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變」變出移民新村村民的樂生活

2020-12-14 新華網雲南頻道

  站在蒙屏二級公路不遠處的龍泉寨社區一幢幢別墅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期路白苗族鄉紀委書記康世傑用「十變」勾勒出移民新村老百姓現在的生活狀態。

  2019年9月,蒙自市五裡衝水庫避險解困試點項目收官,期路白苗族鄉突吐白村委會8個村小組,白猛孔村委會2個村小組共365戶1660人搬遷到龍泉寨社區。

龍泉寨社區全貌

  通過避險解困試點項目,移民群眾能和鎮上其他居民一樣,共享平等的醫療、教育、就業等公共資源。「從不願意搬,到真的住上小別墅,就如做夢一般,我們成為了快樂的農民。」龍泉寨社區主任樊榮說,搬遷之後,村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樊榮住在突吐白村,原來村民大多住的是土坯房,很多都成了危房。現在的新村,馬路寬敞,綠植很多,還有許多健身設施,人居環境優美。

期路白中心小學學生在漂亮的教室上課

  村民王澤偉說,現在的日子越來越好了,原來吃的是地窖水,現在擰開家中的水龍頭,就是自來水。買了車,又住在這麼漂亮的村子裡,心裡很滿足。

  「搬到新村後,條件好了,很多小夥子都討媳婦啦!」龍泉寨社區黨總支書記饒家福說,新村環境好了,很多姑娘都願意嫁過來。

  饒家福介紹,龍泉寨社區由搬遷來的10個村小組合併而成,在日常管理上,打破了原有管理模式,實行網格化管理,發揮村民自治功能,並按照片區成立了5個黨支部。

  「飲水、電力、道路、教育、住房、醫療、環境、村風、精神、收入」,康世傑口中所說十大變化,這一年中都已經完成了。龍泉寨社區只是雲南省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工作的一個縮影,現在,雲南省先後開展了五批次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試點工作,共規劃投資19.65億元、受益移民群眾12316戶4359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移民受益1293戶4428人。目前已完成投資15.68億元,佔79.80%;惠及移民7581戶29560人,佔67.81%。(完)(王宗林)

