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將在9月3日至7日舉辦,即日起,「江蘇文旅頭條」正式推出江蘇運河沿線城市巡禮系列,聚焦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實踐成果、特色亮點和發展舉措,讓大運河這條江蘇的美麗縱軸,留住「又綠江南」的詩意,帶來「水韻江蘇」的美好。
今日刊發系列第二篇文章《淮安:「運河之都」續寫生態文旅水城新篇章》,帶領大家從「南船北馬」的水上通衢,走向今朝獨具特色的生態文旅水城,「水懂我心、自然淮安」。
「南船北馬舍舟登陸」,翻開京杭大運河2000多年的厚重歷史,位於運河畔的古城淮安,是九省通衢繁華盛地,她融南匯北,兼收並蓄,是千年運河歷史脈絡的生動記錄和傳承者。
淮安段是大運河全線歷史最早、延續最久、變遷最複雜的河段,在運河歷史上發揮著勾連南北的重要作用,在大運河體系中佔據著獨特地位。
因水而生,依水而興
因水而生。作為運河沿線的重要城市,水是與淮安相依相生的靈動符號,大運河是淮安割捨不斷的城市記憶、彌足珍貴的人文寶藏。明清時期,淮安成為漕運指揮、河道治理、漕船製造、漕糧轉運、淮北鹽集散「五大中心」,確立了「運河之都」的歷史地位。
漕運城鳥瞰圖
2014年京杭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淮安作為重要節點之一,共有2處遺產區(清口樞紐、漕運總督遺址),河道1段(淮揚運河淮安段)、遺產點5處(清口樞紐、雙金閘、清江大閘、洪澤湖大堤、總督漕運公署遺址)被列入申遺文本,成為運河申遺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依水而興。近年來,淮安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批示精神,著力在傳承好、保護好、利用好大運河的時代命題裡唱響文旅新聲。立足大運河文化的豐厚遺存,淮安以高質量跨越發展為追求,全力做好保護、傳承、利用、體驗「四篇文章」,彰顯「水城淮安 運河之都」的獨特魅力。按照保護與發展並重的原則,在保護大運河遺產資源的基礎上,淮安著力推動運河文脈傳承、運河資源利用協調發展,使運河遺產保護和城市面貌得到全面提升。實施裏運河文化長廊保護工程,全面改善運河遺址及其周邊的整體環境,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淮海戲、十番鑼鼓、金湖秧歌等入選國家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淮海琴書、漁鼓舞、博裡農民畫等以古拙樸素的鄉土氣息成為有影響的文化品牌。
「詩和遠方」深度融合
運河是「形」,文化是「神」,形神並備,相互交融,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淮安堅持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並舉,推動「詩和遠方」深度融合。
以包容的大運河文化情懷,增添文旅融合發展內涵。淮安將著力點放在對歷史有重大影響的中國漕運制度及其衍生的漕運文化元素的研究,挖掘整理由運河文化衍生的淮揚菜文化、西遊記文化、戲曲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探索淮揚文化兼容並蓄、南北包容的核心文化內涵,助力文化旅遊發展豐富業態、提升品位、拓展空間。
總督漕運公署遺址
以豐富的大運河古蹟遺存,提供文旅融合發展供給。淮安運河作為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工遺存極其豐富,加之因運河開鑿而傳承衍生的戲曲文藝、傳統習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攢了豐富的運河家底。淮安開展板閘遺址、泗州城遺址、清口水利樞紐遺址等的保護展示,建設一批運河遺產考古遺址公園。把發展休閒健康旅遊作為特色方向,打造出一批運河文化特色小鎮。
以卓越的大運河工匠精神,構建文旅融合發展動能。淮安在確保河道原狀保護的前提下,開展境內運河河段的水體、岸線整治。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加快運河沿線化工企業搬遷,進一步整合貨櫃物流資源,積極拓展外貿航線,打造綠色發展的生態廊道,讓大運河成為淮安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黃金通道。
構築運河文旅新品牌
當前,大運河文化帶、淮河生態經濟帶和江淮生態集聚區三大戰略機遇在淮安疊加,作為優勢凸顯的運河名城,淮安深入挖掘作為大運河的「老字號」、「老記憶」、「老品牌」的時代價值,著力打造有地域特色、有文化特質、有時代特徵的「運河之都,水城淮安」城市品牌。
清口水利樞紐遺產區
以旅彰文,打造運河文化新特質。結合已發掘的兩處青蓮崗遺址,逐步轉化「青蓮崗文化」黃崗遺址重大考古成果,深化淮安青蓮崗文明研究,厚植城市文化底蘊;加強清口水利樞紐、清江大閘、漕運總督公署、洪澤湖大堤等運河遺產保護,大力推進和扶持各縣區非遺館建設,開展實施龜山遺址保護展示和河下三官殿修繕保護工程,重塑「運河之都」新形象。
清江浦樓
以文促旅,打造運河旅遊新特色。充分展現市區最具文化底蘊和旅遊前景的裏運河風光帶美貌,加快推進以清江浦、中國漕運城、山陽湖和河下蕭湖為主體的裏運河文化長廊建設,通過「起、承、轉、合」四大板塊,著力形成「中國漕運看淮安」品牌效應,打造以鄉村度假、休閒觀光、民俗體驗為一體的運河文旅聚集區。
裏運河
融合共生,打造水城淮安新特徵。加強景觀帶建設和水生態修復,推動裏運河文化長廊御碼頭運河文化中心、清江浦1415街區等文旅引擎項目建設。圍繞運河文旅集聚和輻射區,推動運河旅遊度假區、白馬湖旅遊度假區、洪澤湖旅遊度假區創建省級旅遊度假區,加快白馬湖養生養老等休閒旅遊、金湖三河灣等水利旅遊、環洪澤湖「半馬」等配套旅遊品牌打造。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選址
文旅賦能,構築運河文旅新品牌。將大運河淮安段建設放在全省全國大局中去思考與謀劃,統籌「一區兩帶」重大戰略布局,以豐富的運河文化底蘊為依託,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2019央視秋晚主會場「花落」淮安,璀璨裏運河閃耀華人中秋夜;連續三年舉辦中國(淮安)大運河沿線城市非遺展,成為淮安的金字招牌,既是運河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千秋淮揚」文化高地的高光出鏡。
以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運博會為契機和舞臺,淮安正加快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唱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生態旅遊品牌,奮力讓獨具特色的生態文旅水城成為江淮大地上熠熠生輝的璀璨明珠。
撰稿:淮安市文廣旅局
來源 | 精彩江蘇、交匯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