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

2020-12-17 騰訊網

老子曰:

「大丈夫處其厚」。

做人一生,精明不如厚道。

生活的浪潮總是奔湧向前,身處洪流中的我們也隨之起起伏伏。

想要「自我」這艘小船不翻船不打轉,平穩地順流而行,就必須有一個堅固的錨,讓你能抵禦各種風浪。

這個「錨」,就是我們的人品德行。

人品有德,才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

為人厚道,行得正、坐得端,仰不愧天、俯不怍地。

這樣的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更有底氣。

經典《六韜》記載,姜太公曾對周文王談及過用人不慎的原因。

他認為用人應當選拔具備六項德行標準的厚德之人。

文王問:

」怎樣謹慎地提拔符合六項標準的人才呢?「

太公說:

」用富裕測試他,若不觸犯禮法,此人便有仁德。給他尊貴的地位,若他不驕慢,不自以為是,此人便有義德。「

」授予他職位,若他不獨斷專行,這是有忠德。讓他去做某事,他對你沒有隱瞞,這是有信德.....「

姜太公分別說了仁、義、忠、信、勇、謀這六個方面。

這個「謀」是放在最後的。

如果一個人沒有仁義、忠信,但他很有謀略,這個人也不可用。

有德之人時刻注重提升自我,不隨波逐流,不譁眾取寵,立於高處卻依然淡定從容。

人的德行不夠,素養太低,最終還是難以提升的。

一個人如果沒有德行,所作所為經常損人利己,福報就會慢慢減少,氣運也會日益衰退。

一個人如果有了德行,隨著福報不斷積累,智慧也會得以開啟,最終必定可以利人利己。

——END——

相關焦點

  • 德行,是一個人最硬的軟實力!
    每個人都過著與他德行相匹配的生活。別抱怨生活,因為那就是你自己。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我始終堅信,人格的差異直接導致經濟地位的不同,唯有廣泛地播撒美好的德行、德性,幫助他人自我完善,才能在更廣闊的天地中播撒財富、幸福的種子。
  • 人有德行,必有福氣
    一個人真正的氣質,不是在外貌,而是在內心;人一生最重要的不是財富,而是德行! 俗話說:「人有德行,必有福氣。」 德,不僅藏著一個人的修養,更藏著一個人的福氣。 01 守信用的人,自得人心。 誠信是一種美德,更是對別人的一種道義。
  • 《道德經》:一個人最高深的德行,是「省」
    《道德經》有言:自省是一個人最高深的德行,乃聖人之道。不自反者,不識病痛。不懂得自我反省的人,不會意識到自己的一身病痛。有些人常抱怨他人過錯,卻未從自身找過問題,抱怨他人不如自我反省。一個人想要成功,就必須放下身段學習;一個人想要走的更遠,就必須不斷思考。思考自身所作所為,思考自身過錯。三國名將司馬懿就是典範。他在朝堂上每說一句話,都會看看曹操的臉色;每做一件事,都會觀察曹操的態度。
  • 「君子以厚德載物」,一個人德行修養越好,更容易成就一番事業
    這句話是說一個人的德行修養越好,這個人所能承載的東西也就越多,擁有高尚品德的人,更容易成就一番事業。為什麼說一個人的德行修養越好,這個人承載的東西就越多,也更容易做出事業呢?因為德是一個人的立世之本,人沒有德行是很難立足於世間的。
  • 人有德行,必有福氣!(精闢)
    一個人的品德如何,決定著一個人的生命有多美好。我們和身邊的人交往,需要的是一種智慧;智慧的人生,是德行的修為;人有德行,就必會有福氣!品德,是我們人生哲理。一個人擁有良好的品德,總能受到別人的尊敬,就像是一朵鮮花擁有香甜的氣味,總能令人非常的喜歡。
  • 《易經》:一個人德行修養的基礎,是讓言語謹慎
    語言不是武器,但是卻能傷人於無形,它會讓一個人精神受到巨大的挫折和痛苦,留下無法磨滅的心靈創傷,肉體的傷害或許可以癒合,但是心靈的傷傷害卻會永遠存在。所以,言語謹慎,是一個人修養自己必須的德行。在《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初九:不出戶庭,無咎。
  • 老子:一個人最高的德行,是平凡
    真正有德行的人能夠削弱心中的傲氣,做到像山谷一樣空曠,他們從不刻意與別人相爭,也不去炫耀自己的成就。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德」是「道」的表現形式。如果一個人成就太高又不懂得收斂,必定會引起別人的嫉妒和討厭,那麼他離失敗也就不遠了。所以說,更多時候我們應該學會變得平凡,不在人前炫耀,不高傲自大,才不會招來禍患。下士聞道,大笑之。能夠讓常人大笑的「道」才是真正的「道」。
  • 佛說:良心,是最好的德行
    做人的人品比才能重要,只有懂得厚德才能走得更遠,做事只有不昧良心才會心安;一個人什麼都可以沒有,但一定要有良心。良心是德行,只有德行才會站得住腳跟,堅守自己的德行,守住自己的良心,才會給自己帶來福氣!良心就是慈悲、心正財富再多, 不如真誠厚道,相貌再好都不如端莊,心存善念相貌就好。良心就是處處慈悲,對人也好對自己也好都會處處寬容忍讓,不會斤斤計較,心中始終堅守善良,保持正念,心存正念才會萬惡不侵,善是一切福氣的源頭,什麼都沒有自己的良心重要,有良心,做事有德行才會給自己帶來好運氣。
  • 用「六守」來觀察一個人的德行
    《六韜》告訴我們,要從仁、義、忠、信、勇、謀六個方面,即「六守」,來觀察一個人的德行。「富之而不犯者,仁也」。你讓他富裕起來,但他能不觸犯禮法,這是仁的表現。如果一個人沒有仁義、忠信,但他很有謀略,這個人也不可用。————摘自《群書治要十講》
  • 一個人最好的精神長相
    作者:茲心 來源: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 人活一世,最寶貴的不是財富 言談舉止有分寸,為人處世講德行,這,才是一個人最好的精神長相。 01 出言有尺 弗蘭西斯·培根說:「在語言交際中要找到一種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禮,這是最難得最好的。」
