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內蒙古」吃在清水河(之十)——古法壓榨胡麻油

2020-12-14 活力清水河官方號

吃在清水河(之十)古法壓榨胡麻油——點綴了一日三餐,香醇了平凡歲月壓榨胡麻油在我國有著悠久的食用歷史,遠在公元前 200多年已有關於油用亞麻的記載。古法壓榨是靠物理壓力將油脂直接從油料中分離出來,全過程不涉及任何化學添加劑。古法壓榨是指熱榨,熱榨需要將原料炒熟,榨出來的油不僅口感濃鬱香醇,也保留了胡麻籽的營養成分。清水河胡麻油風味獨特、芳香濃鬱、油質清澈,顏色不同於一般食用油的金黃透明,而是褐紅色不透明的,有一種沉沉的感覺。煎、炸食品油不變色,在涼拌食品中,保留了特有的味道,清香而不膩。在過去,清水河人常年四季的食用油只有胡麻油一種,在那些食物匱乏的貧窮日子裡,胡麻油在日常生活中特別珍貴,有句老話「吃一個油花兒激靈三天。」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食用油的品種也多了起來,常規的有花生油、葵花油、大豆油、玉米油、橄欖油等等。不過,胡麻油與葵花、花生油是不一樣的,胡麻油經加熱後做菜和食品,會散發獨特的胡麻籽的香味。在清水河,拌餃子餡、拌涼菜、油炸糕、烙餅這些傳統美食的製作,是離不開胡麻油的。我有個忘年交朋友喬阿姨,特別會做飯,她在清水河居住時經常去我家裡找我說話,每次見面都教我家常飯菜的做法。喬阿姨有段時間在包頭帶孫子,回來跟我說,超市裡買的花生油和葵花油炒菜還好,不過,包餃子的話,還需要咱清水河的胡麻油,不然,這餃子出鍋吃起來就缺一種味道。後來,喬阿姨搬了呼和浩特市長住,每次回清水河,總會帶幾瓶胡麻油,她說,離了胡麻油,她的飯菜就沒味了。喬阿姨今年八十歲了,已經是四代同堂的老人,還是那麼熱愛生活、喜歡下廚給兒女和孫子外孫做頓飯,清水河胡麻油,也是她每頓飯必不可少的佐料。我每次包餃子拌餡或拌涼菜,都會想起喬阿姨的話。胡麻本是亞麻的一種,適宜在涼爽的氣候生長。是古老的韌皮纖維作物和油料作物。胡麻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山西、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地。清水河縣是內蒙古中西部地區胡麻的主產縣,縣域境內大部分區域都適合胡麻種植,東部山區韭菜莊、北堡等地由於地理、氣候條件,成為優質胡麻的主要種植區。每到夏季胡麻花開季節,漫山遍野一片海藍色,讓山區增添了一份浪漫之色;而冬季的農閒季節,油坊裡壓榨胡麻油的場景又是另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古老的胡麻油壓榨技藝需要經過選料烘炒、配料磨料、 蒸油上量、勻實包坨、進油壕、緊垛壓榨、出坨碎麻糝、蒸麻糝、 淨油取麻糝等環節。講究用石磨低溫磨料,選料嚴密,烘炒合適,配比適當,低溫碾磨,適時上量,高溫蒸油,嚴實包坨,平穩入垛,上錘平穩、力度均勻。傳統壓榨工藝就是從炒料到榨油整個過程都是純粹物理壓榨,採用人工榨油方法,炒籽需要經驗特別好的師傅才能把胡麻籽的香味炒出來,對火候的把控也非常重要,胡麻籽炒好之後,再用傳統的石磨進行研磨,研磨成菜籽餅之後,然後包起來堆放在一起,利用重物撞擊來榨取胡麻油。清水河胡麻油特殊的壓榨技藝,凝聚著祖祖輩輩壓榨工人的智慧,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化機械生產替代了部分工序,榨油過程利用電力和大型機械實現油脂的榨取,不再利用傳統人工或者重力壓榨。但是主要的工序依然是靠人工操作,靠人本身的經驗來掌握,這種傳統技藝任何時候都是機械無法替代的。我們如今傳承的不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代代相傳、綿延不絕的文化。(本文部分圖片由內蒙古攝影家協會會員賀廣生老師提供。)

作者簡介:木子姐姐,實名李潔,企業工程師,清水河縣作家協會會員,呼和浩特市作家協會會員。外表樸素、靈魂有趣的中國內蒙古大媽。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喜歡文字、喜歡收藏,關注流浪動物。個人公眾號【木子姐姐說】創建者。

