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館:建好合作「朋友圈」,未來科技館可能是大型「遊戲場」

2020-12-19 上觀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為了與社會各界共建「大科普」格局,上海科技館選擇在今天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科學院三家單位分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建好合作「朋友圈」。今後上海科技館還將大力投入科普遊戲製作,寓教於樂,讓青少年享受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

「不少家長反對孩子玩遊戲,可是青少年都很喜歡遊戲,很多人是玩遊戲長大的。」上海科學院副院長鄢國強笑道。如何將遊戲用於科普教育,是此次上海科技館與上海科學院合作的重要主題。鄢國強表示,遊戲也是一種輿論陣地,需要用正能量去佔領,而科普遊戲就是一種很好的表現形式。

上海科技館副館長劉海峰介紹,目前上海科技館已經配合「鯨奇世界」特展開發了兩款線上小遊戲。目前上海科技館在遊戲領域投入還不大,但是館方已經接洽一些大型公司,「他們將來的投入就不是現在的幾十萬,可能是上千萬甚至更高。」而科技館中遊戲的形式也會更加豐富,館方希望為遊客提供沉浸式的遊戲體驗,遊客從買票入場到參觀過程,都可以潛移默化地與館方互動。若技術成熟,館方甚至可以判斷遊客的興趣,比如通過監測遊客體溫、眼神、脈搏,分析遊客是否在認真參觀或聆聽講解,從而對館內服務進行優化。

「探索鯨奇世界」小遊戲截圖

此外,上海科技館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將共同打造「科普大講壇」、「科學家面對面」等品牌項目,加強「實習研究員」、「青少年創新實踐站」等項目共建,加強科研合作和人才交流;與上海廣播電視臺將共同打造國內領先的「博物館之夜」品牌,利用「星聞會客廳」演播室平臺,共同提升上海天文館的影響力。

劉海峰表示,上海科技館本身是公益類單位,並不以銷售為目的,但是並不意味著摒棄擁抱市場發展機制。「我們希望強強合作,跟企業也好,跟高科技研究院所也好,爭取做到小投入大產出。」

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後,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還將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活動,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互動的平臺。上海科技館帶來了上海科普大講壇線上直播《當詩詞遇見科學》和「鯨奇世界」展之雲逛展特別活動;上海自然博物館採用直播形式開展博物館之夜活動,推出全新品牌「螺說頻道」,圍繞自博館的展示內容製作原創親民短視頻或直播內容,探索線上科學傳播新模式。

