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和尚多道士少

2021-01-08 道訊

我們都知道,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可是發展到現代,似乎西風壓倒了東風,應了「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這句話,外來的佛教似乎比本土的道教更普及,信眾更多,這個我們可以看以下一組數據:

目前,全國共有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約3.3萬處,佛教教職人員(這裡我們可以稱其和尚)約22.2萬人,信仰佛教的人數那就更為眾多,難以統計。反觀在公元2世紀,誕生於我國的道教,以《道德經》為最高經典,以老子為道祖,以符籙、煉丹、行氣、服食為主要道術,地地道道的本土宗教,在我國道教宮觀僅僅約9000處,道士約4.8萬人。我們可以發現,佛教教職人員,22.2萬人,道教道士約4.8萬人,和尚比道士整整多出了五倍。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和尚多道士少的局面呢?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道教自古被奉為帝王師

道士自古以來被奉為帝者師王者師,在古代,平民百姓是接觸不到道教思想的,那都是皇親國戚或者上流社會的人才能接觸的東西。所以,道教一直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反觀佛教進入門檻低,面向的就是廣大黎民百姓,就是為了普渡眾生,於是一句簡單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紅遍大江南北,在中國遍地開花,信眾無數。

二、道教的清靜無為

道教是一個主張清淨無為的宗教,道士往往注重的事清修,或者隱逸於人間。往往可能一些默默無名的人,則是道士也不足為奇。此外,道士們的不慕名利,正是因為如此,道士們才隱逸於人間。所以,道士數量本來就少於和尚,再加上道士都不願意在社會上拋頭露面,我們看到的和尚多而道士少就不足為奇了。

三、成為道士要求嚴格

也因為成為道士的過程相對嚴格,道觀對要求出家者,經查明身份來歷,認定符合出家條件後,要背誦《玄門日誦早晚功課》、學習《道教儀範》、學習道教基礎知識,舉行冠巾儀式等等一些程序走完,據說需要幾年的事件。

四、假和尚泛濫

之所以我們看到的和尚多而道士少,不得不提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假和尚泛濫。據一個專家統計,全國的真和尚有二十二萬,假和尚有六十萬。這樣說,我們可以推算,我們所看到的和尚十個裡面可能有七個是假的。正是因為這些假和尚在社會上招搖撞騙,敗壞了整個佛教的聲譽。當然,假道士也有,比如前段事件網上假道士買符咒事件,但是總體是沒有假和尚那麼多。

小結:

中華民族是一個包容開放的民族,對於外來文化,我們也是一種開放包容的態度,所以外來的宗教,比如佛教才能在中國的大地上生根發芽。當然,僅僅從和尚多而道士少就說明佛教的影響力大也是妄言,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還是具有無可比擬的影響力和優勢。

