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與開放
促台州文旅產業發展
台州日報記者 吳世淵
台州毗鄰東海,境內有名山天台山、神仙居,漫長的海岸線外,林立著大陳島、頭門島等諸多島嶼。山海台州,名副其實。
台州物產豐富,既盛產黃魚、青蟹等東海海鮮,又有玉環文旦、仙居楊梅、湧泉蜜橘等農產品享譽全國。
台州是「中華和合文化」發祥地之一,當地民風淳樸,一團和氣。台州於2017年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也四度入圍「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景秀、物豐、人和,三者融合成台州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也吸引了無數國內外遊客前來造訪,或滿足「口腹之慾」,或尋找「田園牧歌」。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接待遊客8854.15萬人次,同比增長9.0%;旅遊總收入973.68億元,同比增長10.7%。
城是一個景,景是一座城。在「文旅融合」與「全域旅遊」的大趨勢下,台州走出了一條多元與開放的文旅產業化道路。
走出去,向外推介台州文旅品牌
台州山海景觀壯麗奇特,市域內擁有天台山、神仙居等2處國家級5A級景區,14處國家4A級旅遊景區,4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處國家級森林公園。
這是一座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古城。天台山為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發源地,也是「浙東唐詩之路」目的地。「台州府城」臨海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三門祭冬」被列入聯合國非遺保護名錄,台州亂彈等15項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
食客們愛台州,能吸引他們的除了那些能「鮮掉眉毛」的海貨,還有薑湯面、食餅筒等獨具地方特色的小吃。
「來這裡旅遊,好看好吃好玩」,這是遊客們對台州的共識。這種共識在國內外逐漸擴張,除了口碑的自然傳播外,也得益於我市文旅品牌的向外推介、宣傳。
今年以來,我市重點實施「向北向南」計劃。「向北」,主要鞏固長三角客源市場並向山東拓展,組織文旅企業參加上海世界旅遊博覽會、2019「詩畫浙江」京津冀旅遊促銷、2019亞洲文化旅遊展等活動;「向南」,主要拓展福建和廣東客源市場,藉助第十五屆海峽旅遊博覽會、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博會等平臺推介台州文旅產品。
另一方面,台州還積極推進「甬臺」「三門灣」「樂清灣」等區域文旅協作,並成功舉辦了「百縣千碗·鮮在台州」「新天仙配」等文旅市場推介活動。
「走出去」推介,目的是為了精準營銷,把遊客「請進來」。「哪裡是客源市場?一般是1000公裡半徑內,與台州地緣相互補、居民出行願望強的城市。」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陳紀艤說,「把這些遊客請到台州,讓他們有新鮮的遊玩體驗,就需要我們提供優質的差異化服務。」
請進來,提供優質的差異化服務
給遊客提供優質服務,優質的景區和配套服務是前提。
今年2月,天台縣、仙居縣被列入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6月,大陳島紅色墾荒舊址被省廳命名為第三批省紅色旅遊教育基地。9月,三門蛇蟠島、臨海東磯列島、椒江大陳島群、玉環雞山大鹿島群進入浙江省十大海島公園重點培育名單。臨海推進台州府城旅遊文化區創5A工作也正在進行中。
與此同時,我市對48家景區進行檢查覆核,對存在品質提升不夠、旅遊產品單一、管理機制薄弱等情況的7家景區予以取消等級、警告、通報批評等處理。
提供給遊客差異化的服務如何實現?陳紀艤表示,最終還是要落地到產品。
11月,我市發布了6條主題旅遊路線,分別是「新天仙配尋愛之旅」「海島風情浪漫之旅」「禪修問道尋緣之旅」「人文休閒度假之旅」「鮮在台州美食之旅」「四季花果採摘之旅」。這6條路線囊括了台州的風景、歷史、人文、美食等元素。遊客能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專屬的旅行線路。
「我們把台州的旅遊產品整合到一起,形成同一品牌,放在電商平臺上售賣,定位在中高端,讓遊客們在台州逗留三到五天,吃好住好,全面感受台州的風景與文化。」陳紀艤說,這一品牌將在12月對外發布。
當下,我市共有旅行社174家,其中不少正向「地接」轉型。「地接」不光是景區、酒店的事,如農業、製造業、教育也跨界參與其中,開發出採摘遊、工業遊、研學遊等產品。台州西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為前來參觀的遊客給足優惠,購買智能馬桶價格比網上便宜,由此「圈」了一大波「遊客粉」。
