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外骨骼裝甲爆紅網絡,現在的外骨骼究竟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2020-12-26 騰訊網

都說機甲是男人的浪漫,這話一點都沒錯。在最近一期的「電影最TOP」中,知名UP主發條張特意做了一期關於機甲的電影專題,看的極智覺得酣暢淋漓。在節目中,他如此定義:「機甲是人類器官的延伸,主要是為增強人的能力而存在,外骨骼衣能夠遠程遙控,機甲沒有自由意志,這是它區別於機器人的地方。」

剛好一些目前我軍採用的最新裝備逐步曝光,也拉升了一波對軍用「黑科技」的關注,其中一款外骨骼機器人尤其吸睛,一度成為了熱門話題。那麼,我們今天也來聊一聊外骨骼裝甲,看看它目前發展到什麼程度,未來又有哪些前景。

外骨骼機器人的誕生與坎坷發展

其實輔助外骨骼裝置,在近200年前就開始有人設想過。1830年左右,有設計師曾經在插畫中描繪過相關的想像;1890年,一名叫 Nicholas Yagn的俄羅斯發明家就曾設計過一個「用外置骨架配合壓縮氣囊來增強人類運動能力」的輔助行走裝置,但是由於那個年代的技術限制,導致該設備並沒起到多大作用,反倒增加了更大的負重。不過,這種嘗試也為外骨骼機甲的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隨後的100年中,可以說人類在外骨骼裝甲的領域也多次嘗試過,但都未能形成產業化,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外骨骼所涉及的幾大領域「材料、機械結構、傳感、動力傳動、能源、控制「這幾大部分發展並不均衡。所以導致在某些時間點也有過不錯的概念產品出現,但卻因為成本、體積、操控性等等問題而遲遲得不到普及。

但外骨骼機甲的好處是那麼的顯而易見,人類又怎能棄之不顧?人類雖然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但脆弱的身體結構卻成為了短板,如果能夠通過外骨骼裝甲大幅提升人體機能,有多少殘疾人士可以重獲行動的自由,產業線上的工人可以提升數倍的工作效率,又有多少前線的士兵可以提升單兵作戰能力且降低傷亡?

21世紀進入第二個十年,利好消息便接踵而來,外骨骼機甲所涉及的幾大領域均發展到了一定程度,終於可以將這種曾經更多存在在科幻作品中的神奇裝置實現產業化生產。

外骨骼機甲迎來春天?不,暫時還只是冰河消融

其實我們都知道,軍事工業是推動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甚至說是核心力量也不為過。所以,我們現在使用的日常用品有不少的原型來源於軍工產品,只不過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便可以進入民用領域。

在2010年的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雷神公司推出的第二代軍用外骨骼系統,以現在的視角看,它還是有些笨重的,穿上這套機甲,士兵的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可以完成上千次伏地挺身,輕鬆舉起200磅的物體,單手劈開三英寸的木板。

而時間到了2020年,前段時間曝光的我軍的單兵外骨骼已經非常輕型化了,但仔細看資料,我軍目前使用的機械外骨骼是無動力源類型的純機械類機甲,最多只能減少負重體感30-50%,可外掛披掛裝甲。當前的核心目的,還是在不影響技戰術動作的前提下,儘量為士兵提供更多保護和更省力的操作,主要是應用在軍用後勤領域,並非戰鬥型機甲。

至於《明日邊緣》電影中阿湯哥所穿戴的那種戰鬥型機甲,Sarcos公司一直在迭代更新,2019年推出的電助力外骨骼已經非常接近於電影中的狀態,但嚴格意義來說,它的本質更像是機器人而非機甲(參看文章開頭的定義),此處就不展開講述了。

另外,輕便型純機械外骨骼和電動伺服外骨骼目前更多的運用在工業領域,比如汽車總裝、家電大3C和物流領域如空港航運、物流運輸,相對離普通人生活較遠,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站上汽車生產線或者成為機場地服的裝卸工人,此類外骨骼雖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日常應用場景還是非常有限的。

