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聞名世界的博物館,坐落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上,由崇尚新古典主義的斯莫克爵士,在19世紀設計而成。
大英博物館的外觀設計,採用了希臘復興式的建築風格,博物館環繞著一個中央庭院建成,在建築外廊聳立著一圈高大的愛奧尼亞式圓柱,氣勢上十分的壯觀。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綜合性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共擁有800多萬件藏品,其收藏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1、大英博物館為何館藏豐富?
你們知道嗎?我們祖國的故宮博物院才擁有180多萬件藏品,這才佔大英博物館的四分之一呢。
說到大英博物館浩如煙海的藏品,就不得不提到18世紀至19世紀中葉,英國對外的殖民擴張,在經濟和文化上的掠奪。在歷史課本中我們學過,那個時期的英國被稱作「日不落帝國」,這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用工廠取代了手工作坊,生產力和國力與日俱增,作為世界工廠的英國,為了追逐高額的資本利潤,大肆將商品傾銷到世界各地。與此同時,還用堅船利炮把米字旗插遍了世界的各個角落,所佔領土一天總會有處於白晝之中的時候,成為了世界的霸主。
大英博物館中四分之三的藏品,都是英國從各國進行文化掠奪而來的,例如,埃及文物館是其中最大的陳列館,有10萬多件來自古埃及的各種文物,代表著古埃及的高度文明。希臘和羅馬文物館、東方文物館的大量文物反映了古希臘、古羅馬和古代中國的燦爛文化。
2、鎮館之寶羅塞塔石碑的前世與今生
走進大英博物館的埃及陳列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塊其貌不揚的石頭,很多人都會疑惑,為什麼這塊石頭會擺在這麼顯眼的位置,其實啊,大家可不要小看了這塊石頭,它正是大英博物館排名首位的鎮館之寶——羅塞塔石碑。
離近了看,羅賽塔石碑的外表其實沒什麼特別的,這就是一塊殘缺不全的花崗巖。它重762公斤,這個重量相當於一輛輕型超跑,別看這麼沉啊,羅賽塔石碑呢其實體積並不大,高度是114.4釐米,也就相當於一個單人床的寬度,同學們聽好哈,是寬度,不是長度啊。羅賽塔石碑寬度是72.3釐米,大約相當於一臺冰箱的寬度,石碑呢厚27.9釐米,大約是45碼鞋的長度。我剛才這幾個尺碼一說,大家頭腦中應該對這塊石碑有個大概的形狀了。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塊石碑,是如何奪得大英博物館,鎮館寶物排行榜頭名的:
這塊石碑是在一個叫羅塞塔的地方被人發現的,所以就被叫做羅塞塔石碑。為什麼一塊破石頭會受到人們的重視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石碑上的文字,古埃及聖書體文字,是探秘3000年前古埃及歷史文明的關鍵。
乍一聽,古埃及聖書體文字,讓人覺得十分陌生,但實際上指的就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比如,在古埃及的壁畫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太陽啊、山啊、人啊等圖畫,只不過,聖書體是用於比較莊重的場合,多見於神廟,紀念碑和金字塔銘文的雕刻上。
自從發現這些聖書體文字後,大批的專家學者都嘗試了破譯,因為無憑無據只能純靠想像,所以至終也沒取得什麼進展,直到18世紀末,羅塞塔石碑的橫空出世。
1978年,拿破崙遠徵埃及,打算通過佔領埃及實現控制印度的目的。由於拿破崙本人十分重視埃及的古蹟,他敏感地意識到,了解和掌握當地的文化和資源,對統治一個不同文明古國有著重要的意義。於是,當時專門派出了近200人的龐大科學藝術考察團,對發掘出來的歷史文物做了詳細的調查和研究。
次年8月,法國軍隊在羅塞塔地區修築防禦工事時,一個工程部隊發現了這塊兒刻有奇怪文字的石碑,由於這塊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古埃及通俗文、古希臘文三種文字的石碑,顯得非比尋常,震驚了率領該部隊的將領。拿破崙聞訊後,立刻下令把石碑運到開羅,交由考察團進行考證,並同時製作了複製品,將拓片送給一些歐洲的知名歷史學者們進行研究。
3、羅塞塔石碑碑文中隱藏的秘密
通過解讀古希臘語,學者們很快知道了石碑的內容,大意是為了歌頌年幼的託勒密五世,登基成為法老一周年,為曉諭天下,決定用聖書體、世俗體和古希臘文字刻寫。也就是說,碑文內容上的3種語言,寫的內容是一樣的。
這意味著,這塊羅塞塔石碑將成為破譯古埃及文字秘密的「鑰匙」。因為當時無人懂得埃及象形文字,現在有了希臘文的翻譯,歐洲研究埃及文化的學者們沸騰了,埃及文明的破譯指日可待了!
然而,1801年,拿破崙在埃及的軍事行動中失敗了,法軍向英軍投降,英國軍隊宣稱要沒收羅塞塔石碑及其它埃及文物,這受到了法國學者的激烈反對,並威脅說如英軍強取豪奪,便會燒毀他們所掌握的所有埃及文物。
經過英法兩國多次談判,同年9月雙方終於達成了協議,籤訂了「亞歷山大條約」,規定英國接收羅塞塔石碑在內的埃及文物,但允許法國學者保留相關研究資料和石碑拓片。
就這樣,羅塞塔石碑作為戰利品,被英國人攜帶回國,自1802年開始,在大英博物館對外公開展覽。直到目前,埃及政府還在向英國索還羅塞塔石碑呢。
當時儘管有了鑰匙,但在聖書體是表意還是表音問題上,學者們出現了分歧,使破譯工作陷入了僵局,難以繼續推進。
這時候一個叫讓-弗朗索瓦·商博良的年輕人登上了歷史舞臺,憑藉著對埃及文化有著深厚的興趣,他勤奮學習希伯來文、巴比倫文、波斯文等多種古語言,勵志要弄明白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語言意義。
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這個年輕人終於發現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奧秘:
原來它們既不是純字母系統、也不是表音文字,而是既表音、又表意,結果讓人目瞪口呆。
4、羅塞塔石碑發現的意義
1822年9月29日,商博良在巴黎科學院召開的重要會議上,激動地宣布古埃及象形文字解讀成功!這一天,一門新興學科 ——埃及學誕生了,商博良成為了「埃及學之父」。
此時,距離羅塞塔石碑在大英博物館公開展覽,已經過去了整整20個年頭。而距離這門語言最後被使用,已經沉寂了1432年。
這一切的破譯都源於這塊兒會說話的石頭。
後來人們就用「羅塞塔石碑」來比喻,解決一個謎題或困難事物的關鍵線索,例如,歐洲航天局(ESA)就將其發射的太空探測器命名為羅塞塔。寓意通過它,人類會破解太陽系是如何生成的秘密,在天文研究上取得重大的突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