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肖義強 搜狐城市
1921年3月,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首次出國旅行,他用三個月時間水陸交替遊歷了滬蘇杭、寧鎮揚、京津漢等十餘個大中城市,其中江南之行耗時彌久。
回國後芥川出了本《中國遊記》,字裡行間「吐槽」甚多。關於旅途通勤,他也沒有好言語。「夜裡十二點左右從蘇州火車站乘上火車,抵達鎮江已是黎明時分」、「到達杭州車站,已將近下午七點鐘」,類似抱怨屢次出現。
從蘇州到鎮江,100年前即便坐火車也需數小時。如今,從蘇州北到鎮江南,最快的一班高鐵只需要34分鐘,這是長三角城際交通的縮影。
強者恆強,包郵區還在提速。長三角鐵路今年計劃投資超900億元,開通新線裡程逾1000公裡。上個月,作為試點省份的浙江江蘇接連發布「交通強國」方案,隨後「長三角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發布,在這一系列藍圖裡,圍繞著高鐵大動脈,有城歡喜有城憂。
上海依舊是核心中的核心;南京在高鐵肇興後一度被邊緣,現在它又回來了;蘇州依舊等不來跟經濟相稱的交通樞紐地位……撇開這些熱門城市不談,搜狐城市留意了上述規劃裡的一些「冷、鮮」區域。
蘇北高鐵初織網
截至2019年底,長三角鐵路已開通合寧、合武、甬臺溫、溫福、京滬、滬寧、滬杭、合蚌、寧杭、寧安、杭甬、杭長、合福、鄭徐、金麗溫、衢九、杭黃、青鹽等18條高鐵線路。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擔負蘇浙滬皖境內的鐵路項目建設。2019年,該集團公司完成基建投資854.12億元,連續4年保持800億元以上,居全國首位;鐵路運營裡程達11632公裡,其中高鐵裡程達4997公裡,居全國之首。
滬蘇湖高速鐵路示意圖
長三角鐵路部門計劃今年開通商合杭高鐵合肥至湖州段、通滬、合安、連鎮南段、衢寧等8個項目,力爭10個;開工建設滬蘇湖、金建、合新、北沿江合肥至上海段、北沿江武漢至合肥段、寧蕪鐵路增建二線等6個項目。
具體到江蘇省,2019年底,徐宿淮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連淮段」通車,連雲港、鹽城、淮安、宿遷等蘇北4個設區市首次通上時速250公裡的高鐵。到今年年底,江蘇計劃將有4條高鐵建成開通,包括:滬通鐵路一期、連淮揚鎮鐵路(淮鎮段)、鹽通鐵路、連徐鐵路。屆時,江蘇高速鐵路裡程將增加654公裡。
交通強國江蘇方案裡提到,要加快高快速鐵路建設,打通國家高鐵幹線江蘇境內路段,完善區域高快速鐵路網絡。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同步開通的徐宿淮鹽鐵路與連鎮鐵路連淮段,以及今年建成的連徐鐵路、鹽通鐵路、連鎮鐵路淮鎮段,將形成蘇北區域高鐵網絡,填平江蘇高鐵窪地。2020年底,江蘇將基本實現所有設區市之間「2.5小時可達」,初步搭起全省幹線鐵路連線成網的主骨架。
連淮揚鎮鐵路(淮鎮段)
其中,連淮揚鎮鐵路是連接蘇北、蘇中、蘇南地區的南北縱向「脊梁骨」,具有京滬高鐵輔助通道的重要功能,北接青鹽鐵路,可快速進入環渤海經濟區,向南接入滬寧城際鐵路。
連徐鐵路東連連鹽鐵路和連淮揚鎮鐵路,西接徐州樞紐,今後,連雲港「能上能下」,還可直抵中西部的鄭州、西安等地,如此有利於提升新亞歐大陸橋的鐵路運輸能力。
