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反思:這個鍋到底是不是該讓蝙蝠背鍋?

2020-12-19 安妮的法鬥

疫情下的反思:這個鍋到底是不是該讓蝙蝠背鍋?

萬物皆有靈:聆聽自然的聲音

「萬物共存,緊密相連,只有在自然中,人才能成為完整的人。」

——《寧靜無價》

疫情肆虐,痛定思痛

2019年末,一場未知的傳染病席捲武漢三鎮,人們在道聽途說和奔走相告中陷入恐慌和無助中。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就這樣肆虐荊楚、蔓延華夏、擴散境外,中華民族面臨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這個冬天,一隻「蝙蝠」在武漢畫了一個圈,隨後這隻蝙蝠攜帶的「病毒」洶湧地爆發滾滾疫情,不可逆地蔓延每一座城市。

新春將至,人們都在忙著,鬧著,笑著,為春節的來臨做足準備,大紅的燈籠高高掛起,街邊的霓虹燈閃閃發光,路上的車輛川流不息,繁華的街道熙熙攘攘,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卻不曾料想,在那熱鬧之下,醞釀著一場巨大的浩劫,新型病毒在黑暗中摩拳擦掌,蓄勢待發。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統籌全局、沉著應對,果斷採取一系列防控和救治舉措。在產生了巨大的損失後,我們痛定思痛,卻不得不重新回到了古老而又常新的哲學問題:人與自然究竟是一種什麼關係?

世間萬物,生命共同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黨的十八大報告在對「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全面部署時明確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黨的十九大報告也特別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再度認識「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深入思考生態文明建設當中如何構建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管控體系。

儒家認為:萬物為天地所生,人在所有動物中最富有靈性,所以人也被稱為「萬物靈長」。世間萬物,得之於天。人也是萬物的一種。人和動物的區別有很多,但很多方面又與各種各樣的動物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在大腦,人類腦的進化,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情感,擁有更高的智慧,我們沒有碩大的身軀,卻能開山修路;我們沒有尾鰭和腮,卻能遨遊海洋,我們是萬物之靈,我們是地球上最智慧的動物,但這一切都不是我們摧毀我們的家園,迫害其他的動物的理由。

從前山河湖海,山間涓流,河潭映星月。一條不大不小的河流穿過城鎮、街道、農田,滋養沿岸千千萬萬人;如今,馬路寬敞,房屋亮堂,河流卻垃圾肆虐、山泉乾涸,我們不斷地往大山深處去,最後移山填海,將一眾雀鳥山獸驅逐,迫使它們另尋家園;我們在世間輕如鴻毛,卻散於世間每一個角落,最後撂倒了重如泰山的大象,並成功從它們嘴裡拔下了象牙;我們力量微弱,和善文明,尋常人甚至沒有武松鬥虎的勇氣,卻敲了虎骨、砍了犀角、剝了穿山甲……

萬物有靈,知之益明

我們愛花鳥,便囚了花鳥;我們喜新奇,便獵了新奇。當我們以為徵服了大自然、以為全世界都在我們腳下而沾沾自喜時,大自然轉身就是狠狠的一巴掌,敲上一個警鐘。生態系統平衡被打破,物種入侵和滅絕,水土流失,資源耗竭——還有目前最令人忘卻不得的新冠,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錯了,「徵服」侵略意味十足的詞放在人與自然之間本就是悖論,我們耳熟能詳的「眾生平等」被這個詞碾得連渣都不剩。

當北極熊被逼到棲息在一塊方寸之地、漂在冰洋之上,當白鯨因為食入過多海洋垃圾中毒而亡,當小象被迫與母親分離、淪為馬戲團謀人捧腹的工具……所謂「平等」此時不過是個烏託邦、桃花源。所謂共生,是相互依託,不是一味地讓步,更不是一味地索取。我們當然可以從自然界得到藥材,但是我們不能因此毀了一座山的生態。

或許大家聽過「生物累積性」,我們往海裡扔的垃圾最終吃進了魚的肚子裡,或許塑料被消化了,但重金屬及其他不明物質並沒有那麼容易被生物體的酶搞定——而那條魚最後進入了我們的肚子裡。所謂共生,是一張網,每一個節點都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整個星球上的生命休戚相關。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表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僅要根植在意識中,更要落實到實踐中,形成全社會的行為準則。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類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萬物之靈,我們之於整個自然如滄海一慄,但對於整個生態系統的保護卻應當肩負最大的責任。生而為人,作為高等動物,更應該為生態平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新冠病毒不久將僅存在於我們的集體記憶中,如果人類能從本質上重新反思我們與自然的關係,那我們付出的這麼沉重的代價沒有白付,至少我們可以防止將來數百種冠狀病毒的發生。

