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北岸鎮命名小考

2020-09-03 風過竹笑

北岸鎮地處歙縣南部,距歙縣縣城17公裡。總面積92.59平方千米,轄20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20381人(2017),是黃山市的交通樞紐,通往江浙滬沿海發達地區交通大動脈——徽杭高速、溧寧高速、黃千公路穿鎮而過,又是本地通往旱南和水南各鄉鎮的必經之地,交通極為便利。這裡山川秀麗、物產豐富,為中國四大名菊之一的「徽州貢菊」原產地,故享有「中國貢菊之鄉」的美譽。 北岸鎮是徽文化重要發源地之一。古村落比比皆是,沿公路兩邊附近就有槐棠、高山、瞻淇、呈村降、孝女村、白楊、大阜、北岸、五渡、方村、七賢等,品位極高,擁有潘氏宗祠、吳氏宗祠、風雨廊橋等三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一大批保存完好的徽派古民居。

一直有朋友問及:歙縣北岸鎮政府設在大阜阜西村,為何仍然稱呼北岸鎮?我雖知道是歷史形成的,但具體如何,也一時說不清,故查找了有關志書,略作小考。

北岸和大阜兩個村毗鄰相連,大阜村大部坐西朝東,在歙縣到深渡公路的左邊,北岸村坐北朝南,在歙縣去旱南公路的右邊,兩村中心區相距也就兩公裡左右。

北岸原稱於岸,最早何時有人居住,現已無法查考。吳氏遷入前原有朱、程、賀三姓。

南宋孝宗淳熙年間(公元 1174—1189 年),左臺吳氏蓮塘派靖公支 79 世璟公字德瑩,由歙西富饒遷大佛寺(今大阜橋頭對河店塢)。南宋理宗寶祐元年(公元 1253 年),趙公諱九由小阜西岸遷居於岸裡(今北岸村),歸屬歙州孝女鄉。

大阜原稱大佛,因廟而名。約後梁乾化、貞明年間(913—916),寒山潘瑫置別業於斯,名斯地曰後山塢,約北宋開寶年間(968—975),潘瑫孫潘現奉母程氏定居。後在船山東建大佛廟,名村居曰大佛。約元至正中葉(1348—1352),潘現十一世孫自後山塢移居船山南,或以平壤沃衍,山水環秀,名村居曰大阜。潘氏之後,江、洪、呂、姚、蔣、羅、吳、程、郭、王、陸、範、蕭、江、章、馮、張諸姓先後遷入。

元朝仁宗延裕六年(公元 1319 年),城內設隅(東北、西北、東南、西南、西隅),城外設圖、都、裡、段,於岸裡屬歙州南孝女鄉,屬 6 圖 35 都。大佛市屬 1圖、5圖 35 都。

明英宗正統八年(公元 1443 年),改河造廊橋竣工, 改於岸村名為北岸,下設 5 段。

清順治四年(公元 1647 年),縣城設東關、西關、北關、古關。城郊設東南隅、西南隅、東北隅、西北隅(四隅),鄉下劃 16 鄉,37 都。孝女鄉下轄三十都、三十一都、三十五都、三十六都,北岸大阜歸屬孝女鄉三十五都。至民國初, 原建制一直未變。

民國二十一年(公元 1932 年),全縣設 7 個區,213 村,17 鎮,北岸為鎮,同年 8 月,全縣推行保甲制,北岸村分 4 保,即漁山保(前壩、南村、橋頭、梅山、大嶺、社坦下)、龍山保(大塢頭、社屋前、吳氏宗祠、西側大塢、豆腐墶)、中心保(吳氏宗祠、東側、裡門、求子墶),錦庭保(方村、龍門山、官田墓、後嶺)。大阜屬北岸鎮。

