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8 08:39:19 來源:中國時尚品牌網
菜鳥構建的物流網絡平臺,是否會改變快遞公司商業模式,在諸多快遞公司質疑、鐵老大加壓下,能否順利將物流公司趕進菜鳥精心編織的「鳥籠」? 「菜鳥」的成立,意味著電商、物流業的加速洗牌,但也引發了相關企業的擔憂。申通董事長就曾直言揭露入股菜鳥內幕,「投資就是給個面子,菜鳥與申通的理念與方案完全不同」。
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網採訪的諸多快遞物流公司,儘管一律對「菜鳥」模式不予置評,但對於菜鳥多持警戒態度。首發物流物流總監張彧向21世紀網表示,會發展自身的特色,區別於菜鳥模式。
按菜鳥規劃,順豐、三通一達入股菜鳥物流公司的股份為1%,與地產大佬浙江銀泰集團32%股權、上海復星集團10%股權相差巨大。
在諸多快遞公司心存疑慮的同時,6月15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將全面推行由計劃轉向市場的貨運組織改革。鐵老大放下身段,加入貨運物流競爭,這或將使菜鳥平臺面臨更多的阻礙和挑戰。
菜鳥構建的物流網絡平臺,是否會改變快遞公司商業模式,在諸多快遞公司質疑、鐵老大加壓下,能否順利將物流公司趕進菜鳥精心編織的「鳥籠」?
前車之鑑:「星辰」試水敗北
5月28日阿里巴巴牽頭與銀泰集團聯合復星集團、富春集團、順豐、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斥資千萬億成立「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菜鳥),再次高調進軍快遞物流業。
阿里巴巴一直在為其電商版圖的物流突圍尋找支點,在菜鳥之前,也曾試水星辰急便。但頗為遺憾的是,星辰急便讓阿里巴巴的「雲物流」夢碎,成為阿里巴巴布局整個物流大棋中「賠了買賣,還沒賺到吆喝」的失敗棋子。
2011年3月,星辰急便戰略失誤和盲目擴張,加之馬雲的投資未到位,使其陷入了危機,最終不到三年,星辰急便隕落。馬雲7000萬高調入股星辰急便也打了水漂。
星辰急便董事長陳平提出「雲物流」,是根據阿里巴巴業務量身打制,即將阿里巴巴的大量客戶發貨信息匯總起來,並對訂單信息進行初步處理;在供給一端,將小物流公司的分散運送能力通過信息化系統整合起來,使小快遞公司通過訪問星辰急便「雲物流」平臺獲得客戶,並通過這個平臺取貨、送貨。
一位物流業十多年的研究者分析,星辰急便如果有新的資金注入,肯定不會坍塌。
「儘管星辰急便是因為自身經營方向失誤導致失敗,但它和菜鳥有著共同的特點:平臺開放、資源共享、服務集成。星辰急便的一些失誤菜鳥如處理加盟商的問題還是可以借鑑的,因為菜鳥裡的幾大快遞公司也將面臨此問題。」星辰急便曾經的一位負責人向21世紀網表示。
星辰急便並沒有託住馬雲的「雲物流」之夢。但這並不能阻擋馬雲建立龐大物流網絡的夢想。
對於阿里巴巴的戰略而言,在解決了信息流、資金流之後,馬雲要為電商版圖的物流突圍找到支點,多年前阿里巴巴便在物流上開始摸索,試圖找到一條解決社會化電商的絕佳路徑。
菜鳥初啼
宣布卸任18天的阿里集團CEO馬雲,也再次走到臺前,出任菜鳥網絡董事長,並強調旨在「為電子商務、物流公司、倉儲企業等搭建平臺,不會搶快遞公司的生意」。
馬雲預測,未來5到10年,淘寶的目標是做到10萬億的銷售額,而中國電商的總銷售額會達到20萬億元,這就意味著每天會有2億個包裹。
阿里最先希望通過星晨去試水,但是越到最後越發現一個小企業難以承擔起這個擔子。馬雲開始編織一張大網「菜鳥網絡」。
馬雲選用了強強聯合的合作方式,並依此分攤風險。
在菜鳥的隊伍中,充斥著各界「大佬」:銀泰集團、復星集團、富春集團、順豐、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其中,天貓出資21.5億元,佔股43%。浙江銀泰集團通過北京國俊投資16億,佔股32%;富春集團通過富春物流投資5億,佔股10%;上海復星集團通過上海星泓投資有限公司投資5億,佔股10%;圓通、順豐、中通、韻達、申通各出資5000萬,各佔股1%。
馬雲的設想是用自身平臺輸出的信息流來指揮物流的分配,並藉助第三方快遞公司來得以執行。這種模式減少了約6%的配送費用,並通過藉助第三方快遞的零星網點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自身的倉儲投入。
電子商務巨大的業務量與日俱增,現有的物流體系將無法支撐,需要一個更大規模、更高效率的社會化物流體系。資料顯示,2012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13205億元,同比增長64.7%。
2012年,淘寶網和天貓網交易額已經突破1萬億元,中國的電子商務將邁入10萬億的時代,目前,淘寶網和天貓網日包裹量超過1200萬單,雙十一單日產生包裹峰值超過7200萬單。
倒逼物流進「鳥籠」?