「『地接』的市場是無窮的,成為『地接』強市,是台州文旅產業的一大出路。」陳紀艤說。
走出去!推介台州的多元之魅
台州日報記者 諸葛晨晨
向南向北推介,蓬門為君開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今年,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組織我市各縣(市、區)文旅部門和文旅企業奔赴各大城市,形成向南向北的推介版圖,引起目標市場積極響應和消費者的津津樂道,也讓「浙東唐詩之路目的地」「山海水城,和合台州」主題IP品牌深入人心。
今年4月27日,第14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和第11屆中國國際旅遊商品博覽會(以下簡稱為「文交會」和「旅博會」),在義烏市國際博覽中心正式開幕。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組織各縣(市、區)文旅部門和文旅企業參展,正式拉開推介之旅的精彩序幕。藉助這個文化盛會平臺,台州多家文旅企業憑作品拿下了工藝美獎4金12銀7銅,獲獎數量與質量較往年均有較大突破。
台州文旅部門參加第14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
6月13日至16日,浙江省文旅廳「詩畫浙江 美好共享」旅遊系列推介活動在北京、天津和河北唐山舉行。北上京津唐,台州的山海水城以及和合文化成為現場的人氣王。
8月30日、9月5日,台州推介團先後赴浙江寧波、江蘇南京,參加2019寧波國際旅遊展、「詩畫浙江 美好共享」2019浙江(江蘇)旅遊交易會(以下簡稱為「浙江旅交會」)。這也是身處長三角南翼的台州,圍繞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全力投入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一大舉措。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台州館充分展現「詩畫台州」形象。
11月1日至4日,台州南下廈門,參加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為「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呂振興現場公布了台州市「向北向南」推介計劃。文旅客源市場「向北」著眼鞏固江蘇客源市場,並向山東拓展,「向南」拓展的重要區域為福建。
多元台州特裝主題館,展示城市形象
「好酒需要吆喝,好風景更需要推銷。」呂振興表示,面向國內外重要的客源市場,大力宣傳推介台州的文化旅遊資源,讓山海台州走出浙江、走向全國,是全市文旅系統當前一項重要工作。
義烏文交會、浙江旅交會、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等多場推介展會,迎接入場觀眾總計超過數萬人次。每一次亮相,台州都做好充足的準備,以特裝主題館形式,多元呈現域內豐富的山海景觀,深厚的文化底蘊,發達的民營經濟,優美的城鄉風貌。讓過路如梭的遊客停下腳步,來台州館一探究竟。
在南京啟幕的浙江旅交會上,台州特裝主題館突破靜態展覽模式,借鑑移步換景造景手法,打造「遊園、賞景、識城」情景式的展會效果。在「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上亮相的台州館,則富有人文氣息,場館地面採取實景詩路平面設計,名家名作組合而成的詩路長卷,讓「詩畫台州」形象愈加豐滿靈動。
對一座城市產生深入人心的奇妙化學反應,非遺元素是最佳的「催化劑」。仙居針刺無骨花燈、黃巖翻簧、台州刺繡、路橋草蓆、玉環漁民畫……遊客逛旅遊展會,也是一場非遺尋訪活動。
在京津唐推介會等多個展會現場,眾多台州元素頻頻亮相。溫嶺的大奏鼓表演者男扮女裝,通過誇張的動作表達漁人們海上平安歸來的喜悅;作為台州唯一的地方劇種、有著400多年歷史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台州亂彈,通過藝術家們「文戲武做、武戲文唱」的方式,演繹了經典劇目《活捉三郎》;鮮美的東海時令海鮮、獨具特色的台州美食等,都讓現場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旅相棲,台州企業獲新商機
2019年是浙江開啟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的第一年。為宣傳推廣我市特色文化產品和旅遊商品資源,台州市文旅部門遵循「市場運作為主、行政推動為輔」原則,充分利用專業展會平臺,積極組織了全市大批文旅企業參展。
多數參展文旅企業代表反映,以往參加文化博覽會居多,借著文旅融合的東風,就有了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平臺收穫商機。
