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又一款「黑科技」,首批敏捷型無動力外骨骼,已投入高原部隊

2020-11-13 鐵軍哨所



從最早的皮革、甲冑,到如今的防彈衣、紅外夜視儀,單兵裝備的變遷,可以說很直觀地反映出了軍事科技的發展。而最近,我國單兵裝備就傳出新消息,我國科研團隊航天科工二院研製的「黑科技」已得到應用。

據《環球時報》在11月12日的消息顯示,我國航天科工二院206所成功研發的單兵敏捷型無動力外骨骼,第一批產品已經成功交付高原部隊使用。主要作用,就是幫助前線士兵在高海拔地區和山地地形的活動,更加輕便、省力。而且因為這些地形複雜,往往導致運輸車輛甚至是騾馬都無法順利通過,只能依靠人力進行搬運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海拔越高大氣壓越低,氧氣也更稀薄,士兵們在高海拔地區的活動,體力消耗遠超低海拔地區。有數據顯示,當海拔高於3500米之後,人體的運動能力就會開始出現嚴重損耗。比如如今喜馬拉雅山脈對峙地區一些重要高地,其海拔高度就在5000米左右。身處此地,人體運動能力往往只剩下一半多了,加上地形複雜,消耗體力更加嚴重。基於這樣的情況,一款能夠為我軍將士節省體力的減負裝備至關重要。

根據航天科工二院206所副總師張利劍,在接受採訪時的說法,這款敏捷型無動力外骨骼主要針對的就是高海拔地區的活動,比如攀爬和搬運工作。因為採用了大量的碳纖維材料,整個裝備的重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減。4公斤左右的重量因為要連接地面,腿部都不會感受到太多負擔。而且考慮到地形複雜難免會磕磕碰碰,所以用碳纖維材料還能夠保證其材料韌性,不容易損壞。

據了解,這套敏捷型無動力外骨骼,採用彈性儲能設計,人體70%到80%的負重會直接傳導至地面。經測試,負重50斤的情況下也能完成快速奔跑。也因為這種設計,這套外骨骼裝備在為士兵減少體力損耗的同時,還能加快士兵的體力恢復速度。而且,因為考慮到實戰性要求,可能出現需要擺脫外骨骼的特殊情況發生,整個外骨骼的穿脫採用了簡易化設計,正常情況想要擺脫這套外骨骼裝甲,只需要10秒鐘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研發單位,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給出的說法是首批的敏捷型無動力外骨骼產出,需要20來天。每月產量在1000套左右,價格並未公布。如果官方準備量產化製造,恐怕數量上就遠非這個數值可比擬的了。

無獨有偶的是,在今年8月初,我軍官方帳號「人民陸軍」還在社交媒體上放出過一段視頻,是我國陸軍勤務學院在實戰演練中,使用外骨骼裝甲的畫面。當時展示的這套外骨骼裝甲還是用於後勤保障方面,可讓單兵擁有160斤的負重能力。在單位時間內,士兵可以單人完成幾百公斤重物的搬運工作。這在以往通常需要多人進行,該外骨骼裝甲的投入,對我軍後勤運輸工作有著極高的效率提升。

