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總旗手」面臨百億減持背後,一段二十餘年的券業跌宕往事

2020-12-15 野馬財經

作者|郝美平 王洪臣

來源|野馬財經

「券商老大」中信證券(600030.SH)與中信建投(601066.SH)長達十幾年的關聯,在6月25日晚上迎來重大變化,有關二者「分手」的傳言引發市場關注。在此之前不久,雖然中信建投連遭同行下調評級、高估值受到詬病,但是中信證券「一股不剩」的清倉舉動仍出乎市場預料。中信建投官網上,慶祝公司上市一周年的海報還未撤下,上漲勢頭正猛的股價卻已被「老大」這一招當即砸到跌停。這兩家券業龍頭何以要分手?

6月25日晚公告顯示,中信證券清倉式減持中信建投A股股票,涉及的總市值過100億元。該消息引發行情震蕩,隔天一個跌停之後,中信建投6月27日才打開了跌停板。

「老大」清倉式減持

在中信證券的該減持計劃拋出前,中信建投的股價已連漲數天,漲勢一片大好。

此時,距離中信證券所持股票的一年解禁期剛剛過去不足一周。中信建投招股書顯示,上市之初,中信證券曾稱「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擬長期、穩定持有公司股份。」

如今,中信建投的官網上慶祝A股上市一周年的海報仍在,而昔日「信誓旦旦」的第四大股東、行業「老大哥」準備清倉而去。

圖片來源:中信建投官網

作為證券行業龍頭老大,中信證券此舉想必是深思熟慮。在此之前幾個月,被市場稱為「牛市總旗手」的中信建投就已經被多家同行「敲打」,一度處於相當尷尬的境地。

中信建投發布2018年年報後,華泰、中銀和華金等曾發布給出中信建投下調評級的研報,其中,華泰證券更是認為其估值顯著高估,並將其下調至「賣出」評級,引發市場譁然。

圖片來源:華泰證券研報

華泰證券在研報中還認為,中信建投A/H溢價372%,遠超同梯隊可比券商。

同期對中信建投同樣給出「賣出」評級的華金證券則認為,中信建投ROE並不突出,尤其130億元增發完成後。公司目前PB大幅高於可比公司,其盈利能力難長期支撐目前估值。

可見,高估值已成為中信建投的「槽點」之一。而據6月26日收盤數據顯示,中信建投動態市盈率為30.62倍,市值相近的華泰證券則為17.87倍,而中信證券則為16.57。不難推算,中信建投A股價格明顯處於高位。

在這種股價水平下,中信證券如果減持將獲利頗豐,也有利於滿足中信證券自身資金需求。

似乎,中信證券的清倉更加符合資本市場的邏輯,況且自去年底宣布收購廣州證券後,相關規定對於證券公司「一參一控」的要求,也促使中信證券要有所選擇。

滬深交易所的數據顯示,去年一季度,中信證券市場份額分別為6%、緊隨其後的是國泰君安證券,市場份額5.3%。收購廣發證券後,其市場份額將有效提升0.4%左右。這對其他券商是一種潛在的壓力。同時,這也暗含,中信證券正在發力主營業務。

申萬宏源在昨天(6月26日)發布的研報中也表示,從長期發展來看,中信證券此次從中信建投退出可以釋放資本金,並提升資本金運用效率,聚焦長期重點發展的機構業務。

圖片來源:社交平臺

那麼此次清倉減持是否就意味著雙方要徹底「分手」了呢?據券商中國報導,早在2011年中信建投的黨組織關係便由中信證券黨委整建制劃歸中信集團黨委管理。而中信證券雖已清倉中信建投,但中信股份全資擁有的海外投資控股公司鏡湖控股仍是中信建投重要股東,且將由第四大股東進位為第三大股東。

可見,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想說再見不容易」,未來或許仍將以另外的形式攜手並進,而這也與雙方的歷史淵源密切相關。

巨頭往事

說起中信建投,不得不提其前身華夏證券。

1992年,資本市場還處於混沌初起的狀態。華夏證券成為那一年批准成立的三大全國性證券公司之一,另外兩家是南方證券和國泰證券。

牽頭成立華夏證券的是工商銀行,註冊資金10億元。作為一個新行業,彼時連員工都是直接從工行借調過去的。不過,因為是第一個吃螃蟹的,華夏證券佔盡了先發優勢,在發展主營業務之外,也積極進行實業投資和二級市場的投資,迅速發展為券商行業的老大。