放眼蘇北鐵路網,鹽通高鐵是除徐州之外的其他幾個蘇北城市快速進入上海都市圈的唯一高速鐵路通道,鹽通鐵路開通,將進一步盤活蘇北鐵路網。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對媒體表示,「蘇北突破使江蘇鐵路由窪地到走在全國前列的畫卷正疾速展開,遍布全省的高鐵網一步步密織起來,地域地理上的因素將逐步淡化。」
2019年全國城市GDP100強排行榜中,宿遷以3099.23億元位列全國第80名。高鐵將蘇北腹地通達外界的時間大大縮短,蘇北、蘇中、蘇南,以及長三角城際間要素資源配置會日漸優化。
「蘇北從在長三角相對邊緣化的區域,進而與長三角核心城市無縫對接,深度整合。」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丁宏表示,如果不能緊抓戰略機遇,圍繞高鐵機遇進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全新謀劃,也有可能發生「虹吸」效應,使自身的資源被沿線大城市反向吸納,從而造成更大的區域落差和不平衡現象。
皖南入圈江浙滬
同樣擔心「虹吸」效應的還有安徽。
2016年,安徽8個城市(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正式「入群」,長三角城市群範圍也從原來的「一市兩省」擴展到 「一市三省」。
作為新成員,安徽與江浙滬的差距頗大。就當前而言,安徽在經濟實力、產業結構、城鎮化水平、對外貿易等方面均遠遠落後於江浙滬。如何融入?交通是最好的抓手。
杭黃鐵路
2018年底開通運營的杭黃高鐵,徹底打通了浙江西部至安徽南部山水相隔的天塹。不僅大大壓縮杭州至黃山間的時空距離,更使得自古以來交通不便的皖南地區融入江浙滬「一小時交通圈」。鐵路沿線城市加入了「長三角高鐵經濟圈」,還牽手全國超過70個城市,與西北、華北、華東、華南等地區實現互通。
去年年底,中東部地區的8個重點高鐵項目在安徽集中開工。它們分別是合新高鐵、池黃高鐵、宣績高鐵、淮宿蚌城際、巢馬城際、銅陵江北港鐵路專用線、池州東至經開區鐵路專用線和安慶長風港鐵路專用線。其中,池黃高鐵、宣績高鐵的建成,將分別與合福高鐵、杭黃高鐵、寧安客專、商合杭鐵路、昌景黃鐵路等多條高鐵聯通。
上述項目的實施,將形成合肥、蕪湖、宣城、績溪、浙江建德、金華、溫州的高鐵通道,皖南蕪湖、宣城及周邊黃山市對外高鐵交通將更為暢達。
除了入群的八個城市以外,安徽北部的阜陽、亳州也借到了東風。隨著京港高鐵商合段、鄭阜高鐵的開通運營,阜陽市、亳州市邁入高鐵時代,安徽16個省轄市實現高鐵「全覆蓋」。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分析,像皖北的阜陽、亳州等地,人口密集,但以農業為主,經濟發展十分滯後,工業化和城鎮化率都比較低,大量人口外流。在高鐵開通後,未來這一區域可以充分發揮勞動力豐富的優勢,積極承接長三角發達地區的製造業轉移落戶,普通製造業在這些地方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4月24日,安徽省發改委負責人介紹,今年將開通運營商合杭高鐵合肥以南段,力爭開通合安高鐵;全面開工合新高鐵和巢馬、淮宿蚌城際鐵路,力爭開工合肥—南京高鐵,淮北—阜陽、六安—安慶鐵路,寧蕪鐵路擴能和有關鐵路專用線。全年力爭完成鐵路投資400億元,開通運營高速鐵路255公裡以上,開工建設新線800公裡。
滬杭磁浮再上馬
相較於江蘇安徽而言,浙江的高鐵建設稍顯平靜。不過,這裡有道「頭啖湯」。
4月中旬,浙江「交通強省」建設動員大會明確,浙江將推進沿海高鐵、滬杭甬超級磁浮等千億元「超級交通工程」建設。總投資千億元級別,滬杭超級磁浮工程是個怎樣的項目?
