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
明日(2月11日)是浪漫的元宵節。自古以來,元宵節就有賞花燈、猜燈謎的習俗,而說到賞花燈,不得不提與我們一峽之隔的臺灣。
臺灣地區有三個規模較大的燈會,臺灣燈會、臺北燈節、南投燈會,各色各樣的花燈、花車令人眼花繚亂。
每年臺灣燈會都會有一盞以生肖為主題的主燈,今年也不例外,主燈以鳳凰昂首想要飛為造型,名為「鳳凰來儀」。
這隻鳳凰將於正月十五在雲林點亮。說實話,未讀君對這種充滿科技感和金屬感的燈沒有什麼好感,總感覺少了點心意和溫度.
再來說說臺北燈節,去年的主燈是「福祿猴」——
等……等一下,這個畫風好像不太對?這壯碩的亞洲人典型葫蘆形身材,充滿自信的眼神,胸口託起的大桃……這就是傳說中的福·祿·猴?
還有南投燈會上的奇葩生物,辣得未讀君要失明啊!
臺灣網友將這隻迷之生物親切地命名為「土撥鼠」。
臺灣網友紛紛表示自己過了假的元宵節。這一定不是臺灣花燈的真實水平!
還好未讀君在將要放棄時,看到了這些古香古色被賦予靈魂的花燈,一起來洗洗眼睛吧:
▲臺灣高雄燈會花燈隧道一角 | ins:sandy_hank
▲臺灣高雄燈會花燈隧道 | ins:_______hy_______畢竟,在臺灣,制燈是一門古老的工藝,直到今天民間也仍有代代相傳的制燈職人。
今天,未讀君就來介紹有一位專注燈籠製作的職人(匠人),她一輩子只做了這一件事。
也正是因為她這份「堅持」,讓我們有機會領會傳統手工藝古樸的風採。
職 人 檔 案姓名:張美美
出生:最高機密
職業:老棉成商行第三代老闆
志願:一手撐起百年老店,傳承燈籠紙業文化
「老棉成商行」是臺灣的百年老字號,成立於1915年,位於臺北市迪化街。
老棉成商行是由張美美的祖父創立,一開始並不是做燈籠賣燈籠,而是靠賣一些去寺廟拜拜用的紙錢起家。
後來由於「二戰」,禁賣紙錢,張祖父轉賣棉被,這也是「老棉成」為何有個「棉」字的原因。
▲如今的「老棉成商行」,圖片來源見水印
到了張美美父親那一代,燈籠的市場需求很大,父親也就著手做起了燈籠加工,父親手藝精湛,美美耳濡目染。
可命運弄人,1980年,父親中風過世,美美不得不鼓起勇氣繼承家業。
靠著一點點的經驗積累,美美在燈籠製作上駕輕就熟,在保持原有傳統燈籠樣式的同時,還融合了流行元素,研發出新式燈籠。
花布燈
將客家傳統花布剪裁之後糊在紙燈籠上,色彩鮮豔,喜氣洋洋。各色毛線燈
各種不同顏色的毛線纏繞在燈籠上, 上了膠之後, 毛線會變得堅固,拿掉燈籠模型之後就剩下鏤空的毛線燈。還會做些比較有趣的卡通燈籠在過年、元宵節時販賣,小朋友看了都歡喜非常。
燈籠好看,做起來十分費勁。
先要做好燈籠的骨架,用紙糊好,乾燥後再刷色,刷好後再寫字,寫好後再等它幹。一個精緻的燈籠就再這一步步煩瑣的過程中成形。
這樣的製作速度根本比不上機器,再加上燈籠並不是生活必需品等種種原因,來找美美的客人越來越少。
▲手繪「老棉成商行」內景和張美美
雖然老棉成商行的訂單數不斷下滑,但更讓張美美擔心的是,她的孩子們人人都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對這項沒有假期收入時好時壞的工作並不感冒。
如果無人接班,讓如此寶貴的手藝白白葬送,豈不是更讓人傷心。
▲手繪版張美美和店內自製小燈籠
張美美現在能做的,只有憑一己之力堅持,看得出她是真的捨不得。
她只是想讓更多的孩子知道有一門傳統手藝,有這份最純真的而不是冷冰冰的快樂。
是啊,在未讀君還小的時候,元宵節能有一個燈籠,會讓我興奮一整天,到處顯擺。
而現在的小朋友,童年只有大型商場中的娛樂設施,和電子設備上的動畫與遊戲,最原始的快樂很難再還原。
