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方「人生茶館」↑↑↑,立即「關注」航億葦公眾號
老航偏愛較真,看到有人將滿清愛新覺羅·弘曆尊為十大才子皇帝之列。不禁啞然失笑。弘曆乾隆帝好大喜功,雖好書畫作品但並無大成。將他看作十大才子皇帝,真欺負我華夏無人嗎?為此,老航重新整理一下,列出真正值得稱道的十大最有才情的皇帝,以饗吾友。有人不服,儘管將其他類似的評述與老航做一個對比。我不一定說得全對,但至少沒有讓滿清那種假冒偽劣品冒充我中華十大。滿清比之宋明,是一個極其落後的王朝。他們的皇帝,真不要被一些人捧得太高了。
第一名: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的文才爆棚,沒有爭議。請看他寫的一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個人能寫出這樣的詩詞,千古絕唱了。在中國文學史上,李煜已經是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李煜的遺憾是歷史上的一名亡國皇帝。但那又怎樣?偉大詩人的歷史意義,遠超過狗屁倒灶、身不由己的皇帝好不好?
第二名: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的畫,不是蓋的吧?關注航億葦微信公眾號:poem1962
朱瞻基就是被滿清誣陷為「蟋蟀皇帝」的那一位。如果不是有一個李煜的才氣太能穿越時空了,他原本可得第一名。他是古代皇帝一流的畫家,書畫藝術成就不輸於趙佶同志。此人智商高得嚇人,從小就是神童。8歲的時候,他開始上學。第一天老師教的課文,他第二天就能8背出來。
要命的是他能文能武。先說武的,他曾親自指揮喜峰口對蒙古戰鬥,敵兵衝來時,他還親自射殺3名前鋒,最終此戰完勝。這不是重點,講皇帝的才情還是要講文的方面。他詩賦棋琴書畫,無一不精通,其中尤以書畫成就最大。他的繪畫得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均得造化之妙,以恢復兩宋畫院的盛況為目標,引領一代藝術風潮。
這就要說到一個時代背景。宋朝書畫藝術達到一個歷史高峰,但宋被一個文化落後的蒙元給幹掉了,中華文脈也就斷掉了。因此,明朝建立後,一個最大的精神動力就是重塑唐宋的文化藝術聖殿。朱瞻基的曾祖父朱元璋、祖父朱棣都是武夫,沒有什麼文化,父親朱高熾當皇帝的時間又太短,又沒有多少藝術細胞。到了朱瞻基接班時,「文化大明」的重任就落到他肩上。由於朱瞻基的帶動,「文化大明」工程啟動。由於他悟性高,一下子就將書畫藝術推高了一個小高峰。所以幾十年後,「江南四大才子」和吳承恩、馮夢龍、李夢陽、解縉等也不好意思不努力,便讓明朝取得了眼花繚亂的文化藝術成就。
朱瞻基智商高,有才氣,情商也不錯。他當政時君臣關係相當地好。他最愛做的一件事就是將自己的書畫、詩文送給大臣。他的缺點就是興趣愛好廣泛,有點貪玩,幹什麼事都能做得相當出色,沒有在某一方面專攻。但饒是如此,他的畫作達到的藝術高度,還是許多人難以企及的。而且,他治理國家的能力也一流,與他父親一起創造了「仁宣之治」(「仁宣之治」,主要的歷史貢獻是他)。
第三名:宋徽宗趙佶
趙佶也是一個全能型才子,但他的能主要還是在文的一面。趙佶的書畫確實不錯,詩文也達到一定的高度。趙佶在位時,適逢宋朝文學藝術積累,達到了「文化大宋」的歷史高峰,人才輩出,優秀作品驚天地,泣鬼神。後人總結說,他喜歡書畫,在位時廣收古物和書畫,擴充翰林圖畫院,並使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對繪畫藝術有很大的推動和倡導作用。
趙佶在書法藝術上獨書一幟,創造了「瘦金體」。
但是,趙佶在治國上就比較差了,基本可以用一塌糊塗來定義。他任用了糊塗蟲孫傅當兵部尚書,宋朝與金朝大戰在即,孫傅卻寄希望於江湖騙子郭京「六甲法」和「毗沙門天王法」破敵。結果,1126年八月,金兵攻破宋朝首都汴京,趙佶做了金人的俘虜。此為中國歷史上太丟人的「靖康之恥」。