  • 德行所配,厚德載物
    德行是一個人的道德和品行,更是行為的體現,德行的高低決定你與社會的融合度,德不配位,所得超越自己的德行,無德而富貴謂之不幸必遭餘殃。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職」,如果一個人沒有做出相應的貢獻,就貪求相應的爵位,背後藏著的一定是災禍。
  •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一個人的福報,是自己用德行修來的
    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行善積德的家庭,會有福報;而沒有這些德行的家庭,則會有禍殃。家庭是這個樣子,個人修行也是這樣子。行善積德是一種好的行為,這種行為放到個人身上,這個人就會有好的福報。這樣的因果關係,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經過很多事實論證的。
  • 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黃河文化,是黃河流域與周圍地區和世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源遠流長的一種文化,是黃河流域勞動人民數千年來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指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黃河文化,亦可稱為黃河文明。
  • 潘珩:醫療數據是醫院的寶貴財富
    我理解醫療數據是一個醫院的寶貴財富,隨著醫院信息化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醫療數據實現的數位化存儲管理和應用,因此醫療數據的安全性、可用性顯得尤為重要,容災存儲技術不僅是各項技術應用的融合依據,也是科研單位、建設單位、應用單位人員溝通融合的一個標準,從而實現的是科研有目標,建設有依據,應用有參考的信息化建設的良好環境氛圍。
  • 用好這筆寶貴財富:苦難開花結甜果
    對人生而言,苦難是一筆寶貴財富,經過苦難澆灌的人生之花,終能結出甜果。讓苦難開花,首先要不怕苦。有風雨才會有彩虹,經歷苦難才是完整的人生。苦難能磨礪人的意志,使人積澱處世經驗,是邁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催化劑。特別是年輕人,吃點苦是好事。苦難面前勇於接受挑戰,就能實現自我突破;害怕苦難甚至刻意逃避苦難,就會失去成長進步的機會。
  • 河南大學教授被指性騷擾:一個人的德行裡,藏著他的人生起落
    資料顯示,侯運華是河南大學文學院碩士生導師,曾多次獲得教學質量獎勵,在2017年被評為河南大學文學院「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 調查結果出來後,一向硬氣的河大,一紙通牒,將德行淺薄的「教授」掃地出門。 羅斯福說: 「有學問而無品德,如一惡漢;有道德而無學問,如一鄙夫。」 生而為人,如果任由欲望、私心泛濫不加克制,終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德行的培養,來自於實踐
    同時這句話也告訴我們另外一個道理,德行的培養一定要與實踐相結合,我們學了很多知識,自以為自己的德行提高了,然而在實踐中不去踐行,那就是紙上談兵,如同水中撈月。在《弟子規》當中也有這樣的話: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陸遊也有一句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良好的德行才能感召人
    毛主席曾說過:「人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東西,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都可以創造出來。」比如錢學森回國,我國兩彈一星令西方不置信的速度發射成功了。而獲得人才的方法,在於領導者修養自身,以德行感召人才。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古時候有一位縣令愛畫老虎,但他的確畫不出虎的稟稟威風,畫出來的虎總是像貓。
  • 《上甘嶺》:用影像為全民族留下寶貴精神財富
    在他們這種英勇無畏的抗美援朝精神感召下,保家衛國成了當時新中國電影人積極回應的時代議題,‍‍講述‍‍抗美援朝戰場上「最可愛的人」即志願軍英雄的傳奇故事,成了電影創作的重點表現對象。在眾多作品中,電影《上甘嶺》以鮮明的藝術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內涵脫穎而出。
  • 誠實守信道德模範 陶錦翔:誠信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
    錦翔飯莊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陶錦翔:守法是企業最大的保障,誠信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我要秉持守法誠信的路子,繼續走下去,用產業報國,實業興國的實際行動,感恩黨和人民,為國家和社會多做貢獻。 編輯:高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