民國二十二年(公元 1933 年),改全縣 17 鎮為 7 鎮,北岸大阜隸屬於深渡鎮。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 1935 年),全縣設 4 個區:徽城、巖寺、王村、北岸,北岸區下轄:大源(周家村)、昌溪、復興(武陽)、忠孝(呈降村)、伏源(洪琴)、方興(唐裡)、雙溪(溪口)、民德(北岸)、安定(大脈川)、長樂(齊武)、梅溪(三陽)、石潭、深渡鎮、太平(太平口)、漁梁鎮等 15 個鄉鎮。大阜屬民德(北岸)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第一區撤銷,改為徽城、漁梁二鎮,餘下3個區,按駐地命名為巖寺區、王村區、北岸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漁梁鎮劃屬北岸區,全縣轄1鎮3區。

民國三十三年(公元 1944 年),伏源鄉併入民德鄉。民國三十五年(公元 1946 年),民德鄉更名為德源鄉。

1949 年 4 月 29 日,北岸解放,當時歙縣民主政府下轄 5 個區 41 個鄉鎮,北岸大阜屬深渡區北岸鄉。

1949 年 10 月,取消了鄉級政權,重劃為 15 個區公所,北岸屬大阜區公所直接管轄。

1950 年 5 月 15 日,全縣 15 個區改為 18 個區,即 1—18 區,北岸大阜屬第 8區。

1952 年 8 月,全縣劃鄉建政,原民德鄉及伏源鄉一部分別建立北岸、大阜、五渡、七賢、白楊、新橋頭、小阜坑7鄉,原忠孝鄉範圍內分別建立瞻淇、金雞石、蔡塢、呈村降4鄉。

1955 年 12 月 3 日,縣委決定撤銷大阜、富堨等 6 個區,全縣合併為 8 個區,北岸鄉歸深渡區管轄。大阜時設阜東、阜西兩個行政村,以楓樹橋為界,橋東為阜東村,橋西為阜西村。屬深渡區北岸鄉。

同年 12 月 27 日,全縣 8 區 206 鄉(鎮),劃並為 67 個鄉(鎮),深渡區劃為 10 個鄉,北岸鄉管轄範圍為大阜,五渡、北岸、七賢、金竹嶺,大嶺。瞻淇鄉、蔡塢鄉、金雞石鄉併入呈村降鄉,隸城關區;大阜、五渡、七賢3鄉併入北岸鄉;白楊鄉、小阜坑鄉併入新橋頭鄉,屬深渡區。1956年3月增設白楊鄉、瞻淇鄉。

1956 年 12 月 12 日,全縣劃為 52 個鄉鎮,北岸鄉擴大到長坑和大塢頭(原屬白楊鄉)。

1958 年 10 月 5 日,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由原來 52 個鄉鎮劃為 15 個人民公社,北岸人民公社社址設在北岸,範圍包括原白楊鄉、北岸鄉、定潭鄉、昌溪鄉、深渡鎮及南源口鄉的 6 個農業社。

1959 年 4 月,有關公社成立管理區,北岸公社成立了定潭、昌溪、呈村降、北岸、白楊 5 個管理區。1961年,從北岸公社析出白楊公社、呈村降公社,隸深渡區。

1983年3月以後公社改鄉。

1992年2月,白楊鄉、北岸鄉合併成立北岸鎮。

2004年12月,呈村降鄉併入北岸鎮。

從辦公地點設置來看,北岸區、鄉、鎮、政府和公社所在地除了在大阜設第八區公所(1949.10——1950.5)數月之外,一直在北岸,因此北岸醫院、供銷社、信用社、藥店、中心小學、中學等均在北岸。直到1965年後才在阜西新建了公社辦公的平房,並且選擇地勢較高的公社附近建糧站。70年代在阜東建立供銷社、信用社。90年代後北岸醫院撤銷搬至阜東。2000年後新建政府辦公樓。