在華夏證券發展過程,有一個標誌性的人物是邵淳。從1993年到1999年,邵淳一直是華夏證券的掌門人。

1996年底,股市曾一度因故暴跌。在連續兩天的大跌後,邵淳曲線救市,調動8億元資金,砸進二級市場以拉抬股價,讓市場重新活躍。此番救市,不同於現在國家隊入場,是邵淳使用自有資金(包括客戶的保證金)。

彼時,市場對客戶保證金還沒有約束,很多營業部挪用客戶資金炒股是常態。這也為華夏證券日後的發展埋下隱患。在華夏證券後來破產之時,其中有一條就是挪用用戶保證金。

1998年,華夏證券下發通知要求全國各營業部、分公司上報各自的帳戶、倉位、實業投資等,並表示不報或謊報者,責任自負。

平地一聲雷,炸出了很多潛在問題。其中被隱匿的保證金多達30多億元,實業投資33億元。當時券商為了獲得更高利潤,投資主要是期限較長的行業,這也最終導致華夏證券資產負債錯配,流動性危機迫在眉急。

隨後一年,一直在推動強監管的邵淳卻黯然離場。此時的華夏證券面臨巨額保證金的挪用和巨額的不良資產。

2002年,華夏證券遇到中國券業的艱難時候。隨後3年,股市疲軟,券商經營慘澹,多數券商虧損嚴重。到2004年底,華夏證券累計虧損60億元左右。一年後,華夏證券就因為巨額虧損,被宣告破產。

一代「霸王」,慘澹離場。

之後,中信證券和建銀投資參與了資產重組,兩家出資46億元,中信證券持股60%,建銀投資持股40%,由中信證券指派高管,成立了新的證券公司中信建投。當時主導這次重組的是王東明,他曾經擔任過華夏證券投行領域的負責人,後來碾轉到了中信證券,奮鬥7年,成為中信證券的一把手。

由於中信證券的管理層實際上控制了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兩家券商,這不符合當時的監管規定。最終,中信證券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交出了實際控制權,45%被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拿走,另外8%被世紀金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拿走。而後,隨著中信建投在H股和A股上市,中信證券持有的股份最終降為5.58%。所以,如今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實際上是競爭關係。

王者歸來?

中信建投重組十多年後,2016年在港股榮耀上市,2018年又在上交所上市敲鐘。同年,公司實現營收109.0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0.87億元,合計給高管發放薪酬超6000萬元。從華夏證券演變來的中信建投坐穩了頭部券商的位置,上演「王者歸來」。

上市之前,中信建投就已經是行業中的明星券商。因為自稱整體水平居於市場水平的75分位之上,中信建投一度被坊間稱為「75司」。

然而,早在2015年因為巨額年終獎,中信建投成功進階為「99司」,號稱平均年終獎500萬元。很快,中信建投就以高獎金在券商界聲名鵲起,重回券商「霸主」之位。這一次距離華夏證券破產過去了整整10年。

10年河東,10年河西,昔日券業大佬再度站到了山巔之上。但是,就在中信證券高歌猛進之時,其隱患也逐漸顯現端倪。

其中,作為次新股,較小的流通盤以及大量股份處於限售狀態等因素,對中信建投的估值有所影響,前述一眾同行的「敲打」並不致命。而中信建投的業績下滑,似乎才是真正值得重視的大問題,給它的「榮耀」蒙上了一層陰影。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野馬財經翻閱中信建投財報,據其6月6日發布的5月財務數據顯示,中信建投(母公司)營收6.81億元,同比減少25.53%;淨利潤3141.39萬元,同比減少90.92%。在目前已披露5月份業績的券商中,中信建投的淨利潤下滑狀況較為嚴重。

而在4月份中信建投業績同樣不樂觀,當月營收9.14億元,淨利潤3.46億元,較3月份的8.36億元下滑約六成。再往前追溯,2018年年報顯示,中信建投當年營收109.07億元,淨利潤30.87億元,同比下降23.11%。

