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來源網絡 時間:2020-06-05 11:46:25 瀏覽:1次
最近,南京農業大學旁冒出了一家滷菜店。明黃色的門頭、戴著眼鏡書生模樣的卡通代言人,店名叫「南農大·黃教授」。昨天,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滷菜店的「老闆」真是南農大食品科技學院的教授黃明。「黃教授」招牌一亮相就火了,不少街坊鄰裡都到學校打聽,「誰是黃教授?」
實習生 丁歡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蔡蘊琦
記者探店
上午10點買鹽水鴨 都要排上20分鐘
昨天,揚子晚報記者前往南京農業大學「探店」。中午12點左右,「南農大·黃教授」門前有七八位排隊買滷菜的市民。
店內滷菜約有十幾種,分別是燒雞、鹽水鴨、鴨掌、鴨脖、鴨舌、五香牛肉等。價格和普通滷菜店差別不大,比如燒雞25元一斤,五香牛肉一斤70元,香辣鴨頭4.5元一個。穿黃色T恤學生模樣的「店小二」,掛著印有黃教授卡通頭像的圍裙向市民介紹,「這是南農大黃教授的滷菜店,實驗室裡研發出來的鴨子和雞,好吃又安全。」
市民葛大爺要了只燒雞,過秤20元,隨後他招呼店員,「再來點鴨翅膀。」葛先生就住在南農大附近,「前段時間滷菜店開業,黃教授還繫著圍裙親自到店門口來招呼生意,他本人比卡通頭像要老一點,戴著眼鏡書生模樣。我買過幾次了,口味還不錯,偏辣。」
負責打下手的「店小二」告訴記者,門店開了不到一個月,店主正是他的老師,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學院教授黃明,「生意挺不錯的,上午10點和下午四五點最忙,顧客要排上20分鐘,賣得最火的是燒雞和鹽水鴨。」
口味有點偏重
不吃辣的「受不了」
昨天,揚子晚報記者花20元買了2兩鴨舌嘗鮮。這種單價100元每斤的鴨舌色澤偏暗,上面撒著辣椒籽和花椒。
記者在店門口做了個隨機小調查,10位市民有6位和記者感受差不多,「比較鹹,香辣鴨頭、香辣鴨舌都挺辣。」當然了,也有市民認為辣得過癮。「店小二」說,香辣口味的確是這家滷菜店的特色,其實也有不辣的菜,比如鹽水鴨、桂花鴨、五香牛肉。
「口味還不錯,也沒有特別好吃。但能買個安全和放心,不是南農大教授開的嘛。」一位市民道出了「南農大·黃教授」火爆的真諦。
解密「黃教授」
黃教授真有其人?
商海6年,他是 教授創業第一人
隨著門店的紅火,南農大教授黃明也成了遠近聞名的「滷菜教授」。
「真有不少人到學校來打聽誰是黃教授,有人直接找到我辦公室,進門跟我說要聊聊。」昨天,揚子晚報記者聯繫上黃明教授,黃明真如卡通頭像一樣,戴著銀絲邊眼睛,梳著「二八發」,不過黑髮間已現白髮。他笑言,當老師這麼多年,第一次有這麼多「粉絲」,「有些人要品牌加盟,有的年輕人想創業要來學習,也有人單純想認識下。」
其實,在南農大,黃明曾是轟動一時的「教授創業」第一人。2009年,已擔任副教授的黃明下海創業。「實驗室的產品放到南京農業嘉年華上賣,結果大受好評,我想把安全的產品推向市場。」當時南農大很少有老師創業開公司,即便有也「不便聲張」。黃明賣滷菜的消息在學校傳開後,引發軒然大波。當時有三種聲音,有人極力反對,認為教授做生意賺錢是不務正業;也有很多人贊同,認為教授的理論研究放在圖書館是種浪費,應投入實踐;還有一部分人持觀望態度。
「最近幾年,教授能正大光明創業了,從學校到地方政府都大力支持。」2013年,南農大入股了黃明的企業,共同組建「南農大肉類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肉類加工產品,超市逛一逛,很多家都賣我們研發的滷菜。」
今年8月,黃明教授在南農大校門口開出第一家門店,推出了「南農大·黃教授」這個品牌。
他的做法
當老闆仍教課帶學生
當了「老闆」的黃明並未放棄教學工作,每周他為本科生上一次課。有17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他的團隊中工作,邊實踐邊研究,「大部分人在研發團隊,有幾個在門店社會實踐。學生們在整個過程中對市場有調研,對產品可以進行加工改進,比坐在家裡寫論文要踏實。」
黃明既是團隊研發指導老師,也是滷菜店老闆。「兩個角色並不衝突,我們有了新的研發成果,可以及時推向市場。」
「黃教授」為何火爆?
