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陰功燜牛腩:隨時隨地俘虜你的胃

2020-12-17 無業少女的擼貓生活

說到牛腩,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什麼?

是冬天不能拒絕的「碳爐牛腩煲」

還是出自媽媽廚房的「蘿蔔燜牛腩」

抑或是每次去香港都會吃的「清湯腩」

牛腩是一個既常見但是又不太家常的食材。為什麼是常見?因為它無處不在,街頭小吃有牛腩的身影,粵菜更是少不得牛腩的一席位,連東南亞的咖喱也能跟牛腩搭一把好手。

至於不太家常,是因為雖然牛腩常見,但是要在家裡燜一鍋好吃的牛腩,也不容易。少一點功夫或者技巧,牛腩就燜不出外面的味道。

家裡比較常見的牛腩製作方法,一般用柱候醬做的「蘿蔔燜牛腩」,或者是中西合璧的「番茄薯仔燜牛腩」,充滿東南亞風味的「咖喱牛腩」也很常見;至於「清湯腩」,應該是香港會比較常見,廣州還是吃柱候醬風味的燜牛腩比較多。

今天的菜譜,沒有介紹我們最常見的柱候醬風味,而是用了一款酸辣又開胃的東南亞風味,說是冬陰功,其實就是酸辣口,配搭鬆軟的薯仔,別有一番風味。適合這個剛剛入秋的天氣。

不過,得事先說明

想做一鍋好吃的牛腩,必須花時間

不用高壓鍋去壓制,慢火燜燉

才能最大程度激發牛肉的香氣

先上成品

怎樣挑牛腩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原料要選對,這樣才更容易做成功,原料的口味和口感很大程度決定了你這道菜能走多遠。

牛腩指牛腹部下的側肉,腩在中文中常指腹部,即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鬆軟肌肉,是指帶有筋、肉、油花的肉塊,這只是一種統稱。如果根據部位來分,牛身上許多地方的肉都可以叫做牛腩。

詞典裡牛腩就只有牛胸腩(Brisket)這一塊。但按中文理解,其實還包括了扇面(五花肉)牛腩(Flank)等,大致可分為以下部位:

(1)坑腩(boneless short rib,即無骨牛小排):牛味最濃,取自牛胸前的牛小骨/肋排(short rib)或旁邊牛肋條(Finger meat)部位的的肉。坑腩的口感最實在,都是肉肉肉,而且味道香濃,不過因為肉比較多,所以要燜比較久。相對其他部位,坑腩佔數量比較多,在市場上容易買到。

(2)爽腩(skirt steak):又叫「猇腩」、 「崩沙腩」或「蝴蝶腩」,是牛肚皮的腩位,位於牛的橫膈膜附近,處於牛肋骨之間,帶著橫膈膜和腩肉,肥瘦比例接近1:2。爽腩貴坑腩一半,由於有塊薄軟膠質,爽軟不硬。製作清湯腩就經常用這個位置。

(3)腩底:連著坑腩近牛皮下的一塊肉,又粗又韌,很難燜。

(4)腩角:爽腩和坑腩中間的一塊肉,分量極少。四面都有軟膠質,非常爽脆。

(5)挽手腩:集坑腩和爽腩的優點於一身,味濃煙韌。

(6)牛小腩:小牛的腹部。這類牛腩很少見,基本可以忽略

上面介紹了這麼多,如果記不住怎麼辦?這是我們上周在市場的實拍圖。其實牛腩從質地上來說就分成肉和筋兩大類,想大口吃肉就選坑腩,想吃膠原蛋白就選筋腩。買的時候告訴老闆要坑腩還是筋腩就好了。

這天去市場的時間比較晚(主要是有人賴床),坑腩已經渣渣都沒了(哭),所以挑了幾塊比較完整,不怎麼肥的牛腩。回來切的時候發現,我們好像買到了傳說中的挽手腩,成功撿漏。

所需材料(兩人份)

牛腩——600克(牛腩縮水比較嚴重,可以買多一點)

薯仔——300克(2個)

生薑片——4片

白酒——適量(沒有的話,用料酒也可以)

麗爾泰冬陰功醬——40克

白開水——3升(適當增減)

月桂葉——2片(增加香味,如果沒有可以不用)