相關焦點

  • 「科普+遊戲」科技館越來越好玩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科普+遊戲」,會是什麼樣子?日前,上海科技館與上海科學院籤署科普遊戲平臺建設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推動科普遊戲研發技術進步及成果的應用轉化和推廣,建設上海科普遊戲資料庫、素材庫、資源庫,共同打造「科普+遊戲」的開放、共享合作平臺。
  • 上海科技館與浦東的不解之緣
    科技館下沉廣場工地(央廣網發 上海科技館供圖)央廣網上海11月12日消息(記者周洪)30年前,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浦東改革開放的號角昂然吹起。蘊含宇宙、生命、智慧、創造的上海科技館,在蒸蒸日上的浦東熱土上拔地而起,自此也與浦東這片熱土結下良緣。 因浦東而生上海科技館的誕生,得益於浦東開發開放。
  • 參觀 上海科技館!
    上海科技館由天地館、生物館、智慧館、創造館和未來館組成,幾乎可以容納現代科技的任何展示,體現了上海國際大都市21世紀的科技-流水平,是具有國際-流水準的科技館。上海科技館外形獨特, 由碩大球體和4層的框架結構組成,整展館以轉臺的弧形平面,螺旋上升立體,將立體覆蓋在一片由西向東緩緩升起的1萬平方米的巨型翼狀屋頂下, 正好與科技館的展示功能渾然一-體, 相映生輝。
  • 上海科技館「流動科技館」走進新郊區
    用魚的視角看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運動員「打網球」,聽「會變魔法的風」如何在生活中製造驚喜……日前,來自上海科技館的「流動科技館」開進金山區廊下現代農業園區,「媽媽,你也來玩」,「爸爸,我還要看」成了現場孩子們的「口頭禪」。
  • 高科技的科技館帶你展望未來,深圳Skyland未來科技館
    高科技的科技館帶你展望未來,深圳Skyland未來科技館兩個主題區域、十八個項目等著與你一同相約在深圳,感受不一樣的震撼!深圳Skyland未來科技館時間:2019-08-07至2020-07-31深圳Skyland未來科技館地點:SKYLAND未來科技館在線訂票:大河票務網這是一個沉浸式的科技空間,走進這裡給你不一樣的科技館和不一樣的體驗
  • 上海遊記:漫遊上海科技館
    按照計劃,我們今天要看上海科技館。我們吃完早飯,走向地鐵站。地鐵站還像往常一樣擁擠。我們坐上擁擠的地鐵來到了科技館。走進大門,遠遠看去,是一個大大的廣場。遠處有一個大圓盤一樣的場館,中間是大大的圓球,球上還有一個小球。場館上面有幾個大字——上海科技館。
  • 上海長江河口科技館開館
    10月18日,上海長江河口科技館落成開館。這座由「水」和「綠」組成的科技展館,如長江之魚,在長江口——上海寶山躍然而出,向公眾講述長江河口的故事。長江河口科技館位於寶山區吳淞炮臺灣溼地森林公園內,正對長江、黃浦江的匯流處,與上海吳淞國際郵輪碼頭、炮臺灣溼地森林公園共同構成寶山濱江景觀帶,將成為科普教育、現實體驗和休閒旅遊於一體的上海市科普旅遊基地。
  • 青島科技館2019年建成 將成全國最大綜合科技館
    據了解,青島科技館一期工程位於紅島經濟區紅島街道,一期建設主科技館一座,總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該項目預計2019年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建成後將填補青島市級大型綜合科技館設施的空白,這也是目前全國在建規模最大的綜合科技館。
  • 「國際科技館能力建設高級工作坊」搭建全球科技館行業深度交流平臺
    為擴大國際「朋友圈」,搭建世界科技館交流合作平臺,2019年繼續實施「國際科技館能力建設」項目,舉辦國際科技館能力建設高級工作坊,邀請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美國的7位專家進行授課,並組織來自15個國家的15家科普場館的15名國際學員和國內15個省(區、
  • 國家5A級景區(五十六),上海科技館
    國家5A級景區(五十六),上海科技館上海科技館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區的世紀大道上海科技館佔地科技館由美國RTKL國際有限公司及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合作設計。2001年10月21日,上海科技館舉行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江澤民主席籤名留念。2001年12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2012年,上海科技館被國家文物局核定為第二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 上海科技館春節「微更新」:互動遊戲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大年初一上午,上海科技館遊客數量不少,很多家長帶著孩子體驗了「地球家園」展區的「垃圾分類」互動展項。據科技館工作人員介紹,這是根據市人大近日通過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改造的展項,引導公眾將生活垃圾分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溼垃圾、幹垃圾4類。
  • 上海科技館IMAX巨幕科普片一天放映七場 每場電影40分鐘
    從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上海科技館七場IMAX電影馬不停蹄地連續上映,每場電影40分鐘,每天為2000多人次觀眾提供精彩的觀影感受。國慶長假,記者走進上海科技館IMAX巨幕電影背後的世界。上午9點,記者跟隨上海科技館電影放映員王盛走進IMAX電影放映廳,走過逼仄的通道,一個黑暗又充滿機械感的空間呈現在眼前:兩臺放映機並排而立,巨大的膠片「躺」在三層的輸片機上,機器四周「掛」著橫豎不一的軸承……儘管上午9點45分才會有觀眾入場,王盛卻必須提早一小時到崗,他要做的事太多了——首先,檢查放映室裡的溫度和溼度,因為脆弱的膠片怕水
  • 帶娃遊中國科技館:不得不吐槽,真是一流的設施 三流的配套
    主展館出口處大型機械設備(動態)不得不吐槽科技館的那些事 再說說科技館的體驗吧作為中國最好的科技館,硬體設施可謂一流。中國科學技術館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位於朝陽區北辰東路,東臨亞運居住區,西瀕奧運水系,南依奧運主體育場,北望森林公園,佔地4.8萬平方米,建築規模10.2萬平方米。
  • 「大鯨魚」第一次遊出上海科技館,來到了阿拉家門口
    「鯨奇世界」展覽是上海科技館策劃推出的原創展覽,包括「大魚傳說」、「生存智慧」和「生態保護」三部分。THE TALE OFWHALES展覽通過標本、模型、機電互動展項、多媒體互動展現,體現了科學與文化、藝術的有機融合。
  • 日本科學未來館館長到廣西科技館訪問並作專題報告
    廣西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葉宗波在會見毛利衛博士時表示,毛利博士作為日本知名科學家訪問廣西科技館,開啟了廣西科技館與日本科學未來館今後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的渠道和橋梁;廣西科協將以廣西科技館為平臺,全力推進「櫻花科技計劃」(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項目)在廣西的組織與實施。
  • 上海自來水科技館上午開館(圖)
    請到國內第一座自來水科技館探個究竟。今天上午,上海自來水科技館開館。副市長嚴雋琪出席了開館儀式。  上海自來水科技館坐落於中國最古老的地表水源自來水廠——上海自來水市北有限公司楊樹浦水廠內,展示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在原上海自來水展示館基礎上提升改造而成。按樓層共劃分為三個展區:「歷史源頭」、「現代科技」和「未來規劃」。
  • 孩子的夢幻樂園—上海科技館
    上海科技館是上海市政府投資建造的一個非常重大的社會文化項目,它是以「自然、科技、人」為主題建造的,它的宗旨是為了提高廣大人民的科技知識素養,是上海非常重要的休閒旅遊基地,還有科技科普教育基地。上海科技館只要有五個展館,有天地館,生命館,創造館,未來館,跟智慧館。
  • 我們全家來到了上海科技館參觀
    星期天,我們全家來到了上海科技館參觀。上海科技館坐落於浦東世紀公園之側, 西低東高,翔升的造型恰似上海科技的騰飛,又寓含科技發展的曲折進程。科技館佔地6。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8萬平方米,總投資達1 7。
  • 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初步建成
    9月15日,北京科學嘉年華將拉開帷幕,由中國科技館變身而來的北京科學中心將正式開放。而位於北四環奧林匹克公園區域的中國科技館新館早已成為新的地標性建築,並將在今年的全國科普日期間首次在夜間向公眾開放,開展「科學之夜」大型活動。中國科技館30年的變遷發展折射了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的建設完善歷程。
  • 合肥未來科技館按下「暫停鍵」
    晨報訊 2月15日,記者從合肥市相關部門獲悉,該項目受定位不夠明確,且與省科技館、市科技館功能交叉等因素影響,合肥未來科技館已暫緩實施。而來自合肥市重點局的消息稱,合肥市科技館新館預計在今年5月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