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保爾」張海迪:5歲高位截癱,官至正部級,如今現狀如何?

2020-12-11 桃煙讀史

每日黃昏時,總能見到王佐良推著一個坐著輪椅的女人悠閒散步的畫面。只不過他們散步的地點是在家裡,因為輪椅上的女人是個名人,不僅有名,還是位殘疾名人。為了避免她外出時引起過多人的關注,他們便選擇了在家散步。

保爾,《鋼鐵是怎樣練成的》的主人公。這篇在中學時就被所有學生都熟知的故事和其主人公,他用自己在戰火中、在風雪中、在與病魔的鬥爭中的經歷和成長釋放出來的人性光輝,生動而可信的告訴我們:堅強是可以磨練出來的。

而最終他也變成了一位擁有鋼鐵般意志的人。

保爾的一生貧窮而動蕩,他的每段經歷都讓我們揪緊了心,但最終又被他越挫越勇,越戰越強的精神所深深折服和驚嘆。

而在當代社會,也有一位女保爾,名叫張海迪,被稱為「當代保爾」,5歲高位截癱,官至正部級。

而她的現狀如何?

身體殘疾 堅強不息

提到這位「當代保爾」就不得不從她的童年提起。

張海迪1955年出生,5歲以前就和普通女孩一樣,是個能跑能跳,活潑可愛的女孩。可是,在5歲那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改變了她的一生。

那一年,她患了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這對於一個只有五歲的女孩來說,不能完全清楚意識到這將代表著什麼,只知道自己的雙腿沒了,再也不能和小朋友恣意地蹦跳,從此多數的時間不是呆在床上就是坐在輪椅上。

可張海迪沒有氣餒,躺在病床上的她想到了一個看書的好法子,用鏡子反射。

而這法子一用便是多年,她用鏡子反射看書,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的所有課程。

15歲那年,張海迪同父母下放山東莘縣。在那裡她學會了針灸醫術,給鄉親們免費治療,同時還學習了無線電方面的知識,做了一段時間的無線電修理工。

雖然她高位截癱,行動不便,但是她的青少年時期和同時期上學的孩子沒兩樣,只是她是在家自學。並且憑藉著超強的的毅力,她自學成才了英語、德語、日語。

她把自己的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並且比常人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1983年,28歲的張海迪決定從事文學創作。在之後的那幾十年間,她翻譯了多本英語小說,創作了多篇長篇小說及散文集。其中的一本《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先後獲獎四次,並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同年,她在《中國青年報》發表的《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的一書中宣揚了她一直以來的信念:活著,就要做個有益於社會的人,讓她名聲大噪。並得到了「當代保爾」的稱號。

一時間,張海迪的名字出現在許多人的耳中。人們對於這樣一位身患殘疾,但卻能夠得到如此成就的女孩都好奇不已。人們想知道,為什麼失去了雙腿的張海迪活得比常人都要好?是什麼讓她變得如此堅強?

那段時間,張海迪的家中每天都會來許多的人,最多的時候來過上百個,有些人每天都來,她們說:我就想見見海迪。寄給她的書信更是要用麻袋來計算。

在一次採訪中,主持人問張海迪,在那段聲名鵲起的時候,她是如何度過的?

張海迪告訴主持人:那段時間她過的非常不安寧,感覺這一切都來的太快,太過不真實,但同時,心裡也不覺得快樂。

不同於其他人成名的難掩激動,張海迪的成名卻讓她開心不起來。因為她認為在成名這件事上,人們關注她本身比關注她的文學作品要多得多。而她並不想要這些挾裹著同情眼神的關注,她希望他們是真的喜歡她的文學作品。

從那之後,張海迪對於她的文學作品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她刻苦努力地在遣詞造句上下功夫,就是希望得到人們一個不帶有任何憐憫和惋惜的眼神,只是把她視作一個普通作家那樣的去看待她。在她的諸多頭銜前,她首先是一名作家。

現在的許多明星只有流量,毫無專業能力,可他們依然以此為傲,沾沾自喜。反觀張海迪,她卻不想讓自己身體上的缺陷成為自己成名的砝碼。人和人之間,真的是不一樣的!

