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7月1日,有「華東第二通道」之稱的商合杭高鐵正式通車。這條高鐵不但使合肥「史上第一次」不經過南京直抵杭州,待滬蘇湖高鐵建成後,並聯上海,還串起皖南門戶城市宣城,為下一步連通黃山埋下「伏筆」。
對此南京交通和規劃部門很受觸動,呼籲儘快啟動寧宣黃高鐵,把以黃山為代表的皖南名嶽、浙西山水,以軌道串聯成長三角共同的「後花園」,把寧宣黃髮展帶建成繼滬寧合、滬杭、寧杭等5條經濟帶之後的「長三角第六邊」。
南向高鐵盲點,
成南京「柔軟的下腹部」
商合杭高鐵從隴海線的商丘南下,經過皖北的阜陽、淮南到合肥,再折向皖南,經湖州到杭州,在南京以西的安徽城市帶上劃了一道弧線。這條鐵路線距南京最近的蕪湖也有近100公裡,為何讓南京有關部門感到「失落」?
「我們著急的是,南京作為長三角重要交通中心城市,南下高鐵通道不暢,以及和風景區黃山的疏離。」南京城市與交通規劃研究院董事長楊濤說,南京打造「米」字形高鐵網,東到上海,西往蕪湖、武漢,北上北京,都有了高鐵,寧淮、南沿江高鐵也已開建,然而南下宣城和黃山,卻欠缺高鐵通道。如今從溧水、高淳到宣城、黃山,風景秀麗但交通、旅遊串聯不夠,成為高鐵網絡的盲點,是南京都市圈「最柔軟的下腹部」。
相比之下,合肥不但通過商合杭高鐵直通杭州,還把高鐵線修到皖南的家門口(宣城),將來宣城到黃山高鐵建成後,合肥將有兩條高鐵線通往黃山(另一條是合肥—銅陵—黃山),一東一西把皖南擁在懷中。商合杭高鐵通車後,合肥也初步形成「米」字形鐵路網,將來還將開建通向鄭州、青島、馬鞍山等方向的高鐵線,推動「米」字形向「時鐘形」轉變。
省發改委基礎產業處褚志宇分析說,商合杭高鐵能夠提早謀劃並儘快上馬,是鐵路部門以高鐵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並為京滬高鐵分流的戰略考量。目前,京滬高鐵濟南以南到上海客運飽和,貨運接近飽和,從隴海線南下與京滬線大體並行的商合杭高鐵成為優先選擇。此外,商合杭高鐵把中原經濟區、大別山區、皖南連上長三角腹地,並從杭州繼續南下經寧波形成出海口,對沿線經濟區的帶動作用很大。
「旅遊西進」黃山,
杭州獲益多多
商合杭高鐵通車引起南京有關部門關注的是,在牽手風景區黃山共同發展上,南京落在了後面。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葉斌曾在多個場合疾呼,儘快啟動寧宣黃鐵路建設。「2015年底商合杭鐵路開工時,我就呼籲儘快啟動寧宣黃鐵路建設,如果當時同步建設開工,眼下商合杭高鐵可以通過宣城中轉,南京和合肥都可以通過高鐵到黃山。」
「黃山對海內外遊客有著巨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省旅遊學會副會長、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沙潤說,誰和黃山「走近了」,就能從合作發展中受益。
對此杭州「先行一步」。沙潤介紹,近年來杭州力推「旅遊西進」,尤其是杭黃高鐵通車後,從杭州到黃山只需一個半小時,沿途串起桐廬、千島湖、富春江等山水名勝,累計有7個5A景區和20多個4A景區,杭黃旅遊帶聯繫密切,旅遊組織成熟。世界文化遺產西湖和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黃山聯手拓展國際旅遊市場,杭州成為黃山吸引國際遊客的重要中轉站。
相比之下,南京排名較後。目前南京到黃山,無論是開車還是從杭州繞行,都要3個多小時。沒有黃山的呼應,南京在吸引國際遊客上很難「沾光」。
「南京和黃山,一個是世界著名古都,一個是世界級風景區,兩者合作空間很大。」沙潤說,南京往南,從溧水、高淳、宣城到黃山,處於山嶽為特徵的徽州文化向以河谷為表徵的金陵文化的漸變地帶,不但擁有黃山、南京兩個重量級景點,還擁有高淳慢城、皖南古村,以及從涇縣綿延至茅山的紅色紀念地,「如果交通不是難題,極有條件組織起國際精品旅遊線路」。
寧合杭都市圈,
競相逐鹿皖南山水
對於南京有關部門的呼籲,省有關部門回應說,寧宣黃鐵路其實是從渤海灣、魯南、蘇北經南京、黃山直抵海西的大沿海通道的一部分,縱向連接京滬、商合杭等高鐵,推動山東半島、長三角和海西經濟區交流合作。隨著寧淮通道去年開工,寧宣黃鐵路開始積極籌備,目前已完成預可研,並納入「十四五」鐵路建設規劃。
楊濤介紹,從南京經宣城、黃山到梅州的鐵路線,相當於國家大沿海高鐵複線大通道,沿線串聯城鎮、人口遠高於商合杭高鐵通道,一旦建成,客流也必將超過商合杭高鐵。
省有關部門希望,寧宣黃高鐵能夠在「十四五」前期開工建設。記者在有關部門公示的規劃圖上看到,這條鐵路起自南京北站,利用上元門過江通道接入南京站,引入江寧站後向南與揚馬城際鐵路併線經過祿口機場,向南設立溧水西站、高淳站、宣城站等,最後接入黃山站,全長360公裡——車站、機場、高鐵聯動發展,南京把這條鐵路納入整個城市的交通樞紐建設中。「這條鐵路時速350公裡,比杭黃鐵路快,南京到黃山只需1個多小時,建成後對區域經濟的帶動力,不亞於商合杭高鐵。」楊濤說。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宣城市市長孔曉宏說,安徽南部已成為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競相逐鹿的交界地區,呼籲儘快啟動寧宣黃鐵路建設,展開城際旅遊協作。「有風景的地方就有新經濟。」楊濤認為,逐鹿皖南的不僅有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還有合肥都市圈;被「逐鹿」的也不僅是皖南,還有蘇浙皖交界處的大片山山水水,它們是整個長三角的「後花園」。
沙潤認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中不能忽視繁華城市帶背後這片山水和名勝區對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他甚至認為,黃山應成為上海、杭州、南京、合肥之後的長三角「第五極」。當前,滬寧合、滬杭、合杭已是極具活力的產業經濟帶,寧杭打造生態經濟帶,杭黃成為旅遊經濟帶,唯有寧宣黃髮展帶還是一條「軟邊」,是亟待振興的「第六邊」。
褚志宇表示,我省不但將儘早上馬寧宣黃高鐵,還考慮規劃鎮杭鐵路連接千島湖,以及在既有寧杭鐵路以西建設寧杭二通道。「這3條鐵路線都通向蘇皖浙腹地,將把長三角的秀美山水,融入南京一小時都市圈。」
記者 顧巍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