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雙11」網絡購物商品價格體驗式調查報告 - 中國消費者協會

2020-12-26 中國消費者協會

  近幾年來,我國「雙11」網絡購物銷售額持續增長。據有關機構統計,僅2016年11月11日當天,網購銷售總額超過1770億元,同比增長了44%。很多消費者都參與到「雙11」網購「狂歡」隊伍,希望從集中促銷活動中得到實惠。然而,中國消費者協會在2015年開展的「雙11」網購商品價格及服務體驗式調查中發現,雙十一網購商品價格虛標、虛假宣傳等問題相對突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為了加強對「雙11」網購商品價格、售後服務及質量狀況的社會監督,中消協於2016年10-12月再次組織開展「雙11」網購體驗式調查活動。在價格調查體驗方面,由體驗人員從10月20日至11月25日以普通消費者身份,選擇購買網絡購物平臺標示折扣力度相對較大、銷售量相對較多的商品的價格進行調查取證。相關價格調查體驗結果如下:


一、總體情況

  本次調查體驗涉及13家網絡購物平臺,共選取了809款商品,涉及服裝鞋帽、手機數碼、零食特產、化妝洗護、家居家紡、母嬰用品、箱包配飾、圖書音像、家用電器、運動戶外、汽車用品以及其他日用品等12大品類。除去部分缺貨、停售、下架以及不參加「雙11」活動等無效商品樣本外,共獲得網購價格調查體驗有效樣本533個(款)。根據體驗設計,體驗人員通過截屏、錄像、照相等取證方式對每款商品詳細記錄了14個時間點的價格明示情況。


「雙11」網絡購物商品價格調查體驗總體情況一覽表

序號

平臺

觀測樣本

有效樣本

有效樣本佔比

低於最低價

持平

高於最低價

主要時間段

1111日主要活動

1

淘寶

60

39

65.0%

76.9%

10.3%

12.8%

10.27-11.11

定金預售,紅包,滿減,雙十一大促價等

2

天貓

60

48

80.0%

60.4%

20.8%

18.8%

10.21-11.11

定金預售、雙十一活動價、領券滿減等

3

京東

60

56

93.3%

41.1%

32.1%

26.8%

10.26-11.12

定金預售、京東秒殺,滿減,跨店三免一等

4

蘇寧易購

60

47

78.3%

12.8%

63.8%

23.4%

10.24-11.12

定金預售,滿減,滿金額送超市券,兩件打五折等

5

唯品會

69

0

0

0

0

0

11.10-11.11

不一樣的雙11,打折,滿減等

6

國美在線

60

33

55.0%

21.2%

78.8%

0.0%

10.21-11.12

定金預售、十環11.11、滿減、滿3件免1件等

7

1號店

60

37

61.7%

32.4%

45.9%

21.6%

10.27-11.13

定金預售、11.11狂歡價、滿減、領券等

8

當當網

60

52

86.7%

30.8%

53.8%

15.4%

10.24-11.11

定金預售、折扣、滿減、限時搶等

9

亞馬遜

60

40

66.7%

5.0%

60.0%

35.0%

10.17-12.2

滿減等(海外購物節)

10

蘑菇街

60

43

71.7%

4.7%

81.4%

14.0%

10.27-11.11

定金預售,滿減,雙十一紅包抵錢等

11

聚美優品

60

13

21.7%

0.0%

84.6%

15.4%

11.10-11.11

滿減,滿金額返券等

12

網易考拉海購

67

57

85.1%

31.6%

49.1%

19.3%

10.24-11.11

直降,限時購,滿件減等

13

網易嚴選

73

68

93.2%

4.4%

95.6%

0.0%

11.10-11.11

可領取全場8折優惠卡,全場滿1000就返等

總計

809

533

65.9%

27.8%

55.5%

16.7%

——

預售、滿減等

註:

1.無效樣本為缺貨、停售、下架以及不參加「雙11」活動等情形;

