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2」比「雙11」還便宜?價格跳水顧客心碎。部門提醒——
打折「套路深」 消費莫衝動
「雙12」來了,今年你還「買買買」嗎?最近,有市民發現今年的「雙12」似乎違背了往年的折扣規律,同款商品比「雙11」便宜了幾十元甚至數百元。業內人士表示,打折規律「套路深」,「雙11」「雙12」不一定真便宜。
■記者 李菁 通訊員 楊思默
市民
一個月後大衣便宜了300元
「『雙11』買了件品牌大衣,折扣價是439元,我還覺得撿了大便宜。現在商場裡賣的羊毛大衣基本都要1000元以上,很多要2000元。昨天晚上,我到這個品牌天貓店逛了逛,沒想到發現那件大衣只要139元了!」市民陳女士向記者吐槽,某知名品牌女裝在「雙11」後降價太快,讓她難以接受。
「雙11」時,陳女士在該品牌店還買了一條毛呢裙子。看到大衣的價格「瘋狂跳水」後,她又搜索了裙子的價格。不看不傷心,一看她有點「心碎」了。「原價329元,『雙11』賣139元,『雙12』賣39元!我看了,這裙子沒有斷碼,肯定不是斷碼清倉!」
陳女士對這一個月來的價格變動有些想不通,前些年的「雙11」,大部分商品的折扣力度是「雙12」和平時優惠活動無法達到的。按照她的經驗,「雙12」的價格要比「雙11」貴幾十元,今年怎麼就顛倒了,還出現如此大的價差呢?
陳女士並不是今年「雙11」和「雙12」價格大戰的「受害者」。市民胡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在「雙11」時購買的貓糧,比「雙12」貴了20元左右。「本來一包貓糧就沒多少錢,貴20元可不少。」胡女士說。
業內
商家可隨時改變價格策略
「並不是『雙11』和『雙12』就最便宜,商家也沒告訴你這是年度最低價。」一位從事電商多年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表示,以往,「雙12」相比「雙11」的確沒有太大的價格優勢,但是今年已有不少消費者發現「雙12」價格更低。「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些商家『雙11』的銷售額不如預期,只能在『雙12』加大力度;消費者對『雙11』『雙12』已經疲軟,不加大力度,年底的庫存清不完等。」
「如果你是一些品牌的老客戶,一定會發現今年『雙11』它們的促銷力度沒有以往大。上月底,中消協發布了《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商品價格跟蹤調查體驗報告》,78.1%的非預售商品價格並不比平時優惠。」業內人士說。
從事電商行業10年的莊小姐告訴記者,前幾年的「雙11」和「雙12」已經給消費者留下很固定的印象,「雙11」一般是年度價格最低的一次促銷,「雙12」緊隨其後。「但是,這並非既定規則,商家可以隨時改變價格策略。」
部門
先漲再降 別為「雙12」衝動
11月2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商品價格跟蹤調查體驗報告》,通過選取16家網絡購物平臺共668款商品進行調查體驗。調查體驗從10月21日到11月21日,體驗人員通過截屏等取證方式對每款商品詳細記錄了價格變化情況,發現先漲價後降價、虛構原價、隨意標註價格的情況較為突出。
「當當網標稱為『韓都衣舍』品牌女裝在11月7日前價格為152元,10日價格上調至288元,並於11日降至136元;『九陽』牌豆漿機『雙11』前398元,但在11月10日頁面標價又漲至448元,而到了11月11日按照優惠活動折算後的價格為398元;『南極人』品牌全棉四件套,『雙11』前銷售價格由318元大幅提高到1288元,『雙11』又將價格大幅調低到286元。同樣問題的品牌還有很多,給消費者折扣力度大的錯覺,涉嫌通過虛假價格誘導消費者。」鯉城區工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這屬於價格欺詐,消費者在『雙11』和『雙12』購物時,一定要理智,按需購買,別因貪圖折扣衝動消費,才不會掉進優惠陷阱中。」鯉城區工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