▲圖片來自ins:wuandy0823燈籠的美好寓意更是很多小物件難以比擬的,一份小小的亮光能夠點亮大大的希望。
家門口的大紅燈籠是遊子的回家信號,孩童手中的小提燈是無數回憶的源泉,商鋪掛起的迎財送福也是一份童叟無欺的真摯。
如有買燈籠需求,或者想要見識一下這位老手藝人請看:
老棉成商行
since 1915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二九八號
電話:(〇二)二五五七八八五六
時間 :上午九點到晚上十點
…
像張美美這樣執著於一份美好的手工職人,在臺灣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就如同我們身邊吹糖人兒的手藝人,徒手剪紙的「藝術家」,總是用卓越的手藝讓人眼前一亮。
▲臺灣門神職人:劉家正
▲臺灣糊紙職人:林我福
▲臺灣陶瓷職人:許朝宗
.
這些「職人」用「職人態度」精耕自己的一方天地,用雙手製造良品,每一件成品都是心血的雕刻,一尺一寸地細心打磨。
在現今的年月,我們總是會在一件事還未完成的情況下,下了定論覺得自己不適合,而轉手其他行當,這或許正是缺少職人們的這份堅持與孜孜不倦。
《職人志》
黃靖懿 / 嚴芷婕 著
未讀·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為了讓更多人對這群「職人」有些了解,看到他們的真實生活,未讀君出了本《職人志》。
這本記錄美好的小書,由這兩位對傳統手工藝心之神往的90後設計系臺灣女孩完成。
▲手繪版黃靖懿、 嚴芷婕
她們在畢業後沒有急著就業,而是在老師的鼓勵下走訪了臺灣各地的老手藝人,選取了52種代表性行業,52位老字號傳承人,記錄下正在凋零的傳統手工藝之美,更有手藝人一輩子的人生感悟。
▲《職人志》走訪的臺灣職人們,戳大更清楚
對她們倆來說,一年間的每次拜訪都是一次旅行,看看沿途的風景,感受強大的人文底蘊,大概一輩子也就這麼一次機會。
▲《職人志》內頁,52位職人每人一份報紙
這本書,花費了她們全部的精力製作完成,在排版設計上更是匠心獨具,用民國舊報紙+臺灣味手繪的新形式,萌萌的畫風,故事性極強的文字介紹,讀起來根本停不下來啊。
《職人志》也因其無懈可擊的細節,入選2014年臺灣最美的30本書,獲得2013年開卷好書獎及新一代設計金獎。
▲萌系手繪小工具,好想要啊
每份小報分為「職人故事」「工法步驟」「製作工具」「作品櫥窗」等幾個小欄目,有職人們的生活感悟,還有技藝工法乾貨分享,讓我們這些對傳統知之甚少的年輕人,愛上這門手藝。
▲本圖右下為花邊小料,左下為店鋪地址,每份都有哦~
除正篇內容,還有模擬老報紙的「分類廣告」,徵婚啟事、離婚聲明、各類廣告等花邊小料,讓閱讀變得更加生動。
這份《職人志》還兼備旅行攻略的實用功能,每份報導後都會有職人小店的詳細地址、地圖、聯繫電話,你會發現一條獨特的沒人走過的路線~
…
用一本書回味傳統手工技藝的精彩,重溫老「職人」堅持的信仰,把日復一日過得充滿力量吧。點擊「閱讀原文」或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帶一本回家,好不好麼~
部分內容參考 生命力新聞 中國時報 報導
編輯=家寶 渣總 | 轉載請聯繫後臺
投稿/合作 unreadsky@163.com
- 今日互動 -
一輩子只能做一個職業,你會選擇什麼?
歡迎大家多多留言
▼52位職人的52種令人敬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