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為了與社會各界共建「大科普」格局,上海科技館選擇在今天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科學院三家單位分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建好合作「朋友圈」。今後上海科技館還將大力投入科普遊戲製作,寓教於樂,讓青少年享受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
「不少家長反對孩子玩遊戲,可是青少年都很喜歡遊戲,很多人是玩遊戲長大的。」上海科學院副院長鄢國強笑道。如何將遊戲用於科普教育,是此次上海科技館與上海科學院合作的重要主題。鄢國強表示,遊戲也是一種輿論陣地,需要用正能量去佔領,而科普遊戲就是一種很好的表現形式。
上海科技館副館長劉海峰介紹,目前上海科技館已經配合「鯨奇世界」特展開發了兩款線上小遊戲。目前上海科技館在遊戲領域投入還不大,但是館方已經接洽一些大型公司,「他們將來的投入就不是現在的幾十萬,可能是上千萬甚至更高。」而科技館中遊戲的形式也會更加豐富,館方希望為遊客提供沉浸式的遊戲體驗,遊客從買票入場到參觀過程,都可以潛移默化地與館方互動。若技術成熟,館方甚至可以判斷遊客的興趣,比如通過監測遊客體溫、眼神、脈搏,分析遊客是否在認真參觀或聆聽講解,從而對館內服務進行優化。
「探索鯨奇世界」小遊戲截圖
此外,上海科技館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將共同打造「科普大講壇」、「科學家面對面」等品牌項目,加強「實習研究員」、「青少年創新實踐站」等項目共建,加強科研合作和人才交流;與上海廣播電視臺將共同打造國內領先的「博物館之夜」品牌,利用「星聞會客廳」演播室平臺,共同提升上海天文館的影響力。
劉海峰表示,上海科技館本身是公益類單位,並不以銷售為目的,但是並不意味著摒棄擁抱市場發展機制。「我們希望強強合作,跟企業也好,跟高科技研究院所也好,爭取做到小投入大產出。」
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後,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還將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活動,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互動的平臺。上海科技館帶來了上海科普大講壇線上直播《當詩詞遇見科學》和「鯨奇世界」展之雲逛展特別活動;上海自然博物館採用直播形式開展博物館之夜活動,推出全新品牌「螺說頻道」,圍繞自博館的展示內容製作原創親民短視頻或直播內容,探索線上科學傳播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