來源:清河創客

編輯:王子夜

審核:薛宇飛

相關焦點

  • 文化遺傳之---胡麻油
    在中國北方有一種全國別的地方都沒有的食用油-----胡麻油。在山西大同,河北張家口,內蒙古部分地區種植這一種油料作物胡麻。胡麻適宜在涼爽、溼潤的氣候生長。胡麻起源於近東、地中海沿岸。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山西、甘肅、寧夏、內蒙古等省。
  • 吃在清水河(之四)——清水河糕
    記得那次中午我們在老牛灣吃飯,主食就是酸米飯和糕,她吃了幾個山藥絲絲韭菜餡油糕,讚不絕口。晚上吃飯時我徵詢曉梅吃什麼時,她非常可愛地說「再把中午的糕上一盤。」逗得我們一桌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有句老話「三十裡的莜麵二十裡的糕,十裡的豆面餓斷腰」,糕一般也是個耐消化的吃食,想不到曉梅這麼愛吃。
  • 「精美視頻」一滴醇香 百年錘鍊|流傳在克什克騰草原上的古法榨油...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油錘大,油錘圓油錘伴隨保平安錘起錘落錘頭穩錘打麻油代代傳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經棚鎮常善村,是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門古法榨油工藝已在當地流傳了700餘年,明清時期,山東人孟吉星將錘打麻油技藝傳入這個小山村,並在此開設老油坊。20世紀六七十年代,當地的古法榨油工藝就已遠近聞名,享有盛譽。胡麻,也稱亞麻,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已有記載。胡麻的種植需要溫和涼爽的氣候。克什克騰旗地處遼闊的內蒙古高原,西拉木倫河在此發源。
  • 胡麻油 – 聞聞都很香的蔚縣絕裡香胡麻油成為網紅胡麻油
    在中國,主要分布在甘肅 、山西北部大同地區,河北張家口、寧夏、內蒙古、新疆等地種植。胡麻油富含α一亞麻酸及各種不飽和脂肪酸,在人體內可直接轉化成DHA和EPA,胡麻油中含40%以上的亞麻酸,這是植物油中最高的,是一種經濟實用的「深海魚油」。
  • 寧夏自治區市場監管廳抽檢:2批次壓榨胡麻油不合格
    標稱寧夏成玉植物油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1批次壓榨胡麻油(規格型號:1.8L/瓶;生產日期/批號:2019/5/3/20190503)樣品和標稱寧夏伊河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金伊河壓榨胡麻油(規格型號:1.8L/瓶;生產日期/批號:2019/8/10/20190810)樣品被檢出不合格。
  • 《內蒙古羊肉燒賣專用胡麻油團體標準》12月2日實施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張圓)12月3日下午3:00,「溯食材真品質、源中國好糧油」餐飲主要食材溯源戰略合作暨授牌儀式在呼和浩特市舉行,活動現場介紹了《內蒙古羊肉燒賣專用胡麻油團體標準》。本次活動是由內蒙古每採供應鏈管理公司、中糧集團、中儲糧和渤海油聯合主辦,內蒙古烹飪餐飲飯店行業協會、內蒙古自治區餐飲服務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內蒙古燒麥美食文化專業委員會協辦。活動現場內蒙古每採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與多家食材供應商進行了溯源戰略合作的籤約儀式,並且為內蒙古女神餐飲管理公司、華麥香餐飲等十家餐飲專供溯源合作單位授牌。
  • 寧夏最大胡麻油生產線落戶海原
    5月26日,寧夏亨源糧油有限公司2萬噸胡麻油生產線在海原新區正式落成投產,這是目前寧夏最大的胡麻油生產線。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解孟林出席落成儀式並剪彩。  寧夏亨源糧油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5月,總投資1971萬元,是集生產、銷售中高檔食用油為一體,具備規模化、現代化生產能力水平的私營企業。
  • 內蒙古:清水河老牛灣——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歷程
    ,七彩繽紛的氫氣球飛向高空,內蒙古清水河老牛灣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儀式隆重開幕,標誌著老牛灣國家地質公園正式通過國土資源部的驗收,向公眾開放。時任呼和浩特政府市長的秦義同志在申報創建老牛灣國家地質公園期間,先後十多次深入實地調研,指導申報創建工作。從2012年6月下旬開始,北京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教授田明中一行對清水河縣地質地貌、自然及人文景觀進行了全面考察和分析,對擬建清水河老牛灣地質公園範圍內的主要地質遺蹟資源、人文歷史資源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研究,並收集了大量的相關基礎資料。
