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裝甲航母號稱不沉戰艦,被美國潛艇一炮擊沉,令人啼笑皆非!

2020-12-19 科羅廖夫

作者:相復勵

二戰中,發展裝甲航母的其實並非英國獨一家。隨著航母運用經驗的積累,日本海軍在1939年(昭和14年)推出了海軍造艦第4次充實計劃時,開始決定建造1艘新型艦隊航空母艦——這就是日本唯一的一型真正意義上的裝甲航母「大鳳」號。

「大鳳」號雖然也是裝甲航母,但與英國人擔心德國陸基航空兵的出發點不同,「大鳳」號體現的是日本人在航空兵運用上不同的思路。日本海軍打算,「大鳳」號能深入到敵艦載機作戰半徑以內突擊敵方艦隊,此外還有個很特別的用途,要在機動艦隊的前方,擔當己方攻擊機群的中繼基地,以便日方艦載機主力,能借其甲板進行超遠程的「先發制人」打擊。隨便說一句,超級航母「信濃」號也有類似的使用思路,所以「信濃」號載機量也並不大。

正因為其獨特的使用思路,「大鳳」號必須非常抗揍,特別是飛行甲板防護一定要堅固,否則完成不了「前進機場」的使命。加之後續建造中,由於領教了美軍俯衝轟炸機的威力後,日本海軍充分汲取了中途島、聖克魯斯等一系列海戰的經驗教訓,「大鳳」號飛行甲板鋪設了極其強大的裝甲——前後升降機之間,厚重的裝甲層有150米×20米,裝甲是由20毫米的DS鋼板和75毫米的CNC裝甲板疊加而成。

這些日本自研的低碳複合裝甲,質量與同期英美裝甲並沒有太大差距,標號完全可以抗擊500千克炸彈的俯衝攻擊。這個尺寸的裝甲帶,雖然從覆蓋比例上來說不如英國的「光輝」級(139米×29 米,76毫米 NC裝甲),但比「光輝」級更強的是,「大鳳」號的前後升降機上也覆蓋了25毫米的DS裝甲。

某種意義上說,「大鳳」號已經比較接近現代航母的理念了。例如,使用2個大型升降機代替3個小型升降機,在加強防護的同時提高轉運更大尺寸艦載機效率;又例如,其機庫艏部封閉結構帶有爆風排出孔和可脫落的機庫鋼板,理論上有助於解決裝甲航母特有的機庫悶爆損傷;在日本航母上首次實現了艦島和煙囪的一體化,等等。此外,「大鳳」號的消防設施要比之前的日本航母都要好。然而,精心設計且極其昂貴的「大鳳」號,卻也是一艘短命的航母。

1944年6月,服役僅3個月的「大鳳」號,編入第三艦隊第一機動艦隊,擔任旗艦,參加馬裡亞納海戰。6月19日8時,「大鳳」號在飛機起飛作業時候,被美軍潛艇「大青花魚」(USS Albacore SS-218)號發現。「大青花魚」號隱蔽地向其接近,在射擊指揮儀故障的情況下,根據目視瞄準向日艦發射了6條魚雷,其中只有2條射向了「大鳳」號。

此時,海戰史上頗為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大鳳」號上的艦載機飛行員小松關雄兵曹長剛剛駕機升空,看到魚雷航跡正向「大鳳」號撲來,他立即採取自殺撞擊行動,按下機頭,居然撞毀了其中一條魚雷!然而,另一枚魚雷,還是結結實實地命中了「大鳳」號。

對於標準排水量29300噸的「大鳳」號來說,這一枚魚雷的確不算致命,似乎艦船浮態、穩性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甚至縱橫傾都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大鳳」號仍在正常地進行起飛作業,只是其中一部升降機在爆炸衝擊中出現故障無法使用。坐鎮指揮的機動艦隊司令官小澤中將也壓根沒把這點損傷當回事,命令繼續放飛艦載機,同時命令加強反潛警戒。