椰漿——50ml

鹽——適量

白砂糖——適量

製作步驟

牛腩買回來衝洗乾淨,切大塊。記得不要切太小了,因為牛腩燜的過程中收縮比較厲害,如果切太小塊會影響口感。

浮出來的肉沫可以把它撈出來

切好的牛腩,冷水下鍋,水要沒過牛腩,加兩片薑片和10ml白酒去除肉腥味,水開以後關中小火,能保持水沸騰就可以,煮5分鐘左右,就可以把牛腩撈出來,衝水。

記得要將粘在牛腩表面的肉沫洗乾淨。洗乾淨的牛腩就可以稍微晾乾多餘水分,準備下鍋燜。

熱鍋,轉中火,下冬陰功醬稍微翻炒出香味。這裡的冬陰功醬我建議分兩次下,第一次先下20克,等牛腩差不多燜好,可以放薯仔的時候,再下剩下的醬料,讓土豆更好入味,也不怕牛腩過分吸取醬料的味道會比較鹹;而且我們口味是偏淡的,40克的量可能對於其他人來說是有點淡,所以分兩次下醬料更好控制濃度。

冬陰功醬翻炒出香味後,把牛腩倒入鍋裡,攪拌均勻,稍微翻炒。

翻炒大概2分鐘就可以將1.5L的開水倒進鍋裡,這時可以把肉桂葉也放到鍋裡。水重新沸騰後,調到中小火就可以蓋上蓋子燜。大概每半小時可以打開蓋子,看看牛腩燜到什麼程度。如果水不夠了要及時加水。

中途可以洗乾淨薯仔,削皮,滾刀切大塊。切好後,衝洗土豆表面的澱粉。

燜大概90分鐘左右,就需要重新加一次水,加1.5L的開水,放入土豆。等水開以後,調到中小火,再燜30分鐘。薯仔大概燜30-40分鐘就可以出鍋。

出鍋前加一茶匙的糖調味,然後可以試試味,如果覺得不夠鹹可以適當加一點鹽。如果你怕太辣,而且想湯汁濃稠一點,可以像我們一樣,加入適量的椰漿,等湯底重新沸騰就可以關火。如果你想增加湯底的鹹香味,可以加入適量的蝦醬或大蝦膏,這樣就變成是新加坡的叻沙口味。

心急吃不到正牛腩,雖然燜牛腩的時間很長

想要買到好的牛腩,還必須放棄睡懶覺的機會

不過,當廚房傳出一陣陣牛肉的香氣

那一點時間,又算什麼?