從歷史延續來看,北岸作為區、鄉、鎮行政機構名稱是1932年開始的,行政範圍大至全縣四區之一,轄區涵蓋縣城出南門整個旱南,歷史亦長久。大阜除了在設第八區公所(1949.10——1950.5)數月之外,大部分時間隸屬於北岸鄉、鎮,且後來分為阜東阜西兩個行政村。大阜沒有作為行政機構名稱使用過。

進一步,為什麼民國以後要選擇北岸作為鄉鎮名稱?可能有以下原因:

1、縣級政權一般選擇鄉村管理較強、影響力大的村莊為鄉鎮機構所在地,以便於輻射管轄周邊地區。北岸在新中國前基本都是吳姓,宗族力量強大,鄉村管理方面影響大。而大阜除了潘姓略多,相對比較雜一些,自然鄉村管理方面也就弱一些。之前宋至清屬孝女鄉,亦是因其出了「虎口下救母」的孝行,而影響力大。

2、經濟發展實力是根本。儘管大阜潘氏後裔出過影響力很大的潘世恩,但其祖上明代就遷入蘇州,他在清中葉地位顯赫,其子孫後代對幾個朝代前的祖籍地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影響也就不大了。反而會有不少潘氏子孫去蘇州追隨依附,自然大阜的經濟社會發展就比較弱,而不如北岸。

3、徽州商人對官商結合,亦官亦商情有獨鍾。隨著民國後社會動蕩不安,經商環境不佳,而許多北岸在外商人受到衝擊後,不少回鄉經營,謀求生計,包括鄉鎮官職。民國時,縣級政權主要依靠北岸實施對旱南的管理。

4、總體上鄉鎮名稱和所在地的選取都是區位適中,交通便利,經濟社會發展較好,文化影響力較大的小區域中心。

由於資料不足,也可能是妄說,敬請方家指正!