這裡,再次暴露出日軍指揮官層面,對於艦艇損管意識的淡泊。與「信濃」號這樣施工不完全,但並未搭載艦載機和彈藥的「空載」航母不同,對於「大鳳」號這樣一艘「全狀態」航母,進水並不是最主要威脅,起火和爆炸才是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枚魚雷的爆炸,對艦體並不足以造成嚴重損傷,但爆炸讓機庫裡的航空燃料管道出現了裂縫。這道裂縫應該並不大,因為如果裂縫足夠大,噴濺的燃料會造成管道壓力降低,反而引起機庫裡保障作業人員的警覺。很有可能,中雷後考慮不影響飛行甲板作業,全艦並未下達全面檢查系統裝備的命令。

隨著時間的推移,機庫裡揮發的航空燃料氣體濃度越來越高,卻無人發現異常。即便在化工大幅進步的今天,航空燃料的閃點最高也只能達到40-50攝氏度,二戰時的航空燃料,30多攝氏度就足以充分揮發,2%-5%左右的濃度就足以爆燃。與現代航母不同,二戰日軍航母加油是在機庫進行的,裝甲航母特有的封閉機庫讓油氣濃度不斷堆積,「大鳳」號在懵然無知中走向滅亡。

下午2時32分,因為油氣濃度過高,引起機庫前部封閉處發生爆炸, 5分鐘後,高溫使前彈藥庫被引爆,下午4時30分,這艘服役才3個月的新型航空母艦就葬身海底。日本海軍唯一的一艘正牌裝甲艦隊航母,未取得任何戰果就殞沒馬裡亞納海溝。