相關焦點

  • 「誰讓我是多寶人」——天門多寶移民新村村民搶險小記
    「近期是秋收冬播的好時機,可村民們紛紛舍小家顧大家,主動前來參加防汛搶險。」多寶鎮防汛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說。更令人感動的是,部分移民新村並沒有接到防汛搶險任務,但是聽說趙家河出現險情後,紛紛主動請纓參與。
  • 郟縣馬灣移民新村的移民幸福生活
    左圖2:移民新村裡的老壽星向新聞記者講述幸福新生活2010年8月14日和2011年8月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庫區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盛灣鎮馬灣村、王溝村、馬溝村三個村共計388戶1672人先後來到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馬灣移民新村紮根。11年來,馬灣新村移民的生活水平、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產業項目發展和鄉村旅遊業等,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移民群眾:搬進新村十周年 過上幸福好生活
    8月23日上午,在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馬灣移民新村搬遷10周年慶典暨「出彩馬灣人」表彰活動上,受表彰的村民馬國合激動地說。  8月23日,馬灣新村表彰了搬遷10年以來湧現出的146個「五美家庭」「勤勞致富家庭」「好媳婦」「好婆婆」「重教勤學家庭」「優秀共產黨員」;宣讀了村規民約,發放了節儉操辦紅白喜事和馬灣新村關於創建丹江緣移民小鎮3A級景區的倡議書。
  • 岷漳花兒唱響白銀移民新村
    岷漳花兒唱響白銀移民新村2013年7月定西市岷縣、漳縣6.6級地震後,省委、省政府為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確定白銀市靖遠縣北灣鎮為實施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省內異地安置區之一。2015年8月,隨著岷漳兩縣1687戶7700名受災群眾陸續落戶北灣鎮富坪、新坪兩個移民新村,他們也把家鄉的花兒帶到了這裡。如今六年過去了,兩村移民也先後舉辦了四屆「岷漳情·花兒會」。每年的花兒會上,兩村村民都會自編自唱,將移民後的幸福生活與對未來的期待通過歌聲表達出來,成為移民新村獨具特色的新的文化音符。
  • 移民新村成為幸福村
    近日,在河南省魯山縣辛集鄉河壩新村,幾位老人爭相與辛集派出所教導員靳慶和打招呼。這幾位老人並非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2009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丹江口庫區16.5萬移民搬遷工作啟動,搬遷涉及南陽市淅川縣11個鄉鎮、184個行政村、1276個村民小組。2010年9月4日,淅川縣盛灣鎮河扒村348戶居民1447人,遷至300百公裡外的魯山縣辛集鄉,村名改為河壩新村。
  • 雲南藏區特寫:金沙江畔移民新村
    中新社迪慶9月3電 題:雲南藏區特寫:金沙江畔的移民新村  中新社記者 保旭 史廣林  兩岸青山高聳入天,金沙江水沿著峽谷往東奔流。九月初,記者驅車沿金沙江畔一條即將修建完工的柏油路行駛,這條路將成為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縣與維西縣連接的主通道。
  • 青海賢孝唱出移民新村的喜與樂
    75歲高齡的曲藝中心戶鮑佔山,和村裡的和幾位喜好拉二胡的老漢們自編自導,用獨具地方特色的曲藝——「青海賢孝」唱出村民們的幸福生活。近年來,黨和政府對移民新村給予了眾多的優惠政策和巨大的資金投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次汗土亥村的338戶村民緊緊綁在了一起。為使項目支持工作落到實處、共和縣積極整合多個項目,讓村民獲得了更多實惠。
  • 孟州移民新村:多產業發展讓農民的生活富起來
    移民搬遷前大多居住在山丘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搬遷到新的安置地,生產環境、生產方式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在孟州,就有幾個移民村搬到新家園後,走上了致富路。11月11日,2019「走進黃河」採訪團走進這些移民村,了解他們目前的生活狀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搬進移民新村過上幸福生活