可見,中信建投所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其發展較好的科創板業務能否挽回危局,目前尚未可知。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2019年A股浪潮,冰與火背後是瘋狂減持和回購
    摘要:瘋狂減持的背後上演著一幕幕套現出局的勝利大逃亡。拉開時間線條,不同於美股的漫漫牛市。從A股20年時間裡,百轉千回之間,雖然經歷了好幾波牛市,到最後還是近乎回到了原點,在3000點徘徊。  截至到今年6月底,2019年以來A股共有約1600筆減持計劃,涉及到的上市公司1112家,股東2709位,合計263億股。而2015年-2018年同期,A股僅分別有161份、320份、419份、954份減持計劃發布,分別涉及公司140家、274家、346家、713家。
  • 「研選」牛市旗手異動 頭部券商合併傳聞再起
    7月2日,A股大漲,「牛市旗手」券商板塊掀起漲停潮,消息面上,兩大券商龍頭合併的消息再度傳來。據報導,中信證券母公司中信集團將作為主收購方,從中央匯金手中購買中信建投的股份,從而成為其最大股東,相關細節仍在敲定中,但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內部均同意了這項合併計劃。
  • 牛市旗手偃旗息鼓 高瓴概念股引發市場高潮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牛市旗手偃旗息鼓 高瓴概念股引發市場高潮 來源:中國基金報牛市旗手偃旗息鼓,高瓴概念股引發市場高潮!隆基股份12月20日下午發布公告稱,高瓴資本作價158億買了隆基股份6%的股份。
  • 牛市剛起步就密集減持!2天36股公告,59名股東要套現70億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7月6日和7月7日晚間,滬深兩市共36家上市公司披露股東減持計劃,涉及重要股東59名,合計擬減持約70.24億元。其中,招商蛇口重要股東擬減持金額接近10億元,強力新材、世聯行、金城醫藥、石大勝華、朗新科技等股票重要股東減持均在3億元以上。此外,「牛市旗手」券商股大漲後,不少券商股的股東也開始適時減持。
  • 千億券商龍頭中信建投閃崩跌停,牛市旗手怎麼了?
    周末,市場傳出全面註冊制的消息,「牛市旗手」的券商板塊在早盤一陣猛衝,帶動大盤一度上漲,然而十分鐘後,上漲乏力,敗下陣來,隨後證券指數一路走低。 千呼萬喚始出來,券業龍頭之一的中金公司正式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至此國內十大頭部券商聚齊! 中金公司開盤價頂格在34.54元/股,較發行價上漲20%。
  • 姚振華成牛市旗手,王家父子卻連虧幾十個小目標?
    某地產商打著野蠻人的旗號洶洶而來,重倉抄底資本市場,不想成了一呼百應的牛市旗手,順勢加倉,賺的盆滿缽滿;某地產商父子兵齊上陣,在各領域施行「吸星大法」,不料踩雷多個股權投資項目的風口,淪落為網紅背景板。姚振華VS王健林父子,另類「寶萬之爭」,硝煙不再,電光火石也沒有,但結局足夠令你毛骨悚然!
  • 上輪牛市旗手「中國中車」罕見漲停,高鐵核心資產能否重估?
    截止收盤,報收於5.89元,總市值為1690億。中國中車的漲停,激起了一代股民的回憶。「像是又回到熟悉的2015年,只不過中鐵二局不再了。」「神車漲停了,是否意味著牛市尖尖角了?」尺度APP中國中車股東群,不少股民對中國中車的漲停爭議起來,更多的股民則在懷念2015年那一波牛市中有關中國中車的歲月。
  • 外資再買百億 美的被外資買爆
    外資再買百億,美的被外資買爆   7月7日,滬深兩市寬幅震蕩,創業板指接力一度暴漲逾4%,兩市連續4個交易日
  • 沃爾夫岡湖印象:二十年前在薩爾斯堡湖區的一段往事
    月亮湖我之喜歡月亮湖,是因為它總使我想起「月亮寶石」這個天方夜譚般的故事,每次到湖邊,總會幻想借著月光在湖水中看見那顆發光的寶石——圓缺變化,神秘莫測。熟悉沃爾夫岡湖的人,總喜歡將莫扎特的祖母拿出來說道一番,為這片湖水增加藝術感染力。沒有人知道莫扎特是否在這裡留下過一段著名的旋律,或是一組給祖母生日禮物的裝飾音。但是,只要他曾經來過這裡,他的名字中有祖母的符號,那就如同無數條流進沃爾夫岡湖的高山溪水中,大師也曾助興傾一瓢涓涓浪漫的天來神泉,滋潤了湖光山色。
  • 在絕望的彼端,一定充滿了希望——太宰治《二十世紀的旗手》
    「我在萬分絕望之中,寫下了《二十世紀旗手》;但我依然深信,在絕望的彼端,一定充滿了希望。」——太宰治昭和十年(1935年),蝸居東京的太宰治,正陷入人生最大的困境之中。罹患幾近致死的腹膜炎、以及為了抑制疼痛造成的麻藥中毒,以及作品無人問津的困窘……就在這樣的絕境下,太宰治提起筆,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破題,短短十餘頁的文字中,將書信體、獨白體、羅曼史、戲劇體……等各種截然不同的筆法融鑄於一尊,忠實呈現在絕望的波濤之下,儘管充滿無奈,卻絕不輕言放棄的自己。