  • 內蒙古通報巴彥淖爾2批次胡麻油苯並[a]芘超標
    食品夥伴網訊 近日,內蒙古食藥監局通報了2批次苯並[a]芘超標的胡麻油,生產企業均來自巴彥淖爾。     據不合格名單顯示,這2批次胡麻油為躍進100%胡麻油和思光牌胡麻油(亞麻籽油),分別由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躍進植物油廠和巴彥淖爾市五原縣綠農食品有限公司生產。
  • 絕裡香蔚縣胡麻油,不發苦不發麻的好胡麻油品牌
    但是,很多人吃胡麻油會覺得發苦,有股苦澀的味道,甚至有時候做出來的胡麻油菜餚變的很麻,嘴唇都感覺麻麻的感覺。雖然說胡麻油是有一點苦的味道,但是這種味道並不是那麼嚴重,一般是可以承受的。再進行烹飪的時候,可以把胡麻油放在鍋裡高溫熱一下,這樣是可以去掉胡麻油的苦味的。
  • 幫打聽|忻州胡麻油出名嗎?
    拍拍眾幫:忻州胡麻油出名嗎?宏明:準確來講應該是神池胡麻油,因為最正宗的胡油都是在神池當地壓榨出來的。胡麻油出不出名?在神池目前還保留著胡麻油的壓榨方法,胡麻籽是一種原始油料,很適合在神池縣這種高寒地帶(黃土高原)生長,當地很多村子裡都有流傳上百年的壓榨工藝。胡麻油銷售最旺的季節一般是農曆的八月十五中秋節前後,也就是月餅銷售旺季的時候,因為神池月餅必須要使用傳統的胡麻油才能做出它最原始和正宗的味道。
  • 「愛上內蒙古」內蒙古大草原一見傾心
    「看草原,在內蒙古;看內蒙古最正宗的草原,則在呼倫貝爾。」這幾年,朱耀東幾乎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而最讓他難以忘懷的,卻是內蒙古大草原的遼闊與壯美。離開時,朱耀東曾對送別的人說:「內蒙古大草原,我一定會再來!」如今,這個草原夢已經深深地根植在朱耀東心中。心之所往,魂牽夢縈!
  • 六桂福「福韻·故宮」古法黃金婚嫁新品,顏值高更顯東方神韻
    (原標題:六桂福「福韻·故宮」古法黃金婚嫁新品,顏值高更顯東方神韻)
  • 西口外「時令節日民俗」中的美食講究:莜麵節、炒豆節、羊肉節、豬頭節和醃菜節
    「帶皮莜麵」有著自己獨特的味道和口感,為了堅守傳統,同時也是為了適應市場需求,「田也旱地雜糧」保留了「帶皮莜麵」這一系列的產品。根據「十支」的傳統習俗,「世紀糧行」和「田也旱地雜糧」還準備策劃一年一度的「莜麵節」,脈續傳統、脈續前賢,將西口外的這種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 勾兌胡麻油的製造「黑幕」
    核心提示胡麻油是本地特產的一種植物油脂,不少市民在逢年過節都會購買來饋贈親友。據了解,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胡麻油每斤的售價從幾元至幾十元不等,差距不小。國慶節期間,記者調查了我市的胡麻油市場,通過與胡麻油製造商、經營者的溝通得知,那些看上去金燦燦的胡麻油背後暗藏玄機。
  • 舌尖上的清水河之豆面
    在內蒙古清水河縣很流行吃豆面,清水河的豆面原料是豌豆,配以蒿籽製作而成。豌豆屬豆科植物, 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內蒙古東西部地區都有種植。吃豆面有個很大的特點是,看著香,吃一碗就飽了。然而,往往是等不到下頓飯又就早早地餓了,正是應驗了那句俗話「三十裡莜麵二十裡的糕,十裡豆面餓斷腰」。
  • 胡麻油被稱為月子專用油,想買正宗的胡麻油要這樣選
    胡麻油胡麻油主要產地是在我國的黃河以北,以及內蒙古、甘肅、寧夏、河北、新疆等地。胡麻油是一種高級營養油,食用方法和我們吃的普通油一樣用來炒菜之類的,只不過比普通油好吃更有營養。胡麻油胡麻油富含天然抗氧化劑--亞麻酸,是很多人用來做月子專用油。剛開始吃胡麻油的時候有一點點的苦味,多吃幾次就習慣了。
  • 躥紅東南亞的「古法咖喱」,爆肉蟹、流曬漿、要點火...找到了!5折吃!
    ★ 巖漿古法咖喱!夠鹹香!東南亞菜式至在搬運大自然的食材,老闆試了3個月才研究出來的古法咖喱,鹹香濃鬱,一口上頭!★ 點火上桌!保溫到底!★ 第二個選擇:古法咖喱蝦!除了蟹的做法,喜歡蝦的也有得選,東南亞把蝦蟹的吃法玩的透徹,任一款都不會讓你失望!大頭蝦肉質飽滿鮮美,絕贊!
  • 「台州古村落」東西:清音繞梁一萬尺
    >「台州古村落」決要:古道邊城掩小村「台州古村落」浦洋:英雄故裡覓遺蹟「台州古村落」桃渚:山水詩意在鄉間「台州古村落」嶺根:溪山生色將軍村「台州古村落」張家渡:桃花源裡蘊人文「台州古村落」馬宅:沉寂歷史隨人躍動「台州古村落」湧泉:地冒泉湧話湧泉「台州古村落」前紅:千年曙光眷戀地「台州古村落
  • 是時候去內蒙古吃一趟了!
    是時候去內蒙古吃一趟了!,喝的是礦泉水」 01 「會跑的美食」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