相關焦點

  • 冬陰功燜牛腩:學會這個做法,孩子連吃幾碗飯
    今日的食譜,沒有詳細介紹人們最普遍的柱候醬特色美食,只是用了這款香辣又健脾開胃的東南亞地區特色美食,說成冬陰功湯,我覺得就是說香辣口,搭配綿軟的薯仔,別有幾番風味。合適這一不久深秋的氣溫。「勝不驕敗不餒」,原材料要選好,那樣才更非常容易做取得成功,原材料的口感和口味挺大水平決策了你這個菜能走多遠。
  • 【食·記】對抗嚴寒的泰式美食--冬陰功牛腩面
    「冬陰」是酸辣的意思,「功」是蝦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酸辣蝦。泰式冬陰功牛腩面看似只有酸辣兩味,細品起來卻似有百味繞舌。吸飽了酸辣可口的冬陰功湯底之後,麵條咬起來依舊很有勁道~酸辣和香集中融合,從你的舌尖到胃,一路的暖心爽口。
  • 中山飲食:冬陰功 X 羅非魚
    我們依然在探尋冬陰功的路上永不停息。如果沒看菜單,估計會認為這裡有西多士菠蘿油啥的……3 菜品冬陰功脆肉羅非冬陰功配脆肉羅非,外國菜式配本土食材,屬於融合菜系,看得出來老闆的頭腦裡有點想法。一般,冬陰功裡面放魚,大概率是巴沙魚,因為這玩意無味易操作,不影響風味。這裡採用羅非魚,就導致了這湯底,第一口燜下去會有泥塘魚特有的泥味。但是喝多幾口,這泥味則沒有開始那麼強烈。原因估計倆,一是味蕾習慣了,二是這湯底的香料味十分足。
  • 泰式丨海味冬陰功,與火雞面抗衡的冬陰功,辣到原地爆炸
    說到泰國菜,最為流行就是冬陰功了,畢竟是泰國「國湯」。念作冬陰功,寫作酸辣湯。在泰語中,「東陰「指酸辣,「功」指蝦。廣州最近氣溫時有陰沉雨溼,這個時候喝一碗酸酸辣辣的冬陰功,既溫暖又開胃呢 。冬陰功湯以色澤全紅,辣度十足為佳,能吃辣最香,不能也可以減少辣度!
  • 史上最簡單的冬陰功湯,酸辣可口
    史上最簡單的冬陰功湯,酸辣可口冬陰湯是泰國和寮國的特色菜,都說如果去泰國旅遊的話,這個菜是萬萬不能忘的。但其實這個菜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酸辣蝦湯。這道菜五味俱全,很有味道,是泰國菜的代表,也是其他東南亞地區都很喜歡的非常受歡迎的菜品。
  • 驚豔你的味蕾!冬陰功湯、皇家咖喱牛腩、沙爹雞肉蔬菜沙拉……
    美食不應該受距離限制,北緯41度的瀋陽有一家東南亞風情的泰國餐廳--泰篼,泰篼致力於打造成為一家優雅精緻的泰式餐廳,將泰國美食之風吹進北方的粗狂土地,讓美食文化差異碰撞出激情四射的火花~『印象中的泰國餐廳,咖喱遠遠飄香,薩瓦迪卡聲聲入耳,還有常見的大象、佛像、神龕、木雕,等泰國元素的運用』而在泰篼餐廳,你可以淋漓盡致的體驗到這些
  • 吃在大連-咖喱牛腩、明爐鱸魚、冬陰功湯,吃起來還是蠻飽的
    魚、蝦、蟹都是餐館的殺手鐧, 冬陰功、豬頸肉、青咖喱······ 什麼咖喱牛腩、菠蘿飯、明爐鱸魚、冬陰功湯、沙爹串.
  • 自己在家做正宗泰國冬陰功湯,這個調料是關鍵!
    去過泰國的朋友,誰沒品嘗過著名的冬陰功湯呢?在菜單上它寫作Tom yum,讀音是可愛的「通仰功」。冬陰是酸辣的意思,功是蝦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酸辣蝦湯。如果是用雞肉來做,這道菜就可以叫做冬陰雞肉湯了。做這道菜不可少的食材就是檸檬草、南姜和椰汁,如果你喜歡吃辣椒,還可以多來一些小米椒放進去。但是僅僅有這些材料是不夠的,你會發現做出來的湯味道寡淡,這很難做出冬陰功的濃鬱。要做出正宗的冬陰功味道的關鍵調料,就是冬陰功醬。這種濃縮的醬,有點像固體湯料,在大超市或者網上能輕易買到。
  • 吃在大連-咖喱牛腩、明爐鱸魚、冬陰功湯……吃起來還是蠻飽的~
    魚、蝦、蟹都是餐館的殺手鐧,冬陰功、豬頸肉、青咖喱······泰 香好久沒吃泰國菜了,大連街細數起來正了八經的也沒幾家,這家也還算是新開的泰國菜無非點起來就那幾種什麼咖喱牛腩、菠蘿飯、明爐鱸魚、冬陰功湯、沙爹串.
  • 泰國的冬陰功湯,搭配中國夜宵界最受歡迎的小龍蝦,也是絕了!
    帶上256G胃去都吃不夠魔都小龍蝦排隊王搞大事啦 橫掃魔都各區熱門榜NO.1,多次刷新排隊記錄,圈粉千萬夜宵黨N刷打卡,堪稱龍蝦界排隊王の「紅盔甲」搞大事啦!新出「冬陰功小龍蝦」&3款流心六月黃,只吃一次都不夠!
  • 咖啡冬陰功!太倉8年老牌餐廳搬來了沒見過的薩瓦迪卡!