2.本次價格體驗調查中,涉及「唯品會」平臺商品均為階段性促銷,沒有形成連續價格記錄。

從533款商品價格明示情況來看,11月11日當天價格低於10月20日、23日、26日、29日、11月1日、4日、7日、10日等時間節點的比例為27.8%;當天價格與這些時間節點持平的比例為55.5%;當天價格高於這些時間節點的比例為16.7%。


二、主要問題

1.部分商品涉嫌先漲價後降價。調查發現,部分電商平臺某些商品在「雙11」促銷前先漲價,而在促銷當天降價,徒有優惠打折之表,實則價格持平甚至上漲,促銷活動名不副實,消費者購買這些商品並沒有得到實惠,甚至更虧。典型案例如下:


(1)淘寶平臺某品牌乳液,從10月29日-11月11日記錄時間段來看,11月11日標價為126,活動為滿119元減5元和滿5.01元送5元店鋪紅包,因此到實際售價為116元,此價格並非價格記錄期間最低價格(94元)。

(2)天貓平臺某品牌女包在10月23日-11月11日記錄時間段中,存在標價上漲情形,從1199元漲至1499元,隨後11月11日標價下降為1348元。

(3)京東平臺某品牌床品套件從10月29日-11月11日記錄時間段來看,價格上漲幅度很大,標價由299元漲至1199元,而11月11日當天降為439元,比漲價前標價299元與「雙11」促銷後的329元還要高。

(4)京東平臺某品牌床上用品在10月29日-11月11日記錄期間,標價存在明顯上漲情況,由399元漲至749元,11月11日商家在商品信息頁面749元價格旁邊標示「買一件到手價399元」,與漲價前10月29日標價一致。

(5)蘇寧易購平臺某品牌化妝品禮盒從11月4日-11月11日記錄時間段來看,標價由119元上漲到239元,而「雙11」促銷時滿兩件打五折。

(6)蘇寧易購平臺某品牌護膚套裝從10月29日-11月11日記錄時間段來看,標價由89元上漲至199元,而「雙11」促銷活動滿兩件打五折。

(7)國美在線平臺某品牌電飯煲11月7日將標價由之前的449元,漲至499元,參加「雙11」減價50元的活動。

(8)1號店平臺某品牌女包價格從10月20日-11月11日記錄時間段來看,價格由1198元漲價到1298元,而之後「雙11」促銷期間降到1268元。

(9)1號店平臺某品牌單肩包從10月23日-11月11日的記錄時間段來看,價格由999元上漲到至1099元,而在「雙11」促銷期降至1069元。

(10)1號店某品牌家紡套件從11月7日-11月16日記錄時間段來看,標價由399元上漲至548元,參加「雙11」滿減活動後價格為448元,反而比促銷前、促銷後的399元更貴。

(11)聚美優品平臺某品牌男鞋從11月1日-11日的記錄時間段來看,價格由516元漲至646元,而在「雙11」開展促銷活動,滿199元返200現金券。

(12)當當網平臺某品牌女裝從10月29日-11月11日的記錄時間段來看,11月1日價格上漲到528元,同時給出促銷優惠政策「預售11.8發貨;299減50,399減80,599減151」,實際價格448元,遠高於之前價格142,而在11月11日又降為127元。

(13)蘑菇街平臺某品牌童裝從11月1日-11日的記錄時間段來看,標價由89.01元(實際價格87.01)上漲至95.36(實際價格93.36)元,而後「雙11」促銷期再降至標價89(實際價格87)元,與漲價前價格差不多。

(14)網易考拉海購平臺某品牌床品套裝從11月7日-11日的記錄時間段來看,標價由700元上漲至1580元,而在11月11日下降為669元。

2.部分商品涉嫌虛構原價。很多消費者在網絡購物時會將商品的銷售價與參考價進行比較,來考量商品的折扣力度。然而,調查體驗發現,部分商家隨意更改參考價,造成促銷活動優惠假象,誤導消費者。

(15)網易考拉海購平臺某品牌錢包10月20日銷售價格為549元,參考價為1300元,而在 11月10日銷售價格升為649元,參考價也隨之上漲至1500元,參考價在促銷期間上漲,看似折扣力度大,實則「雙11」銷售價格已上漲。