雖然經過了100多年,我們終於有一些專業場景開始用到了機械外骨骼,但目前應用領域略窄,所以說外骨骼機甲是否真迎來了春天?極智個人認為,暫時還只是冰河消融,但是否可以繁花似錦,還需要看下面這一領域的應用前景,那就是——醫療器械。

醫療外骨骼,讓每個人擁有行動的自由

以醫療領域來看,隨著醫療需求的逐步增長,醫用外骨骼康復機器人逐漸成為康復機器人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外骨骼康復機器人是中風、脊髓損傷引起的運動障礙康復訓練的重要技術手段和方法。根據美國市場調研機構WINTERGREEN RESEARCH的報告,康復機器人行業規模未來幾年將實現高速增長,2021年有望達到32億美元。

目前,我國的醫療康復外骨骼機器人行業發展迅速,包括大艾、邁步、尖叫科技、傅利葉智能等公司都是箇中翹楚,目前已經從單純的康復醫療逐漸過渡到腦機接口的開發。雖然市場尚在孵化期向爆發期醞釀,但一旦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這一市場將會迅速引爆,對肢體殘障人士和中風後遺症人群的家屬來說,能夠讓患者陪著自己一起正常漫步,這是一個讓人憧憬的場景。

現階段,西安交大、帝國理工、墨爾本大學都有在做腦電方面的研究,而香港理工,則專注於經顱磁刺激和外骨骼機器人相結合的研究,這些都是目前世界上神經康復和機器人康復領域中非常前沿的方向。

總結:

外骨骼機甲目前已經走過了100多年的歷史,從畫師的手稿到實驗室的產品再到軍工領域的超級戰士,最終它會成為真正造福於普羅大眾的科技產品。我們相信,不需要再等待太久,這一市場將迎來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