再次磨礪 砥礪前行

但老天爺給到張海迪的磨難還在繼續。

1991年,張海迪的鼻部被診斷出患有黑色素癌,她經歷了生命中第六次大手術。

整個手術過程未打一點麻藥,一個小小的創口縫了40多針,但是她一滴眼淚都沒有掉。

她說她能夠承受這個世界上最疼痛的苦。

但如此堅強的張海迪卻會因為親人朋友的離別而哭得稀裡譁啦。

手術過後,張海迪依然以不屈不饒的精神和命運做著抗爭,她通過了吉林大學哲學系的研究生課程考試,並通過了論文答辯,被授予碩士學位。

張海迪在專注於文學創作和學業課程的同時,還心系各類公益活動。她多次去福利院、殘疾人家庭,看望那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用自己的演講和歌聲一次次鼓舞著人們奮發向上,不要輕易向命運妥協。

2013年,張海迪當選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並在2017年獲得國際帕運委會主席的參選提名,更在2020年擔任第八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組委會主任。

活著 就要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一生都保有著堅強不息、奉獻精神的張海迪用她的經曆書寫著和保爾經歷不同但精神相同的人生,他們都是在磨礪中變得堅強,變成一個擁有鋼鐵般意志的人。

和保爾一樣,一生除了革命還有愛情,張海迪也同樣如此。

她的丈夫名叫王佐良,兩人在張海迪成名前低調結婚,張海迪的日常起居都有王佐良照顧。兩人在日常的生活中相濡以沫,共同翻譯一部作品。每天王佐良都會推著張海迪在自家院子散步。

兩人共同收養了一隻取名為「板凳」的狗,過著普通人家的生活,雖然張海迪是名人,但在他們的生活中依然充斥著濃鬱的煙火氣息。

一生都在和老天抗爭的張海迪堅強不息,永遠向陽。但是在她心裡也有著永遠都無法實現但卻是再普通不過的夢想:希望擁有健康的雙腿和身體。

這個夢想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得到的輕而易舉,但對於張海迪來說卻是那麼的殷切期盼而又無法企及。

這是埋藏在張海迪心中永遠的痛。

但是很多人卻沒有因此珍惜,更是肆意地揮霍著它。

小結:

如今已逾越花甲之年的張海迪用她的一生、用她的切實行動展現出了一個人能夠發揮出來的最大光輝。她雖然在身體上承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但是面對鏡頭,面對他人,張海迪始終保有微笑,從未因為自己的身體而心生抱怨。

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享有著老一輩革命者用自己的熱血所拼搏奮鬥出來的世界,小康經濟、國泰民安。

面對這來之不易的一切,我們不僅應該珍惜,更應該奉獻屬於自己的那一份使命。就像張海迪一樣,活著,就要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相關焦點