    咖啡器具煮冬陰功湯?源泰太會玩了吧!竟然把虹吸壺搬上桌煮冬陰功湯!虹吸壺+冬陰功湯,不僅僅是為了炫酷的儀式感,在味覺上也有不同的體驗~虹吸後的冬陰功湯,將上層器皿裡的檸檬葉+泰國香菜+香茅萃取一次,出來的冬陰功湯會更濃香。還放入一整隻越南大頭蝦,尺寸很大,浸過湯汁的蝦鮮香入味。
  • 你真的了解泰 · 冬陰功湯嘛?
    泰菜的千奇百怪,恐怕大家都早有耳聞,其中美食最為甚者,便是泰國鼎鼎大名的國湯——冬陰功湯。國王聖顏甚悅,大大封賞了御廚們,並推崇此湯為「國湯」,取名「冬陰功湯」。有時候「冬蔭功」又會被寫為「冬陰功」,其實,這完全是個音譯的名字。「冬蔭功湯」就是酸辣蝦湯。但是,恐怕店家和食客都會覺得這個略微萌萌的名字帶著一點土裡土氣的感覺吧。
  • 泰式冬陰功湯火鍋的做法
    上周末天下著毛毛細雨,在家都感覺冷颼颼的,很想吃些酸酸辣辣暖和開胃的東西,於是便想到做冬陰功湯火鍋,說幹就幹,網上買了全套做冬陰功湯底的食材(我被震驚了,網上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買不到),再搭配上家裡原有的一些下火鍋的食材,一小時後顏值與味道齊飛的泰式冬陰功燙火鍋就做好啦。
  • 天寒地凍的天氣,想吃泰國菜的你,一定要喝一碗酸爽的冬陰功湯
    而且在近幾年,全世界各個國家的美食都會出現在你我們身邊,然而,對於歐美國家的炸雞薯條披薩來說,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去嘗試離我們更近的東南亞菜,而大多數選擇吃東南亞菜的人,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會選擇去吃泰國菜。而不管是咖喱,還是菠蘿飯,在這天寒地凍的天氣裡,我一定推薦你喝一碗酸爽的冬陰功湯。冬陰功,可是泰國的國湯。
  • 半小時搞定冬陰功海鮮湯
    冬陰功海鮮湯就是我最愛的泰國美食之一。看起來十分繁複的冬陰功湯,做起來其實非常簡單。而一鍋上好的冬陰功湯的關鍵是:食材齊全。首先,也是最關鍵的,是你要選購一款好的冬陰功醬,這個在任何一家泰國食品店都能買到。
  • 在家就能做的冬陰功湯
    所有的泰國餐廳中都有一份少不了菜——冬陰功湯,把這道湯稱呼為「國湯」也不為過,而在這個寒冷的冬季,一碗酸辣鮮香的冬陰功湯,可以暖到你心裡。那麼今天小編就要教大家如何來做這碗冬陰功湯。大家要知道,「冬陰」是酸辣的意思,「功」是蝦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酸辣蝦湯。
  • 泰皇冬陰功湯+咖喱牛腩牛蹄+泰式蠔仔煎+青木瓜沙拉+青檸蘇打,周末節假日通用!
    ➤使用時間:2021年1月8日-2月25日(周末節假日通用,2月11-2月14日不可用) ➤套餐詳情:泰皇冬陰功湯PART.02- 冬陰功肥牛火鍋 -冬陰功是泰國料理的標誌,酸辣的前味來自泰式皺皮檸檬和朝天椒,湯底的濃厚則要歸功於椰奶、魚露、香茅、良姜、青檸葉等的共同作用。用料複雜講究,層次清晰分明,這也恰恰是泰國的最大特點。
  • 冬陰功湯學習做法配方
    冬陰功湯學習做法配方,是走進東南亞風味的一條有效途徑,鮮美營養的冬陰功湯源於泰國寮國一帶,也是東南亞的特色湯類代表之一,並被更多地區的人接受和喜愛,它的色香味對人的感官是極大的誘惑,喜歡冬陰功湯的夥伴們可以看過來,今天我們就製作冬陰功湯,一定能滋補出讓人健康愉悅的秋冬季來。
  • 鮮辣冬陰功湯、濃鬱咖喱雞……「泰」滿足啦!暖足你冬天的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貪吃,ID:tcsc02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酸辣口感的冬陰功湯咖喱味濃厚的咖喱雞……喜歡泰式口味自然不能錯過這家!冬陰功湯這裡的冬陰功湯,酸辣口感開胃又過癮,湯裡的大蝦新鮮嫩滑。在寒冷的冬天裡,一鍋冬陰功湯足以讓你全身溫暖起來!酸辣鳳爪一口咬下去的鳳爪皮骨分離,吃起來超有嚼勁。鳳爪的酸辣味很入味,口感濃鬱,真的超酸爽!生菜包肉(小炒)這道小炒菜是生菜包肉,生菜甜脆,肉鮮嫩,生菜裡帶肉根本吃不膩!
  • 冬陰功真的好奇怪啊!合味道冬陰功、蝦仁風味測評
    今天是合味道泡麵國內版最後的兩種口味:冬陰功和蝦仁風味測評~ 其實吃到這裡對於合味道泡麵已經有點膩了(發文間隔長但其實我是連續連續吃了他們的),因為使用了一樣的麵條就感覺相似度很高,不同味道提供的新鮮感沒有想像中的多…以後果然還是各種泡麵換著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