上演的一些和尚,都挺肥的。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胖和尚。也不是說這些胖和尚都是吃肉的,但絕大多數胖和尚絕對是沾了葷腥的。
  • 和尚和道士都是素食主義者,為什麼和尚比道士更圓潤?原因很簡單
    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一個特別明顯的細節,那就是佛教和道教主要是素食主義者,但是和尚一般都比道士胖,即使是在我們經常看的電影和電視劇中,原因是什麼?這就是答案。首先,讓我們來談談兩者之間的區別,道教是關於否定的,佛教是關於因果關係的。
  • 有人好奇既然大家都是吃素,為什麼道士都很瘦,而和尚卻很油膩?
    有人好奇既然大家都是吃素,為什麼道士都很瘦,而和尚卻很油膩?在中國,有很多人都信仰佛教,道教,佛家遭人修身養性,記住雜念,一般佛寺都會選擇在深山老林裡,為了就是眼力,省事,在我們印象中道士和尚,他們先是每個大區別,而且都是吃素的,但是在外表上卻有很大的差異,所以不是而且感到好奇了難不成是和尚偷偷地給自己加油說了。
  • 同樣都是吃齋飯,為何大多數和尚這麼胖,而道士卻那麼消瘦呢?
    佛教作為世界上的一個大教,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很多的教徒,不過佛教並不是我們中國的本土教派,我們的本土教派是道教,如果要追溯起源的話,道教的起源其實是比佛教更早地,信奉佛教和道教的人都是吃齋飯的,不過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信奉佛教的和尚比信奉道教的道士要胖,這是為什麼呢?
  • 泰國人不明白:同是吃素,為何中國和尚如此肥胖,而道士卻很清瘦
    我國遊客會去泰國旅遊,碰上泰國人也會來到我國遊玩,那麼泰國人對我國的佛教文化也就非常的感興趣,可是當泰國人來到我國寺廟的時候,卻有一個疑問,泰國人非常的不明白,為什麼中國的和尚普遍看起來如此的肥胖呢?並且這位泰國人還感到非常的好奇,可能是水土的原因,即是中國的和尚非常的肥胖,但是中國的道士跟中國的和尚也都是吃素的,那為什麼中國的道士在體型上卻偏瘦很多呢?
  • 陳道:「盛世道士歸隱深山,和尚出門圈錢」?
    盛世道士歸隱深山,和尚出門圈錢」「亂世道教,盛世佛門」「亂世不見佛,盛世不見道」「亂世出道士,盛世出和尚」等諸多的版本,還有的乾脆找出抖音視頻,播放一段宏論:「和尚不勞而獲,靠信眾捐贈;道士自食其力,衣食全靠勞動所得。和尚教人放下,萬物皆是包袱;道士教人想開,順應自然而為。和尚寧勸十人出家,不願勸一人還俗;道士寧勸十人還俗,也不勸一人出家。和尚改姓,棄祖離宗改姓氏;道士留姓,繼宗延祖留姓氏。
  • 古代的和尚與道士鬥法,最終勝負如何
    比如一部《西遊記》,裡面有儒釋道三教,佛教與道教的爭鬥隨處可見,典型的例子就是唐僧師徒與羊力大仙、虎力大仙、鹿力大仙之間的那場比試,其實就是和尚與道士鬥法的一個縮影,在唐僧沒來之前,先是道士贏了。正如文中這樣寫道:孫悟空(當時假扮成道士打探消息)道:僧道之輩都是出家人,為何他替我們做活,伏我們點卯?」
  • 同樣都是吃素,怎麼和尚一個個大腹便便,道士卻恰恰相反呢?
    有趣的是,如今和尚和道士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幾乎已經是固定的了,只要提到和尚大家下意識腦海中一定是一個大腹便便的形象。有些人甚至用肥頭大耳來形容和尚,當然這個形容並不是很尊重對方,可是如果提到道士的話,大家腦海中肯定是一個消瘦形象。
  •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和尚多道士少
    我們都知道,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可是發展到現代,似乎西風壓倒了東風,應了「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這句話,外來的佛教似乎比本土的道教更普及,信眾更多,這個我們可以看以下一組數據:目前,全國共有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約3.3萬處,佛教教職人員(這裡我們可以稱其和尚)約22.2萬人,信仰佛教的人數那就更為眾多
  • 和尚非常肥胖道士卻非常消瘦,都是吃素修行,知道原因後恍然大悟
    目前我國的旅遊業發展得如火如荼,而且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都富裕了起來,所以很多人會在工作之餘,出來走走看看放鬆自己的身心。旅遊不僅僅可以讓我們在高壓的工作下很好的放鬆自己,還可以看到不同的風景開闊自己的視野,體驗不同的風俗增長自身的閱歷。
  • 別再被電影騙了,誰說道士與和尚一樣不能結婚?這還要看道教派別
    道教是我們中國最傳統的宗教,而道士就是奉行著「道」宗旨的信仰人士。說起道士許多人的印象在留在電視劇中那清心寡欲,灑脫自然的人,甚至有的人理解道士認為他和和尚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一、道士能不能結婚實際上對於道士,許多人的理解都是錯誤的,道士不同於和尚,而且很多人會將居士也理解成道士,而這兩類人是有區別的。在道教中,真正意義上的道士指的是那些出家了的人,而如果沒有進行過出家儀式的道士其實是被成為居士的。
  • 同樣都是吃素,為什麼道士清瘦而和尚大多發福?並非你想的那樣
    道教和佛教,在歷史上都留下了輝煌的一筆,不過歷經千年的發展,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一個問題,道教和佛教的人都是禁止吃葷腥的,雖然同樣是吃素,但道士為什麼大多都十分清瘦,而僧人卻大多發福呢?在佛教當中,以肥胖聞名的彌勒佛甚至包括如來佛祖本人,都是一個大肚子形象,其實清瘦和肥胖都是電視劇演化結果所致,在佛教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少林寺,俗話說得好「天下武功出少林」。作為武學大家,少林寺出了很多武僧,而這些人也並不胖,那麼為什麼大家都會以為僧人都是肥胖的呢?
  • 都知道和尚道士不吃葷,其中原因你了解嗎?不是不殺生這麼簡單!
    我們都知道,當下世界上最有名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這三種宗教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三個能各自被一部分國家列為國教的宗教,如基督教在歐美的一些國家、伊斯蘭教在中亞、西亞和北非一些國家、佛教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分別被列為國教。
  • 怎樣成為一名道士
    道經上說,「道士者,以道為事」,又進一步解釋說,人行大道,就是道士。道士是將身心理順,以道為唯一的追求,以修道傳道為事業的人。早期的道教文獻中稱道士為「道人」、「仙士」。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為了快速布教,佛教徒們藉助道教的影響,也稱「道人」。《世說新語》中記載了很多能言善辯的和尚,都被稱為「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