  • 「當代保爾」的真實人生:5歲高位截癱,官至正部級
    在現實生活中也是有「保爾」這樣的人物存在,在身體有缺陷的情形下,沒有自我放棄,而是一直不斷地在努力,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還記得那位5歲就被高位截癱,官至正部級的「當代保爾」嗎?她現狀又是怎樣的呢?01張海迪被譽為「當代保爾」,她出生於山東。
  • 張海迪5歲高位截癱,後官至正部級,被贊輪椅上的當代「保爾」
    在張海迪5歲那年,被查出了脊髓血管瘤,家裡人遍尋名醫都無疾而終。自此,往後的16年,一家人都在為她到處奔波,張海迪也在與病魔作鬥爭。在這期間,她先後做了四次大手術,才勉強保住了生命。不幸的是,她身體的三分之二都沒有知覺,最終只能高位截癱,本該奮鬥的青春年華卻只能靠著輪椅生活,這一度給張海迪帶來了很大的打擊,她不想這樣無能的活著,還曾一度想要輕生。在父母家人的陪伴呵護下,她才在這段陰影中熬了過來。她開始提升完善自己,在自己空閒的時候還自學了多國語言,翻譯了諸多的外文書籍。
  • 當代「保爾」張海迪:五歲高位截癱,享受正部級待遇,後來怎麼樣?
    張海迪其實也有和普通大眾相似的地方,比如她有愛好,她有追求,她有煩惱,她有各種喜怒哀樂。一、「中國的保爾」:五歲截癱後如何面對生活一個人的思想、情感、理想和性格,並不完全是先天形成的,大多情況下是在後天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的。
  • 王佐良和張海迪:1982年偷偷結婚,沒有婚禮和蜜月,卻把日子過成詩
    年僅五歲的張海迪因為血管問題,沒有得到及時醫治,從此高位截癱,只能坐在輪椅上度日。 但張海迪沒有自怨自艾她獨立學完了小學到中學的全部課程,15歲流放至莘縣,期間還給當地的孩子們當起了老師。久病成醫,她本人也學會了很多的中醫治療術,經常為老鄉們提供無償的針灸服務。
  • 單霽翔:清華高材生,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官至副部級,現狀如何?
    單霽翔:清華高材生,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官至副部級,現狀如何?故宮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也是我國五千年燦爛文明的集大成者。因而,故宮博物院院長一職,向來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人物。
  • 濟南小夥何鵬高位截癱練滑翔傘 不能站立卻能飛
    這次起飛創造了一個新的紀錄:一位因頸椎骨折高位截癱的青年,在教練的幫助下實現了自己的飛行夢想。  這個小夥子名叫何鵬,28歲,老家四川綿陽,目前在濟南開網店為生。正如他的名字一樣,他一直有一個飛行的夢想,然而21歲那年,他遭遇車禍,導致高位截癱。
  • 高位截癱女開個人畫展
    人們不敢相信:眼前這些栩栩如生的畫作竟出自一名高位截癱的殘疾人之手。  辦畫展的是殘疾人畫家蘇玉玲,今年50歲。蘇玉玲出生在房山區一個農民家庭,8歲時不幸終生殘疾。雖然站不起來,可蘇玉玲依然對生活充滿熱愛,特別喜歡畫畫。  對於高位截癱的蘇玉玲來說,畫畫著實不易。但她毫不氣餒,畫畫不輟。自學成材的蘇玉玲終於畫出了名堂,好多朋友都搶著要她的畫作紀念。
  • 「教壇保爾」高位截癱卻在山村執教幾十年,她是他背後的女人……
    年如一日護送身體殘疾的教書丈夫 走來往在彎曲陡峭的羊腸小道上 她用純樸的情感和堅定的付出 為家庭換得歲月靜好 鄉親後輩都為她豎起大拇指 她就是甘肅慶陽市鎮原縣 「教壇保爾」張學成的妻子白富秀 43年不離不棄 照顧殘疾丈夫今年63歲的白富秀有著堅毅的臉龐,溫暖豁達的笑容。
  • 內地上映的第1部臺灣電影,秦漢與林鳳嬌演夫妻,經歷慘過張海迪
    張海迪,身殘志堅,奮發自強的典型人物,已被世人熟識,海峽對岸的臺灣也有一個這樣的代表人物——鄭豐喜。鄭豐喜相比張海迪,人生經歷更為悽慘。出生時右腳自膝蓋以下 ,前後左右彎曲,左腳自膝蓋以下萎縮,腳板翹起。6歲的鄭豐喜便被父母遺棄,跟隨耍猴賣藝的趙老伯輾轉各地當作玩偶賣藝。張海迪5歲時患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父母對她不離不棄。
  • 北京到三亞高位截癱勵志小夥講述輪椅旅行故事
    原標題:高位截癱勵志小夥講述輪椅旅行故事 本報記者 翁葉俊 攝 從北京出發,坐著輪椅「走」到三亞,高位截癱小夥權鵬歷時3年完成這一壯舉。8月27日,「閃亮的終點」權鵬首次旅行公益分享會走進天涯區新開田村。分享會吸引了來自全國15個省份的近50名殘障人士到場聆聽。當天,權鵬與50多名肢體殘疾人開展了「殘健徒步一公裡」到天涯海角活動,讓眾多輪椅上的殘障人士實現天涯之夢。
  • 「當代保爾柯察金」朱彥夫、草地農業「播種者」任繼周...致敬...
    許振超當代工人的傑出代表 兩次傳遞奧運火炬榮獲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最美退役軍人」等稱號,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3次。張海迪五歲時高位截癱,與疾病抗爭59年!她依然堅強的說: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 高位截癱的63歲老人以布帛束筆「綁手而書」,用筆險絕精到