滷菜用天然香料,一口下去有肉香
「有顧客說你的滷菜沒特別好吃,反而偏鹹偏辣。」昨天,揚子晚報記者把市民的體驗反饋給了黃明。
「我們團隊研發的滷菜有三四十種,由於門店的空間有限,所以每次只能擺十幾種。今天擺上的碰巧是香辣型的,過幾天還有其他口味推出來。」黃明解釋說,向市民推廣安全且不含化學防腐劑的滷菜,是他的創業初衷。
「南京人喜歡吃雞鴨等滷菜,可是目前市面上的滷菜生產多以手工小作坊為主,沒有生產標準,添加物也不明。」黃明表示,他們團隊研發的滷菜,棄用了化學防腐劑,改用天然香精料調味,「一口咬下去能吃出肉香,吃完後不會感到口乾舌燥。」
黃明透露,「南農大·黃教授」這個品牌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扶持。品牌名稱中既有學校的名字,也有他本人的教授頭銜。至於為什麼選定這個名字,黃明表示,這是對市民的一種承諾,「把南農大的百年招牌,和我個人聲譽全壓上,保證肉品的安全和質量。」
他的聲音
打造第二個「南農燒雞」
可口的「南農大燒雞」在南京家喻戶曉,黃明的目標是把滷菜店打造成第二個「南農大燒雞」。
黃明介紹說,不到1個月的時間,滷菜店的營業額就已經超過20萬,「超出我的預期了,一家普通滷菜店一個月銷售額不超過10萬。」目前,黃明和他的團隊正在尋找分店的店址,讓品牌走出南農大,「初步考慮採用直營和品牌加盟結合的模式,未來也會開網店。」
學者觀點
點讚教授「亮招牌」 後期「維護」得跟上
社會學家、南師大教授朱強對黃明亮招牌秀品牌的意識很讚賞。
朱強認為,大學教授走出書齋,這本身就是一個創舉。「知道通過品牌意識來提升食物、食材的安全,這本身就具有一種創造性。把知識轉化為有效的品牌輸出,這對大家的餐桌、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種積極的貢獻。並且,大學教授創造品牌,這和做科研並不矛盾。把理論研究回歸於現實本身,這既是對理論的驗證,也是更好地把握研究的前沿。這是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我為他點讚。」
對比過去不能光明正大,來看黃教授現在的「公開」「高調」,朱教授說,「這體現著社會進步,公眾對知識分子的寬容。知識分子對自己學養、對社會貢獻的自信。在鼓勵全民創業的今天,教授不應該畏畏縮縮躲躲藏藏,創業就應該鼓勵,就應該高調,就應該得到社會的認可。」不過專家認為,教授的「金字招牌」是吸引顧客的「利器」,招牌亮出來了後期「維護」得跟上,做到名副其實。
張立:「南農大黃教授」走紅背後的民意訴求
「南農大黃教授」滷菜店近來在南京迅速走紅,人們開始排著長隊購買滷雞、鹽水鴨。雖然並不是獨具特色,也並不是超乎尋常的好吃,但「南農大黃教授」的走紅,所折射出的公眾期待,值得認真審視。
從店家主體來看,「南農大黃教授」是一所大學和一位教授以及他的團隊所創立的實體店,主營食品加工,「南農大黃教授」的名字,明明白白地掛在店牌上,正如黃教授所言,將「南農大」與「黃教授」放在一起,目的就是拿兩者的名譽給消費者一個質量安全的承諾。按照「黃教授」所說,他們採用的是純天然的香料,棄用化學防腐劑等,保證食品安全。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即便店裡的食品並未有超眾的味道,仍然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購買,消費者其實買的就是一個「放心」兩字。
是的,現時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以至於消費者對於食品都有些猜忌。「南農大黃教授」賣的不僅是滷雞、鹽水鴨之類的食品,其實賣的更是信譽與質量安全。除了「南農大黃教授」加強自我約束,愛惜自己的羽毛外,也需要外在的同步監管方可更為保險。
「南農大黃教授」另一個走紅的原因,就是黃教授的教授身份。教授成為「創客」一族成員,打破了之前教授創業「偷偷摸摸」的歷史,足夠給人以振奮。當然,「南農大黃教授」的熱絡,依然引來不少質疑。有關於黃教授是否「不務正業」,是否會影響到他的教學質量,這些問題的出現,也確實代表了不少關心「南農大黃教授」的公眾,但更多的則是期待,期待「南農大黃教授」走出自己的「創客」之路。
「南農大黃教授」已經走紅,但更要做大做強。實現這個目標的根本出路還是他們的質量、創新和優質的服務。「黃教授」不能丟了自己的「魂」,而是要充分藉助在教學實驗中培育中的新配方、新產品,主動投入到市場中去,依靠不斷創新的品質、口味,以質量為基礎,最終贏得市場的持續青睞。做到這一點,他們的「創客」價值就會繼續獲得市場的尊重和認同。
市場追求的是質量和創新,追求的是優質服務和可以期待的精彩。「南農大黃教授」可否尋著市場的期待,發揮自己的優勢,做大做強「南農大黃教授」的品牌,還有賴於他們自我價值的再塑。而公眾對「南農大黃教授」的期許,應該成為其自我成長的座右銘,鼓勵和指引他們一路前行。同時,相關部門也能以「南農大黃教授」為範例,推進「創客」一族的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