第四名:武則天武曌
由於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皇帝,讓很多男人對她不服,就有點太埋汰她了。武則天能夠取得成功,擁有才情是她的重要法寶。唐太宗李世民時,冊封她為「才人」,肯定不是她的美色對李世民有什麼吸引力。後來李世民兒子李治與她勾搭起來,不顧禮教非她不可,也是她的才情起了關鍵作用。李世民死後,後宮被發配到感業寺出家為尼,當了皇帝的唐高宗李治差點都把她忘了。這時,她的一首題曾《如意娘》詩傳到李治那兒去了。她是這樣寫的: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如此有才氣的文藝女,也太難得了點吧。李治不由分說,將她從感業寺接出來。在後宮,宮庭鬥爭相當殘酷,但武則天卻成功鬥下別人,升為皇后。重點她能替李治分憂。那些大政方針、朝廷奏章什麼的,她可以替李治出主意,也可代擬聖旨。這樣的賢內助打著燈籠也找不到啊。
李治去逝後,武則天對皇帝號令天下的神權已經上癮了,就想一個人獨斷朝政,這樣連兒子也不放過。她就憑著一個女人的才智,堅決打擊反對她的男權主義者,乾脆將大唐政治翻了個底朝天,發動不流血政變改朝換代,自己當皇帝,將唐朝改成周朝。武周時雖有任用酷吏的政治錯誤,但她知人善任,導致「君子滿朝」,有狄仁傑、婁師德、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後來的「開元賢相」姚崇和宋璟,也是她一手栽培起來的。在她的治理下,史家評述說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
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舉措是「改革科舉,提高進士科的地位;舉行殿試;開創武舉、自舉、試官等多種制度」。這些舉措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影響深遠。
武則天本人除了是一個優秀女詩人外,還是一個了不起的書法家。她精於飛白書和行草書。在書法界,飛白書是很難掌握一種書法藝術,她撰寫的緱山升仙太子廟的碑文,論家認為筆法婉約流暢,意態縱橫。飛白體的碑額「升仙太子之碑」6字,筆劃中絲絲露白,極為高雅。
武則天又是文字造字愛好者。她另有名叫武媚,是李治給她取的,她自己給自己定名武曌,其中的「曌」就是她創造的。她一共創造了19個新字。除「曌」之外,還有囝、囡等,另外卍字符,是她定的音,讀「萬」。她的文字創造叫做「則天文字」,多數字被後世抵制,未能延用,卻被日韓學了過去。現在有些日本人取名還用到「則天文字」。
李敬業造武則天的反,大詩人駱賓王寫了篇《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傳到武則天那兒。此文大罵則天「穢亂春宮」「狐媚偏能惑主」,詰問「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武則天非但不是勃然大怒,反而嗔怪宰相:「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據傳,李敬業兵敗後,武則天並無刻意追殺駱賓王。駱賓王后來削髮為僧。武則天與駱賓王這則故事表明,武則天不僅自己很有才華,而且相當惜才。她還重用另一才女上官婉兒。唐朝詩歌大興,與上官婉兒酷愛舉辦詩歌活動很有關係。而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卻因為當年反對李治立武則天為後而死。武則天是上官婉兒的世仇。但上官婉兒長大成人並擁有權勢後卻對武則天忠心耿耿,從無二心。
第五名:南朝梁武帝蕭衍