從這幾個消息來看,我國在外骨骼裝甲技術上的研究,顯然已經有了一個不錯的水準。

相關焦點

  • 我軍高原士兵裝備外骨骼,碳纖維材料敏捷無比
    目前來自我國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的科研團隊已經成功研發並於不久前交付了首批敏捷型無動力外骨骼。這種外骨骼目前已經配發高原一線部隊,助力在高海拔與山地地區進行的巡檢與物資搬運等工作,讓使用者節省體力。駐紮在高原一線的戰士們對這款裝備的評價很好,碳纖維材料更是讓穿上這種外骨骼的戰士行動變得更加敏捷。
  • 我邊防戰士裝備「黑科技」,美國人研製了60年,但我軍最先用上
    (我軍邊防戰士裝備單兵外骨骼)不久前央視報導稱,駐守在西南高原中的我邊防軍戰士裝備了一種「黑科技」裝備——單兵外骨骼裝置,這件可穿戴的裝備將為我軍邊防戰士提供更多的「力量」。不過從那以後,美軍依舊投入大量精力嘗試研製出外骨骼裝備,並且推出了多款單兵外骨骼產品。2014年,雷神公司為美軍開發了一款名為XOS2的外骨骼裝置;隨後2017年洛馬公司又推出HULC外骨骼裝置;2018年洛馬有宣布為美軍開發一款名為ONYX的外骨骼裝置;去年美國薩可斯機器人公司公布了一款名為衛士XO的單兵外骨骼裝置。
  • 無源外骨骼裝備我軍,衛生員化身超人,網友感嘆這就是單兵機甲
    而且更厲害的是,這套外骨骼系統還能應用在戰鬥中,刷新了我們的傳統認知,讓人不禁感嘆,科技果然是無所不能的。 我軍首款外骨骼問世 看起來很美的主動式外骨骼系統 按照動力來源的不同,外骨骼系統分為有源的主動式外骨骼和無源的被動式外骨骼兩種
  • 科技力量,中印邊境解放軍用上科幻外骨骼,印度仍靠毛驢運補給
    西藏邊防官兵,已普遍裝備了單兵外骨骼,用以向前線背負物資,還有可能參與邊界巡邏。突然之間變成了機動戰士"高達"。▲央視軍事報導先看看這種外骨骼的構造原理。單兵外骨骼也不算什麼高科技,主要是輔助增強士兵體力。一般分為無動力和有動力兩類。
  • 中國邊防部隊裝備單兵外骨骼!美國:我當年吹的那些牛,你怎麼當真了?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這款單兵外骨骼小巧輕便,在高原地區背著巨大行囊的情況下,完全沒有影響戰士們的行進速度。:有動力的不行就先上無動力的,全身的不行就先搞半身的,哪個能用就上哪個,先不先進以後再說,我先看看好不好使。
  • 解放軍列裝機械外骨骼,高原崎嶇山路健步如飛,印軍默默選擇撤離
    據俄塔斯社12月10日報導,近日央視公布了這樣一條消息,我軍駐紮在海拔5000米的某師一線官兵已經開始在日常生活和訓練中使用單兵外骨骼。這款單兵外骨骼無需使用電源,能夠讓佩戴者負重大幅度增加,還能夠在高原山路上健步如飛。
  • 軍用外骨骼裝甲爆紅網絡,現在的外骨骼究竟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剛好一些目前我軍採用的最新裝備逐步曝光,也拉升了一波對軍用「黑科技」的關注,其中一款外骨骼機器人尤其吸睛,一度成為了熱門話題。那麼,我們今天也來聊一聊外骨骼裝甲,看看它目前發展到什麼程度,未來又有哪些前景。 外骨骼機器人的誕生與坎坷發展 其實輔助外骨骼裝置,在近200年前就開始有人設想過。
  • 電磁炮、單兵外骨骼、雙脈衝飛彈……只有在中國成真了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這款單兵外骨骼小巧輕便,在高原地區背著巨大行囊的情況下,完全沒有影響戰士們的行進速度。比如上面那款HULC外骨骼,為了實現電驅動,需要安裝兩塊3.6公斤重的鋰電池,而續航時間只有一小時,根本沒有實用性。總不能安裝核電池吧。
  • 單兵外骨骼列裝我軍!海拔5000米這一幕真爽,印軍指揮官目瞪口呆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10日報導,東方大國開始將單兵外骨骼列裝部隊,尤其在邊界駐守的部隊,而其在海拔5000米的展示畫面令人看的酣暢淋漓,印軍指揮官直接目瞪口呆。據12月9日當天最新公布的一組照片,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阿里邊界一線,東方大國部隊官兵已經開始穿戴單兵外骨骼運送物資。這是其在繼使用無人機給高原山地士兵運送食物,將新型研製的高原保溫方艙之後,在對峙地區出現的最新一個先進裝備。
  • 高原低氣溫如何處理,我軍防寒服暗藏黑科技,零下40度也能巡邏
