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迪5歲高位截癱,後官至正部級,被贊輪椅上的當代「保爾」

2020-12-11 憶沫文娛

我們都知道,人的一生不會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挫折中成長的,大家面對困難的處理方法都不一樣,有的面對挫折迎難而上,有的卻鬱鬱寡歡,自暴自棄。俗話說得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只要我們堅信,總會迎來自己的光明。

張海迪就是如此,她的事跡深深影響著我們,對於突如其來的困難與挫折,她用自己頑強的信念一直在支撐。我們所了解的都是那個坐在輪椅上談笑風生的張海迪,可卻不知她在這背後承擔了多少壓力與心酸。

她出生於1955年,從小就是被父母捧在手心裡長大的,父母也是非常的開明,在生活中也是充分尊重她的選擇,可以說,她是被愛包圍著長大的小公主。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家庭環境,養成了她樂觀開朗的性格,這樣幸福的生活沒過多久,就有一個噩耗降臨在了她的身上。

在張海迪5歲那年,被查出了脊髓血管瘤,家裡人遍尋名醫都無疾而終。自此,往後的16年,一家人都在為她到處奔波,張海迪也在與病魔作鬥爭。在這期間,她先後做了四次大手術,才勉強保住了生命。

不幸的是,她身體的三分之二都沒有知覺,最終只能高位截癱,本該奮鬥的青春年華卻只能靠著輪椅生活,這一度給張海迪帶來了很大的打擊,她不想這樣無能的活著,還曾一度想要輕生。在父母家人的陪伴呵護下,她才在這段陰影中熬了過來。

她開始提升完善自己,在自己空閒的時候還自學了多國語言,翻譯了諸多的外文書籍。不得不說,她的這份意志力絕不是常人所能擁有的,這也註定她會有個不平凡的人生。後來她還創作出了不少的優秀作品,像《絕頂》、《海邊診所》等。

雖然小時候遭遇了這麼多磨難,但她依舊靠著自己頑強的意志力挺了過來,不僅完成了自己本該完成的學業,還學習各種技能來充實自己,這樣身殘志堅的感人事跡讓無數人為之動容,還一度吸引了新聞媒體人的採訪。

在媒體的宣傳下,她的感人事跡被眾多人知道,大家紛紛為這個堅強的女子送上自己的祝福,一時間她的事跡在網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這世上還有著很多與她的經歷非常相似的患者,而張海迪就是他們黑暗世界的一束光,照亮了他們前行的路。

張海迪還熱心與公益事業,在多年的時間裡,她為社會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還得到了不少領導的大加讚揚,並獲得了不少榮譽稱號。儘管如此,面對這些,張海迪始終不忘自己的本心,並沒有被這些名利誘惑,而且更加認真的工作,服務社會。

她常常去養老院,殘疾所去看那些與她一樣身有殘缺的人,她希望自己能給他們帶去希望的種子。她實地考察還提出了不少保障殘疾人的切實建議。她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讓大家多關注這些殘障人士的生活狀況。她還曾多次擔任殘聯會主席團主席,享受正部級待遇。

一時間,她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時代偶像,受歡迎的程度甚至不亞於現在的偶像小生。眾所周知,在這樣的光環下,很容易迷失自己,但張海迪並沒有,她把自己比作流星,她希望自己能把光留下人間,自己始終不斷向人生更高的地方攀巖。

如今,張海迪的光輝成就不是任何人可以複製的,雖然綾羅錦緞加身,但她一直都在不斷地探索前進的道路。她沒有利用自己的偶像光環去做一些讓人所不齒的事,反而一心撲在公益事業上,她一直在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幫助所能幫助的人。

在她的號召與幫助下,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個群體,也讓他們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改善。身居高位的張海迪一直沒有忘記自己從小經歷過的磨難,她最懂這些殘障人士的心理感受,多年來一直不忘初心,儘自己所能回饋社會,為與她相似的人帶去些許的溫暖。

