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獨特的武器,直接引爆50米內地雷,為啥現在沒人用?

2020-12-21 烽火瞭望塔

截止到現在,我們一共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一戰是為爭奪全球霸權的非正義戰,當時,近6500萬人參戰,接近6分之1的人因為戰爭丟掉性命。到二戰,戰爭規模空前壯大,參戰國家高達61個,至少有21億人被捲入到戰爭中。

隨著戰況日益激烈,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研製先進的武器。二戰時期,各國都在忙著打仗,美國卻大發戰爭財,掙得盆滿缽滿。至此之後,美國研製的武器賣到世界各地,並且得到一致認可。

二戰結束後,美國迅速崛起。經過這麼多年發展,美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軍事大國。除出口常規的武器裝備,美國也會賣一些先進的武器。F-35是美國的五代戰機,除隱身性能外,它最大的亮點就是可以在航母上使用。作為世界上第一款已經服役的五代艦載機,F-35確實有著明顯優勢。

不過,越是先進的武器越容易出現問題。自問世以來,F-35故障頻發,經常需要返廠維修。今年4月,日本的F-35不知為何墜海,飛行記錄裝置與飛機一起沉入1500米處的深海,因此,誰都不知道這架F-35究竟發生了什麼。

先進武器需要大量試驗才能日趨成熟,在研製成功之前,誰都不知道這究竟是利器還是無用的雞肋。說到研製武器,很多人首先都會想到德國。確實,德國很多武器的設計理念都十分先進,只是當時大家都不能理解這種武器裝備。

德國曾研製出能夠隔海轟炸英國的V-1飛彈,這是世界上出現最早的飛彈,並且這種飛彈已經在實戰中使用。V-1飛彈射程是370公裡,飛行速度能夠達到每小時近600公裡。德國戰敗後,德國科學家被秘密轉移到美國,並為美國研製出「紅石」中程彈道飛彈。

除此之外,德國還有很多黑科技,其中最特別的就是「歌利亞」,它是二戰中最獨特的武器,能夠直接引爆50米內的地雷,威力巨大,不過戰爭結束後,「歌利亞」很快便消失,退出戰爭的舞臺。

「歌利亞」是一種能夠攜帶彈藥的遙控爆破車,它每小時能夠走5公裡,相當於普通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原本,德國研製這款武器是想讓它能夠代替士兵,通過引爆大量彈藥摧毀敵軍的碉堡或是坦克。在庫爾克會戰中,「歌利亞」引爆蘇軍地雷後,車內炸藥一起爆炸,使得周圍地雷全部爆炸。由此看來,「歌利亞」的除雷能力還算不錯。

不過,「歌利亞」行動緩慢,一旦被敵軍發現就很難逃脫。而且,由於技術限制,「歌利亞」有一根長長的導線,導線受損,那麼德軍就無法遙控。不僅如此,因為「歌利亞」導線太長,經常在戰場上纏繞在一起,地形複雜的地區根本不能使用。「歌利亞」實用性不強,因此戰爭結束後大家都不願意使用這種華而不實的武器。

