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溼的天氣適合「作」。比如:「作」心情、「作」花園、「作」手工......幫友人設計庭院小景時,去萬博花卉園購物。意外淘到中意的斑駁陶盆,我便「作」了起來:
盆中的腎蕨,是好友跟朵兒在南師大牆體縫隙裡拔的。青苔是小區地面縫隙裡的。石頭原來是一個盆景造型,安徽靈璧石,兩塊。另外一塊給我做了墊腳石。那一年去靈璧縣山上淘石頭,我總是尋不到滿意的,同去的友人看我沮喪的樣子,可憐我,送的。
青翠的綠與山石的顏色配,很協調、養眼。
把花盆搬來搬去的是我的愛好
這樣的青苔還可以歸置平整了,在上面放小屋、牛羊等小型動物,便成了微型莊園。無事時觀賞,很是有趣。
左側的鐵線蕨在夏天的表現很差,這是被我剃頭之後的新枝。同時希望右側的腎厥盆景能更久的保持現狀。
蓬萊松從無洞的矮盆裡移到有底洞的高盆裡,也算安定了。
腎蕨是一種常見的蕨類植物,葉色濃綠且四季常青。腎蕨栽培容易、管理粗放,有很好的觀賞效果。生長一般適溫3~9月為16~24℃,9月至翌年3月為13~16℃。冬季溫度不低於8℃,但短時間腎蕨能耐0℃低溫。也能忍耐30℃以上高溫,喜溼潤土壤和較高的空氣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