  • 林園:A股在牛市初期,年內大概率創新高,醫藥行情才開始
    「我相信,再過10年、20年,中國也會誕生像強生一樣的企業。而且,可能還不止一家。」「這麼多年過去,消費行業一直在走牛,可以說它本身是牛市。我們相信它四季度會延續這種優勢,這個板塊一不留神就會創出新高。」近日,林園投資董事長林園在私募排排網路演時,圍繞「行情能否突破年內高點」這一話題作出了以上分享和判斷。
  • 牛市來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來之不易的牛市,就這樣戛然而止了。歷經了5年漫漫熊市,5年漫漫陰跌,不堪重負的股民,虧損了多少年,企盼了多少年,痛苦了多少年,終於盼來的牛市的萌芽,還沒有成形,就破滅了。昨天還四處洋溢的歡樂氛圍,無影無蹤了。稍微平撫的心,又被深深扎了一刀。
  • 周末影響市場的10大消息:券業另類「降準」正式落地下調200個BP
    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分析當前「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研究部署2020年「三農」工作。點評:從會議內容來看,明年中央將要為農村辦16年大事,其中生豬供應被重點提及,6大板塊或迎來風口。
  • 董登新:大股東減持或不道德 但仍有五大意義
    高價減持背後的反思與檢討最近,樂視網大股東的減持,最為顯眼,而且惹人爭議。據媒體報導,2015年6月1日樂視網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總經理賈躍亭減持1751萬股,交易均價68.50元,套現金額約12億元,6月3日賈躍亭又減持1773.03萬股,套現金額約13億元,三天之內賈躍亭連續兩次合計減持約3524萬股,套現金額合計約25億元。
  • 林園:現在是牛市初期,大家趕快來炒股
    「現在是牛市初期,大家趕快來炒股!」這句話可不是一般的自媒體鼓吹,它可是大名鼎鼎「民間股神「林園說的。 近期,在某財經論壇舉辦的嘉年華活動,掌管百億私募的林園林總發表了主題演講,其中金句頻出,講真,大佬的內容還是乾貨滿滿的。
  • 「寶寶們」遇牛市大考 預計千億貨基搬家
    一個小花絮背後,可以預料,如果牛市繼續推進,2015年基金業的規模增長的重擔,將重新壓到股票型產品肩上。  但是之於行業而言,慢熊行情中,形成的圍繞貨幣型產品形成的網際網路+基金大熱,是否會戛然而止?基金公司花大價錢搭建的直銷平臺,是否會成為爛尾工程?而剛剛在工具化配置上尋找新角色的行業轉型,是否又變成一個偽命題?
  • 百億私募大佬馮柳減持順豐控股
    百億私募大佬馮柳減持順豐控股】10月27日截至收盤,順豐控股收報87.03元,跌幅為0.25%,總市值達3965億元。今日開盤,順豐控股一度急劇下跌,盤中最大跌幅達4.8%,而後大幅反彈。值得注意的是,馮柳的高毅鄰山1號大量減持並退出了前10名無限售條件普通股股東名單。
  • 永利股份:副總裁姜峰減持約804萬股,其中超額減持約4萬股
    每經AI快訊,永利股份(SZ 300230,收盤價:6.74元)9月8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於近日收到姜峰先生出具的《關於減持股份計劃實施情況告知函及因誤操作超額減持公司股票的情況說明和致歉聲明》。姜峰先生分別於2020年8月28日和2020年9月7日通過競價交易方式共計減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8,042,861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9854%,本次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超額減持42,861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0053%,超額減持部分成交金額為人民幣268,138.42 元。
  • 林園清倉式減持片仔癀股票!網友炸了:說好的看大牛市呢?
    「林園減持片仔癀」登上了雪球熱門榜,目前話題閱讀量已超過800萬,網友們議論紛紛……公開資料顯示,1989年,林園帶著全家拼湊的8000元投身股市。1993年,林園賣掉股票,投資房地產。1994年,重新回歸股市,重倉深發展和四川長虹。2006年,在大牛市中,林園資產一年翻5倍,同年成立深圳市林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今年,林園投資管理規模也突破百億元。
  • 莫笑多情似我,只緣相思未染;總有一段往事,想到就心酸
    總有一段往事,想到就心酸。——皛玊題記梨花春帶雨,離情凝亂緒。我在寂寞中等待,於無聲處張望。總有一段往事,想到就心酸。《酷相思·梨花雨》(詞林正韻第四部)一夜梨花春帶雨,怎堪拒、離愁苦。盡惆悵、清風搖落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