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國有一句諺語:人生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桶金。
矽谷鋼鐵俠,特斯拉公司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24歲時就創立了一家名為ZIP2的軟體公司,並在1999年網絡泡沫破滅前作價3億美金賣給了康柏公司,馬斯克獲利2200萬美元,賺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隨後馬斯克立即創立了X.com,並成為Paypal支付平臺的前身。2年後,Paypal被Ebay以15億美元買下,馬斯克獲利1.65億美元。
接下來就是SpaceX和Tesla。截止日前,生產電動汽車的Tesla公司市值537億美金,馬斯克佔股份的19.92%,市值約為107億美金。
而已經無數次成功發射可回收火箭的SpaceX公司,更代表了人類邁向宇宙探索的進步階梯,市值難以簡單估量。
從2200萬美元到如今200億美元的身家,可以說,馬斯克用好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走得順風順水。
2、重要的其實並不是金錢。
所謂「第一桶金」,往往是一個人或者一家企業在相對較短時間內,突然爆發性地賺到相對巨額的金錢。
人們也往往認為,賺到了第一桶金,有了第一筆資金,就可以「雞生雞、蛋生蛋」一般,順理成章地賺更多的錢,擴更大的規模,事業越做越大,生意越做越好。
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
有些人的第一桶金賺得很快,但賠得更快。
馬雲1995年創辦「中國黃頁」,1997年已經做到700多萬的營業額,200多萬的毛利,結果碰上了強有力的同行競爭,不得已將網站賤賣。
結果到了1999年,馬雲在湖畔花園202室構思未來阿里巴巴的雛形時,他的「第一桶金」早已消失殆盡。他對18羅漢說:「現在你們每人留一點吃飯的錢,將剩下的錢全部拿出來。」結果就這樣,才七拼八湊了50萬元註冊了阿里巴巴公司。
史玉柱1989年元旦創業賣漢卡,到1990年3月,已經掙了3000多萬,那是多少個第一桶金?
但剛剛到1997年就出事了,「地王」巨人大廈沒蓋起來,爛尾了,史玉柱負債2.5個億。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當時的馬雲或者史玉柱,第一桶金沒了,你相信自己還能賺到第二桶、第三桶金嗎
3、重要的是「第一桶」。
對於創業者而言,第一筆資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努力有沒有白費、選擇的道路是否正確、前途是否一片光明。
因為一段流出的錄音,最近李笑來老師又火了一把。
上一次李老師火,是因為他在羅振宇「得到」的專欄「通往財務自由之路」,剛一開辦就獲得了10萬以上的訂閱量,一個月不到就收穫2000多萬。
李笑來在專欄中也曾提到,他的第一桶金,寫《TOEFL核心詞彙21天突破》暢銷了足足14年,而從這本書中賺到的錢他甚至分文未動。
但他從這本書的大賣中,知道了,自己做的是正確的事,也知道了自己有多少粉絲、多少信徒。(但這不是你收割「韭菜」的理由李老師啊!)
在我們老家,打麻將的爺爺奶奶都都知道,「先贏不是贏」。
但第一把牌就能槓開翻翻,說明今天勢頭好,手氣旺,往往平添幾分信心。
第一桶金是一份信心,代表了一種積極性的心理暗示,用沉甸甸的收穫告訴你,你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第一桶金是正向回饋,代表了愉悅、滿足、自我實現等等,告訴你你得很好,你還可以做得更好,因此能激勵你克服重重困難繼續向前。
第一桶金是自我突破,代表了你終於比之前的你更優秀,更努力,更應該獲得成功。
所以,我們定義第一桶金,可能並不是一筆錢。
它可能是你耗盡心力沒日沒夜加班而完成重大項目後被老闆從此高看一眼;
也可能是你窮盡方法接近靠近貼近而打動的第一個客戶,
又或者是你成長路上遇到的第一個貴人。
它是勝利者的勳章,是失敗者的庇護所。
它是你內心的標尺。
因為你從來不是為了賺到「第一桶金"而工作,
你要賺的,是一座永不枯竭的「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