「路橋草蓆經歷悠久的生產歷史,也是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我這次帶來的草蓆文創產品,引進優質木漿代替傳統編制材料,產品性能大大提高。」9月,來自路橋的台州市興欣席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林邦球,帶著草蓆文創產品,滿懷期待趕赴南京,參加浙江旅交會。
展會期間,他的產品受到了北京交通大學大衍文旅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嶽子全的好評。紹興的一家文旅機構表達了推介合作意向。「路橋草蓆的傳統市場是走內銷、批發為主。我們第一次試水文旅市場,也是寄希望為傳統老行當尋找市場新契機。」
11月,仙居針刺無骨花燈非遺項目的縣級代表性傳承人鄭斌帶著新研製的宮燈亮相「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傳統仙居花燈具有易變形、運輸難的缺點,將精美的針刺圖紋卡紙密封於鐵皮框架內,封存技藝的美,產品實用與美觀相結合,具備對外推廣的條件。」鄭斌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二次參加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去年第一次參加,現場和來自廈門、江西的企業客戶籤下5萬元的訂單,讓我對針刺花燈量產計劃有了更多的信心。」
非遺變身旅遊商品,走出象牙塔
在今年第11屆義烏旅博會上,浙江省優秀非遺旅遊商品名單正式公布。此次評選活動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作為核心表現內容,旨在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示範性、影響力的非遺旅遊產品。
此次評選浙江優秀非遺旅遊商品的條件,包括必須具有浙江地域特色,商品主題鮮明,內容設計創新,充分體現旅遊目的地的文化特色和資源特點;且產品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市場聲譽好,符合市場發展需求,並能在非遺傳播和旅遊服務中發揮積極作用。
做足「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章,台州一直實踐讓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旅遊產品的載體融入現實生活。
在這次評選活動中,台州有8個非遺項目榜上有名,入選的非遺旅遊商品涉及紡染織繡類、家具建築類、漆器髹飾類、編織扎制類、制茶釀造類和中藥炮製類。
入選的企業中,如浙江舜浦工藝美術品有限公司(代表項目「溫嶺草編」入選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將草編這一百年傳統手藝與時尚元素結合,產品從帽類拓展到手提袋、配飾等,還讓草編產品走出國門,遠銷歐美、日韓。
台州市繡都服飾有限公司(代表項目「台州刺繡」入選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在全國鋪設線下銷售網,包括在機場、商場、博物館等地設立自營專賣店50多家。此次入選紡染織繡類非遺旅遊商品的台州刺繡睡袍《龍鳳袍》一直是多年翻單熱門產品,證明非遺旅遊產品市場需求的存在。
這些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實現非遺產業化發展,生產研發出既有非遺元素、又有市場前景的旅遊商品,在推動傳統工藝振興的同時,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身心依戀,不舍台州
六條主題旅遊線路,每一條都很美
台州日報記者 林 立
11月1日,在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為「海峽兩岸(廈門)文博會」)上,台州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將台州風景名勝、人文風情、美食美景歸納為六條主題旅遊線路,分別是「新天仙配尋愛之旅」「海島風情浪漫之旅」「禪修問道尋緣之旅」「人文休閒度假之旅」「鮮在台州美食之旅」「四季花果採摘之旅」。
景有多美,還需人的丈量與品味,就讓記者以筆為車船,帶讀者粗略一遊。
風情浪漫地,愛情恆久遠
愛情,永恆的話題。
六條線路中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新天仙配尋愛之旅」。「天仙配」是舉國皆知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主要看點在「神話」,因此當「天仙配」前面加上一個「新」字,再與仙境一般的台州風光相結合,不由讓人痴想:這是怎樣的旅遊線路呢?