    昔日貧窮落後的「光棍村」在村支部書記楊拴桃的帶領下,搬進了移民新村,過上了幸福的小日子……楊拴桃快步走在村路上,「剛剛一低保戶給我打電話說低保補助的卡丟失了,取不出錢,把他急壞了。」和記者簡單地解釋了一句,她又在微信上協調在村裡建常溫庫的事宜。「楊書記來了,快進屋!」
  • 探訪梅州五華移民安置新村:搬出大山 生活邁上新臺階
    (韓輝)【脫貧故事】探訪梅州五華移民安置新村:搬出大山生活邁上新臺階中新網梅州11月26日電(記者韓輝)「從山區搬遷到縣城,公共設施、村委到小學幼兒園都是高標準的建設。」說起現在的生活,今年已經70歲的退休教師溫新雄感慨不已,「做夢也沒有想到能過上今天這樣的好日子!」
  • 朔州山陰縣岱嶽鎮移民新村--苦豆豆香包託起甜蜜蜜生活--山西青年...
    朔州山陰縣岱嶽鎮移民新村 苦豆豆香包託起甜蜜蜜生活   本報記者 賀美曉 通訊員 武麗偉     「這個村有點兒特殊,絕大多數村民來自全縣各鄉鎮的貧困村,移民新村中沒有一畝可供耕地,沒有可供發展的天然資源,更沒有大中型企業。」
  • 洛寧:移民新村景致好 搬遷群眾樂陶陶
    近日,記者在洛寧縣澗口鄉洛寧抽水蓄能電站移民新村看到,氣派靚麗的二層小樓一排排矗立,遷入新居的群眾喜上眉梢。該移民新村面積約21.4畝,建設32套院落型安置房屋,配套建設文化室、衛生室、休閒廣場、臨街商鋪等,極大改善了深山溝遷出群眾的生活環境。
  • 新春走基層:移民新村樂融融
    這天中午,在蓮花縣六市鄉山口村的中興移民小區,村民戴文華家正在大擺筵席,慶祝竣工之喜。他一邊到處敬酒,一邊忙著招呼客人,新房內外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戴文華所在的中興移民小區,住戶都由山口村的3個偏遠自然村遷居而來。這3個自然村地處深山,離最近的公路都有10公裡的距離,村民以前的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對於不適宜人居的地方,要儘早讓那裡的老百姓搬出來!
  • 峨邊茗新村:移民安置點的亮麗新生活
    四川在線樂山訊 (吳映輝)  歲暮天寒,峨邊彝族自治縣新林鎮茗新村細雪紛飛。走進村莊,嶄新明亮的彝家樓房錯落有致,綠油油的農家田園鑲嵌其中,平整的水泥路串珠連線,勾勒出高山鄉村新圖景。正值農閒時節,村民三三兩兩圍坐在火爐旁,烤火取暖,暢聊新生活。
  • 詔安縣霞葛鎮嶺下溪移民新村:圓安居夢,奔幸福路
    整齊劃一的溪林新村鳥瞰一排排整齊劃一的二層「小洋樓」分外醒目,紅色屋頂明媚地散發著喜慶,入口處「嶺下溪移民新村」幾個大字會提醒我們,到了。  時已臨近中午,家家戶戶的廚房裡開始忙活起來,放學回來的孩子們則在房前屋後開闊的空地上玩鬧。年逾九旬的黃木窗在家門口曬著太陽,十分感慨:「再也不用擔心颳風下雨了。心裡踏實了。」
  • 重走長徵路丨江西·興國:移民新村的電力小康路
    4年前,居住在山溝溝裡大半輩子的江西興國長岡鄉合富新村村民李年春,做夢也想不到自己在近知天命之年,舉家住上了寬敞明亮的二層聯排別墅。從此,3畝田地自給自足,榨油坊生意錦上添花,家用電器一應俱全,李年春過上了溫馨愜意的生活。
  • 郟縣:馬灣新村的十年巨變
    2020年8月23日上午,在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白廟鄉「馬灣移民新村搬遷10周年慶典暨『出彩馬灣人』表彰活動」結束後,受到表彰的馬灣新村村民馬國合激動地說。2010年的農曆七月初五,南水北調工程丹江口庫區淅川縣盛灣鎮馬灣村、王溝村、馬溝村三個村共計388戶1672人來到郟縣白廟鄉馬灣移民新村紮根。10年來,馬灣新村群眾的生活水平、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和鄉村旅遊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山西聞喜移民新村強徵耕地 打扶貧旗號對外售樓
    屬於當地「移民新村」建設項目的大羅莊移民新村就位於東鎮大運二級公路邊。  東鎮西街村村民介紹,東鎮許多村現在都還在山溝裡,交通、生活都不便利,移民新村建設確實為群眾帶來了好處。可是,東鎮的移民新村建設,在某些違規的操作下卻走了樣。  大羅莊移民新村開始徵地始於2011年。
  • 青海尖扎縣以文化旅遊促移民新村振興
    原標題:青海尖扎縣以文化旅遊促移民新村振興 荒地變身休閒鄉村青海尖扎縣德吉村統一打造的農家樂民宿區。這就是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後「無中生有」的新村——德吉村。近兩年,這樣的村子在尖扎縣多了起來。近日經濟日報記者走進尖扎縣,體味移民新村的新生活。
  • 樂山峨邊茗新村:搬進移民安置點 點亮美麗新生活-國際在線
    據悉,茗新村是一處移民安置點,村民全部是來自大小涼山8個縣區的自主移民;2017年11月,這一移民安置點正式批准成立建制村,是峨邊縣成立時間最短的一個村;2019年,茗新村順利脫貧「摘帽」。2020年7月,茗新村被評為「四川十大最亮眼村居」,從「什麼都沒有」到「什麼都有了」,茗新村正用它的故事詮釋著脫貧攻堅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