/完/

相關焦點

  • 和尚和道士都吃素,為什麼和尚看起來肥頭大耳,道士骨肉如柴?
    大家都知道道教是我們本土的宗教,是一代一代道士傳遞下來,如今不少人都崇尚道教,而佛教更是從印度傳到中國來,如今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早就融入到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和這塊土地上了,如今不管是信佛還是不信佛的人,去了寺廟都會立馬莊重起來,信佛的人更是會經常拜佛,念佛經,做好事,為自己積累功德,那麼傳佛的人就稱為是和尚,傳道的人就稱為是道士,這兩者之間除了思想上大有不同
  • 和尚和道士都吃素,為啥很多和尚都膀大腰圓,但是道士都很瘦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因此流傳下來很多優秀的文化。所以近些年來,不管是外國遊客還是中國遊客,都喜歡來一場中國的文化之旅。中國文化中,宗教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的宗教中,流傳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宗教就是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和來自印度的佛教了。
  • 和尚道士都是出家人,那為什麼道士很瘦,和尚卻大多很胖?
    民間有句俗話叫「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這句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就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每當到太平盛世的時候,佛教也就越發的昌盛。反而傳統的道教,雖然在歷史上一度十分興盛,可是現在除了一些道教聖地之外,其他地方很難看到道士的身影。
  • 和尚和道士都是素食主義者,為什麼和尚比道士更圓潤?原因很簡單
    自古以來,中國可以看作是一個融合性很強的國家,因為無論是外來的還是少數民族的,都會在不經意間融入到中國獨特的文化氛圍中。此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宗教,我要講的是佛教和道教之間的區別。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一個特別明顯的細節,那就是佛教和道教主要是素食主義者,但是和尚一般都比道士胖,即使是在我們經常看的電影和電視劇中,原因是什麼?這就是答案。首先,讓我們來談談兩者之間的區別,道教是關於否定的,佛教是關於因果關係的。
  • 道教,中國的本土宗教
    太極八卦在我國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中,道教是唯一發源於中國、由中國人創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稱為本土宗教。道教對我國古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發生過深刻的影響,是統治階級的三大精神支柱(儒、釋、道)之一。道家是指先秦時期道家思想,不屬於道教。一、道教歷史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東漢後期,太平道、天師道等民間原始教團相繼成立。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漸趨完備,並得到統治者的承認,演變為成熟的正統宗教。
  • 同樣都是吃素,為何和尚大多偏胖,道士卻普遍消瘦?
    不管是在電視劇還是在現實裡面,和尚大多是大腹便便的,而倒是都是十分的瘦小,不僅如此,那些在寺廟裡面供奉的佛像和仙人也是形成了這樣的反差,比如彌勒佛就是大肚子的形象,而那些道士們卻顯得格外的清瘦,明明兩者都是吃素的,為什麼兩者之間的差距為什麼會這麼大?
  • 古代的和尚與道士鬥法,最終勝負如何
    說起道教與佛教,同時與儒家一起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源流。道教主張出世,佛教主張超世。道教是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宗教,以黃老之術和道家思想為根底。佛教從印度傳過來,後來逐漸被中國化了。道教與佛教,各有山頭和淵源,本來你修你的道,我念我的經,兩家相安無事,各不相爭。
  • 和尚打坐參禪念經,那道士是怎麼修行的?比比身材你就知道了
    原文標題:《為什麼多見和尚胖,道士瘦?原因就藏在他們的修行裡》民間常說「和尚胖,道士瘦」。仔細想想也確實如此,常見的就是在影視劇作品之中,或者就是我們去寺廟和道觀的時候也會看到這樣的現象。那麼到底是巧合呢,還是有其內在的宗教影響?其中的奧秘還是值得我們來一探究竟!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國的地位也非同一般。
  • 道教和佛教區別越來越大,是什麼影響了和尚和道士?
    朋友楞了一下才反應過來,他面前這位要解籤的人應該是寺廟裡的和尚。朋友抽籤原本就是要去解籤,解籤的話肯對會付些錢,但是這樣的明碼標價的行為讓朋友很是不舒服。這是另外一個朋友說:在南京大街上有的和尚說幫你算命,全是假的和尚。聽完這兩位朋友的吐槽,想到了那年去道觀遊覽的情景。去道觀遊覽的人遠沒有去寺廟的人多,所以略顯冷清。
  • 作為我國本土宗教,道教是怎麼建立發展的?
    華夏的三大宗教分別是儒、釋、道。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也是中國本土宗教裡最崇高的信仰。道教,前身是道家。道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炎黃時期就開始有「順應自然」的理念出現,那時的道家著作有《太公》、《黃帝四經》等。
