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 日晚北京天安門廣場,在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0 周年舉行的煙花表演中,
"70 組光柱特效焰火像 70 根巨大的蠟燭騰空而起 " 的一幕吸引了許多人的眼球,而這一幕所用煙花均出自江西省李渡煙花集團有限公司(下稱 " 李渡煙花 ")。
據人民網報導,本次煙花燃放與聯歡活動表演互動十幾次,與每個音樂節點同步,成為一個獨特的節目亮點,總燃放時長約 20 分鐘,而李渡煙花承擔了約 70% 的焰火燃放任務,表演陣地幅寬創紀錄地佔據整條長安街(東西長安街)。
李渡煙花官網顯示,公司曾多次承接國家大型活動的煙花表演,如今產品 90% 以上出口,年產值已達數億元,而在近 40 年前的 1980 年年底,李渡煙花曾一度資不抵債,瀕臨破產,員工僅 60 餘人,年產值不過 20 萬元。
產品 90% 以上出口 控股 5 家子公司
據介紹,北京天安門慶祝建國 70 周年的焰火燃放表演項目,主要分為 4 個部分,即光柱特效燃放、高空禮花彈燃放、中低空焰火燃放,以及 3D 造型特效煙花。其中,光柱特效燃放、高空禮花彈、中空焰火燃放均為李渡煙花負責實施。
據人民網報導,本次煙花表演總燃放時長約 20 分鐘,而李渡煙花承擔了約 70% 的焰火燃放任務。
據李渡煙花官網介紹,公司創建於 1972 年,目前擁有 1 個煙花研究所、1 個檢測中心、1 個 CE 檢測實驗室,佔地面積 4200 畝,員工 1000 多人,是一家集煙花科研、生產、銷售、藝術燃放於一體的集團公司,產品 90% 以上出口,大型禮花彈、組合盆花、特效禮花、日景煙花和舞臺冷光煙花等系列共 3000 多個花色品種銷往歐美、亞洲等 60 多個國家。
1997 年,李渡煙花完成股份制改革,4 年後的 2001 年,李渡煙花開始集團化運營。企查查顯示,李渡煙花位於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李渡鎮,註冊資本 5619 萬元,由鄧煜群和鄧雄群分別持股 51% 和 49%。
此外,李渡煙花控股 5 家公司,分別為江西省進賢縣誠信禮花有限責任公司(99%)、江西省進賢縣創新禮花有限責任公司(99%)、江西省進賢縣敬業禮花有限責任公司(99%)、江西省進賢縣茂春煙花有限責任公司(99%)和江西李渡煙花藝術燃放有限公司(62.5%),其註冊資本分別為 1000 萬元、1000 萬元、1000 萬元、1000 萬元和 320 萬元。
除江西李渡煙花藝術燃放有限公司成立於 1996 年 4 月 18 日外,其餘四家控股子公司均成立於 2001 年 3 月 7 日。
父子 4 年前完成交班
據李渡煙花官網介紹,李渡煙花前身為李渡知青花炮廠,由李渡公社於 1974 年 11 月建立,一開始設在一個破爛的陳氏祠堂裡,小作坊生產,只生產爆竹,連年虧損,到 1980 年底,產值不過 20 萬元,資不抵債,瀕臨倒閉。
1980 年 6 月,李渡煙花現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鄧煜群的父親鄧慶茂調到李渡知青花炮廠,隨後被任命為副廠長並全面主持工作。一年後,廠子轉危為安,銷售收入 60 多萬元,當年獲利 11 多萬元,抵消歷年債務後,還剩餘 1 萬多元。
隨後兩年對李渡煙花的轉折頗為關鍵。1982 年,李渡煙花新建了 1600 多平方米的廠房和倉庫。1 年後,通過李渡鎮政府協調,李渡煙花兼併了李渡花炮四廠。
資料顯示,鄧慶茂 1943 年 10 月生於江西省進賢縣李渡鎮。在李渡知青花炮廠前,鄧慶茂已擁有入伍服役、會計員、務農、化工廠技術員等經歷,其中包括 1964 年 9 月從北京航空工業專科學校入伍服役、1966 年 9 月退伍回鄉後在李渡電廠任會計、1968 年 12 月下放務農、1973 年 11 月到李渡化工廠任技術員。
1986 年 3 月,鄧慶茂提出研製開發生產禮花彈。1 年多後的 1987 年 8 月,以李渡煙花禮花彈為主的煙花,在西班牙聖塞瓦斯蒂安國際煙花大賽中奪得二等獎。當年,李渡煙花總產值 600 多萬元,是 1980 年的 30 多倍,其中 40% 的產品出口。2007 年,李渡煙花全年總產值已達 1.66 億元。
鄧慶茂由此奠定了李渡煙花的發展基礎。
2015 年,72 歲的鄧慶茂開始籌劃交班事宜。企查查顯示,2015 年 7 月 15 日,鄧慶茂卸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由其兒子鄧煜群接班,而在同一天,鄧慶茂將其所持有的 80% 股權,轉讓給鄧煜群和鄧雄群。
轉讓完成後,鄧慶茂持股由 80% 減少為 0%,鄧煜群持股由 20% 上升至 51%,鄧雄群持股由 0% 上升至 49%。父與子在這一年完成了李渡煙花的交接棒。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