結語

不得不說,這種行為真的太讓人敬佩,光是她身上的這種毅力精神更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如今她已經從一名普通人成為了我黨的一位好幹部,她所得來的成就都是她應得的,她就是當代的"保爾柯察金",不向命運低頭,用自己的經歷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真的是人民崇拜的偶像。不知,對於張海迪,你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當代保爾」張海迪:5歲高位截癱,官至正部級,如今現狀如何?
    每日黃昏時,總能見到王佐良推著一個坐著輪椅的女人悠閒散步的畫面。只不過他們散步的地點是在家裡,因為輪椅上的女人是個名人,不僅有名,還是位殘疾名人。為了避免她外出時引起過多人的關注,他們便選擇了在家散步。保爾,《鋼鐵是怎樣練成的》的主人公。
  • 「當代保爾」的真實人生:5歲高位截癱,官至正部級
    在現實生活中也是有「保爾」這樣的人物存在,在身體有缺陷的情形下,沒有自我放棄,而是一直不斷地在努力,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還記得那位5歲就被高位截癱,官至正部級的「當代保爾」嗎?她現狀又是怎樣的呢?01張海迪被譽為「當代保爾」,她出生於山東。
  • 當代「保爾」張海迪:五歲高位截癱,享受正部級待遇,後來怎麼樣?
    張海迪的堅強品質時至今日仍然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她用自己頑強的信念作為生命的支撐,用對知識和對美好目標的追求作為生命的支柱,砥礪前行。張海迪,作為一位英雄人物一直存在著,普通人所了解的大多是那個在輪椅上發言、談笑風生的樣子,但是這僅僅是她表現出來的一部分。
  • 王佐良和張海迪:1982年偷偷結婚,沒有婚禮和蜜月,卻把日子過成詩
    年僅五歲的張海迪因為血管問題,沒有得到及時醫治,從此高位截癱,只能坐在輪椅上度日。 但張海迪沒有自怨自艾她獨立學完了小學到中學的全部課程,15歲流放至莘縣,期間還給當地的孩子們當起了老師。久病成醫,她本人也學會了很多的中醫治療術,經常為老鄉們提供無償的針灸服務。
  • 北京到三亞高位截癱勵志小夥講述輪椅旅行故事
    原標題:高位截癱勵志小夥講述輪椅旅行故事 8月27日,50多名殘疾人在志願者的陪同下,坐著輪椅「走」向天涯海角景區。 本報記者 翁葉俊 攝 從北京出發,坐著輪椅「走」到三亞,高位截癱小夥權鵬歷時3年完成這一壯舉。
  • 4年前車禍高位截癱!4年後,川農小夥坐輪椅環青海湖拍紀錄片
    拉緊手套,握緊輪椅,貼好反光條,頭上戴著相機,頂著30℃太陽暴曬,21歲的何彥明滑著輪椅挑戰環青海湖,並和3位同學一起拍攝紀錄片《尋》,想以此片鼓勵更多殘障人士勇敢出行。9天,355公裡,磨破2雙皮質手套。這位來自四川農業大學的輪椅小夥獨自滑行在路上,只為「尋夢」!
  • 戶外極限運動達人鍾承湛:高位截癱後依然選擇「做自己」
    外極限運動達人鍾承湛:高位截癱後,依然選擇「做自己」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今年的主題是:「提高殘疾人的參與度和領導力:根據《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採取行動」。然而,2013年的一場意外,導致他高位截癱,但他繼續用行動向世界證明:即使坐在輪椅上,人生依然可以「開掛」。他的名字,叫鍾承湛。「我的血液中流著不安分的因子」鍾承湛出生在湛江。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極限運動的畫面,他就覺得「很酷」。
  • 濟南小夥何鵬高位截癱練滑翔傘 不能站立卻能飛
    10月24日,濟南南部山區大澗溝,近五百米高的山頂上,一具橙黃色雙人滑翔傘藉助風力騰空而起。這次起飛創造了一個新的紀錄:一位因頸椎骨折高位截癱的青年,在教練的幫助下實現了自己的飛行夢想。  這個小夥子名叫何鵬,28歲,老家四川綿陽,目前在濟南開網店為生。
  • 茶館服務員愛上高位截癱小夥 每天背其進出
    一個眼神,就能心有靈犀他27歲,1米78意外截癱後遭戀人拋棄,當他攬住她的脖子,感覺人生又充滿了希望張學成坐在輪椅上,豔子收拾完他的尿液後,雙手攬過去,一手挽著他的頸部,一手抱著他的腿,緩緩將他抱進旁邊一輛小車裡,一系列動作非常嫻熟。張是一名高位截癱患者,豔子是茶館的一名服務員。幾乎每天,她都要憑自己1.55米的身高、106斤的體重,去背負1.78米高、140多斤重的他。
  • 高位截癱女開個人畫展
    人們不敢相信:眼前這些栩栩如生的畫作竟出自一名高位截癱的殘疾人之手。  辦畫展的是殘疾人畫家蘇玉玲,今年50歲。蘇玉玲出生在房山區一個農民家庭,8歲時不幸終生殘疾。雖然站不起來,可蘇玉玲依然對生活充滿熱愛,特別喜歡畫畫。  對於高位截癱的蘇玉玲來說,畫畫著實不易。但她毫不氣餒,畫畫不輟。自學成材的蘇玉玲終於畫出了名堂,好多朋友都搶著要她的畫作紀念。
  • 高位截癱的63歲老人以布帛束筆「綁手而書」,用筆險絕精到