(16)淘寶平臺某化妝品套裝11月10日的參考價為164元,而到11月11日參考價變為170元,商家隨意改變參考價,且「雙11」促銷價格並非價格記錄時間段最低價格。

3.部分商品「雙11」價格並不實惠。「雙11」已經成為全國消費者購物狂歡節,眾多電商平臺打造「雙11」物美價廉的購物文化,並在「雙11」期間推出各種吸引消費者的促銷活動,打折、滿減、返券不一而足。然而,調查發現,有些商品雖然參與「雙11」促銷活動,但價格並不實惠。

(17)京東平臺某品牌男裝11月11日PC端的標價168元,移動端標價128元,參加「雙11」跨店三免一的活動,如果買單件,「雙11」移動端價格128元高於10月20日的99元、10月23日、26日的118元;如果按「雙11」最優惠的方式購買,以移動端購買3件男裝的優惠後價格256元與10月20日優惠後價格207.9元、10月23日與26日優惠後價格247.8元相比,仍然更貴。由此可見,此商品「雙11」優惠價並不優惠。

(18)蘑菇街平臺某品牌酵素11月11日優惠後價格77.86元,為價格記錄期間內最高價格,消費者如在此日購買,反而最不實惠。

4.部分商家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經營者遵守誠實信用原則,是市場交易的準則,是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基礎。然而,調查發現,部分商家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存在不履行價格承諾、宣傳價格與實際價格不符、通過設立高額「好評返現」活動幹擾信用評價機制等失信行為。

(19)國美在線平臺某品牌取暖器11月4日銷售價格為329元,價格上方的標語為:「到手價329,僅11.1-11.9」,而到11.7日銷售價格變為299元,標語也相應發生變化:「到手價299,僅11.1-11.9」。消費者若看到11月4日價格承諾,會以為11.1-11.9日的價格都為329元,提前入手,實際上11月7日的價格降低了,商家沒有遵守價格承諾。

(20)天貓平臺某商家存在以低價做宣傳現象,宣傳界面價格相對較低,但實際點入連結後,商品標價高於宣傳界面。

(21)淘寶某店鋪設立高額「好評返現」活動,誘導消費者進行好評,以獲得虛高好評率,幹擾正常的信用評價機制,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三、結論和建議

  在本次「雙11」網購體驗式調查活動期間,中國消費者協會組織體驗人員對13個網絡購物平臺中宣稱折扣相對大、銷量相對較多的533款商品進行了價格追蹤。從10月20日到11月25日,通過截屏、錄像、照相等取證方式對每款商品分別選取了14個時間點詳細記錄了價格變化情況。價格記錄結果表明,宣稱參加「雙11」促銷活動的商品中,16.7%的商品價格在11月11日當天並不是近期低價,假促銷、真誤導等涉嫌違規行為大量存在,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其問題主要表現在:有的先提價後降價、虛構原價,而促銷價格反而比非活動期間價格更高;有的商品在網頁先進行低價宣傳,但實際銷售價格明顯高於宣傳價格;有的通過設立較高額度的「好評返現」活動誘導消費者好評,以獲得虛高好評率,幹擾正常的信用評價機制。為維護網絡購物市場價格秩序,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中國消費者協會建議:

  1.加強價格監管,規範價格行為。價格是市場經濟的晴雨表,是反映供求關係最直接的依據。鑑於目前一些電商平臺在「雙11」等集中促銷活動期間,存在大量虛假折扣等價格誤導行為,建議政府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適應網絡購物方式的價格法律規定,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大數據分析和雲計算手段等,加大對電商平臺及其商家的價格行為監測力度,適時公布價格監測結果,嚴厲查處價格違法和價格失信行為,用完善的信用機制約束失信經營者。

  2.履行平臺義務,監控促銷活動。電商平臺直接掌握平臺及商家促銷信息及交易情況,希望電商平臺:一是要建立健全價格審查把關機制,如實、全面記錄、保存促銷活動所涉及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質量、售後等重要內容,積極配合政府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和社會組織依法組織的監督檢查,自覺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二是要進一步完善信譽評價體系,加強平臺自身信用建設,不做虛假增信的炒信活動,不搞虛假折扣的失信行為,發現平臺商家涉嫌違反相關價格法律規定的,應當立即採取措施予以糾正,並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與舉報,加大對違法失信行為的處罰;三是要嚴守價格法規,公平有序競爭,不搞虛假促銷,推進明碼實價,實行明折明扣,兌現價格承諾,實實在在地讓利於消費者。

