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是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城市,除了西面,北、東、南三個方向都臨海,它也是中國海岸線最長的城市之一,擁有986公里海岸線。如果不算海島海岸線、只看大陸海岸線的話,威海排到全國第四,僅次於大連、湛江、寧德。海岸線這麼長,當然會有眾多的海灘和海水浴場啦,沿著威海海景的精華所在——環海路開車,恍然讓人覺得到了號稱世界最美公路的澳大利亞大洋路,一樣的半山半海的景致,一樣的遊客寥寥,山海皆來相就,美景紛至沓來,令人心曠神怡,不覺駕駛之疲憊。
沿著環海路,幾乎每隔幾公裡就能遇到一個海水浴場或者海灘,比較知名的有國際海水浴場、金海灘浴場、葡萄灘海水浴場、半月灣海灘等等。到了幸福公園、威海公園、悅海公園附近,就不太有適合下海的海水浴場了。這邊的海灘跟別處相比,特點十分突出,那就是石頭多,石頭多的地方不適合下海遊泳,但是有一樁好處——長著威海人喜歡的特色美食海菜。
春天,直到五一之前,你都能看見好多人彎腰在石頭上一邊走一邊撿什麼東西。石頭上能有什麼?青苔?走近了,你看清了,他們在用手揪或者用一把剪子剪著石頭上的「綠毛」,這「綠毛」就是海菜。為什麼說五一之前呢,五一之後其實也有,但是長老了,當地人就不吃了。海菜的生長時間挺長,從冬天到初夏都有,只不過冬天通常長在海裡,岸邊的石頭長得比較少,這又不是什麼稀罕物兒,少有人願意為了它趟進冰冷的海水去採拾。
採海菜的人多,圍觀的群眾也不少,看熱鬧的基本都是遊客或者長住威海的新威海人。遊客不明白她們弄那麼多青苔做什麼。威海人憨實,知無不答,說這是海菜,包餃子,做疙瘩湯,做雞蛋湯都行。包餃子吃好吃著哩。遊客們嘖嘖稱嘆:「真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採摘海菜不需要太專業的裝備,採集者通常穿個雨靴,帶著剪刀,再拿個塑膠袋,就可以大顯身手了。看著似乎沒有什麼技術難度,個別遊客躍躍欲試,也打算下場,威海人還提醒他:「那石頭可滑,小心著。」遊客最後揪了一小把,給她們看,威海人說夠一頓了,又把自己袋子裡的海菜拿出來一把遞給他,說:「不知道你們能不能吃慣這個味兒。」
據說海菜有化痰消積、解毒消腫的功效,這倒少見,通常海物主生發,海菜的性質倒像是收斂的。筆者曾經吃過拌海菜,先是味道就不太喜歡,有種腥味,倒不是魚腥味,是草腥味;硬著頭皮吃了一口,那口感真覺得是吃了一口青苔。沒有這個口福。
沒見過海菜的人恐怕想像不出它的樣子,不像海帶,比較接近海藻,比海藻還細碎些。目前為止,還沒機會試吃海菜餡餃子,倘若遇到,即使對它的味道有點心理陰影,也還是要嘗一下的。
一雙好奇的眼,一張吃嘛嘛香的嘴,一顆八卦的心,一刻不願停止的腳步。這裡是饞貓兒去旅行,不加個關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