2020.8.20

相關焦點

  • 【信息資訊】歙縣北岸村:扎草掃帚的老手藝人
    歙縣北岸鎮北岸村的一位老人就會這門扎掃帚的手藝,他告訴我,他叫吳正立,是北岸村2組的,今年78歲了,老人個子不高皮膚黝黑,身體健康,平時主要就是給兒子看建材店,農村裡店生意也不是那麼太忙,閒暇之餘,老吳就在路旁、房前屋後種植掃帚草
  • 歙縣十大秋色攻略寶典
    位於鎮內的藍田·桃源田園綜合體,山野、田園、古村、荷塘構成「徽州最美田園風光」。秋色看點:秋季的溪頭鎮一片金黃,這裡還有一個古老的節日,名叫保熟節,保熟節,顧名思義有著保佑農作物成熟之意,是歙縣溪頭鎮的一個傳統節日,這是農民對於一年收成的美好願望,祈求上蒼帶來風調雨順,這樣才有五穀豐登。
  • 中國傳統村落又發榜︱目前總數,黃山市排全國地級市第二,歙縣是...
    附件:安徽省(237個)合肥市巢湖市柘皋鎮北閘老街合肥市巢湖市烔煬鎮烔煬老街合肥市巢湖市黃麓鎮張疃村淮南市壽縣隱賢鎮隱賢老街銅陵市郊區銅山鎮南泉村嶺上吳村銅陵市樅陽縣陳瑤湖鎮水圩村銅陵市義安區天門鎮板橋村江村安慶市潛山市黃泥鎮黃泥村
  • 江南好個秋,自在徽州府 || 歙縣首屆秋禧節來了
    位於鎮內的藍田·桃源田園綜合體,山野、田園、古村、荷塘構成「徽州最美田園風光」。景點簡介北岸鎮秋色看點秋天來到北岸鎮,您第一眼望到的一定是田野裡那黃白一片的徽州貢菊。來到北岸鎮,記得把原產地的貢菊帶回家哦!
  • 徽州行----千年府治歙縣
      說到徽州,不得不說的是歙縣。這座千年古城自秦建三十六郡即置歙縣。        關於徽州,關於歙縣,不是一篇,兩篇文章可以說全的。歙縣這座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並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風光與文化就如歙人張潮在《幽夢影》裡所說」有地上之山水,有畫上之山水,有夢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
  • 皖南歙縣:徽州古城
    歙縣,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古名歙州。位於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黃山,東鄰杭州,南接千島湖,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屬於中亞熱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區。全縣面積2122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歙縣下轄15個鎮、13個鄉,縣政府駐徽城鎮,總人口47.32萬人。
  • 皖南歙縣藏得深卻最有特色3大秋景,食宿介紹助你自由行
    這裡,依山傍水處,是徽文化重要發源地之一,叫做「北岸鎮」。AhQ丨攝秋色看點:秋天來到北岸鎮來到北岸鎮,無人機航拍「菊花的世界」,你且欣賞遠山雲海,一派愜意!遊覽攻略:地址歙縣北岸鎮食宿推薦3個很深的卻有特色的村落,高山攬秋姬公尖、田野尋秋北岸鎮與陽產土樓攝秋,它們都是不要門票的地方,有秋色,很美麗,適合自駕遊或自由行!
  • 安徽命名391個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 黃山285個居首
    30黃山市歙縣深渡鎮安梅村31黃山市歙縣深渡鎮楊村32黃山市歙縣深渡鎮下產村33黃山市歙縣北岸鎮顯村34黃山市歙縣北岸鎮五渡村35黃山市歙縣北岸鎮長坑村36黃山市歙縣北岸鎮槐棠村37黃山市歙縣北岸鎮高山村38黃山市歙縣北岸鎮方村39黃山市歙縣北岸鎮蔡塢村
  • 江南好個秋,自在徽州府 || 歙縣首屆秋禧節來了,十大秋色任你選!
    位於鎮內的藍田·桃源田園綜合體,山野、田園、古村、荷塘構成「徽州最美田園風光」。北岸鎮依山傍水,是徽文化重要發源地之一。北岸風雨廊橋秋色看點秋天來到北岸鎮,您第一眼望到的一定是田野裡那金黃一片的來到北岸鎮,記得把原產地的貢菊帶回家哦!
  • 江南好個秋,自在徽州府||歙縣首屆秋禧節,十大秋色任你選
    地址:歙縣三陽鎮上坦村谷豐村、歙縣長陔鄉谷豐村食宿推薦:上坦村上坦·半山居民宿 、歙縣鄉源農家樂 、歙縣清涼峰一諾農家樂 、歙縣潘家民宿 、谷豐村谷豐外山農家樂 、韶坑大生農家樂秋遊季節9月——12月8、鄉間品秋溪頭鎮俗稱歙縣裡東鄉