事實上,這條線路的內涵著實深遠。
首先拆解字面。「新」代表新昌,「天」代表天台,「仙」代表仙居,再「配」上一個臨海,各地差異的風光和民俗相得益彰,共同編織成「新天仙配」以浪漫休閒為特色的主題遊線。
「新天仙配」沿線的新昌、天台、臨海、仙居四縣(市)正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節點,自然景觀奇絕、文化底蘊深厚。
仙居永安溪。
情侶們有多少誓言就有多少期許。當他們踏上這條浪漫路線,未至台州,就可先在台州近鄰新昌開啟浪漫的第一站。新昌大佛寺,香火鼎盛,歷史悠久,在大佛前許下願望,於寺外織就同心結。進入天台,在「劉阮遇仙」愛情故事的發生地,情侶們可以在石樑飛瀑前深情相擁。轉遊神仙居,打卡點更多。戀人相知於情侶峰,夫妻相伴於夫妻峰,觀音峰又是最能見證白頭偕老的所在。每段不同時期的愛情,在這裡都能聽到迴響。
臨海長城,是愛情之旅的重要一站。「江南長城」古韻悠長,傲視時間長河屹立如初。登上長城,每一段愛情,都可以期許恆久遠、永相續。
「新天仙配」只是愛情協奏曲的主旋律,台州之地,處處激蕩愛情的火花。
因為這裡浪漫的不只是山水,還有最適合繾綣旖旎的海濱、小島。
「神鹿祈福,洞天長依。」玉環大鹿島孤懸在煙波浩瀚的東海,相傳是古時神鹿因偷銜仙果撒於人間而被墜入東海後形成的,對於分離兩地的有情人,神鹿均為之祈禱祝福。「洞天長依」實則指溫嶺的長嶼硐天,其內有石房、石桌,洞室通達上天,清幽奇美,猶如仙境,是戀人留連忘返之地。
「曙光首照,山海同輝」。新千年曙光首照,給台州秀美的山海披上金色的霞光,給暢遊在台州的情侶們帶來溫馨的陽光,預示著每位遊客都有輝煌燦爛的明天,收穫充滿陽光般溫暖的愛情。
椒江海門老街。
漫漫的海岸,靜靜的港灣,諸島如珍珠般灑落於東海,波濤卷著雪白的浪花一遍又一遍親吻著海岸,濤聲深沉地低吟、召喚。看這大海廣袤的世界,無邊、無垠、無限的張揚與進取……
悠遊山水間,心靈安放處
凡山水處,皆有靈性。越來越多的遊客,尋求的不是物質之旅,而是心靈之旅,而台州,正是一個能夠實現「讓心靈去旅行」的勝地。
天台山國清寺、桐柏宮的鐘聲,是一曲「佛宗道源」的吟唱、和合文化的迴響,也是遊客們可以寄放心靈的最佳選擇。
天台國清寺。
國清寺因為殊勝的地位,在建寺之後的漫長歲月裡,不知有多少前來朝聖的信徒、僧眾,行走在一樣的石板路上。
千年之前的隋唐時代,一位先行者走在天台山的山路之間,為天台山種下禪意種子。他就是為「天台宗」開宗立派的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是在聲名極盛時隱居到天台山的。三十歲時,他前往陳朝首都金陵(今南京)傳揚佛法,並讓他所在的瓦官寺成了整個金陵佛教中心。三十八歲時,智者大師卻選擇離開熱鬧的金陵,隱入到偏遠的天台山內。
智者大師選擇天台山,作為其隱居修行之地。在他看來,既有白道猷赤城山誦經伏虎,又有名士孫綽著《遊天台山賦》,這裡無疑是一處勝地。
智者大師在天台山住了十年,他帶領弟子創立伽藍,栽植松慄,引入流泉,又往華頂峰,行頭陀行,晝夜禪觀。
在天台山,他寫下天台三大部《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構成天台宗理論體系。