    如何保證解放軍戰士在極端天氣下的自身防護問題,也就成為了我軍研究的重點之一。尤其是在近期的中印關係問題上,印度後勤的落後狀況,讓不少人開始擔心起來,高原嚴寒環境下,我國解放軍戰士的作戰能力能否得到保障。在寒冷中,戰士是否會受傷?
  • 永凍層打井,外骨骼加持!我軍在高原終於活成了曾經討厭的樣子
    長久以來,我們駐紮在高原上的軍隊始終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其中最為核心的就是人在高原上的一些正常的體力活動大受影響,甚至連飲水也是困擾了我們幾十年。 不過這種已經長期存在的情況,在今年得到了一個非常有效的解決,對於困擾著駐軍飲水難的問題,我軍今年在高原上,成功地在永凍層打出了可飲用的水井,在經過了一系列的過濾和相關的消毒措施之後
  • 我軍以裝備,外骨骼時代要來了?
    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於2011年開始研發戰鬥型外骨骼系統,這個項目最終成為多家企業共同參與的長期性招標競賽,小兵兵給大家列舉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參賽設計。▲ 澳大利亞陸軍研發的DSTO外骨骼系統2、動力持續性差,外骨骼要想達到理想中的強化效果,所需要的動力至少要和小型摩託車相當,可現階段的電驅技術無法滿足這一點。相比內燃機,鋰電池已經非常輕便、小巧,但對於單兵來說還是太重,而且易燃易爆,需要頻繁充電,無法適應瞬息萬變的戰場環境。
  • 我軍高原制供氧保障全面升級
    我軍高原制供氧保障全面升級來源:解放軍報作者:趙傑  陸慶國責任編輯:李豔偉2017-03-14 04:44(資料圖)裝備多樣化 供給標準化 管理制度化我軍高原制供氧保障全面升級
  • 我軍新裝備!有賽博朋克內味兒了
    使用外骨骼的戰士稱,在背上20公斤左右物資情況下,重量全部在外骨骼上,不會下到人身上。我軍在單兵機械外骨骼研究和開發方面近些年取得不少突破。2019年10月,由陸軍裝備部舉辦、陸軍研究院某研究所承辦的「超能勇士—2019」單兵外骨骼系統挑戰賽在京舉行。
  • 動力外骨骼材料革新 全民鋼鐵俠時代正在臨近
    動力外骨骼材料革新,全民鋼鐵俠時代正在臨近。說帶智能穿戴大家可能只想到如今的手環、戒指、手錶、項鍊,但是真正的智能穿戴,對我們真正有意義的智能穿戴不正是動力外骨骼嗎?就像鋼鐵俠、極樂空間一樣的智能穿戴,這才是我們夢想中的真正智能穿戴!
  • 我軍高原部隊依然在用81槓?95式不夠換裝嗎?
    我解放軍基本也已經完成了換裝工作,而我軍裝備的多為95式突擊步槍或其改進型號95-1突擊步槍,由此來看我軍還是基本跟得上國際潮流的。但據相關信息顯示,解放軍高原部隊裝備的卻依然是老舊的81-1式突擊步槍,也就是老兵們都很熟悉的81槓了!
  • 新型自供能保溫營房亮相 保障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駐防部隊野戰宿營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我軍新型可拆裝式自供能保溫營房,亮相駐守在新疆、西藏等地海拔5000米上的一線邊防部隊,為我軍在極端氣候環境下,成規模快速部署兵力提供強有力的野戰宿營保障。這次投入使用的新型保溫營房,由陸軍工程大學研發,主要為山高路遠、無保障依託的高原、高寒地區部隊設計。該型營房採用節能建築、光伏發電技術,具備「官兵自建、能源自足」等特點。
  • 是SuitX工業外骨骼讓領先科技觸手可及,聯動核心技術持續開疆拓土
    黑科技不負眾望,它成了我工作中的「摯友」 雖然目前的工業自動化進程的發展極其迅猛,但是這並不代表工業生產已經實現了全面無人化,沃爾沃倉儲部員工則需要每天分揀諸多汽車零部件,長此以往,這對人體機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 解放軍外骨骼初顯神威,莫迪急令海外採購
    此外,為了幫助士兵克服在高原山地作戰、行進的困難,東方某大國還把許多先進手段發揮出來。此前,先是在對峙地區部署了一款新式保溫方艙,其由宿舍、食堂、集成盥洗室、乾式自潔廁所、庫房、微電網、供暖設備等7個模塊組成,主要用於高原、高寒、海島地域邊海防部隊,支持部隊在極端性氣候環境的戰備訓練行動,為部隊更好執勤巡邏、科學安全過冬提供可靠保障。
  • 戰士評價:比較小巧,動力很足
    我軍武器裝備中,尤其近年來研製的新式武器,幾乎都有綽號。 如陸軍的兩款專用型武直分別有「霹靂火」和「黑旋風」之稱,而我軍新式的輕量化主戰坦克也有自己的綽號——黑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