  • 同是素食主義者,胖和尚與瘦道士,這樣的說法從何而來?
    說到和尚,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就算生活中很少有機會與他們接觸,但是通過影視劇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夠了解到一些。大家都知道,和尚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沒有頭髮。但其實還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有很多和尚都是「大腹便便」的。
  • 陳道:「盛世道士歸隱深山,和尚出門圈錢」?
    盛世道士歸隱深山,和尚出門圈錢」「亂世道教,盛世佛門」「亂世不見佛,盛世不見道」「亂世出道士,盛世出和尚」等諸多的版本,還有的乾脆找出抖音視頻,播放一段宏論:「和尚不勞而獲,靠信眾捐贈;道士自食其力,衣食全靠勞動所得。和尚教人放下,萬物皆是包袱;道士教人想開,順應自然而為。和尚寧勸十人出家,不願勸一人還俗;道士寧勸十人還俗,也不勸一人出家。和尚改姓,棄祖離宗改姓氏;道士留姓,繼宗延祖留姓氏。
  • 魏樂博:臺灣宗教比大陸更本土化
    神明會就是一個組織,你一進去,看到的第一個東西,就是一個神壇。這個時候還完全沒有世俗化。宗教和社會是一個東西,裡面沒有宗教的觀念。古代中文沒有宗教,但有宗,有教。到了20世紀才有宗教的觀念,是西方的religion被翻成日文再被翻成中文。所以說66個組織,每一個都是神明會。到1923年,他們說我們法律將來不認識神明會,因為這個是迷信的東西,我們不用神,我們是現代化的一個社會。
  • 同樣都是吃齋飯,為何大多數和尚這麼胖,而道士卻那麼消瘦呢?
    佛教作為世界上的一個大教,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很多的教徒,不過佛教並不是我們中國的本土教派,我們的本土教派是道教,如果要追溯起源的話,道教的起源其實是比佛教更早地,信奉佛教和道教的人都是吃齋飯的,不過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信奉佛教的和尚比信奉道教的道士要胖,這是為什麼呢?
  • 中國道教四大名山,我國本土宗教的發源地,風景也十分撩人
    道家是我國的一種傳統宗教,也是我國的一種本土宗教,這裡的道教與道家不同,眾所周知,道家是由老子創立的,但它要比道家早兩百年左右。「張道陵」是道教的創始人,也被後人稱為「張天師」,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他創立了「道家」,以道為最高的信仰,如今在我國有四座道教的名山。
  • 別再被電影騙了,誰說道士與和尚一樣不能結婚?這還要看道教派別
    道教是我們中國最傳統的宗教,而道士就是奉行著「道」宗旨的信仰人士。說起道士許多人的印象在留在電視劇中那清心寡欲,灑脫自然的人,甚至有的人理解道士認為他和和尚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一、道士能不能結婚實際上對於道士,許多人的理解都是錯誤的,道士不同於和尚,而且很多人會將居士也理解成道士,而這兩類人是有區別的。在道教中,真正意義上的道士指的是那些出家了的人,而如果沒有進行過出家儀式的道士其實是被成為居士的。
  • 和尚跟道士一樣修行吃素,給人的印象卻是一胖一瘦,原因你知道嗎
    道教與佛教作為中國的兩大宗教,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對中國的思想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人們對於道士的印象,一般是深居高山或者雲遊四海,仿佛世外高人一般,「仙風道骨」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描述。相比之下,和尚給人的感覺就非常接地氣,他們一般長得比較圓潤。
  • 全真道士梁興揚:「我是中國人」是句咒語——為什麼宗教要中國化
    為什麼看起來挺聰明的中國人,偏偏會被這條咒語所克制?難道這條咒語有這麼大魔力?這要從中國人的信仰談起,現在說起來信仰,好像信仰就是宗教,你不追蹤時尚,不信個教,就是沒信仰,你信個道教、佛教那是封建迷信,要信個基督教、天主教才叫信仰,要是你說你是無神論者,甚至會招來恥笑,你個沒信仰的思想奴隸,永遠跪著的不信者。
  • 和尚非常肥胖道士卻非常消瘦,都是吃素修行,知道原因後恍然大悟
    旅遊不僅僅可以讓我們在高壓的工作下很好的放鬆自己,還可以看到不同的風景開闊自己的視野,體驗不同的風俗增長自身的閱歷。有的人喜歡遊歷我們祖國的山水,也有人喜歡去看看我們中國古代的建築物,我們旅遊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古代的一些宗教方面的建築,這些宗教建築大多是佛教或者道教的。很多朋友表示:在遊玩的時候發現,很多佛教的和尚多數是很胖的,而道教的道士多數是很瘦的。
  • 國內「道教聖山」,如今變成「假道士」聚集地,隱士頭銜被利用!
    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在許多人眼中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國家。當人們來這裡旅遊時,他們會選擇一些讓他們感到非常感興趣的景點。中國的神秘文化是中國的宗教文化,尤其是道教和佛教,很多人喜歡去這兩個景點。每年,許多人看破紅塵,選擇在這些地方隱居,其中最著名的是鍾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