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素食主義者,胖和尚與瘦道士,這樣的說法從何而來?

2020-12-17 深剖歷史

說到和尚,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就算生活中很少有機會與他們接觸,但是通過影視劇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夠了解到一些。

大家都知道,和尚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沒有頭髮。但其實還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有很多和尚都是「大腹便便」的。

按理來說,出家人都是吃素,他們為何還那麼胖呢?特別是彌勒佛和如來佛,不管是影視劇中的形象還是現實中的雕刻形象,看起來就是那種吃得很好的樣子。

其實,說到素食主義者,除了和尚外還有道士。但與大多數和尚不同的是,道士一般都是非常清瘦的,有一種仙道飄飄的感覺。

那麼,為何我們會形成和尚大腹便便,道士骨瘦如柴這樣的刻板印象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眾所周知,佛教是從外面傳入中國的,並非咱們的本土宗教。據相關史料記載,佛教是在西漢時期傳入我國的。

實際上,佛教剛傳入中國的那段時間,僧人們的形象普遍也是比較骨感的。其中,有一個典型的代表就是印度的苦行僧。由於佛教比較講究積德行善,來世輪迴。他們覺得生前做好事可以積好德,以便下一世投胎時去個好人家。

他們的這一觀念,其實與我國古代封建統治的觀念十分吻合。所以,佛教就在歷朝歷代中被傳承了下來,而且還受到高度推崇。

佛教發展的鼎盛時期,就是我國的唐宋時期。當時,唐朝的主要審美觀是以胖為美。在統治階層的支持和倡導下,各大寺廟或寺院,香火都非常旺盛。

那時候的僧人雖然也是以吃素食為主,但有許多素食都含有大量的澱粉和植物油等成分。而且僧人們參禪打坐的時間特別長,由於長期缺乏運動,所以他們漸漸地就會越來越胖。

此外出家人第一件事就是要剃光頭,沒有頭髮修飾臉型,就會更加凸顯面部。由於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長此以往,大多數僧人的體態就越來越圓潤。雕刻工人也是儘量地,在雕像和畫像上還原僧人們的原貌。此後,僧人偏胖的模樣就慢慢地深入人心。

然而,道士是中國本土的宗教,它主要的觀念是,讓人長生不死,修道成仙。注重的是今生而不是後世。道教的修行主要是以身體和精神為主,他們除了靜坐悟道,還要修習功法,常常會到外面去進行歷練。

這些運動量非常大,都是非常耗體力的。再加上道士一般會更加注重養生,飲食上也更加講究營養均衡。況且,他們時常會閉關修煉,很少進飲食。因此,在各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普遍的道士都是比較瘦的。

而且,人們常說:每逢亂世道士就會下山救世,可和尚卻關門避禍。再加上有許多和尚常常被曝出「醜聞」,比如沒有戒色戒酒。這些因素會影響大家主觀印象的形成,因此瘦道士和胖和尚的說法也就由此而來了。

