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期和大家分享一些溫州的地方美食,趕快來看看吧!
溫州糯米飯
「溫州糯米飯」是由蒸熟的糯米,上面撒上油條碎末或油條塊和肉末湯組合而成的,它是溫州的一個特色早點,也是全溫州人早餐的首選。
「溫州糯米飯」是溫州的一個特色早點,俗名炊飯。也是全溫州人和在溫州的外地人早餐的首選,非常地好吃。
炊飯是由蒸熟的糯米,上面撒上油條碎末或油條塊和肉末湯組合而成的。(有些人也喜歡吃甜的,就是把肉碎湯換成白糖)
一般吃糯米飯時,會搭配蛋湯、豆漿、豆腐腦、牛奶。
製作的大概流程:
1.新鮮的糯米在水裡泡三個小時左右,放在鋪紗布的蒸籠裡蒸熟。
註:不同產地的糯米泡水時間不同,以泡至能用手指直接碾碎為佳。
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可以把糯米用電飯鍋(高壓鍋)直接煮熟,不用等待泡水的時間,但是畢竟沒有炊起來的糯米飯香。
2.傳統的肉湯是用三層肉(五花肉)切碎,香菇切碎,然後加水放在高壓鍋裡,配上酒和鹽,味精,生薑,茴香,壓熟。
3.油條應該是重泡的,就是泡二次的油條。蔥和蝦米有些人要有些人不要,要最後放上去的。
蒜香無骨雞爪
這個真的是很有爭議,我記得小時候外婆就經常從菜場買來給我吃,我自己都是叫辣雞爪的,其實一點都不辣(雖然是紅油的),但是有部分溫州的同學們竟然沒有吃過!!
百度上找這種雞爪的圖片都很少,無奈只能去淘寶賣家上盜圖來了。
這種蒜香無骨雞爪真的是下酒下飯極品菜,溫州大排檔裡應該是都會有的,骨頭都已經去掉了,咬起來彈性十足,雞爪汁也是酸酸的帶著點蒜的辣味,贊啊!!
九層糕
街邊經常能看到的九層糕,口感糯糯的甜甜的,咬起來很有嚼勁呢!一般回溫州看到我就要買一塊來嘗。
做法啦~:
精選優質糯米,粳米
選取紅糖2份 白糖9份
過程
(1)將米在水中浸泡半小時左右
(2)把米與水3比1的比例磨成米漿
(3)分出2比9的原料根據個人口味加入白糖和紅糖的量攪拌均勻
(4)拿一個模型,怎樣的容器就是怎樣的形狀,建議用方形容器好切割
(5加入原料,蒸10分鐘左右看下熟了就可,依次加入紅糖的米漿和白糖的
(6)全部蒸熟後取出,涼一會兒 用線切割擺盤
膠凍
膠凍是浙江溫州傳統的漢族小吃。多以黃魚膠或鮸魚膠為原料,加水煮化成薄漿狀後,自然冷卻而成「膠凍」。切成小塊或小條狀,加醬油、米醋、麻油、味精攪拌後即可食用。外形晶瑩剔透,口感清涼,可以醒酒。
長人餛飩
長人餛飩是浙江溫州漢族名小吃,傳說「長人餛飩」源於1930年左右,當時樂清人陳立標來溫州以餛飩攤開始經營,沿街叫賣。他製作精細,餛飩皮很薄,用鹽適當,餡肉用新鮮瘦肉。蓋料更講究,有紫菜、蛋絲、肉鬆、青菜、浸酒蝦米,尤其是湯清見底,形似花朵,美味爽口,深受大家歡迎。由於他個子很高,人們都稱他的餛飩為「長人餛飩」。
歷史
為了適應這種需要,陳立標的餛飩擔便固定下來,擺在鐵井欄口經營。這幾年來,長人餛飩在保持其傳統的基礎上,對餡料進行補充,產品不斷地創新,增加了蝦仁餛飩、黃魚餛飩、雞肉餛飩、牛肉餛飩等等,打破了傳統餛飩只能用鮮肉來包餡的觀念,這對於美食愛好者特別是對餛飩情有獨鐘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福音。
除了這個,我認為溫州更美味的就是沒到下午3、4點或者晚上的時候,路邊敲來的餛飩,那個餛飩皮薄肉少,味道重在鮮美!
芙蓉糖
原為滿族名點,經溫州點心師改良成為溫州特色食品。它以白麵粉和雞蛋調製成團,壓成粉皮,均勻而薄,人豬油中炸成芙蓉花片,然後用飴糖漿結板,灑上桂花,切塊上市。因該成品花瓣重疊,層次清晰,色澤麥黃,嬌嫩光亮,甚得青睞。
就是按照沙琪瑪改的,但是味道還是不一樣的喲~
燈盞糕
燈盞糕是浙江溫州的漢族特色名點,溫州十大名小吃之一。屬於油炸食品,歷史悠久,最遠可追溯至元末明初。一般是用大米、黃豆磨成稠漿,加入麵粉,包裹蘿蔔絲為餡料,油炸而成。
製作方法一:
作時先將大米、黃豆浸泡二個小時,然後磨成米漿,和入麵粉,調入細鹽、味精、蔥花、攪拌調勻。用湯匙舀一匙米漿到特製的勺子內,沉入已沸的油鍋中。油炸時,漫溢成狀的米漿在沸油中迅速發酵,充氣成圓頂形,漸離勺子浮出油麵,到通身金黃時即熟。
燈盞糕的餡料因產地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燈盞糕的內餡多以白蘿蔔絲為基本佐料講究添上不同優質物品,有肉餡的;雞蛋的;海鮮等等美味可口。現在,在溫州比較有名的是"大王"燈盞糕和"扁頭"燈盞糕,以鮑魚為餡的是最貴的,最普通的就是蘿蔔絲陷的了,只見師傅先在一個大湯勺里舖一層麵漿,用蘿蔔絲將湯勺填滿,再蓋上一層麵漿。聽師傅說那麵漿是要恰到好處的,要看起來挺稀,明擺著溢到湯勺外面卻流不下來。這樣做完以後,再把湯勺伸到沸油底下,"茲啦"一聲響,香氣就冒出來了。光聽著聲音就讓人直流口水了,更何況那香氣;燈盞糕在油裡炸到一定程度之後,就需要翻過來了。把湯勺提起來,微顫幾下,把油甩掉,再猛地一拎,燈盞糕就在半空中轉了一個身,然後穩穩地落回到勺子裡。這樣高水準製成的燈盞糕,味道自然不同凡響,外皮酥鬆脆甜,肉餡則煞是爽口。
製作方法二:
將自種的大米和黃豆在山泉水中浸泡,待黃豆泡漲後用石磨慢慢磨成漿;另將帶苗。大蒜的白質部分,用刀切片撕成條狀,投入漿中,注入適量精鹽水,攪拌均勻;又選新鮮的精豬肉或牛肉(有條件可加入香菇、冬筍等),搗成肉碎。待油鍋(最好是剛出的山茶油,也可用菜籽油或花生油、豬油)燒滾後,用湯匙把漿水舀入特製的圓形略凹的薄鐵皮勺內,攤成碗口大小,再加些許豬肉或牛肉碎醬質塗蓋,連勺投入翻滾的油鍋內炸,一會兒功夫糕便自動脫離鐵勺浮上油麵。因糕質帶豆醬,油炸時便慢慢鼓起,形成中空扁圓形的球狀,再翻動幾下,待炸熟至色澤金黃時,便可起鍋。
以上就是本期關於溫州的美食分享,歡迎大家留言關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