蕭衍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祖傳功底深厚。蕭衍也是一名神童級的人物,從小聰明伶俐。喜歡讀書,博學多才,如果不去當什麼勞什子皇帝,他應是一個更也不起的文學家。當時的天下名士沈約、謝朓、範雲等人,是他的老友鬼鬼,他與他們合稱「竟陵八友」。不過,他的詩也已經相當地有造詣了。「草樹非一香,花葉百種色。寄語故情人,知我心相憶。」這篇《襄陽蹋銅蹄歌》就是他留下的傑作。
蕭衍尊佛。在他當政時,佛學大興,佛教經典得到大大提升。他更喜歡研究經學和史學。親自撰寫了《周易講疏》《春秋答問》《孔子正言》等200多卷。他認為《漢書》等寫得太爛,自己編撰《通史》,曾誇下海口:「書若成,眾史皆廢。」可惜南北朝戰亂頻仍,他的梁朝傳到二世而亡,他的著作也大多在戰亂中佚失了。
蕭衍宅心仁厚,對自己的大臣特別寬容。那是一個誰都想造反當皇帝的年代,每有大臣造他的反,他就總是含著淚做思想教育工作,苦口婆心勸人家回頭是岸,不願輕易殺掉。他能夠活得86歲,恐怕也與他的心胸有關。
這名老同志38歲才當皇帝,在位47年。他打仗也有一手,曾在賢首山大敗北魏軍。代齊建梁後,他成為非常節儉的皇帝,帽子戴三年不換,被子要用兩年。起早貪黑,從不講究吃穿,吃飯以蔬菜和豆類為主,常一天只用一餐,餓了的時候,一碗粥也行。不過,蕭衍晚年發生侯景之亂是他一生的政治敗筆。他原本應當更高壽一些。由於戰亂,他是被活活餓死的。
除了文學、經學、史學外,蕭衍老同志也愛好廣泛,也是音樂、繪畫、書法、棋藝高手。
第六名: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英俊多藝,儀表堂堂,尤其愛好音樂。他可稱作我國第一所綜合性的皇家音樂舞蹈戲曲學院創始人,挑選了優秀的樂師300人和數百能歌善舞的宮女組成皇家樂團。該樂團總在梨園排練,所以,梨園成為我國音樂界的神聖名詞。排練中,李隆基常親自擔任指揮,高興起來,還親自為樂隊打羯鼓。由於他這樣酷愛音樂,唐朝的音樂歌舞藝術成就斐然,李龜年、雷海青、張野狐等著名音樂家對我國音樂發展做出重要歷史貢獻。
有唐一朝最大的名片是唐詩。那時,詩與歌一家,優秀的詩篇是要拿來傳唱的。李隆基推動了音樂發展,也對唐詩的傳播起到很大作用。
李隆基有不錯的治國能力。他走上大唐政治舞臺,首先是成功發動「唐隆政變」上臺,然後任用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賢能之人當宰相,創造了「開元盛世」。宋璟、張九齡等,都是不錯的詩人。唐朝兩個最偉大的詩人李白、杜甫,也屬於這一時時期。
但李隆基同志虎頭蛇尾。「開元盛世」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卻又在他的任期自我放鬆,重用奸臣,政治腐敗,鬧出了「安史之亂」的大災難。由於「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李隆基的一生變成一半是火焰一半是苦水的矛盾結合體。
第七名:魏文帝曹丕
三國時,曹操一家出了3名詩人,分別是曹操、曹植和曹丕。曹操的兒子中,曹植更有詩文才情一些,能玩「七步詩」,但曹丕詩藝雖不如弟弟曹植,但也不是泛泛之輩。曹丕更厲害之處是在文學現象和文學理論研究上。他寫了一部專著叫《典論》,是一部有關政治、文化的論著。現今只有《自敘》、《論文》兩篇完整流傳下來。其中《論文》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為開山之作。他首提「建安七子」之說,讓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7人得到文學史上的高度重視。他提出「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對今天和以後的文學創作都有指導意義,是能夠穿透千萬年的文學指導天書。他說「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到如今,何嘗不是如此呢?