  3.避免衝動消費,增強維權意識。目前,電商平臺的各種促銷活動此起彼伏,促銷活動成為了「常態」。根據本次對「雙11」期間部分電商平臺的商品價格調查體驗情況,中國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要理性參與電商集中促銷活動:一方面要提前了解網購平臺及商家的促銷活動信息與交易規則,貨比三家、按需購買,必要時可通過實體店了解相關情況,不要貪戀低價、避免衝動消費;另一方面要注意留存網絡購物憑據,保存好網上商品交易截屏、價格承諾以及與商家聊天記錄等重要信息,並索取購物憑證,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要及時主動維權。

相關焦點

  • 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價格、質量、售後服務調查體驗報告
    >-2018年1月組織開展「雙11」網購商品價格、質量、服務調查體驗活動。>11月11日也能以「雙11」價格或更低價格(不考慮聯動活動情況)購買到促銷商品的比例達到78.1%,先漲價後降價、虛構「原價」、隨意標註價格的情況較為突出(詳細結果可查閱「中國消費者協會信息網」)。
  • 中消協發布「雙11」網購調查體驗報告 部分海淘商品涉假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8年2月7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發布《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價格、質量、售後服務調查體驗報告》,非預售商品多數情況下「雙11」並不是最優惠,「海淘」商品涉嫌仿冒較多,非「海淘」商品服裝質量問題相對突出。
  •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為全面了解「雙11」期間消費者意見和建議,切實發揮社會監督作用,聚焦「購物節」消費體驗短板,完善「消費季」糾紛解決機制,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網際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
  • 「雙11」 成香港消費者最熱門網上節日
    隨著11月11日的臨近,11月7日,畢馬威及香港貨品編碼協會發布的聯合調查結果顯示,中國香港消費者視「雙11」為最重要的網上節日;而執行長們則計劃大幅增加在電子商貿領域的投資。  這份名為《香港電子商貿展望》的報告從營商者和消費者的角度,概述了香港及華南地區最新的電子商貿趨勢及發展狀況。
  • 「雙11」買東西不划算?中消協:抽樣商品「沒便宜」
    ­  11月29日,中消協發布《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商品價格跟蹤調查體驗報告》,結果發現只有約2成商品在「雙11」是最低價。­  據悉,本次價格跟蹤調查體驗活動涉及16家網絡購物平臺,共選取了668款商品,涉及服裝鞋帽、手機數碼、食品特產、化妝洗護、家居家紡、母嬰用品、箱包配飾、家用電器以及其他日用品等9大品類。
  • 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特點和趨勢報告發布
    近日,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特點和趨勢(2017.1—2020.6)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新收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共計4.9萬件。
  • 網購糾紛大數據報告:促銷「套路」影響購物體驗
    近日,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特點和趨勢(2017.1—2020.6)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新收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共計4.9萬件。
  • 「雙12」比「雙11」還便宜? 打折「套路深」消費莫衝動
    「如果你是一些品牌的老客戶,一定會發現今年『雙11』它們的促銷力度沒有以往大。上月底,中消協發布了《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商品價格跟蹤調查體驗報告》,78.1%的非預售商品價格並不比平時優惠。」業內人士說。
  • 2016網絡超市消費者報告:中產階級消費特徵明顯
    聯商網消息:近日,京東聯手易觀發布了《中國網上超市購消費者行為專題研究報告(2016)》,首次基於京東大數據,從用戶畫像、購買行為、支付行為、品牌偏好等維度進行分析,深度剖析中國網上超市的生態與消費新動向。
  • 中消協:「雙11」網上買東西並不是全年最低價
    人民網北京2月7日電 (邢鄭) 近期,中消協於2017年10月-2018年1月組織開展「雙11」網購商品價格、質量、服務調查體驗活動。據悉,本次調查體驗活動對16家網絡購物平臺,涉及服裝鞋帽、手機數碼、食品特產、化妝洗護、家居家紡、母嬰用品、箱包配飾、家用電器以及其他日用品等9大品類,進行了調查體驗。
