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吐槽類」 消費維權信息佔消費維權信息總量的18.99%,消費維權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價格競爭、簡訊騷擾、紅包活動、假冒偽劣等方面。
為進一步了解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消費者「新零售」體驗的真切反饋,聚焦「618」消費短板,有效解決消費糾紛,切實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網際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對6月1日—6月20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計20天監測期內,共收集「618」相關消費維權類信息6488460條,日均信息量32萬餘條。
直播帶貨最火爆各方關注問題多
6月14日,網友@心贈於你丶Albee發布微博稱:最近羅永浩的直播又一次翻車了。此前,多位網友稱,羅永浩直播間相同產品價格比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貴出不少,不符合直播間宣傳的「全網最低價」。
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112384條。每日負面信息量較為平穩,日均在5600條左右,其中6月12日和6月17日相對較高。從本次監測的輿情反饋來看,直播帶貨的「槽點」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直播帶貨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證照信息公示義務;部分主播特別是「明星主播」在直播帶貨 過程中涉嫌存在宣傳產品功效或使用極限詞等違規宣傳問題;產品質量貨不對板,平臺主播向網民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直播刷粉絲數據、銷售量刷 單造假「殺雛」;售後服務難保障等。
平臺價格不靠譜商家誠信遭質疑
6月18日,網友@陳晨領地發帖吐槽紅米 k30 Pro降價太快。「(紅米K30 Pro)才買了多久直接降價700,誰受得了!割老用戶韭菜!就是因為喜歡小米相信小米才在第一時間買了新出的手機。因為擔心買了不久就降價還特地買了新出的手機。好傢夥一下子降價700!感覺一片真心被當傻子!剛剛發現降了900!憑什麼不能退差價!搞活動降個一兩百可以理解,降價那麼多!誰接受得了!」
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價格類負面信息103803條。活動期間價格類相關負面信息在6月16日和17日較多。「618」期間與價格有關的輿情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受「新發地」疫情影響,部分消費者反映果蔬漲價,有關蔬菜、水果價格以及市場監管部門查處價格違法方面的輿情信息較多;二是網購中價格類輿情大都指向「降價」「拒絕保價」等關鍵詞,網購商品貶值太快引發已購消費者強烈不滿。
簡訊騷擾「特努力」 每逢節日就「敲門」
6月16日,網友@安裡予Ann說自己(618)提前一個月就被垃圾簡訊轟炸式騷擾。「我喜歡靜悄悄地下單收貨,不需要多餘的服務,更討厭推銷,要推廣我寧可去看帶貨直播。『雙11』出現後,鋪天蓋地的促銷簡訊就沒停過。」
監測期內,共收集廣告、簡訊騷擾類負面信息84283條。6月1日—6月20日期間,廣告、簡訊騷擾類負面信息呈小幅波動增長趨勢。負面信息在6月17日出現小高峰;
網友表示,部分店鋪以優惠券為誘餌,引導消費者加入其店鋪會員,收集用戶手機號精準推送節日噱頭的廣告簡訊。近兩個月以來,「五一」「兒童節」「618」,三次促銷輪番精準「轟炸」,讓人防不勝防。消費者即使不想消費,每月也會受到至少一次的各種廣告簡訊騷擾。
紅包搶了幾百個打開只有幾塊錢
紅包活動一直以來是各大電商平臺吸引用戶、提升銷量的慣用手段。監測期內,共收集購物紅包類負面信息31651條,主要涉及紅包金額太小,紅包不到帳等問題。負面信息在6月3日、16日和18日出現峰值。
消費者吐槽較多的紅包活動主要有:京東平臺疊蛋糕活動,部分用戶紅包沒有到帳,「要等10個工作日審核,完美錯過 618」;淘寶618理想生活列車活動,有消費者反映「活動搶了40多個紅包,打開只有10塊多,滿滿的失落感」。還有拼多多用戶遇到同樣的遭遇,「900多個紅包只有8塊錢」。
網購頻繁遇假貨,得物App貓膩多
在報告中,得物APP被中消協點名。網購遭遇假冒偽劣是網友反映強烈的熱點,報告尤其指出:監測期內,共收集得物App有關負面信息8735條,主要涉及假冒偽劣、鑑定費、優惠券等問題。相關負面信息分別在6月9日和18日出現兩次峰值。
6月19日,網友@徐同學max說:「(得物App)購買頁面上沒有任何提示說鞋子會比常規鞋碼小,建議買大一號的文字信息。(發現問題後)跟客服協商,卻一直需要排隊。好不容易溝通上,對方卻要求必須賠償平臺89元所謂鞋子鑑定費,而且還需要自行承擔運費。在鞋子有問題的情況下退貨,我還需要承擔這些???恕我接受不了,如果鞋碼合適這些問題我都忍了,但確實是不合適。之前在平臺上買過好幾雙鞋,第一次退貨,希望平臺能妥善解決問題。」
報告強調,上述槽點背後五大苗頭值得警惕:火爆的直播帶貨營銷場景中,平臺責任意識、品質意識缺失的現象值得警惕;以價格引流量的促銷競爭中,無視消費者合法權益與良好感知的做法值得警惕;簡訊促銷的頻繁精準轟炸中,消費者「防範意識疲勞」「選擇默認侵權」的現象值得警惕;以紅包「邀約」消費者互動的「遊戲」中,「誠信」與「尊重」元素含量縮水、「消費信心值」被損耗的現象值得警惕;電商多頭格局態勢下,個別購物APP平臺公然出現的霸王條款、「奇葩」規則值得警惕。
瀟湘晨報記者李姝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