相關焦點

  • 和尚道士都是出家人,那為什麼道士很瘦,和尚卻大多很胖?
    現在人們很喜歡拿道士跟和尚進行比較,特別是有一個問題經常被人們提起。這個問題就是:道士和尚都是出家人,那為什麼道士很瘦,而和尚卻大多很胖呢?其實,這個問題的原因並沒有人們想的那麼複雜,主要還是跟他們各自的追求有關。在現實生活中,道士給人的感覺確實是很瘦,和尚給人的感覺也確實很胖。
  • 和尚跟道士一樣修行吃素,給人的印象卻是一胖一瘦,原因你知道嗎
    人們對於道士的印象,一般是深居高山或者雲遊四海,仿佛世外高人一般,「仙風道骨」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描述。相比之下,和尚給人的感覺就非常接地氣,他們一般長得比較圓潤。一樣是修行吃素,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這是怎麼回事呢?要想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就得先了解一下和尚跟道士出現的背景。佛教最早起源於印度,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在秦始皇時代開始傳入中國。
  • 和尚和道士都是素食主義者,為什麼和尚比道士更圓潤?原因很簡單
    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一個特別明顯的細節,那就是佛教和道教主要是素食主義者,但是和尚一般都比道士胖,即使是在我們經常看的電影和電視劇中,原因是什麼?這就是答案。首先,讓我們來談談兩者之間的區別,道教是關於否定的,佛教是關於因果關係的。
  • 和尚和道士都吃素,為啥很多和尚都膀大腰圓,但是道士都很瘦
    很多去過道觀和寺廟的人都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和尚和道士都吃素,但是在寺廟中有很多膀大腰圓的和尚,而道觀中的道士都大多比較清瘦,這是為什麼呢?之所以佛教和道教中人的體型有很多不同之處,主要得到原因還是因為佛家和道教中人,在生活方式上有很大的區別。
  • 同樣都是吃素,為何和尚大多偏胖,道士卻普遍消瘦?
    對於佛教的傳入的時間,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說在西漢的公元前2年的時候,第二種就是公元67年的東漢時期傳入。其實佛教最開始來到中國的時候,和尚的形象還是十分消瘦的,但是到了618年的唐朝開始佛教的發展得到了空前的鼎盛。而當時的唐朝是一個以肥為美的朝代,在得到了統治階層的支持之後,佛寺的香火是越來越旺盛。
  • 泰國人不明白:同是吃素,為何中國和尚如此肥胖,而道士卻很清瘦
    文/行走天涯泰國人不明白:同是吃素,為何中國和尚如此肥胖,而道士卻很清瘦雖然我國並非是佛教文化的發源地並且這位泰國人還感到非常的好奇,可能是水土的原因,即是中國的和尚非常的肥胖,但是中國的道士跟中國的和尚也都是吃素的,那為什麼中國的道士在體型上卻偏瘦很多呢?
  • 和尚和道士都吃素,為什麼和尚看起來肥頭大耳,道士骨肉如柴?
    大家都知道道教是我們本土的宗教,是一代一代道士傳遞下來,如今不少人都崇尚道教,而佛教更是從印度傳到中國來,如今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早就融入到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和這塊土地上了,如今不管是信佛還是不信佛的人,去了寺廟都會立馬莊重起來,信佛的人更是會經常拜佛,念佛經,做好事,為自己積累功德,那麼傳佛的人就稱為是和尚,傳道的人就稱為是道士,這兩者之間除了思想上大有不同
  • 同樣都是吃素,怎麼和尚一個個大腹便便,道士卻恰恰相反呢?
    有趣的是,如今和尚和道士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幾乎已經是固定的了,只要提到和尚大家下意識腦海中一定是一個大腹便便的形象。有些人甚至用肥頭大耳來形容和尚,當然這個形容並不是很尊重對方,可是如果提到道士的話,大家腦海中肯定是一個消瘦形象。
  • 和尚打坐參禪念經,那道士是怎麼修行的?比比身材你就知道了
    原文標題:《為什麼多見和尚胖,道士瘦?原因就藏在他們的修行裡》民間常說「和尚胖,道士瘦」。「和尚」二字來源於古印度的梵文,本是對有資歷有名望之人的尊稱,後面便開始演化成了對出家僧人的稱呼,也許是因為其品德高尚吧。道教的信徒則被稱之為道士,他們無需剃髮,更沒有佛教那麼多清規戒律,所以看起來道教給人的印象十分的自由和灑脫。但是他們有個相同之處那就是在飲食上都吃素,忌葷腥。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飲食上大為相似,那麼為什麼和尚總是偏胖,而道士卻偏瘦,常被人叫做仙風道骨!
  • 同樣都是吃齋飯,為何大多數和尚這麼胖,而道士卻那麼消瘦呢?
    佛教作為世界上的一個大教,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很多的教徒,不過佛教並不是我們中國的本土教派,我們的本土教派是道教,如果要追溯起源的話,道教的起源其實是比佛教更早地,信奉佛教和道教的人都是吃齋飯的,不過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信奉佛教的和尚比信奉道教的道士要胖,這是為什麼呢?