曹丕還幹了一個驚天的事,就是創造七言體詩。七言詩未必他最早,但現存最早的七言詩就是他的名作《燕歌行》。《燕歌行》有兩首,裡面有今天仍朗朗上口的「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仰看星月觀雲間」等句。
曹丕當皇帝只當了6年。在他主政時,確立比較規範的九品中正制,恢復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統治,又將蜀漢打得有點懵圈。總之,魏國在他治下,國力明顯增強,版圖不斷擴大。他39歲就英年早逝。不然,司馬氏家族未必能篡魏建晉。
第八名:梁元帝蕭繹
有其父必有其子。這是一個說法。蕭繹是大才子皇帝蕭衍的第7個兒子,繪畫、詩文都是南北朝的上品。蕭繹酷愛繪畫,主要興趣是佛畫、鹿鶴、景物寫生,在皇帝一族中,他當真技巧全面,與趙佶、朱瞻基等同志可有一比。他對外國人尤其感到有有意思,畫出的域外人形貌總是非常傳神,堪稱一絕。
「妖童媛女,蕩舟心語;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這是蕭繹的《採蓮賦》。賦這種藝術形式,在秦漢最流行。宋詞是在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的古詩,統稱「詩詞歌賦」,賦的歌味更濃些。
蕭繹也是理論家,寫了大量學術著作,如《孝德傳》、《忠臣傳》、《注漢書》、《周易講疏》、《老子講疏》、《全德志》、《江州記》、《職貢圖》等。另外還著有《金樓子》一書,也是我國古代重要文論史著作。
但蕭繹是一個失敗的皇帝,只當了兩年皇帝,他的梁朝就玩完了。
蕭繹也是一生讀書不倦。但國家敗亡,讓他發出「讀書太多,以致有今日之禍」的感嘆。一怒之下,竟將一生收集的14多萬捲圖書燒而光,為我國留下令人痛心的歷史遺憾。
第九名:隋煬帝楊廣
楊廣的智商極高,也有些恃才傲物,目中無人。他真是優秀詩人。「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裡。萬裡何所行,橫漠築長城。」這是《飲馬長城窟行》開篇。「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這是楊廣版《春江花月夜》。
隋朝的科舉制,都說是他的父親隋文帝楊堅搞出來的,但實際上真正的操盤手正是楊廣。這一科舉制,此後一直延續到清末,達1300年之久。
楊廣在任揚州總管時,就對整理典籍產生濃厚興趣。此後,他一生喜歡編寫書籍。在位近20年中,他組織文人編寫了書籍130部共1.7萬多卷。其中編寫的《長洲玉鏡》400卷,和《區宇圖志》1200卷。《長洲玉鏡》是類書,《區宇圖志》是一部綜合地圖、地誌的內容和體例的地理總志。
楊廣崇敬儒教與孔子,興辦學校,還大建圖書館,藏書多達37萬餘卷。
楊廣在皇帝任內還幹了其他影響中國歷史上的大事,如修建大運河、南北統一、東徵西討(拓展拓展疆域)、頒《大業律》、改官制等。但是,楊廣的情商有點問題,最終導致大民變,原本好端端的隋,讓他徹底搞崩潰了。可憐的楊廣,還死在他信任的寵臣宇文化及手中。
第十名:後唐莊宗李存勖
李存勖是五代時期後唐王朝的建立者,是又一個文武雙全的猛人,智力超群。他11歲時就跟父親到處打仗,真不知道他哪來的時間在文學上取得驕人的成績。顯然,他是不用太多用功就能勝人一籌的人。在軍事上,他善於謀略,是父親李克用的一級謀士。李克用曾被另一個軍閥朱全忠打得喘不過氣來,是他讓父親重振作起來,最終沒被朱全忠消滅。父親死後,他打敗了朱全忠、劉仁恭、契丹兵等,硬是從戰亂建立起自己的後唐王朝。
李存勖喜歡音律、戲劇,當了皇帝後更喜歡與伶人一起玩。他時常和伶人們一起演戲,給自己起了個藝名「李天下」。
李存勖寫出來的詞絕對一流。比如「一葉落,搴珠箔,此時景物正蕭索。畫樓月影寒,西風吹羅幕。往事思量著。」(《一葉落》)又比如「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鸞歌鳳。長憶別伊時,和淚出夢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憶仙姿》)
李存勖當皇帝後,犯了致使錯誤是輕率讓伶人做高官,又讓他喜歡的文人過分壓制武將,又對功臣郭崇韜、李嗣源亂猜忌。他提拔伶人,但伶人卻多是坑皇帝的壞東西。伶人之一的郭從謙被他升職為親軍指揮使,竟在他親自領軍鎮守汜水關時發動叛亂,將他亂箭射死。或許就是李存勖太愛與伶人演戲了,導致他在伶人面前有失威嚴吧。戲裡戲外,一切都弄混了。但這也說明,李存勖在戲劇藝術中太投入了。
「掃一掃」關注航億葦微信公眾號:poem1962,更多珍藏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