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網訊 (記者 袁家山)王羲之《蘭亭序》歷來被奉為千年書法絕品,因真品陪葬唐太宗昭陵,歷代摹本流布人間就成了傳世珍品。而這部被稱為國寶的千年墨寶卻與中國北方的一個小縣河南睢縣有著千古不解之緣。
錫博本《蘭亭序》
睢縣,在明代叫睢州,因曾經是睢陽衛駐地,也別稱睢陽,先後隸屬於開封府和歸德府。面積比現在的睢縣要大很多,下轄兩個縣,州官是正五品,約略相當於今天的副市級單位。
錫博本《蘭亭序》,就是無錫博物院所藏《趙孟行書臨蘭亭序》卷,在明末清初很長一段時間秘藏在河南睢州。這件《蘭亭序》紙本,縱24.5釐米,橫65.5釐米,屬《蘭亭序》帖本系列中的精品。比對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趙孟行書《臨定武蘭亭序卷》(絹本)和俞和《行書臨定武蘭亭序卷》(紙本),可以發現它們的整體面貌和筆法結構極為類似,專家們據此推定錫博本《蘭亭序》屬於「定武本」系列無疑。
通過檢索該件《蘭亭序》所留印章,多達70餘枚,這些歷代印章不僅見證著這件國寶作品的多舛命運,同時也清晰記錄了它的流傳過程和軌跡。其中所留印章最多的當屬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有21枚。這件《蘭亭序》自項氏以後,就遞傳到了明代睢陽袁氏鑑藏家袁樞(1600-1645年)和袁賦誠(1617-1680)父子手裡,作品上留下了他們的鑑藏印章:「石■」 、「袁伯應珍賞印」、「袁樞之印」、「睢陽袁樞印信」、「袁伯應珍藏書畫印信」、「 喬龕」(半印)(以上為袁樞印),「賦誠」、「袁賦誠印」、「明袁賦誠珍賞」(以上為袁賦誠印)。令人稱奇的是,自睢陽袁氏父子以後直到清代道光年間這件作品再無其他收藏印章,說明這件作品在睢縣停留時間長達兩百多年之久,其後才從睢陽袁氏流入王養度和吳雲之手。《河南通志睢縣採訪稿》曾有睢陽袁氏「後院藏書樓」之稱,即是明清兩代袁氏藏書處。
明末清初,睢陽袁氏鑑藏以收藏家袁樞為中心,有記載可考的至少延及四代之後。袁樞藏品巨富,是明末書畫及收藏鑑賞通國級大家。迄今所見,上海圖書館館藏《宋拓淳化閣帖》(泉州本)、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松桂堂帖》及《瀟湘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溪岸圖》、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洛神賦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蕭翼賺蘭亭圖》等眾多鎮館之寶都出自河南睢陽袁氏家藏。其中上海圖書館所藏睢陽袁氏本《宋拓淳化閣帖》摹刻保存有王羲之、王獻之大量墨跡,因版本精良被稱為天下法帖之祖,歷經袁可立、袁樞、袁賦誠三代遞藏,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版本研究價值,是目前所存《宋拓淳化閣帖》拓本中最佳善本。為了保存和傳播,2017年初,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上海圖書館聯手影印發行200套珍藏版分發至全國重要文博收藏單位,古韻墨香,展卷可得。
上海圖書館藏《宋拓淳化閣帖》睢陽袁氏印章(部分)
清初著名收藏家王時敏在《煙客題跋》中有《題自畫關使君袁環中》讚賞道:「環翁使君(袁樞別稱),既工盤礴,又富收藏。李營丘為士大夫之宗,米南宮乃精鑑之祖,故使荊、關、董、巨真名跡歸其家。」張庚在紀傳體書畫著作《國朝畫徵錄》中記載「樞博學好古,精鑑賞,家富收藏,工書畫,為華亭董宗伯,孟津王覺斯所推許。」能令董其昌和王鐸這樣的巨擘大家競相推重,足可想見當時的河南睢州在中國書畫收藏史上的地位之高。
明 袁樞行書扇面(部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袁樞為明兵部尚書袁可立子,袁可立與董其昌為同年至交,且為王鐸恩師。董其昌一生最珍視的「四源堂」名畫幾盡歸袁樞所有。董其昌歿後,南唐五代荊、關、董、巨大家的作品集藏於河南睢州,一時吸引南來北往的聖手名家,有明確記載的董其昌、王鐸、黃道周、倪元璐、劉理順、王鑑、祁彪佳等都與睢州袁家交往頻繁,及至宰相孔貞運、孫承宗也與睢州袁氏父子飛章詩文相唱和。