國清寺的故事太多了,一尊佛像,一塊紀念碑,都飽含著朝聖者的信念與希望。每一個在國清寺大雄寶殿觀瞻過釋迦牟尼佛像的信眾,都對這尊與眾不同的佛像印象深刻。這尊佛像與國清寺的淵源,緣起於一位特殊信眾的朝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他提出要代表日本佛教徒參拜祖庭。1973年3月,國務院下文並撥款30萬元人民幣修繕國清寺,從北京來的火車帶來了兩車廂的珍貴文物,大雄寶殿的佛像正是其中之一。
天台山是佛宗道源,道教南宗祖庭同樣讓信眾心嚮往之。
桐柏宮原名桐柏觀、桐柏崇道觀,建於天台縣城北二十裡左右桐柏山西南瀑布巖,「高居群峰之上,俯臨千仞之餘」,最具形勝。
據有關典籍記載,桐柏宮建造時間比國清寺足足早了360年,最初有高道葛玄在此煉丹而聞名,道學大家陶弘景、司馬承禎都曾在此隱居。至北宋年間,天台人張伯端流放嶺南時,偶遇真人劉海蟾得授真訣,後作《悟真篇》傳世,因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與王重陽創立的北宗遙相呼應。
天台山桐柏宮附近霧氣浩渺,猶如一縷仙氣飄在山間,一年四季,各有風韻,或綺麗,或迷濛,或明朗,或神秘……
寄情山水讓人忘憂,而轉身進入市井,台州濃鬱的人文旅遊資源讓人歡喜。
臨海東湖公園。
這裡是文化名城,也是一座水墨江南、如詩如畫的宜居城市。秀麗的山水圍繞著一座座風情小鎮,臨海古城、椒江碼頭、黃巖橘都、路橋小街、玉環海味、仙居古鎮,處處皆可滿足身心,繾綣停留。
台州大食府,唇齒依戀之
台州很好玩,台州還非常的「好吃」。
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與創新,形成了台州獨特的飲食文化。酸甜苦辣,主食小菜,甜點小食,生猛海鮮,但凡你想得到的種類,台州的餐桌上都吃得到。
海鮮,是外地遊客到台州最垂涎的美食。台州的海岸線,呈現的是不同的大海真味。
敲魚雙拼
就說東海最肥美的蟹與帶魚。
梭子蟹,因為夠鮮甜,清蒸是最高禮遇。將蟹洗淨切小股、蟹腳切段,再將切好的蟹放入蒸籠,加入薑片、蔥白段、老酒、醬油、味精等調味料。蒸熟後,梭子蟹的鮮味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來。
對吃有講究的台州老饕還會用薑末和醋調和蘸汁。將梭子蟹趁熱蘸著吃,姜的辛辣加上醋的酸味,再配上蟹肉的鮮甜可口,真是享受。
除了清蒸梭子蟹,梭子蟹炒年糕、紅燒梭子蟹、蒜蓉粉絲蒸梭子蟹等也是台州人餐桌上的常見菜。
三門青蟹,爆炒,或者炒年糕,或者熬湯,隨便哪一種,都能讓嘴巴停不下來。
青蟹
紅燒帶魚、糖醋帶魚、炸帶魚、鹹帶魚……帶魚的做法同樣五花八門,吃起來各有風味。
在玉環坎門,還能吃到魚餅、魚羹、魚皮餛飩、泥螺煎等不一而足的海鮮小食。
望潮
各地美食,從早飯到晚飯乃至夜宵,春夏秋冬都不重樣。
在很多地方,姜被視為一種調味料,而在靠海的台州,姜可以成為主角。
薑汁調蛋,集滋補暖胃、祛溼祛寒於一身。甜口的薑汁核桃調蛋,鹹口的薑湯面,姜在台州就是潤物細無聲般的存在。
薑湯面
臨海糟羹、溫嶺泡蝦、餃餅筒、溫嶺嵌糕、肉末炊飯、魷魚炒年糕、炒麻餈、蘿蔔圓……這幾樣可以當飽腹的主食,也可當大胃王的餐間點心。
百縣千碗,在台州只是個虛詞。如果你時間足夠,台州各縣(市、區)都有千碗美食待你嘗試。
海苔餅
吃飽了飯,想來點水果清爽口腹?台州的水果品種,又要讓你停不下來了。
魚米之鄉的台州,一年四季花果飄香,是中國著名的楊梅之鄉、蜜橘之鄉、文旦之鄉、枇杷之鄉……
這裡不僅是美食之都,更是中國著名的果品基地,尤以仙居楊梅、楚門文旦、湧泉蜜橘、黃巖蜜橘最為人知。
「台州山海雄奇,底蘊深厚,物產豐饒,美食薈萃……」
