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自行車撞到行人,在不少人看來,不是啥大不了的事。可南寧市邕寧區的少年單某,卻因為騎車撞了人,攤上大事了。兩年前,他騎著一輛「死飛」(一種飛輪固定、沒有剎車裝置的自行車),撞上了55歲的曾某,從了引發了一場153萬多元的巨額索賠官司。5月29日,南寧市邕寧區法院公開審理這起健康權糾紛。
2012年7月28日晚,16歲的單某騎著「死飛」從邕寧區彩虹南路往莫村方向走。到達蒲廟大橋南側時,由於車速較快,單某撞上了在非機動車道步行的曾某。曾某摔倒時後腦著地,當場昏迷不醒。
闖禍的單某趕緊撥打120,將曾某送往醫院搶救。醫生診斷曾某為兩側額顳葉腦挫裂傷並出血、腦疝、腦幹挫裂傷等。交警部門經調查後認定,該事故的原因是單某騎著「沒有制動裝置」的自行車在道路上騎行,騎行時也沒有遵守交通安全規定。交警因此認定:單某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
在曾某住院治療期間,單某及其家人到醫院擔起了護理責任,並賠償了15萬多元的醫藥費。但曾某在住院526天後,生活依然無法自理。
今年1月,曾某的家屬委託廣西科桂司法鑑定中心,對她的傷情進行鑑定。鑑定中心認定曾某的傷殘等級為一級。據此,曾某的家人將單某及其父母一起告上了法院,要求賠償醫療費、護理費等各項損失共153萬多元。
「是曾某看見熟人打招呼,跨過欄杆時撞上自行車。交警認定錯了,我方無過錯,不應承擔任何責任。」昨日庭審一開始,單某及其父母委託的代理人振振有詞地說。該代理人表示,當天單某雖然騎的是運動型自行車,但卻是慢速行駛的,而曾某當時本來在大橋的北側行走,在遇到熟人後便橫穿橋面公路並跨過南側非機動車道欄杆,結果撞上了騎自行車的單某。該代理人還稱,單某騎的自行車屬於運動型,其剎車裝置是倒踩制動,並不是無制動器裝置的。而且該車事後也未經過檢驗,不能證明單某騎著不符合安全技術標準的非機動車。他們已經向有關部門,對交警的認定進行申請複議。
單某的代理人還表示,曾某作為一名成年人,在未確認安全的情況下橫穿橋面公路跨過欄杆,應負事故的全部責任。而且,曾某入院前有高血壓,她的傷殘,與她的疾病有一定的因果關係。最後,單某方面認為,153萬元的索賠額太高,訴求不合理。
因雙方爭議較大,法官最後宣布將擇日宣判。
「這件事,對我們兩家都是悲劇。」庭審結束後,曾某的妹妹喃喃地對記者說。她告訴記者,因為姐姐生活不能自理,目前就靠3個妹妹輪流護理。而單某的家人則告訴記者,出事後,單某從一個開朗的孩子,變成一個沉默寡言的孩子,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沒有剎車的自行車叫『死飛』,因為很刺激,所以很受南寧學生的歡迎。但沒有剎車裝置,也很容易出事。」主審該案的法官如是說。該法官特別提醒未成年中學生,騎自行車,還是要有剎車裝置。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現實生活中,因自行車撞傷或撞死人的案件並不太多見。不少人就認為,只有駕駛機動車肇事,才能構成交通肇事罪。可法官提醒,交通肇事罪與非罪,並不是當事人使用了哪種交通工具,交通肇事罪並不是機動車司機的「專利」。也就是說,非機動車司機或者行人,在道路交通過程中違反交通法規釀成重大事故, 可能也要承擔刑事責任。
專業人士:「死飛」不宜上公路
騎自行車也能撞出150多萬的賠償額度!這個驚人的消息,無異於給熱衷於「死飛」運動的年輕一族敲響了警鐘。「死飛」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騎行工具?什麼樣的群體熱衷於這項運動?為此,記者對本地的市場進行了一番調查,並採訪了自行車協會的專業人士。
銷售商說
中等品牌居多 價位中等
昨日下午,記者走訪了位於南寧市新陽路、新民路等地的自行車銷售商家發現,大多數銷售商家都在銷售「死飛」。新陽路的一名店員告訴記者,這種類型的自行車大約是前年開始流行的,由於車身色彩絢麗、外形簡潔輕便,因此非常受年輕人的青睞。
一家銷售商說,年輕人之所以愛買「死飛」,除了其外型炫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價格實惠。按照目前的行情,一輛普通的「死飛」價格多在1000元上下,這是大部分年輕人都能接受的價格。「不過,專業的自行車大品牌如捷安特等,並不注重生產『死飛』,因此市場上的『死飛』多為一些中等品牌。」該店主介紹道。
雖然受年輕人青睞,但相對其他專業自行車而言,「死飛」的市場擁有量仍算是較小的。
專業人士說
買回的「死飛」 可加裝剎車裝置
那麼,這種受到年輕人群青睞的「死飛」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騎行工具?廣西南寧市自行車運動協會的副會長溫雨介紹,「死飛」其實是Fixed Gear的一種代稱,它與場地自行車是同一種類型。這種自行車最初是國外快遞工作者作為快遞投遞使用的,後來快速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不過,這種自行車實際上並不適宜在公路騎行。「因為『死飛』的傳送方式與普通自行車不同,它的後軸飛輪是鎖死的,只能依靠腳來控制車輛的進退。」溫雨說,這就意味著必須要靠腳來完成車輛的減速、停止或者急停,在交通道路上騎行的話安全隱患很大。
「因此從安全的角度來說,我們並不建議非專業人士在公路上使用『死飛』,就算是練習技術也應該選擇人少的路段以及開闊的地帶來進行。」溫雨認為。不過,已經購買了「死飛」的年輕人群也不必擔心,可以到專業的自行車維護店加裝一個剎車裝置,這樣就可以提高其安全性了。
年輕人說
很多人知道「死飛」不安全
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死飛」用戶的安全意識已經有所增強。華強路一所中學的高二學生小陳說,早兩年的確有不少男生女生熱衷於騎行「死飛」,但近兩年由於安全原因,很多學生都將其換成較為安全的交通工具,堅持騎「死飛」的也都在前輪安裝了剎車。「以我們學校為例,目前大部分學生還是以電動車為主,其餘大部分是山地車,真正把『死飛』作為交通工具的學生相當少。」小陳說。
一位負責看管學生車輛的職高工作人員說,每天停放在他那裡的「死飛」並不多,幾百輛車輛中大概只有五六輛。
雖然使用者並不多,但南寧仍有一些痴迷於「死飛」的年輕人,他們成立了各種貼吧、俱樂部以及團體。在貼吧上,可以看到大量「組隊刷街」、「騎死飛去××」的徵集帖,而且大部分參與者的年齡在16-20歲之間。
(當代生活報 記者 王斯 通訊員 鄭嚇保 張貴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