美國哈佛大學藏《國朝畫徵錄·袁樞傳》
值得一提的是,明與後金交惡後,袁可立曾督兵遼海重創後金軍,並以反間計策反努爾哈赤女婿劉愛塔,嚴重顛覆了清帝所謂百戰百勝的神話。袁樞也為寧遠明軍督運糧餉,且最終不仕滿清在南京絕食而死。袁氏父子遺緒二百年間遭受滿清「文字獄」嚴令封殺,至清末文獻毀失鮮聞於世。陸時化《吳越所見書畫錄》因收錄涉及袁可立的《節寰袁公行狀》和嶽飛《宋忠武嶽鄂王精忠祠記》兩文竟險遭毀版和追殺厄運 。與前宋嶽飛並列封殺,足見袁可立為滿清憎恨程度之一斑。
上海圖書館藏《淳化閣帖》袁可立「弗過堂」印
清中後期,睢陽袁氏家道式微,收藏在河南睢縣的文物漸次流散天涯。現所知流向有卞永譽、安岐、梁清標、宋犖、吳雲等藏家。
從歷代書畫收藏圖譜所見,睢縣與書聖王羲之的關係,除錫博本《蘭亭序》外, 還有王羲之的《宋拓聖教序》也是睢陽袁氏家藏品,董其昌曾為作跋。明項元汴所刻《唐摹蘭亭序》也是睢陽袁氏藏品,張照在《天瓶齋書畫題跋·跋項子京刻蘭亭帖》中曾有明確記載。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盡人皆知,片紙皆寶,其墨寶流傳與一個北方小縣文物淵源如此之深,在今天看來不可思議,概千年滄桑,這座北方小縣的前世人文薈萃之芳華已漸漸為歲月所淹沒而已。
故宮博物院鑑賞大家金運昌在其所著《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書法編(明)》中將睢陽袁樞行書作品在目錄排序中首列第一 。上海博物館顏曉軍研究員長期從事董其昌與睢陽袁氏交際與文物遞藏關係的專題研究,他在《董其昌畫禪室裡的藝術鑑賞活動》一文中寫道:「袁府所藏,金題玉躞皆付丙丁,固已足可惜。明王朝大勢已去,袁氏父子之丹誠博雅則永照汗青。」
在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有睢陽袁氏書畫兩件,其中一件為袁樞和王鼎共同創作完成的《摹洛神賦圖》,是翁同龢後人翁萬戈先生在2018年無償捐贈給該館的一件文物精品。今年疫情期間,睢陽尚書袁氏族人袁中偉和袁俊明先生為求證文物鑑藏信息和遞傳痕跡一直與大洋彼岸的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工作人員函電交流不斷。
不久前,原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館長、鑑藏專家方鳴先生在睢縣收藏家協會主席袁水建、《時代人物》品牌總監袁志華先生陪同下親往睢縣明代袁樞墓進行考察,對一代藏家袁樞在明末清初改天換地天崩地裂時期寧死不折的民族氣節及對傳承珍貴文化遺產所做出的傑出貢獻讚賞有加。
中國殷商協會睢水水族文化研究會會長、睢縣原廣電文化旅遊局副局長徐永峰告訴記者,袁可立是明末在朝中深有影響的重臣和著名抗清將領,出自明代睢陽袁氏家藏文物精品經過數百年播遷,流布國內外,文物價值極高,尤以南唐五代繪畫和宋拓法帖精品為最,藏品之精良,睢州獨佔鰲頭。王羲之墨跡《蘭亭序》流傳有序,源遠流長,在睢州文物收藏史上留下了十分光輝燦爛的一頁。
睢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朱韶向記者介紹道:睢縣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文物資源豐富。近年來,縣委縣政府致力於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品牌建設和文化強縣工程,在上級文物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將繼續加大投入對睢縣明代袁可立舊居及周邊環境進行修復和改善,遍布世界的睢陽袁氏文物藏品也必將成為唱響豫東睢縣瑰麗文化的一張歷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