  • 2016年中國消費者對外資品牌的好感度調查報告
    對外資品牌來說,中國市場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性,因此了解中國消費者對外資品牌的印象、評價並進行縱向的數據對比,對外資品牌在中國發展至關重要。為了解中國消費者對外資品牌的好感度,2016年,環球網聯合環球時報輿情調查中心就外資品牌相關話題展開網民對外資品牌好感度的調查。
  • 網絡購物調查報告分析:網絡購物特徵(2)
    4、網絡購物行為特徵  (1) 購買頻率  被訪者網絡購物的購買頻率如圖2-17所示。不低於每月一次的約為50%,說明有購買經驗的網民其購買頻率相當高。因為當網民有了網絡購物的體驗之後,會不自覺的演變成一種習慣,而養成網絡購物習慣正是購物網站所期望的。
  • 雙11旅遊者意願調查報告:上海、北京、杭州人最有熱情
    一年一度的雙11購物狂歡即將來臨,今年你會參加嗎?11月5日,攜程旅遊大數據實驗室發布「雙11旅遊者意願調查報告」。報告指出,今年旅遊者參加雙11的熱情相當高(75%),但他們想要的產品和關心的問題發生了變化。
  •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然而,在這場承載了更多期望,也展現出更多希望的的18天「年中大促」活動中,也不乏消費者的「吐槽」。為進一步了解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消費者「新零售」體驗的真切反饋,聚焦「618」消費短板,有效解決消費糾紛,切實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網際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對6月1日—6月20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
  • 秒殺前先漲價 預售商品難湊滿減 細數雙11網購套路
    先漲後降虛假折扣  中國消費者協會此前發布的《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商品價格跟蹤調查體驗報告》顯示,在「雙11」整個體驗周期內,先漲價後降價、虛構「原價」、隨意標註價格的情況較為突出。調查發現,不同平臺和商家預售規則、支付定(訂)金和尾款時間不盡相同。
  • 網易考拉海購、國美在線、聚美優品等平臺「海淘」商品涉嫌仿冒
    本月7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對外公布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價格、質量、售後服務調查體驗報告,該報告顯示網易考拉海購、國美在線、聚美優品等多個平臺的「海淘」商品涉嫌仿冒。報告中還顯示,「雙11」網絡購物價格問題突出,先漲價後降價、虛構「原價」、隨意標註價格的情況居多。
  • Shoppu:2016年馬來西亞消費者傾向調查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近日,Shoppu公布針對2016年馬來西亞消費者傾向調查報告。其中,受訪者80%為20-30歲年輕人,72%為女性消費者。調查結果指出,目前馬來還是值得開發的電商市場處女地,因為還有25%的人口(相當於750萬人)從未使用線上購物,同時透露出馬來西亞人不愛線上分期付款的特性。
  • 2017-2018年中國百貨零售業發展報告
    2017-2018年中國百貨零售業發展報告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 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 2017年的中國百貨零售業在經歷了實體零售轉型之痛後,經營困難局面逐步改 善,呈現出回穩向好態勢。本報告由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香港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共 同撰寫,2018年3月在北京舉辦的「第十六屆中國百貨零售業高峰論壇」發布。香 港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根據本報告撰寫製作英文報告,並同期發布。
  • 「雙11」售價比平時還貴?專家建議重罰違規商家及平臺
    先漲價後降價、虛構「原價」、隨意標註價格……2017年11月2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當年「雙11」網購商品價格跟蹤調查體驗報告,報告顯示,近8成非預售商品根本沒有便宜。中消協上述價格跟蹤調查體驗活動涉及16家網絡購物平臺,在參加「雙11」促銷活動的539款非預售商品中,不在2017年11月11日當天也能以「雙11」價格或更低價格購買到促銷商品的比例達到78.1%,與2016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