菜鳥成立後,馬雲強調旨在「為電子商務、物流公司、倉儲企業等搭建平臺,不會搶快遞公司的生意」。
但業內人士表示,馬雲打造的「菜鳥網絡」對於物流行業未來整體發展將產生很大影響,菜鳥構建的物流網絡平臺,把產業鏈的上下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或將改變快遞公司商業模式,將物業趕進菜鳥編織的「鳥籠」。
海通證券分析師認為菜鳥網絡將對整個供應鏈、快遞行業本身甚至運輸業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在銷售端的供應鏈中,廠商可以大量通過天貓的商務平臺和菜鳥的物流平臺進行直接銷售;快遞公司必須按照阿里的標準去競爭其業務;運輸企業必須也能夠與菜鳥網絡進行大數據交互。
在首創集團掌門人劉曉光看來,這隻「菜鳥」不菜。他認為國外物流行業已經邁入了信息化時代,國內物流發展相對落後,而阿里的大數據整合了企業和消費者信息,可以彌補上最關鍵的缺陷。菜鳥作為一張智能物流網絡,能更有效形成渠道控制,牢牢佔據價值鏈的最高端。
按照馬雲的預設,阿里平臺未來將搭起含陸運、空運、冷鏈物流、押運等在內的物流全流程框架,而任何一家快遞公司都難以企及的,若不參與其中,則業務必然受到衝擊,且最重要的電商部分也可能就難以拿到。
但若快遞公司參與菜鳥平臺,其將由一個全流程的獨立參與者,變成一個局部環節的平臺參與者。不但業務量被阿里控制和決定,同時也要面臨阿里相應標準的考核和裁決。
諸多快遞公司則希望能夠拿下更多阿里電子業務,同時不僅局限於「落地配」式的簡單配送,更是期望通過自己的網絡,完整地完成業務。
對於一些沒有參股的小快遞公司,中國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分析認為,阿里巴巴一方面通過平臺控制電商資源,另一方面又希望通過建設平臺掌控物流資源,這些公司未來將面臨更難分配到快件資源的情況。
「菜鳥」的成立,意味著電商、物流業的加速洗牌,這也引發了相關企業的擔憂,包括菜鳥公司參股快遞企業對此也有保留,申通董事長陳德軍直接表明,投資就是給面子,菜鳥與申通的理念與方案完全不同,還得加強自身的物流體系建設。
「我們的理念和方案完全不一樣。」陳德軍稱,投這個錢,說白了就是「給面子」。但除了這5000萬,他表示不會再參與投資。他直言,申通未來的重心還是在自己的物流平臺上,而不是這塊(菜鳥網絡)。對於是否會和菜鳥網絡共享倉儲的問題,陳德軍的回答是否定。
而中通速遞負責人則向21世紀網稱,菜鳥在全國建倉儲可以加快快遞時效,至於外界傳聞的「被綁架」,該負責人表示不予置評。
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網採訪的諸多非菜鳥參股快遞物流公司,儘管一律對「菜鳥」模式不予置評,但對於菜鳥多持警戒態度。首發物流物流總監張彧向21世紀網表示,會發展自身的特色,區別於菜鳥模式。對於菜鳥網絡提出的24小時到達是否會衝擊聯邦快遞業務,聯邦快遞以在媒體靜默期內由婉拒了採訪。
與此同時,馬雲可能建造的分布式倉儲系統讓一些民營快遞、尤其是區域性快遞公司倍感壓力。河南省最大的民營快遞公司之一、中睿速遞總經理劉慶勇為此比較擔憂,他認為菜鳥的區域建倉對地方物流公司的打擊會很大,落地網絡倉儲當前,區域物流公司將失去地區保護的屏障,很難有談判權,這迫使他們尋求加入菜鳥網絡的機會,「有機會的話,還是希望加盟菜鳥」。
在諸多快遞公司心存疑慮的同時,6月15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將全面推行由計劃轉向市場的貨運組織改革。鐵老大放下身段,加入貨運物流競爭,這或將使菜鳥平臺面臨更多的阻礙和挑戰。
菜鳥構建的物流網絡平臺,是否會改變快遞公司商業模式,在諸多快遞公司質疑、鐵老大加壓下,能否順利將物流趕進菜鳥精心編織的「鳥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