  • 小夥伴們,快看看有沒有你愛的歙縣秋日滋味吧!
    歙縣的秋天總是帶給我們很多的溫柔與浪漫穿大大的毛衣,喝熱乎乎的奶茶看落葉餘暉,吹溫柔晚風一切都美的剛剛好進入秋季之後,眾多美食也紛紛應景而來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一起聊聊歙縣人的秋天味道秋天是柿子的軟甜味道說起歙縣秋日美食姬公尖柿子絕對佔有一席之地
  • 江南好個秋,自在徽州府 || 歙縣首屆秋禧節來了,十大秋色任你選!
    姬公尖,位於歙縣上豐鄉境內,海拔700米,擁有400年的植柿歷史。是皖南網紅秋色村落。曬柿子是當地一大特色,這裡的人們家家戶戶都要曬柿子, 戶戶做柿砣,一架架掛滿柿子的晾架,就成為秋日裡最美的風景。成百上千的柿子一簾簾垂下來,在秋日的映照下,金碧輝煌的令人目眩神迷。上坦村位於歙縣三陽鎮,在海撥1787米的清涼峰腳下,境內山峰疊嶂,溝壑縱橫。高山梯田群如鏈似帶,從山腳盤繞到山腰。
  • 歙縣黃蜀葵種植助農增收
    據黃山日報報導,進入8月份以來,歙縣桂林、三陽、北岸、金川等地2000多畝黃蜀葵花陸續盛開,新鮮上市,預計每畝產鮮花可達2000多公斤,平均畝收益超過4000元,是種植普通農作物經濟效益的4到5倍。黃蜀葵種植成為歙縣農民增收的又一渠道。走進桂林鎮800畝黃蜀葵種植基地,滿眼是一片黃色的花的世界,村民們正在田裡採摘黃蜀葵花。
  • 江南好個秋,自在徽州府丨歙縣首屆秋禧節來了,十大秋色任你選!
    姬公尖,位於歙縣上豐鄉境內,海拔700米,擁有400年的植柿歷史。是皖南網紅秋色村落。曬柿子是當地一大特色,這裡的人們家家戶戶都要曬柿子, 戶戶做柿砣,一架架掛滿柿子的晾架,就成為秋日裡最美的風景。成百上千的柿子一簾簾垂下來,在秋日的映照下,金碧輝煌的令人目眩神迷。上坦村位於歙縣三陽鎮,在海撥1787米的清涼峰腳下,境內山峰疊嶂,溝壑縱橫。高山梯田群如鏈似帶,從山腳盤繞到山腰。
  • 歙縣2020年國慶中秋旅遊綜述(一)
    10月2日,央視《坐著高鐵看中國》欄目組來新安江山水畫廊景區—九砂村進行錄播拍攝;我縣北岸鎮堨田村舉辦的團圓宴、舞盛世龍活動,受到央視新聞聯播的報導;10月3日,歙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江成永帶著非遺傳承人組團參加央視《坐著高鐵看中國》直播間,向全國推薦歙縣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 【歙縣古村】歙縣旱南外截——白楊
    1950年 7月屬八區(大阜),1952年 6月分屬白楊鄉、新橋頭鄉,1955年 12月屬新橋頭鄉,1956年 3月屬白楊鄉,1958年屬北岸人民公社,1959年屬白楊管理區。1961年屬白楊人民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皆屬,1992年 3月屬北岸鎮。古之白楊今設上祈、方祈、新橋、上村四個行政村。
  • 【回徽記四】探訪歙南古村落北岸.....
    徽州古村落北岸村,是歙縣南鄉地區有名的大村落之一,因坐落在新安江支流綿溪河北岸而得名,目前全村分為裡門、外門、前壩、南村幾個部分。在聚族而居的徽州,北岸為吳姓村落,唐代左臺御史吳少微的後裔。右側門框的豆子石石柱上刻著「往府大路過橋」,古代北岸是徽杭古官道上的交通要衝之一,廊橋又是北岸綿溪河上唯一的橋梁,過橋一裡到大阜,右轉徽杭古官道經瞻淇、南源口、稠木嶺、漁梁鎮到徽州府城35裡。左轉沿河而下15裡左右是新安江上第一渡---深渡,在此坐船到杭州。
  • 好玩,就去歙縣
    一起去歙縣歙縣「歙」有兩個讀音:一讀「xī」,一讀「Shè」,歙縣之「歙」,讀「Shè」!徽杭古道,足跡遍布天下,他們吃苦耐勞、誠實守信,贏得了「鑽天洞庭遍地徽」「無徽不成鎮」這裡是歙縣,這裡是你的詩與遠方!完
  •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歙縣:有著名貞節牌坊,走出一大批名士人傑
    所以,至今歙縣古城仍有「徽城」的別名。八山一水,一耕田,歙縣人是這樣形容自己的地理條件。就在這樣的一塊土地上,兩千多年前的山越土著居民勞動生息,為後人開闢了世代永居的家園。就在這樣的一塊土地上,金山散出靈氣,綠水變成養分。歙縣人仰仗著它,創造出自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