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對未來生活的想像,無非是智能家居網際網路沒動,手機成為中樞操控一切之類的想像。而在這所有的想像中,「無人」這一概念成了最主要的東西。
似乎讓一切都變得自動化,不再使用人工,能夠用消費者主導去操控所有的事情,就是智能化集中的體現。就這一點來看,馬雲似乎踐行了。近日,已經準備長達兩年之久的阿里無人酒店開業了。而對外的媒體給出的標題,都是「阿里無人酒店開業,沒有一個『活人』。」小編不禁有個疑問,難道「無人」要成為未來的時代潮流了嗎?
也許阿里會認為他們推出的酒店,是未來酒店的一個終極形態。在這個酒店裡面,沒有一個工作人員。服務接待,打掃清理,都被交給了人工智慧。
詳細點來看的話,他的酒店從預定到入住,吃喝玩樂,休閒,退房結帳等流程,都不需要有人去人為介入。消費者可以直接在APP上辦理登記,認證的時候會有一個機器人進行接待,而這個階段的機器人會通過人臉識別技術來記住每個客人的樣子。
在酒店裡,消費者的通行證就是他們自己的面孔,也就是他們的臉,享受服務都是靠刷臉來實現。而在每個酒店的房間內,天貓精靈被運用於操控空調燈光和其他設備。如果你在裡面玩得累了,餓了,也只需要在手機上點餐,就會有機器人把食物送到你的門口。包括退房,也可以在手機上一鍵完成。
但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想過,我們入住酒店休閒會所,享受的就是更為人性化的服務,而機器怎麼能做到這一點呢?潮流是不是把人們「享受」的權利給剝奪了,而智能化也未必是最終的歸宿。
而且從很多方面來看,無人酒店要面臨的問題還是很多的。機器終究還是無法像人一樣能隨機應變,臨時起意。想要通過機器來進行一切的操作,實在是太淺顯了這個想法。涉及到運營方方面面的問題,還有待解決,因此無人酒店,只能算一個噱頭。
在阿里無人酒店之前,其實已經有很多想要嘗試「無人」的商業模式。例如無人超市,無人送貨機器人的,但都難以大熱。在無人商業模式投入的資金,如石沉大海,沒有回應。
以無人超市為例,可以說這些設計本身的技術含量並不高,主要的成本來自於地租,線下運營的電費,網費等。而且根據使用過的消費者回應,體驗並不十分美好。起初宣傳的特色就是自助選購,自動結帳。能夠即拿即走,節省時間。但其高昂的成本和品類的不完善,難以對現有超市造成衝擊。
小編認為,「無人」可能會成為潮流,但絕不會在這短短幾年之內,達到預期目的。且不說它的普及推廣,大多數人只是嘗個新鮮。再者,「無人」一系列的嘗試,面臨的顧客都是高素質人群。這是一個假設,是不完全的,因為總會有一些心懷不軌的人。所以「無人」這一條路,還有待時間驗證以及繼續嘗試。
你有其他的想法嗎?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