相關焦點

  • 國產外骨骼裝甲亮相,醫護女兵背上140斤傷員還能健步如飛
    說起單兵外骨骼裝甲,軍事迷們一定不陌生,其被視為改變未來單兵作戰形態的新式裝備。美俄等軍事大國,紛紛投入巨資,開發外骨骼裝甲。 中國也在這方面投入資金,積極研究。而在最近軍媒報導陸軍衛勤演訓時,一款新型的外骨骼裝甲就出現在鏡頭中。
  • 我軍高原士兵裝備外骨骼,碳纖維材料敏捷無比
    這種無動力外骨骼可能和大多數人想像當中的畫風可能不太一樣,平常看到的機械外骨骼,其外層都包裹有一層厚厚的裝甲,擁有很強的防護力,怎麼到了現實當中,就變成了用來「下苦力」的搬運小助手了呢?這其實受到了兩方面的影響,其一就是龐大的需求,對於這種外骨骼需求量最大的還不是一線作戰部隊,而是位居二線的後勤部隊和炮兵部隊的火炮裝填手。
  • 迪馬股份擬募資20億拓展軍用特種車和外骨骼機器人產業
    公司表示,國防軍工產業及外骨骼機器人未來市場前景巨大,公司結合自身發展戰略規劃和工業製造優勢,希望通過此次定增把握行業發展機遇,提高風險承受能力、市場應變能力和經營業績,同時也起到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財務風險的目的。  據了解,近年來迪馬股份一直堅持「房地產+特種車」雙主業格局。
  • 《流浪地球》中的黑科技機械外骨骼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在最近熱映的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除了天馬行空般想像力的行星發動機之外,另一個能震撼到觀眾的設定大概就是171-11救援隊裝備的軍用外骨骼防護服了。這種能大幅增強士兵力量和負重能力的外骨骼早已經成為來科幻電影的寵兒,從《異形》到《黑客帝國》,從《明日邊緣》到《鋼鐵俠》,造型各異的腦洞外骨骼成為為影片增色的法寶。在科幻電影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託尼·史塔克無所不能的鋼鐵俠戰衣了,上天入海無所不能。
  • 可穿戴黑科技 探秘跨世紀的動力外骨骼(全文)_其他智能電子_智能...
    AMP並非完全意義上的動力外骨骼,可稱之為外骨骼機甲(圖片來自遊民星空)    有關動力外骨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2發展:DARPA跌倒在前 通用出師未捷發展:DARPA跌倒在前 通用出師未捷    1917年,美國發明家萊斯利·凱利提出了一部名為"Pedomotor"的步動輔助裝置,由蒸汽驅動的它奠定了現代動力外骨骼的研發基礎
  • 火影:尾獸外骨骼裝甲模式,能否勝過須佐能乎第二形態?長門:不要打...
    為宇智波家族獨有的忍術。 而我們今天所說的尾獸外衣外骨骼裝甲模式,其實也是尾獸化的一種,只不過是比較低級的一種!在長門入侵木葉的時候,鳴人就是使用的這個形態變化,大戰長門佩恩天道!
  • 外骨骼機器人:左手醫療,右手工業
    外骨骼機器人也從最初的軍用領域,開始在醫療、工業、物流等領域零星有所應用,包括美國的Ekso Labs、以色列的Rewalk、日本的CyberDyne、松下的外骨骼機器人雖然巨貴(ReWalk 6.0系統售價約為7.7萬美金,Cyberdyne的產品售價更是高達20多萬美金),但是也已有產品逐漸落地應用。
  • 和平精英外骨骼的作用是什麼 外骨骼作用介紹
    和平精英外骨骼的作用是什麼?和平精英外骨骼有什麼作用?和平精英外骨骼有什麼效果?和平精英是一款騰訊推出的第一人稱視角射擊手遊。想必有不少的小夥伴們都想知道吧,下面是和平精英外骨骼的作用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吧。
  • 外骨骼機器人能否撬動千億級工業場景?
    工業外骨骼千億級市場亟待爆發外骨骼機器人最早用於軍事。1960年美國軍方的增強型軍用裝甲就是最早的外骨骼項目。到2011年美國Sarcos公司就出品了較成熟的用於搬運炮彈等重物的外骨骼機器人。 隨後外骨骼機器人進入醫療康復領域,輔助中風、偏癱等患者做行走類康復。一時間入局醫療康復類外骨骼機器人的公司如雨後春筍。
  • 助力外骨骼使人舉重若輕
    新華社柏林6月14日電(記者班瑋)一套機械「裝甲」能讓人擁有超常的力量,
  • 電磁炮、單兵外骨骼、雙脈衝飛彈……只有在中國成真了
    Man-Amplifier外骨骼 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開始研究軍用動力外骨骼。 如今,20年過去了,美國的單兵外骨骼技術並沒有出現什麼大的突破。期間,美國不斷曝光新的外骨骼裝備,比如洛克希德-馬丁的HULC外骨骼和雷神公司的XOS-2動力外骨骼。只不過,這些看起來高大上的動力外骨骼總是處於測試階段測試,至於實裝時間,永遠是下一年。
  • 鋼鐵俠戰衣實現記:外骨骼、動力機甲,人與智能機器「合體」