相關焦點

  • 中國一地雷內裝800枚鋼珠!兩山輪戰的主要武器
    二戰過後的50年代,美軍要求設計一款可以造成大面積殺傷的反步兵地雷。設計師便將"米奈斯·沙爾丁效應"加入設計中。結果定型的M18A1地雷,因為其殺傷面積廣、威力大的特性被命名為"蘇格蘭闊劍"——迄今為止,它仍在各種遊戲作品中露面。
  • 地雷埋在地下,保質期多長時間?越南人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答案
    地雷從本質上來說,也是一種現代工業品,其內部構造也是相當精密的,地雷主要由起爆器和殺傷器兩個部分組成,起爆器負責起爆,殺傷器負責殺傷,大部分地雷的原理都是在外力壓迫下觸發保險裝置,點燃引信然後爆炸的。按理說,地雷的保質期不會很長,但真相卻讓人不敢相信。
  • 中國新型掃雷車:造型怪異,幾十米外「隔山打牛」引爆地雷
    眾所周知,地雷以其威力大、造價低、使用易、探測難等特點,成為各國武器庫中最常見的裝備之一。所謂相生相剋,有了地雷後如何能字啊短時間內快速清除地雷,也成為了當今各國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作為一個長期以陸軍為主要軍事力量的國家,研製和裝備掃雷裝備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必選項。而這之中具備高效掃雷能力的「專用掃雷車」,無疑是個比較知名的存在。造型怪異,幾十米外「隔山打牛」引爆地雷。
  • 二戰德軍「最爛」武器:戰鬥機飛6分鐘就墜機,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德國的軍事水平世界一流,同時造出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門,曾經德軍就製造了一款用來專門防禦空中的武器,名為空氣炮,該武器設計初衷就是在地面對敵軍飛機進行有效的遏制,然而因為技術根本不到位,致使它造型極為怪異,而且性能非常的雞肋,在服役德軍期間基本上沒有擊落一架飛機,更像是有名無實的破銅爛鐵
  • 二戰德國神秘的「玻璃地雷」,受了傷X光查不出來在哪
    隨著慢慢的發展,精良的武器也佔據了重要的地位,不過還是以人數為重,到了近代才是真真的不以人數為重,更為注重的是武器的研發與應用,這些才是決定勝局的重要因素,二戰時期已經有了一定的提現。 地雷當時在國內戰場也是廣泛應用,但是日軍也有對策,會有專門的軍隊拿著掃雷器來清掃,當時的戰士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專門在地雷外面裹上瓷片,騙過了日本工兵,在戰爭年代,所有人都在想辦法,怎麼讓敵方檢測不到己方的地雷,德國就想出了個簡單可行的辦法。
  • 二戰老照片:被強迫清除地雷的蘇軍戰俘,陣亡在戰場上的美軍戰士
    二戰老照片:被強迫清除地雷的蘇軍戰俘,陣亡在戰場上的美軍戰士 納粹軍官正在強迫蘇軍戰俘清除地雷,這些蘇聯戰俘他們將被作為「42號掃雷裝置」使用。換句話說,這些人會被用繩子捆住脖子,然後作為掃雷犁和掃雷滾穿過雷場。
  • 德國高溫致河流水位下降 二戰地雷炸彈頻露面(圖)
    不過,對於德國東部的一些居民來說,除了高溫,他們更應該擔心的是因為水位下降,而陸續「現身」的二戰時期地雷、手榴彈和各種仍可引爆的炸藥。綜合《新聞周刊》等媒體報導,德國薩克森-安哈特州的警方發言人對媒體表示,截止目前,他們已經從易北河中發現了22枚手榴彈、地雷和其他爆炸物。「之所以有這些發現是因為水位降低了,這一點很明顯,」警方發言人這樣表示。
  • 流放之路:「冰川地雷」不強勢了,但還是有人用,只因技能太帥了
    流放之路:「冰川地雷」不強勢了,但還是有人用,只因技能太帥了【內容導讀:從天賦、升華、裝備、珠寶、藥水等方面來解析當前版本是否還能玩這個過時的BD「冰川地雷」】這個賽季我雖然沒用「冰川地雷」開荒,但在得到一個非常適合的武器之後還是忍不住建了一個角色。
  • 聲波武器知多少
    儘管計劃未能完全實施,但該國科學家成功進行了次聲武器實驗。蘇聯曾讓飛行員駕駛強擊機在德軍陣地上空反覆進行超低空飛行,用高強度次聲波襲擾德軍。二戰結束後,法國在該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當他們把「哨子」直徑增至1.3米時,發出的次聲波甚至撼動了大樓的圍牆。世界各軍事強國認識到聲波武器的威力後,競相加強該領域的相關研究。聲波武器主要分為三類:次聲武器、噪聲武器和超聲武器。
  • 多次轟炸德艦未遂,還襲擊希特勒別墅,二戰最大炸彈引爆細節曝光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過很多威力巨大的武器,世人一般通過影像資料才能了解其真正威力,而要親眼目睹則幾乎不可能。不料,近日,一枚異常罕見的、堪稱二戰時期最大的未爆炸彈,在具有非常傳奇的70多年經歷後被引爆,讓人驚喜一窺。
  • 從中越邊境掃雷回顧兩山輪戰:最可怕的是地雷
    所謂貓耳洞就是一種防炮洞,供單兵或少量士兵作戰用的防護工事。在兩山輪戰中成為最普通的戰地掩蔽工事,通常情況下,構築在塹壕或者交通壕的兩側,拱形的半圓門,高約一米餘,寬則幾十公分,縱深長度不等,小則僅供一人容身,大則可納數十人,其功能主要就是防炮、隱蔽、儲存彈藥等,為堅守陣地的戰士提供生存的空間。因為洞口形似貓耳朵而得名。
