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嶽恆山、懸空寺風景掠影

2021-02-12 軍勝攝影

       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裡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裡。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誌,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古人讚嘆恆山為「危峰過雁來秋色,萬裡黃沙散夕陽。」邊關要塞,古城峰煙。恆山因其險峻的自然山勢和地理位置的特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古代許多帝王、名將都在此打過仗,這是恆山的五嶽中最可引以為自豪的。並且將古代關隘、城堡、烽火臺等眾多古代戰場遺蹟保存了下來。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將恆山所見所聞錄入《徐霞客遊記》中。

恆山松,風格別致,形狀奇特。其中,有四株形狀奇特的唐代古松,人稱這為「四大夫格」。這四株古松,根部懸於石外,緊抓巖石,傲然挺立,氣勢不凡,別具風格。

懸空寺始建於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歷代都對懸空寺做過修繕,北魏王朝將道家的道壇從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恆山懸空寺是國內現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懸空寺距地面高約60米,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懸空寺發展了我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整個寺院,上載危崖,下臨深谷,背巖依龕,寺門向南,以西為正。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依照力學原理,半插橫梁為基,巧借巖石暗託,梁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緊聯。寺下巖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李白瀏覽後感覺不能體現壯觀而特意在「壯」字上多加了一點。

廟宇宏敞,建築巍峨,古樸壯觀,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 是中國古代建築精華的體現。共有殿閣四十間。

古代詩人形象的讚嘆:「飛閣丹崖上,白雲幾度封,蜃樓疑海上,鳥到沒雲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嘆其為「天下巨觀」。

靈網備【2017】S0001號

點擊以下文字連結您還可以欣賞更多精彩內容:

希拉穆仁草原風光掠影

大唐靈寶青山風力發電場

「中流砥柱」第五屆 中國(三門峽)黃河大合唱演出精彩花絮

天津海河兩岸風光掠影

相關焦點

  • 北嶽恆山·懸空寺
    北嶽恆山是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峰是天峰嶺,海拔2016.1米,號稱人天北柱。北嶽恆山四周的部分景觀北嶽恆山的摩崖石刻北嶽恆山亭全寺均為木質框架式結構,在陡崖上鑿洞插懸梁為基,樓閣間以棧道相通,背倚陡峭的絕壁,下臨深谷,雖然懸空寺並不大,但巧奪天工,頗為壯觀。
  • 北嶽恆山懸空寺
    ,原名「玄空閣」,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峭壁間,佔地面積152.5平方米,寺內有大小房屋40間。因整個寺院好像懸掛在懸崖上而得名,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被譽為恆山十八景中第一勝境。
  • 真正的「令狐衝」北嶽恆山懸空寺是這樣的
    恆山,亦名「太恆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嶽。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裡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裡。
  • 北嶽恆山遊玩攻略
    恆山,中國五大名山之一,人稱北嶽,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恆山風景區,為首批分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景區。北嶽恆山風景名勝區北嶽恆山,是海河支流桑乾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恆山,號稱108峰,東西綿延150公裡,橫跨晉、冀兩省。
  • 航拍——北嶽恆山下的懸空寺
    著名的北嶽恆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的大同盆地東南沿,恆山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其西北山麓下的唐峪河河谷平原上,矗立著古老的渾源縣縣城永安鎮。三山五嶽中的北嶽恆山,就在渾源縣城以南10公裡處。
  • 真正的「令狐衝」北嶽恆山懸空寺是這樣的
    恆山,亦名「太恆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嶽。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裡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裡。
  • 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北嶽恆山懸空寺,全國歷史有名旅遊景區景點!
    中國的五嶽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是我國歷史上的五大名山。北嶽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10公裡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裡。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
  • 喜歡野爬可以來北嶽恆山,這裡還有名氣大的懸空寺
    導語: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每當提起五嶽,大家都讚不絕口。然而位於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級別卻只是4A級景區。他的名氣遠遠趕不上山腳下的懸空寺有不少的遊客去恆山,都是為了看一看懸空寺的風採。北嶽恆山在山西大同渾源縣。
  • 喜歡野爬可以來北嶽恆山,這裡還有名氣大的懸空寺
    導語: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每當提起五嶽,大家都讚不絕口。然而位於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級別卻只是4A級景區。他的名氣遠遠趕不上山腳下的懸空寺有不少的遊客去恆山,都是為了看一看懸空寺的風採。
  • 北嶽恆山遊玩攻略
    恆山,中國五大名山之一,人稱北嶽,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恆山風景區,為首批分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景區。▲圖:北嶽恆山風光恆山風景名勝區主景區由翠屏山景區、天峰嶺景區、永安景區組成,其中,翠屏山景區主要景點為懸空寺
  • 大同遊|觀北嶽恆山、探懸空寺、訪雲岡石窟!
    都說「山西好風光」,而山西大同又是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內古蹟眾多,包括雲崗石窟、恆山、懸空寺、華嚴寺等,特別是有北嶽之稱的恆山,又是金庸小說中男主角令狐衝陰錯陽差做了掌門的恆山派所在地。想想大同離北京才三百多公裡,何不去恆山一攬北嶽的風採?
  • 五嶽之北嶽恆山可以體驗野爬,其山下懸空寺名聲遠遠大於恆山之名
    提起五嶽,大家讚不絕口,然而你可知道大名鼎鼎的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卻只躋身於4A景區?它的名聲遠遠趕不上山腳下的懸空寺。有多少遊客去恆山是為了一覽懸空寺的風採?你知道北嶽恆山在哪裡嗎?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北嶽恆山在山西大同渾源縣。它只所以發展緩慢,原因是多方面的。
  • 五嶽之北嶽恆山可以體驗野爬,其山下懸空寺名聲遠遠大於恆山之名
    提起五嶽,大家都讚不絕口,然而你知道大名鼎鼎的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卻只躋身於4A景區,它的名聲遠遠趕不上山腳下的懸空寺。有多少遊客去恆山是為了一覽懸空寺的風採?你知道北嶽恆山在哪裡嗎?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北嶽恆山在山西大同渾源縣。它之所以發展緩慢,原因是多方面的。
  • 兩日玩轉懸空寺-北嶽恆山之攻略全在這
    二日遊時間安排:濟南二日遊懸空寺-恆山,時間還是很充裕的。第一天下午遊懸空寺,第二天上午早起遊恆山,下午三四點返回。作為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是恆山的精華。景區四點半就清場,懸空寺門票分兩道,景區大院門票15元,要登臨懸空寺需購買100元/人的門票。這個登臨門票,在旅遊高峰期,是需要提前預訂的,因為有人數限制的。其實,購買首道門票,遠觀懸空寺的感覺也是很有視角衝擊力的。
  • 「天上寺院」懸空寺北嶽恆山第一奇觀
    恆山奇觀懸空寺 記者 戎禹仁 攝隆冬時節,記者陪同來自江蘇的友人前往懸空寺遊玩。出發前友人就表示,此次來同行程中,她最期待探訪的就是這處古建築奇觀。在經過1個多小時的車程後,車輛行駛至恆山腳下,一行人透過車窗,領略了這五嶽之一北嶽恆山的巍峨風貌。從北仰望,層巖疊嶂、靈峰秀立,雖不十分險峻,但原始古樸之中透著神秘和蒼涼,給人以清靜絕塵之感。作為恆山十八景中「第一勝景」的懸空寺,則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 中華五嶽的北嶽恆山竟然在大同?原來山西還有這樣一個風景名勝區
    這次想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山西大同的北嶽恆山。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恆山吧。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4公裡處,大家應該都聽過「五嶽」吧,是的,沒錯了,恆山屬於五嶽中的北嶽。它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中華五嶽。
  • 北嶽恆山 懸空寺攻略
    我們是河北石家莊人,本來計劃6號早上出發由於石家莊下雨,閒著也無聊,臨時調整裝備,收拾好就中午12點多鐘,就5號中午出發了,第一站山西大同北嶽恆山,到達目的地是傍晚五點半,景區已經下班了,我們決定駐紮在此,明天一早登山,詢問了當地工作人員,讓我們去離景區不遠處的停車場駐紮,那裡比較乾淨還有衛生間
  • 北嶽恆山旅遊攻略
    恆山以及懸空寺是山西有名的景點之一。但是說實話這個沒啥難度,當然也就沒啥大的攻略。就一條線,順著往上走就可以了,不和華山以及泰山一樣,有多條登山口,恆山一般是在半山腰開始往上爬,體力好點的,可能上下也就三個多小時吧。下面是恆山的相關介紹。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海拔高於泰山,在五嶽之中僅次於西嶽華山。它是桑乾河與滹沱河之間的分水嶺,前者是海河的支流。
  • 北嶽恆山——懸空之寺
    小編十年間去過三四次恆山景區。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裡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裡,大同客運中心和渾源客運站均有班車抵達景區。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誌,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 我國五嶽之一北嶽恆山
    它就是恆山。恆山,亦名「太恆山」,又名「元嶽、紫嶽、大茂山」,漢時因避漢文帝劉恆諱,一度改稱為「常山」。據《尚書》載:舜帝北巡時,曾遙祭北嶽,遂封北嶽為萬山之宗主;之後,大禹治水時有「河之北屬恆山」的記載;先後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嶽為王、為帝,明太祖又尊北嶽為神,可見歷史之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