    今天,黑智摘錄的,就是其中的第一章:機器人外骨骼。從童年動畫作品,到各種科幻電影中國的戰甲,正在走向現實。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1什麼是機器人外骨骼——從科幻到現實人因為身體的先天限制因素,沒法像獵豹一樣快和敏捷,更沒法像螞蟻那樣扛比自身重好幾倍的東西。
  • 我軍又一款「黑科技」,首批敏捷型無動力外骨骼,已投入高原部隊
    紅外夜視儀,單兵裝備的變遷,可以說很直觀地反映出了軍事科技的發展。因為採用了大量的碳纖維材料,整個裝備的重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減。4公斤左右的重量因為要連接地面,腿部都不會感受到太多負擔。而且考慮到地形複雜難免會磕磕碰碰,所以用碳纖維材料還能夠保證其材料韌性,不容易損壞。
  • 外骨骼裝備邊防軍,45公斤負重健步如飛,中國重新定義機械化部隊
    直到此次外骨骼裝備裝備西部邊境邊防軍,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陸軍所說的機械化不僅僅僅限於主戰坦克和裝甲車輛,士兵也要搞機械化啊。同樣是來自國防時報的消息,本次使用的外骨骼來自兵器工業208研究所。實際上這並非是208所研究的外骨骼系統第一次在公共場合亮相。
  • 觀察者網珠海航展獨家:電動單兵負重外骨骼
    來自全國各地的熱情觀眾紛紛前往航展現場,觀察者網前方報導組在清晨7點出發,卻因為交通堵塞到中午才到達現場。現在他們又為大家發來了新的報導。 本次的航展早就超出了其名稱所限制,成為一個涵蓋陸海空天各軍兵種,軍用民用同臺競豔的舞臺。在新興裝備EEAE展臺,觀察者網前方報導組發現了一臺「坐」在椅子上像是機器人的裝備。
  • 電磁炮、單兵外骨骼、雙脈衝飛彈...只有在中國成真了
    1白菜化的單兵外骨骼首先毋庸置疑,單兵外骨骼是未來作戰的發展方向之一。這種概念由美國率先提出。單兵外骨骼使用機械協助人體,減輕人體負重、提高士兵耐力,從而攜帶更多武器和裝備。如今,20年過去了,美國的單兵外骨骼技術並沒有出現什麼大的突破。期間,美國不斷曝光新的外骨骼裝備,比如洛克希德-馬丁的HULC外骨骼和雷神公司的XOS-2動力外骨骼。只不過,這些看起來高大上的動力外骨骼總是處於測試階段測試,至於實裝時間,永遠是下一年。
  • 電磁炮、單兵外骨骼、雙脈衝飛彈……只有在中國成真了
    Man-Amplifier外骨骼 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開始研究軍用動力外骨骼。 如今,20年過去了,美國的單兵外骨骼技術並沒有出現什麼大的突破。期間,美國不斷曝光新的外骨骼裝備,比如洛克希德-馬丁的HULC外骨骼和雷神公司的XOS-2動力外骨骼。只不過,這些看起來高大上的動力外骨骼總是處於測試階段測試,至於實裝時間,永遠是下一年。
  • 無源外骨骼裝備我軍,衛生員化身超人,網友感嘆這就是單兵機甲
    看起來很美的主動式外骨骼 主動式外骨骼系統是外骨骼系統發展的趨勢。但是的目前存在幾個難以克服的缺點。首當其中就是能源的問題。我軍裝備這款衛生員專用的被動式外骨骼,沒有電源,通過機械的結構,把衛生員攜帶的物資的一部分的重量轉移到地面,從而攜帶更多的物資,或者同樣的物資獲得更快的速度和行進距離。 從視頻裡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外骨骼結構非常巧妙,由腿部支撐件、腳掌支撐件、腰背支撐件組成,採用高強度複合材料和特種金屬製成,非常堅固輕巧,一口箱子便能全部裝下。
  • 外骨骼就一定粗笨不便?軟軟的XoSoft簡直是機器界一股清流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現代人的壽命變得比前人長很多,在過去一個世紀裡,歐洲人的平均壽命幾乎翻了一倍。而隨著壽命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患有輕度到中度的殘疾——先天慢性條件以及後天的傷害讓人們在較年輕的時候就罹患了各種程度的行走障礙。目前,歐洲有三百二十萬的輪椅用戶,另外四百萬的人在行走的過程中必須依靠外界輔助。
  • 嫦娥五號「回家之路」:返回器搜索首用外骨骼 嫦五返回器介紹及外...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回家之路:返回器搜索首用外骨骼 嫦五返回器介紹及外骨骼詳解 最近在熱搜的熱度應該首先想到的就是嫦娥五號了,今天嫦五返回器搜索首用外骨骼再次引發了關注。   人工外骨骼   外骨骼是一種堅硬的外部結構,可以為生物體柔軟的內部器官提供構型、構造和保護。一般來說,蝦、蟹、昆蟲等節肢動物表面堅韌的幾丁質骨架稱為外骨骼,可以保護和支撐內部結構,防止體內大量水分蒸發,具有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有時也指軟體動物的殼和棘皮動物的鈣質板和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