蒼穹之下,萬物皆有靈,萬物皆值得被愛,請理解、尊重、善待每一個生靈,仔細聽聽它們的聲音,讓世界重歸於寧靜。

相關焦點

  • 雲南蝙蝠不背鍋,中國勿需道歉!
    但是,從最新的科學證據表面,至少我們過去認為的新冠宿主,雲南蝙蝠是冤枉的,很多背鍋的野生動物也有點冤。蝙蝠如何背鍋的?蝙蝠,這次疫情期間突然混成了超級網紅,要為新冠疫情背鍋,這種說法像是一種既定的事實,但是存在巨大爭議。
  • EDG2:9慘敗KT,到底誰該背鍋?
    這到底該是誰來背鍋?iBoy,此前雖然對於他的評價很高,甚至有人把他比作國服Uzi之下第一人,但是實際上,他對於比賽的把握還是有些欠缺。KT這支隊伍最擅長的就是滾雪球,抓住自己這邊最優勢的一路,直接以雷霆之勢,瘋狂抓人,來壓垮這一路。
  • 「你看這個鍋它又大又圓」,那些慘遭「背鍋」的動漫角色也太慘了
    「背鍋」指的就是被迫或者是自願接受了不屬於自己的錯誤,就比如大河偷偷吃了龍兒的飯,但是卻說是鸚鵡吃的,那就是鸚鵡「背鍋」了(大河的木刀可能已經按不住了)。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要說的就是那些慘遭「背鍋」的動漫角色!
  • 石正麗,放過雲南蝙蝠吧
    可在國內,有一種強烈的聲音稱雲南蝙蝠是新冠病毒的源頭。3月9日晚,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石正麗做客騰訊「2020科學抗疫」線上公益課堂,這幾天,這個公開課的內容受到各大媒體的廣泛報導。這些報導如《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出現下一次蝙蝠型冠狀病毒是大概率事件》、《石正麗:新冠病毒絕非人造 建議去蝙蝠棲息地溯源》等。
  • 桂子山夜話丨專家解讀,疫情漩渦中的蝙蝠——「蝙蝠俠」還是「背鍋...
    這裡是華廣之聲桂子山夜話特別節目,我是你們的老朋友——王怡雪、金靜雅,疫情心連心,我們以聲音相約,以心靈相融,難熬的日子裡,有我們陪著你。2020年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席捲了全國,而隨著疫情的爆發,各種病毒源頭論層出不窮,其中最受輿論矚目的當屬蝙蝠,這種生活環境其實與人類相距甚遠的生物,又一次因為攜帶的致命病毒而曝光在世人的眼中。
  • 印尼人疫情下照樣吃蝙蝠,店老闆:每天早早賣完
    儘管與冠狀病毒有關,印度尼西亞的一個菜市場仍在販賣狗、貓和蝙蝠斯泰恩斯是該市場的一位店鋪老闆,他表示全球範圍的疫情並沒有影響銷售,「實際上…每天我的蝙蝠都會早早賣完」,說起這個的時候斯泰恩斯顯得很高興,因為他的蝙蝠賣得並不便宜,每隻蝙蝠可以賣到6萬印尼盾(約合30元人民幣),這足以使他小賺一筆。平均一天下來,他可以賣出大概50到60隻蝙蝠。
  • 疫情下的蝙蝠專訪,揭秘蝙蝠攜帶病毒卻不發病的隱情
    答:事實上也會得病,只不過一來我們和人類溝通比較少,你們也不清楚我們有沒有不適,是不是剛剛失去自己的親人。二來我們蝙蝠的種類繁多,數量巨大,所以有些小規模損失就不為人知。我就聽說過有一種狂犬病毒感染過我們的一些蝙蝠朋友讓他們發瘋,另外還有什麼塔卡裡伯病毒之類的也是我們的敵人,曾經對我們造成重創。但是總體而言,我們因為感染病毒而得病的事情確實不太常見。
  • 「飯店銷售蝙蝠湯」發布者致歉 網友評論褒貶不一
    熱點事件每天有,段子手在民間~每次爆出些熱點事件後,網友評論也是一個比一個精彩~下面就和大家一起看下引發了不少網友討論的【"飯店銷售蝙蝠湯"發布者致歉】,這條新聞短短1小時內已經收到了1328條評論,有人表示質疑,有人贊同,有人甚至還在評論區激烈討論了起來,來看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吧
  • 水煮蝦到底該冷水下鍋還是熱水下鍋?很多人做錯了,難怪又老又腥
    在煮蝦的時候,多數人會有一個疑惑,那就是到底該冷水下鍋還是熱水下鍋?如果這個做錯的話,就會影響蝦的口感,吃起來又老又腥。正確的做法就是水燒熱了再下鍋,這樣就大大縮短了煮蝦的時間,吃起來更加的鮮美嫩滑,是不是很多人都做錯了呢,記得下次一定要熱水下鍋吶。
  • 最新官宣新型冠狀病毒又與蝙蝠有關?蝙蝠究竟有何魔力?
    相當於打遊戲,別人被打幾下就打死了,而蝙蝠一般只有電腦關機或斷電了才會go die。確定不是向上帝充錢了嗎?再來看一下get了30-40年超長壽命+40℃高燒模式的蝙蝠,體內會發生什麼。人類「發燒」是免疫系統被病原體激活後,用高溫消滅多數病原體的應激身體狀態,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高溫中身體是受不了的。