中車四方市場部人士向媒體確認:如果項目落地的話,應該就是該公司的「600公裡高速磁浮」,該車去年在杭州參展過。目前國內只有四方在研發高速磁浮項目。
上海到杭州的距離為200公裡,1949年竺可楨從杭州坐火車去上海時,他在日記中記錄的兩個城市間距離,是整整13個小時。如果架設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浮列車,按照最高時速開,從杭州到上海僅需20分鐘。」
滬杭超級磁浮的上馬,可謂一波三折。項目最早於2006年被國務院批准,原計劃於當年年內開工,2008年底建成,2009年試運行,2010年世博會開幕前正式投用。但項目長期存在爭議,開工時間被無限期擱置。2013年,浙江省政府撤銷滬杭磁浮項目建設領導小組。
主要反對者、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認為磁浮投資大、成本高、客流少、無法兼容高鐵網絡,只是「城市玩具」,甚至專門撰文《京滬高速鐵路不採用磁浮技術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同濟大學教授孫章則是主要支持者,他認為磁浮的造價、輻射、票價等都與已有交通方式相差無幾。
去年底,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關於滬杭磁浮項目的態度還是「積極審慎開展規劃研究」。半年後,項目躋身浙江「十大千億」交通工程之列。
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
去年5月,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去年底,該試驗樣車首次真車亮相浙江國際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今年,預計工程樣車將下線。明年該項目將在調試線上開展系統綜合試驗,完成集成驗證,形成高速磁浮工程化能力。
自從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高速磁浮列車被多省市列入布局規劃,湖北、四川、廣東、海南多地都傳出了要修建超級磁浮的消息。
磁浮在中國是有先例可循的。2006年,中國首條磁浮線路在上海開通運營,西起浦東新區龍陽路地鐵站,東至浦東國際機場,正線全長30公裡,設計最高時速430公裡,單向運行時間8分鐘。不過有評論認為,其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或商業意義。
目前,世上唯一一條在建中的長距離磁浮線路,是日本東京-名古屋磁浮新幹線。從2013年開工,計劃2021年竣工,全長約290公裡,計劃乘坐時間為40分鐘,時速在500公裡左右,比當今中國任何一條輪軌高鐵都要快。
技術上,中國、德國、日本和美國的馬斯克都在攻關,磁浮最終目標是真空管運行。在0.5個大氣壓的通道中時速可突破800公裡,真空管時速可以達1500公裡以上。
在「十三五」交通規劃中,磁浮技術是必須突破的關鍵技術;在《交通強國建設綱要》裡,也提出合理統籌安排時速600公裡級磁浮系統。
浙江此時重提滬杭磁浮,也就有了註腳。只是這條首開先河的長距離磁浮項目能否落地,還存在極大的變數。
長三角今年計劃通車的高鐵(紅色)
不管火車怎麼跑,路網肯定是越來越密。根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到2025年,長三角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基本實現,軌道上的長三角基本建成,鐵路網密度將達到507公裡/萬平方公裡,未來6年長三角新建鐵路將達6600公裡。
長期從事城市與區域綜合交通戰略研究的南京市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濤建議,形成主要城市群之間高鐵一日交流圈,規劃建設覆蓋國土空間層的複合高鐵通道,長三角可共謀「新京杭高鐵」。
以佔全國1/26的面積,創造了全國近1/4經濟總量的長三角區域,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文化最繁榮、人民生活最富庶,其對道路互聯互通的需求永不止息。
資料來源:揚子晚報 新華日報 第一財經 中國新聞周刊 中國遊記 出行一客 中安在線 澎湃新聞 智谷趨勢 鐵路建設規劃等
原標題:《高鐵上的長三角:蘇北皖南提速、滬杭嘗鮮磁浮》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