  • 有人好奇既然大家都是吃素,為什麼道士都很瘦,而和尚卻很油膩?
    有人好奇既然大家都是吃素,為什麼道士都很瘦,而和尚卻很油膩?在中國,有很多人都信仰佛教,道教,佛家遭人修身養性,記住雜念,一般佛寺都會選擇在深山老林裡,為了就是眼力,省事,在我們印象中道士和尚,他們先是每個大區別,而且都是吃素的,但是在外表上卻有很大的差異,所以不是而且感到好奇了難不成是和尚偷偷地給自己加油說了。
  • 都是吃素,為什麼道士身形清瘦而和尚身體肥胖?原因其實很簡單
    都是吃素,為什麼道士身形清瘦而和尚身體肥胖?原因其實很簡單道士和和尚都是出家人,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他們無欲無求,不吃葷肉,只吃素食,他們不理那些紅塵紛擾,喜歡避世不受打擾。其實這些印象有誤,並不是所有的和尚和道士都是六根清淨的,有些人他們只是在逃避現實,所以暫時成為了和尚或者道士,當他們的傷痛痊癒後,這些人會選擇還俗的。不是所有的和尚都不沾葷腥,有些和尚是吃肉的,且吃的特別多。電視劇上演的一些和尚,都挺肥的。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胖和尚。也不是說這些胖和尚都是吃肉的,但絕大多數胖和尚絕對是沾了葷腥的。
  • 陳道:「盛世道士歸隱深山,和尚出門圈錢」?
    你沒看視頻和圖片裡的那些和尚,出入開著大奔寶馬,拿著巨款在國外購地,你們這樣的,乾脆就是騎自行車的給開寶馬的捐款。一幹損友說著這些,一會兒就「跑題」,講起了近段時間社會上傳的很熱的一套嗑:「太平佛入世,亂世道下山」,也有說「亂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關門避禍。
  • 古代的和尚與道士鬥法,最終勝負如何
    可是在佛教傳入的初期,佛教與道教可不像現在這樣和睦。最初,道教對佛教這個外來者十分敵視,兩家經常鬧矛盾,和尚與道士掐架十分常見,動不動就要你爭我辯。歷史上的佛道之爭,各有勝負,總體來說是佛教的勝率要高一些,不過爭來爭去,最後的結果還是相互吸收,共同發展。
  • 和尚非常肥胖道士卻非常消瘦,都是吃素修行,知道原因後恍然大悟
    很多朋友表示:在遊玩的時候發現,很多佛教的和尚多數是很胖的,而道教的道士多數是很瘦的。佛教和道教的修行,都說講究吃素的,同樣是吃素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呢?其實人體的肥胖跟吃素沒有太大的關係,如果營養跟得上的話,也是會出現肥胖的現象的。目前佛教在我國非常的盛行,而且佛教的信徒也是非常的廣泛,現在很多的旅遊景點,也都是與佛教有關。
  • 在何超英30歲生日的女兒老公的陪伴下,她很胖很瘦
    在2020第24天,賭王何超英的30歲生日,愛豆一個接一個地向女神獻上美麗的祝福。我相信何超以後會和你分享這個快樂的時刻。30歲生日,有老公女兒陪伴,會很開心的。人生正式進入三開始,那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 皇帝死了叫駕崩,和尚死了叫圓寂,道士死了叫羽化,喇嘛死叫什麼
    生死是包括人類、動物、植物在內的任何生命都繞不開的話題,而關於死的說法,不同群體的人也有不同的說法,比如皇上死了叫駕崩,和尚死了叫圓寂,道士死了叫羽化,那喇嘛死了叫什麼呢?我們知道對於封建王權時代的天子死叫「駕崩」。
  •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和尚多道士少
    反觀在公元2世紀,誕生於我國的道教,以《道德經》為最高經典,以老子為道祖,以符籙、煉丹、行氣、服食為主要道術,地地道道的本土宗教,在我國道教宮觀僅僅約9000處,道士約4.8萬人。我們可以發現,佛教教職人員,22.2萬人,道教道士約4.8萬人,和尚比道士整整多出了五倍。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和尚多道士少的局面呢?
  • 大熊貓是素食主義者?這些關於胖達的謠言不要再信了!|長頸鹿|白熊|...
    今天是過年前的最後一期生物小札啦,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們就派出我國特有的、具有超級知名度的國寶胖達——也就是大熊貓來為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新年快樂~說起大熊貓,幾乎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是我們中國的名片,與茶葉、瓷器一起穩坐國禮的C位,是和平友好的象徵,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 和尚不念經道士刷抖音,功德箱改掃碼支付,當今怪異的寺廟道觀
    可是現在各個城市的城市化進度越來越快,這連寺廟也失去了原來的本真模樣,現在越來越多的和尚道士紛紛下山,就連寺廟道觀都建設在人員密集的地方,而且需要花費幾千萬上個億的投資,就算是一尊大佛,也需要投資幾個億完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