相關焦點

  • 薩沙談大日本帝國的笑柄:信濃號裝甲航母
    在經歷了5場航母大戰以後(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第二次所羅門海戰、聖克魯斯海戰和馬裡亞納海戰),曾經強大聯合艦隊的主力航母或沉或重傷,能夠作戰的已經很少,日本海軍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瑞鶴和瑞鳳在雷伊泰灣被沉沒,連早期充當訓練艦的龍驤號,也披掛上陣在瓜島被擊沉。只有鳳翔號在 1943年由於整體改造失敗,導致該艦失去遠洋航行能力,在戰爭最後三年該艦充當日本海軍預備訓練艦,一直保留到戰後。反之美國一方,憑藉這雄厚的工業實力,在1943年末就遠遠的超越了島國日本。珍珠港事變以後的美國,只剩下3艘一線的航空母艦。
  • 日本大鳳號航母裝甲厚度高達160毫米,為何會被一枚魚雷擊沉?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最開始並沒有加入戰爭的想法,但是日本一手偷襲操作,炸掉了美國的珍珠港,直接將美國拉入了戰爭中,於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在整個太平洋戰場上,美國和日本的航母進行了數次交鋒,不得不說美國的航母實力確實出色,在雙方對戰的過程中,日本的信濃號航母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被美國炸沉了
  • 二戰時日本防護最好的航空母艦,為什麼會被一枚魚雷擊沉?
    航空母艦作為現代海戰的重型武器,中國發展了幾十年,終於擁有了遼寧艦和山東艦兩艘航母,為國家的海防保駕護航。目前,世界上擁有航母的國家並不多,美國的航母數量最多。但今天要把時間撥回到二戰期間,講日本一艘明星航母的故事。
  • 盤點二戰中日本航母的多種死法
    但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利用這些航母進行瘋狂的侵略戰爭,最終這些航母沉的沉,毀的毀,被肢解的肢解,最後全軍覆沒。今天,小編帶你來看看這些航母都是怎麼死的。蒼龍號結果飛龍又撞上了,以為是另一艘航母,馬上高興的再次出擊並再次成功擊中約克號。正當飛龍號嗨森以為擊中二條大魚時,美國企業號加入進來,飛龍號中彈四枚,失去戰鬥力。但就是不沉,看來,得來一次切腹。
  • 日本7萬噸航母首秀被擊沉,投入3000億打水漂
    航母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水面艦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首次登上世界舞臺。在二戰期間,日本、美國尤其重視海上力量的發展,這兩國在當時都是當之無愧的海洋大國,當時日本海軍的主要對手也是美國。在1942年6月經歷中途島海戰後,日本就損失了4艘航空母艦,而自己的老對手美國卻只損失一艘航空母艦。為了及時補充自己的海軍戰力,日本決定將完工50%進度的大和號戰列艦中的三號艦信濃號改裝成航母。
  • 歷史首次:被航母擊沉的戰列艦
    【話說軍世】相比較於被戰列艦擊沉的航母,在二戰時代,戰列艦被已經「成功上位」的航母擊沉許多,相比較於大和號以及吳港中日本戰列艦,還有被「飽和式」攻擊的俾斯麥號,但第一艘被航母擊沉的戰列艦,更像是「被第一隻品嘗的螃蟹」,意義特別了許多。
  • 二戰中日本著名的「掃把星」戰艦,先後「克」沉數十艘戰艦
    「翔鶴」號航母而在整個馬裡亞納海戰中,日本堪稱損失慘重,「翔鶴」、「大鳳」、「飛鷹」三艘航母、兩艘油輪及600餘架飛機被擊沉這次持續僅六天的海戰,雙方卻投入了總噸位超過兩百萬噸的戰艦,包括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列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參與了戰鬥,因而雷伊泰灣海戰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大的海戰,也是最後一次航母對戰。這場海戰日本海軍本就處於劣勢,結果就是毫無意外的遭受了重創。
  • 二戰笑話:最短命的航母,建造時偷工減料,第一次出海被潛艇擊沉
    沒過多久就趕上了中途島海戰,日本擊沉了四艘航母,死了一堆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從此海軍實力一落千丈。而日本不同於美國,美國有強大的工業實力,人家下船都能像下餃子一樣,你日本鬼子有什麼?沒有頭髮,所以日本註定要在後面的戰鬥中越打越少船。日本鬼子急了,日本工業不發達,資源太匱乏,沒有航母怎麼打北美?
  • 日本最後的航母為何被潛艇秒殺?生產不規範,人員素質低
    日本聯合艦隊在戰前還是很強大的,但是就和早上八點兒童動畫的反派一樣,通常是帥不過三秒的。這不風光沒多久,就趕上一場中途島海戰,日本沉了四艘航空母艦,捎帶腳死了一堆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從此海軍實力就一落千丈。而且日本不同於美國,美國工業實力強大,人家可以和下餃子一樣下船,你日本鬼子有什麼呢?
  • 二戰太平洋戰場,美國組建航母,日本為什麼卻把賭注下在戰列艦?