  • 「土地雷」嚇破敵膽 「地雷陣」重創日寇
    根據地軍民早有準備,黃崖洞兵工廠向守軍發放地雷2500餘顆,一些分區和縣也自製土地雷。戰鬥中,地雷發揮巨大的威力,像10月8日屯留民兵用地雷炸死日軍聯隊長和聯隊參謀長,這是民兵首次運用地雷戰取得重大勝利。整個反「掃蕩」過程中,根據地軍民用地雷斃傷日偽軍1100餘人,取得良好效果。太行根據地在1942年5月反「掃蕩」中同樣使用地雷配合戰鬥。
  • 二戰,美國投擲原子彈時,為啥不直接轟炸東京?原因你可能不信
    導語:二戰,美國投擲原子彈時,為啥不直接轟炸東京?原因你可能不信眾所周知,日本之所以投降,跟美國投擲的兩顆原子彈有很大的關係,這款具備巨大毀滅性的武器,讓廣島長崎瞬間變成廢墟,犧牲人員達到了十幾萬人,這樣的武器要是再投下幾顆,估計整個日本都要被淹沒,天皇也是知道這點,直接下達了投降的命令,而這也是預示著法西斯侵略主義的美夢被徹底粉碎。
  • 俄羅斯「挖土黨」再秀最新戰果:就算碰到德軍地雷都不影響興致
    俄羅斯「挖土黨」素以「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而聞名,即便是在COVID-19疫情期間他們也沒閒著。近日,他們來到卡累利阿水庫附近,這裡曾經發生過多次激烈的戰鬥,想必會有很多遺落的武器彈藥。很快他們就用探雷器發現了地下的金屬反應,經過挖掘找到了多個線軸和一枚37mm炮彈,這是德軍PaK-36反坦克炮和KwK-36 L/45坦克炮使用的彈藥。他們居然還挖到一枚S.35型反步兵跳雷,這個危險的大殺器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興致,直接拿來拆了。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到雷殼內的鋼珠,如果地雷爆炸,這些鋼珠將以幾倍音速的速度打進他們的身體。
  • 一個雲南農民的「戰爭」:和50萬顆地雷搶土地
    這片荒山變成了最恐怖的死亡地帶:中式、越式,蘇式、美式……防坦克雷、防步兵雷、松發雷、絆發雷……幾十種雷在這裡安家,是世上罕見的高密度混合雷場。據說最密的地方,50平米的土地上,就有大約200枚地雷。過去25年,他在雷區至少排出2萬枚地雷。這只是保守估算,因為他也沒有具體統計過。他輕輕把地雷取出,用自製的U型鐵片,插進底部的凹槽裡,旋轉幾下,後蓋打開,露出裡面的雷管,然後把火藥倒出來,這顆地雷就無法引爆了。沒有電影裡那種緊張感,反而多了幾分隨意。幾分鐘後,
  • 100萬枚地雷,單靠人力清理需要4000年時間,非洲人卻能一招解決
    到現在為止,世界上的各個地方都曾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戰爭,特別是進入了工業革命之後,人們也漸漸將高科技在戰場中派上用場。在那緊張而又焦灼的戰場上,雙方的軍隊往往會考慮到將地雷埋在敵人的必經之路,以阻撓敵軍。二戰時期英軍與德軍之間就有個小故事,德軍一三五按時埋雷,英軍二四六按時掃雷。
  • 《流放之路》3.1血誓冰刺地雷,廉價開荒END GAME
    作者:喃兌啊內這次帶來的BD是血誓冰川之刺地雷。冰川之刺地雷在最近的補丁越來越火,這個賽季更是成為了很多人力薦的BD。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個版本的輿圖之戰,塑界者裝備會出一種新的詞綴,獲得等同於物理傷害XX%的元素傷害詞綴,這個詞綴可以出現在武器,項鍊等位置。
  • 二戰,日本三八式步槍刺刀上的鉤子有啥用?這2個作用很少人知道
    導讀:二戰,日本三八式步槍刺刀上的鉤子有啥用?這2個作用很少人知道眾所周知,在二戰時期,日軍裝備量最大、使用範圍最廣的槍械當屬三八式步槍了,在中國也其為三八大蓋。這把步槍從日俄戰爭開始,一直被日軍裝備到二戰戰敗投降,是當時日軍最好的戰鬥武器,海陸空三軍都採用其為主力武器。該槍械跟同類型武器相比,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尺寸非常長,如果加上刺刀的長度,該步槍長達1.68米,而同類型武器,比如美軍的M1步槍、蘇聯的莫辛-納幹步槍、德軍的毛瑟步槍,這些武器長度一般只有1.3米左右。
  • 金門到處有地雷 財團不敢去投資 軍方拆雷心疼錢
    >確切位置搞不清     臺灣民眾都知道,地雷是金門的「土特產」,很多商人甚至用地雷來命名商品。金門有一種特色糕點就叫「地雷餅」,大凡去過金門的人,都會買上幾袋。金門地雷的歷史要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那時,臺軍以戰備為由,將一顆顆地雷埋在金門,這個所謂的「復興基地」就和雷區畫上了等號。     從地理位置上看,金門島北、西、南三面被大陸包圍。因此,除了給自己船隊補給的料羅港、新頭一帶外,臺軍從東岸沿逆時針方向,把雷區一直延伸到南岸,猶如包粽子一般。
  • 埃及開始進行二戰遺留地雷第二階段清除工作
    新華網開羅2月25日電(記者陳聰 李來房)據埃及官方《金字塔報》25日報導,埃及日前開始在西北部地中海沿岸對二戰期間遺留地雷和炸彈進行第二階段的清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