    高位截癱的63歲老人以布帛束筆「綁手而書」,用筆險絕精到張錫庚「書法作品是我的孩子,孩子是我的靈魂,靈魂來源於我的生命。」當一切都歸零後,在妻子、學生和社會人士地幫助下,他以「保爾」的意志與病痛作鬥爭,將自己癱瘓狀態下的身體從新扶起,把失去知覺的手開始和毛筆「結合」起來,用紗布把毛筆綁在他的手上進行創作,用這種他所稱的「綁書」創作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作品。
  • 河南18歲男孩帶著高位截癱的爸爸上大學:爸爸在哪,哪就是家
    2002年出生的郭家寶,母親早逝後和父親相依為命,5歲那年父親又因意外事故高位截癱。上初中和高中時,他帶著父親一起上學。今年離開家鄉許昌到中原工學院上大學,他依然帶著父親。河南省鄭州市,郭家寶在給父親餵水【母親去世,父親高位截癱,00後承擔起家庭重任】初次見到郭家寶時,他正在軍訓。軍訓結束後,他一路小跑回到宿舍看望父親。癱瘓在床的父親看到他,說頭有點暈。
  • 為救人高位截癱的他 又以這種方式奉獻社會
    湖南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黃文籤署捐獻協議奉獻社會      一年前火海救人摔成高位截癱 一年後登記捐獻遺體器官  星辰在線8月20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譚嘯宇 通訊員 陳盼 李娜)8月19去年1月18日,黃文在火災中英勇救出一名12歲的小女孩,自己卻不幸摔成一級傷殘,自胸部以下失去知覺、高位截癱。黃文火海救人的事跡感染了很多人,同年黃文被評為湖南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
  • 世界冠軍王楠現狀:42歲官至正處級,患癌後丈夫不離不棄!
    如今轉眼12年過去了,那麼,你可知道,身為世界冠軍的王楠現狀如何?工作是否順利?生活是否幸福?世界冠軍王楠現狀:42歲官至正處級,患癌後丈夫不離不棄! 工作方面,北京奧運會摘銀後,王楠棄拍從政,開始進入共青團中央統戰部工作,由於勤奮好學、認真負責,短短5年後,就晉升為團中央文體處處長,享受正處級待遇。
  • 盤點:新中國成立以來共有86位正部級以上女官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省部級正職是指一個公務員級別,包括中共中央紀委副書記,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下屬部委行署室和事業單位(黨組)正職領導人(特殊規定的副職),最高人民法院正部級副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正部級副檢察長,各人民團體(黨組)正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正職領導人(特殊規定的副職),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國家正部級企業正職領導
  • 尋找保爾:中國青年的《鋼鐵》往事
    這位65歲的退休幹部住在烏魯木齊,他將自己的房子改造成了紅色主題記憶珍藏館,裡面擺放了數十年來收集到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共1600個版本,排在一起有32米長,重達1.5噸。 小時候,馬建國的父親獲得了一張獎狀,上面是這樣表彰他的父親的:「發揚了保爾一樣的沖天勞動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 00後宿舍喝酒致高位截癱,學校、超市、同學共賠110餘萬
    近日,一則河南許昌某職業學院一名16歲的學生在宿舍飲酒致高位截癱的新聞,引起了網友的熱議。事情發生在2016年,有6名同學在學校超市內購買白酒、花生米等零食到宿舍喝酒,期間又叫來了斜對面宿舍的小明(化名)一起喝酒,一直喝到深夜。
  • 戶外極限運動達人鍾承湛:高位截癱後依然選擇「做自己」
    外極限運動達人鍾承湛:高位截癱後,依然選擇「做自己」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今年的主題是:「提高殘疾人的參與度和領導力:根據《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採取行動」。然而,2013年的一場意外,導致他高位截癱,但他繼續用行動向世界證明:即使坐在輪椅上,人生依然可以「開掛」。他的名字,叫鍾承湛。「我的血液中流著不安分的因子」鍾承湛出生在湛江。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極限運動的畫面,他就覺得「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