    稍微讀過近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二戰著名的太平洋戰爭,兩大主角分別是美國和日本。在開打之前,日本花大價錢建造了一艘戰艦,叫做「大和號」。這艘戰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排水量達到7萬噸,比現在一般航空母艦還要多;船的裝甲也有41釐米,可以抵禦當時大多數的炮彈和魚雷攻擊,被冠以「不沉的大和號」。
  • 最憋屈的死法,日本第一艘裝甲航母大鳳號的命運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海軍在初期佔據了一定優勢,先後打贏了泗水海戰,星洲海峽海戰,薩沃島海戰等。並在珊瑚海海戰中小勝對手,以一艘祥鳳號輕型航母的代價擊沉了美國海軍的列剋星敦號。一時風頭無兩。但是日本海軍清楚的知道,他們與美國海軍的差距仍然很大。
  • 第一次參戰就被擊沉的大鳳號航空母艦,被寄予厚望卻未建寸功
    大鳳號是舊日本海軍的主力航空母艦之一,也是丸四計劃建造的唯一一艘航母,還是重裝甲的。可是第一次參加戰鬥,它就被美國潛艇擊沉,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啊。一、丸四計劃與大鳳華盛頓海軍條約廢止以後,美國就開足馬力建造新型戰列艦以代替他那些落後的一戰時的戰艦。最先建造的是二艘「北卡羅來納」級,它的排水量36000噸,主炮為9門406mm大炮;第二年美國又決定建造四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和二艘「衣阿華」級,都是9門406大炮的新艦。
  • 日本建造了最大的戰列艦,以為能夠實現帝國夢,卻被美國擊沉了
    日本大和號戰列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當年日本已經躋身於海軍強國之列,不滿足於亞洲的戰局,因此想要把觸角伸向更遠的歐美國家,而美國就是一個,當年日本把美軍列為假想敵,明確要對美軍截擊,想要在開戰的時候就把美軍的海軍全部消滅,奪取美軍的活動基地,因此,為了要實現這麼野心,資源匱乏,工業基礎薄弱的日本就必須得有大量的高級戰艦,而事實上根本不可能實現。
  • 別再整天叫喊擊沉美國航母了,擊沉一艘航母到底有多難,想像不到
    到了現在,我國正式下水的航母已經有兩艘。國家逐漸強大,但國民的心態卻逐漸浮躁起來了。很多人在網上叫囂要擊沉美國航母,擊沉一艘航母到底有多難?難度超乎你想像。 9萬噸排水量的航母已經是大型航母的頂峰了,因此美國的航母又被稱為超級航母。而龐大的噸位,自然代表著其裝甲的厚度堪稱變態。
  • 二戰時期被擊沉的5大著名艦艇,俾斯麥令人惋惜,大和淪為笑柄!
    二戰時期被擊沉的5大著名艦艇,俾斯麥令人惋惜,大和淪為笑柄!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太平洋海戰中美國海軍的功勳航母。作為美國「約克城」級航空母艦的老三,其性能比兩位大哥還要更強一些。
  • 這艘德國最知名的戰艦,究竟是如何沉沒的?丨局器
    根據《凡爾賽和約》的限制,德國被禁止建造戰列艦等大型戰艦。但1935年,德國與英國籤訂了《英德海軍條約》,允許德國建造不超過大英國協海軍總噸位35%的艦隊,以及不超過大英國協海軍潛艇總噸位45%的潛艇。這一條約為德國海軍的軍備現代化鋪平了道路。
  • 日本飛行員欲逃亡臺灣,遭美軍潛艇截殺,兩天內兩艘潛艇被擊沉
    但美國同樣靠著自己強大的工業體系、研發能力與飛行員培訓制度,在短短幾年間推出了多架性能遠比日本"零式"戰鬥機更先進的艦載戰鬥機,無數接受了培訓的飛行員被源源不斷地送上航母、開往戰場。結果就是,日本海軍航空兵的優勢很快被美國海軍航空兵給徹底摧毀,大量優秀飛行員命喪疆場,導致日軍陷入了"飛機性能不行,飛行員素質也不行"的尷尬境地。
  • 二戰時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擁有25艘航母但大多數被擊沉
    衝鷹號,標準1.8萬噸,是由郵輪改造而成的輕型護航航母。1943.12.4.,被美國潛艇擊沉 ,被美國潛艇擊沉 大鷹號,滿載3.8萬噸,1944.6.19.,被美國潛艇擊沉 飛鷹號,滿載2.9萬噸,1944.6.20.,被美國航空母艦擊沉 大鳳號,標準1.8萬噸,1944.8.18.,被美國潛艇擊沉 雲鷹號,標準1.8萬噸,1944.9.16.
  • 二戰英國航母的表現如何?壓制德意海軍,曾派遣艦隊遠赴太平洋
    後來"競技神"號還被派往了東南亞與日本海軍作戰。而在二戰爆發後兩周,英國就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損失航母的國家。"勇敢"號被德國U29號潛艇發現,潛艇發射出3枚魚雷並命中2枚,20分鐘後"勇敢"號便沉入海底。
  • ...日本航母炸一次即沉,5分鐘就沉了3艘,美約克城號航母炸3次才沉
    1942年6月4日,從美國企業號航母上起飛的33架「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分成2個中隊分別攻擊日本的赤城號航母和加賀號航母,接踵而來的17架從約克城號航母上起飛的「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攻擊了蒼龍號航母,短短5分鐘,在美軍的一次攻擊下,日本的三艘航母被徹底炸毀,全部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