    高位截癱的63歲老人以布帛束筆「綁手而書」,用筆險絕精到張錫庚「書法作品是我的孩子,孩子是我的靈魂,靈魂來源於我的生命。」當一切都歸零後,在妻子、學生和社會人士地幫助下,他以「保爾」的意志與病痛作鬥爭,將自己癱瘓狀態下的身體從新扶起,把失去知覺的手開始和毛筆「結合」起來,用紗布把毛筆綁在他的手上進行創作,用這種他所稱的「綁書」創作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作品。
  • 「當代保爾柯察金」朱彥夫、草地農業「播種者」任繼周...致敬...
    他沒有四肢,沒有左眼,右眼的視力只有0.3,沒上過學,但參加過上百次戰鬥,三次立功,十次負傷,動過47次手術的特等傷殘軍人;退伍後,拖著殘軀帶領鄉親建設家園,並將自己的經歷體會寫成小說,用堅強意志和為民情懷書寫著自己的「極限人生」,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曾獲時代楷模、全國模範傷殘軍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2019年9月17日,獲得「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
  • 山東省濟南市近現代史上最知名的六大名人,你知道哪些呢?
    在歷史上也是名人輩出,尤其在中國近現代,也湧現了一大批能人志士,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濟南市近現代史最知名的六大名人,你都知道哪些呢?1983年3月7日,團中央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張海迪「優秀共青團員」光榮稱號,並作出向她學習的決定。1960年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知識,並學習針灸,在當地行醫。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結婚。
  • 河南18歲男孩帶著高位截癱的爸爸上大學:爸爸在哪,哪就是家
    2002年出生的郭家寶,母親早逝後和父親相依為命,5歲那年父親又因意外事故高位截癱。上初中和高中時,他帶著父親一起上學。今年離開家鄉許昌到中原工學院上大學,他依然帶著父親。河南省鄭州市,郭家寶在給父親餵水【母親去世,父親高位截癱,00後承擔起家庭重任】初次見到郭家寶時,他正在軍訓。軍訓結束後,他一路小跑回到宿舍看望父親。癱瘓在床的父親看到他,說頭有點暈。
  • 許昌女子曾因車禍高位截癱 生子後被丈夫拋棄
    董曉燕是不幸的,當她還是花季少女時因一場車禍而高位癱瘓;當她結婚生子後,丈夫卻拋棄了她和女兒。而董曉燕因為長期臥床和坐輪椅,患上了嚴重的褥瘡。陷入困境的董曉燕絕望了,但幼小的女兒需要母親,董曉燕強打精神生活著,同時希望得到幫助。董曉燕是幸運的,因為一場愛心接力,讓她的生命重燃希望。
  • 內地上映的第1部臺灣電影,秦漢與林鳳嬌演夫妻,經歷慘過張海迪
    張海迪,身殘志堅,奮發自強的典型人物,已被世人熟識,海峽對岸的臺灣也有一個這樣的代表人物——鄭豐喜。鄭豐喜寫自傳書,最初書名自黑為《汪洋中的破船》,當時的「總統」蔣經國知曉其經歷後讚譽有加,並建議書名改為《
  • 「教壇保爾」高位截癱卻在山村執教幾十年,她是他背後的女人……
    為家庭換得歲月靜好 鄉親後輩都為她豎起大拇指 她就是甘肅慶陽市鎮原縣 「教壇保爾」張學成的妻子白富秀 43年不離不棄 照顧殘疾丈夫今年63歲的白富秀有著堅毅的臉龐,溫暖豁達的笑容。67歲的張學成頭髮花白,依靠雙拐行動,但精神狀態不錯,臉上掛著幸福的笑容。談起過往,他說:「我的故事離不開她的故事....。。」 1976年,20歲的白富秀經人介紹,認識了身體殘疾的山村教師張學成。次年,二人喜結連理。從此,大山深處,前路艱難。他有他堅持的信念、拐杖下的講臺。她有她守護的理由、安寧和幸福的夢想。
  • 00後宿舍喝酒致高位截癱,學校、超市、同學共賠110餘萬
    近日,一則河南許昌某職業學院一名16歲的學生在宿舍飲酒致高位截癱的新聞,引起了網友的熱議。事情發生在2016年,有6名同學在學校超市內購買白酒、花生米等零食到宿舍喝酒,期間又叫來了斜對面宿舍的小明(化名)一起喝酒,一直喝到深夜。
  • 綿陽:「警界保爾」黃曼
    很難想像,一位高位截癱、柔弱纖細的女子,從人生的最低谷,爆發出強大的正能量,譜寫出一篇壯美的「命運交響曲」。她就是市公安局涪城區分局民警——黃曼。  時間倒流,2006年10月1日,身披潔白哈達的黃曼如願和心目中的白馬王子結婚了,4個小時後,黃曼乘坐的越野汽車發生側翻事故,她頸脊髓損傷,只有頸部以上有知覺,一級傷殘。那一瞬間,她從幸福的天堂跌入痛苦的地獄。
  • 她高位截癱卻高山滑雪,獨自開車從拉薩回深圳……
    在電影《七十七天》中有一句經典臺詞:「我的人生,是分為輪椅前和輪椅後。」藍天即是如此。藍天是在初中的時候,跟隨著父母一起到深圳的,在深圳一住就是30年。她嚮往自由和遠方,為了能夠實現夢想,她學習了攝影,並且報考了中央美術學院攝影專業。畢業之後去了北京成為了一名專業的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