這不是一句廣告語,而是每個離開台州的遊客逢人便誇的話。
在這裡旅遊,不舍的不只你的身心,還有你的胃。
節慶好戲連臺
激活文化旅遊新動能
台州日報記者 陳洪晨
「十一」黃金周后,旅遊市場進入短暫的淡季。我市籌備的各類旅遊節、旅遊季拉開帷幕,為不同需求的遊客提供了觀光遊、採摘遊、美食品鑑遊等多種選擇,激活了旅遊的新動能。
農產品為媒,迎接八方來客
豐收的季節,台州大地蜜橘金黃、文旦飄香。馳名中外的農產品,已成為台州旅遊的「金名片」。最近,我市以農產品為媒,打造了一系列「好吃、好玩、好看、好聽」的文旅活動。
11月6日上午,在玉環漩門灣觀光農業園神農廣場,「鰲龍魚燈」「紅山馬燈」和「茶頭滾八蠻」等民俗表演輪番上演——2019玉環文旦旅遊節拉開序幕。
舞臺一側,「百縣千碗」展示吸引了不少遊客。明爐望潮、跳魚撈麵、酒香黃魚、椒鹽蝦蛄、敲魚三鮮、風晾魚鯗等20道特色菜品,詮釋了地道的玉環海味。舞臺另一側是旅遊商品展示,文旦衍生品、漁民畫衍生品、海洋性殼聚糖護膚品等10餘類商品,彰顯了玉環深厚的農耕和海洋文化。
開幕式後,充滿海島風情的文藝演出緊接著上演。漩門灣藝術團帶來舞蹈《豐收》,演繹了文旦豐收的場景;玉環市朗誦藝術協會帶來情景朗誦《玉環,何須用一首詩去讚美》,將玉環的美好一一道來;世界華人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著名嗩吶家杜竹松演繹了嗩吶《打棗》;浙江音樂學院戲劇系音樂劇專業教師羅穎獻唱了《天耀中華》《我和我的祖國》……演出結束後,嘉賓和遊客乘坐觀光農業園的小火車,前往園區採摘文旦。
記者從玉環市旅遊事業發展中心了解到,本次旅遊節還包含「山海尋味 玉環領鮮」採線活動、漩門灣首屆收割節、多彩溼地之旅、《神農傳奇》演出、特色海鮮美食之旅、彩色漁島雞山行、花澗堂·攝影之旅、垟根文旦採摘遊、旅遊電商推廣、自駕遊團隊遊客千人團、美麗鄉村遊等多項活動,一直持續至12月31日。
2019玉環文旦旅遊節。吳曉紅攝
正在建設「中華橘源」,打造集世界寬皮柑橘始祖地、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生產地「三地」為一體的世界特色柑橘產區黃巖,同樣借蜜橘做文旅「大文章」。
11月9日下午,2019年黃巖柑橘旅遊節開幕式在位于澄江街道的中國柑橘博覽園柑橘博物館廣場舉行。旅遊節以「中華橘源、綠色發展」為主題,通過10項極具地方特色的活動,展現黃巖蜜橘產業振興和綠色農業發展成果,全景式演繹「中國蜜橘之鄉」的獨特魅力。
2019年黃巖柑橘旅遊節。羅冰詩攝
記者從黃巖區文廣旅體局了解到,本屆旅遊節還包含台州市民間美食巧女活動、特色橘宴、農產品及農家小吃展銷、貢橘園文化節、旅遊風情小鎮活動月、國樂鄉村民樂會、環長潭湖騎行、橘鄉親子採摘遊等一系列文旅推介活動,將持續至12月中旬。
山水為指引,邂逅文人墨客
11月8日下午,「未相約而遇見——邂逅神仙居」詩會在仙居神仙居景區海拔800多米的印心臺開啟。
從午後暖陽直至夕陽西下,在遠眺觀音峰的美景中,主持人以茶話訪談的方式串聯講述,10餘名來自全省各地的朗誦愛好者面向巍峨大山,精神飽滿地進行詩歌朗誦,為現場聽眾帶來原生態的視聽享受。其中,既有抒發家國情懷、感懷自然萬物的《讀中國》《四時讀書樂》《春》《夏》《秋》《冬》等,也有展現仙居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夢遊天姥吟留別》《神仙居》《到永安溪漂流去》《六月的仙居》《楊梅節》《天姥山打開我仰視的雙眼》等。