  • 那個吃蝙蝠治病的男孩已長大,疫情之下,蝙蝠是藥還是毒?
    談及他當年吃蝙蝠的事,問他感受,他笑笑不語,畢竟對於當年之事,他還只是一個小孩子,很多事情已經不記得了。這是真真實實發生的事例,現已過去二十年有餘,若不是此次大規模爆發的新冠肺炎,關於蝙蝠是SARS病毒源體的新聞報導,恐怕大家早已淡忘了此事。於是,大家的茶餘飯後談資又重新泛起了漣漪。蝙蝠到底是一劑有效偏方,還是超級毒王?
  • 馬雲不該背鍋,先反思自己
    到目前為止,現代人的消費已經逐漸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網上購物已經成為大多數人購物的主要方式。因此,越來越少的人去商店購物。與日本實體店常年的繁榮相比,其實馬雲不應該背鍋! 多年來,日本的實體店行業一直蓬勃發展,最近幾年,日本的電商行業發展也非常迅猛,但這並沒有影響傳統實體店的發展。
  • 對比汶川地震和新冠疫情:我們該如何反思災害、開展重建?
    如果是這樣,那下一個問題是,我們為什麼還要想起它,又年復一年地紀念它?在回答它之前,我們先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去討論這個問題,試想,12年後的2032年,我們還會對當下這場席捲全球的傳染病記憶猶新嗎?如果想起來時,我們會想起什麼?▲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 帶你深入了解蝙蝠,看「蝙蝠俠」科普神秘的蝙蝠
    蝙蝠在這個春節竟然意外走紅,原因是它攜帶了與疫情相關的新冠狀病毒,病毒學專家認為新冠狀病毒很可能來源於蝙蝠,理由是病毒基因測序相似度相差無幾,到底當前的新冠狀肺炎病毒是不是跟蝙蝠有直接關係還有待科學家地細緻研究,蝙蝠是不是躺著中槍我們暫且先不管,小編這期為大家採用另類風格的寫法來科普一下蝙蝠,特意請來了蝙蝠中的代言人-----"蝙蝠俠"來科普蝙蝠自己的故事。
  • 蝙蝠是不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即使在鳥類中,也有不會飛的,比如鴕鳥、企鵝,這些動物雖然都是鳥綱下的成員,但是它們的翅膀退化,已經不具備飛翔的能力了。當然,會飛的也不一定都是鳥類和昆蟲,在哺乳動物中,也有會飛的,比如最近「特火」的蝙蝠。那麼,蝙蝠是不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呢?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說幾種「假飛」的哺乳動物。
  • 炒肉時不要直接下鍋,學會這個簡單技巧,肉質鮮嫩不粘鍋
    現如今的人們一旦饞肉了,就可以選擇下館子吃一頓,或者買點肉自己進行烹飪,相當方便,只是不知道你發現沒有,下館子吃到的炒肉跟自己在家做的炒肉明明用的是同樣的食材,但做出來的口感卻有很大的差別,館子中的炒肉做出來後肉質比較鮮嫩,而自己在家做的炒肉肉質則又柴又老還粘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蝙蝠是什麼進化來的?如何看待它?
    蝙蝠幾乎與恐龍同一時期的,古老的輔乳動物,靠聲吶飛 行,耐高溫,一隻蝙蝠可攜帶上百種病毒,免疫力強。為人類傳遞花粉,種子,一隻蝙蝠一天可吃自200-1000隻害蟲。
  • 天上掉下個黑鐵鍋 盤點五種容易背鍋的行為
    玩的溜,carry全場,但最後輸了,那你背鍋,「不讓人頭,殺人這麼多最後團還輸」;玩的菜,沒跟上節奏拖了後腿,那就請自覺拿鍋吧。所以今天大飛給你說道說道王者榮耀中玩家常背的幾種鍋:1、「為什麼不打龍!!」
  • 山海經:耳鼠會飛,你猜它是不是蝙蝠?
    這個版本說生肖選拔之前老鼠和貓是好朋友,出於妒忌,到了重要關頭老鼠放棄和貓的交情,一大早悄摸地跑上天庭,由於天帝有言在先,生肖排名按照眾候選人籤到的先後順序,就這樣老鼠就穩坐了第一,而作為朋友的貓還在家裡等著和老鼠一起去面試,卻不想那場競爭激烈的面試早已結束。
  • 中行原油寶虧到「倒貼」,虧300億的鍋到底是該中行還是散戶背?
    該產品不具備槓桿效應,按期次發布合約。結果就是這個瓜越吃越大,最終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那麼我們必須要問了,中行這到底玩的是哪一出?這虧了300億的鍋到底該誰來背?首先,我們必須要先來分析一下,中行這個產品到底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