這場在神仙居之巔舉辦的人文詩會,是「行至仙居就是仙」2019仙居文化旅遊季活動之一。
「未相約而遇見——邂逅神仙居」詩會。鄭建昇攝
據悉,作為文旅融合後浙江省縣域城市首次舉辦的文化旅遊季,仙居打造了從11月1日至12月31日持續兩個月、橫跨文體的活動季,包含「愛在深秋」越劇節、「神仙居杯」2019全國扁帶錦標賽、「唐詩為媒 新天仙配」集體脫單活動、首屆神仙居漢服禮樂大會、第八屆台州市體育旅遊休閒節暨神仙居站體驗活動、「千尋廣度」首屆新長徵毅行挑戰賽、新疆民族樂團絲綢之路音樂會、2019中國最美綠道馬拉松、「人在仙居 心隨高遷」高遷古院院主全球招募會、「百縣千碗」仙居味道品嘗會、「萬年仙居·多彩非遺」仙居非遺展示展演等活動,內容涵蓋傳統文化、體育競賽、美食品嘗、唐詩歌會等多個類別。
旅遊離不開吃、住、行。為了給遊客更好的體驗,仙居縣文廣旅體局聯動轄區內各涉旅單位實施優惠措施,在旅遊季期間,遊客可享受大幅度、全方位的優惠福利。比如,越劇節期間,每天500張門票免費回饋遊客;所有A級景區門票大幅下降,神仙居景區門票從110元下降為70元,且憑票可免費乘坐接駁車;所有星級飯店房價特惠,餐飲打折;精品網紅民宿8折優惠;特色餐館、電影院、健身房、KTV等娛樂餐飲企業,也可憑仙居境內景區門票享受特色優惠。
唐詩作紐帶,共享文體盛會
11月22日晚,2019年臨海古城文化節在臨海市體育中心啟幕。古城文化節於1998年首次舉辦,至今已舉辦12次,是全方位展示臨海古城文化與山水風情的盛會。
2019年臨海古城文化節。雒溢凡攝
當晚的文藝演出以「初心引領 追夢千年」為主題,分《韻·萬卷臨城》《行·唐詩之路》《繪·江南雅世》《融·和合為美》《浩·大道之行》五個篇章,以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臨海的發展歷程為主線,從古至今鋪展晚會脈絡,以一幅幅捲軸為線,融合舞蹈、情景表演、古詩吟誦、詩畫講述、情景歌舞等多種表現形式,再現千年古城的發展蛻變。
據悉,古城文化節還策劃了第七屆戚繼光學術研討會、「弦動古城」首屆台州府城吉他名家演奏會、「台州府城」杯明星足球賽、「古城節拍」打擊樂藝術節、「古城之聲」音樂會、「古城越韻」越劇專場、書香府城悅讀會、2019臨海市第十一屆百公裡毅行、項士元先生謝世六十周年紀念活動、電視劇《漫長的告別》台州府城開播儀式、戚家軍陣形巡城、漢服古風活動快閃、台州府城美食節暨「百縣千碗·府城家宴」品鑑會、「千年古城·更憶臨海」全國攝影大賽作品展等近20項活動,為市民和遊客奉上一場文體盛會。
同時,第二屆台州唐詩之路文化旅遊節也在臨海啟幕。「一臺山水半唐詩。」臨海作為浙東唐詩之路的主要目的地,曾有眾多文人騷客來此追慕先人、留戀山水、擊節高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雙節」齊辦,旨在以唐詩為紐帶、以活動為容器,激活市民和遊客身臨其境的深度感官體驗,既考古「詩路」歷史,更詮釋「詩路」的時代價值,儘早實現台州人民「讓詩與遠方走在一起」的美好期許。
(本版配圖除署名外均由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提供)
編輯丨張莉貝
微信小編丨單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