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經氏族譜》把此河叫廣西河,《全州大崗蔣氏族譜》也這樣叫

2020-12-12 探秘八桂

《從興安界首渡口到全州三江口這條河,歷史上全州人叫它什麼河?》刊發後,我說全州歷史上也曾經把這條河叫做廣西河,不僅我過去這樣叫,湘江邊我許多認識的朋友也這樣叫,還有《經氏族譜》為證,說明歷史上全州本地人叫這條河為廣西河是事實,並不是我編造出來的,文章刊發後,仍然有不同的聲音。

《經氏族譜》標註此河為廣西大河

有許多朋友知道這種叫法的歷史,支持我說的本地人將這段河叫廣西河的觀點,而李相先生的留言,站得高,看得遠,對全州發展而言,可謂是真知灼見。我將他們的留言整理成《關於廣西河叫法的問題,這位學者的觀點對全州頗有益處!》,希望此文能讓那些對全州發展有影響的朋友看到,在將來構建全州歷史文化大縣時能有所幫助。

有朋友說他也知道這條河地方叫廣西河,但說孤證難立,還說郭沫若 《史學論集·論古代社會》:"孤證單行,難以置信。"朋友這話當然是有道理的。我當然希望多找這樣證據。不料,近日翻書,又在一族譜上也發現有地圖將此河寫作廣西河了。

許多人知道,桂林市全州縣永歲鎮大崗村(原名大堽、大岡,別名大坪江、大陂岡),是全州蔣姓重要發源地之一。也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地方,歷史上出了不少人才。

歷史悠久,人才輩出的大崗村

大崗蔣氏公祠

前些年發源於大崗村的蔣氏還重修了《全州大岡蔣氏族譜》。族譜上面有一些古地圖,是研究古代全州的好史料。近日,無意中翻書,也發現了此書有全州古地圖,地圖上也標有廣西河。

廣西灌陽縣名人「同胞三翰林」之一的唐景崇題寫的《全州大堽蔣氏族譜》

《全州大岡蔣氏族譜》標註有廣西大河

如果翻開其他一些地方史書如族譜之類的書來看,也很可能是這樣標註的。因此個人認為,將從廣西興安界首渡口到全州三江口這條河叫做廣西河,很可能是某個時段全州地方的通俗叫法。但過去官方書籍有沒有這種叫法,還沒有找到資料。

大崗古村,我們許多蔣姓之根脈所在地

後來看到網友全湘源的留言與建議,我認為也是很有價值的觀點。他說:「小時候也常聽說三江匯合後始稱湘江!全州古稱湘源縣!現在的湘源大橋建在萬鄉河上,若能將之更名為萬鄉河大橋,老東門大橋是三江匯合後第一橋,更名為湘源大橋就好了!」我認為他說的內容不僅是事實,他提出的觀點也真值得地方文化人士考慮。

蔣廷松原創

蔣福華先生向母校全州縣永和初中捐款100萬元,令人敬佩!

關於廣西河叫法的問題,這位學者的觀點對全州頗有益處!

桂林全州這個地方的鄉下亭子真多,會不會是廣西第一?

全高百年校慶10:全高78級校友向母校捐款100萬元修建勵志文化園

走訪灌陽這個古村不虛此行,號稱革命老區桂北第一村,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全州古六鄉各在今全州什麼地方?看看大崗蔣氏族譜地圖便略知一二
    廣西全州古六鄉有著悠久的歷史,有學者指出,「西漢平帝時全國有縣道邑國1587,鄉6620,平均每縣四鄉有餘。「可見,鄉的建制,也不是桂北全州獨有的,全國在已經納入中華版圖的地方也應該多是如此。一般的縣設有四鄉,全州設有六鄉,可見全州是一個大縣,至今,無論是從人口還是從土地面積來說,仍是桂林市最大的縣。全州原有鄉鎮20個,經過精簡合併,現在有18個鄉鎮,這18個鄉鎮分屬古代六鄉哪個鄉呢?有些人知道這個事,也有不少人不知道。有多位朋友也向我問了這個問題,想了解自己家鄉原屬哪個鄉。其實,全州古六鄉準確的劃分,我也研究不透不深。
  • 全州蔣姓重要發源地之一、著名的舉人之鄉:大崗村
    志書記載大崗離城四十裡,高德電子地圖記載離城19公裡。大崗村所處地形,形似睡牛。大崗村,初名大堽,堽同「岡」字,是較低而平的山脊或高起的土坡的意思。岡與崗,其讀音相同時其意思也是一致的。大崗,別名大坪江。《全州大岡蔣氏族譜》說大坪江是土名。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莊氏族譜
    11上杭族譜館FJSH072閩臺館莊南靖奎洋上洋莊氏族譜(民國鈔本11年鈔本)11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471閩臺館莊南靖奎洋上洋莊氏族譜>閩臺館莊南靖奎洋莊氏族譜十一世昭毅系11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486閩臺館莊南靖奎洋莊氏族譜十四世貞裕房11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487
  • 廣西全州蔣氏文化研究會考察鳳凰鎮上畔塘古村落
    #桂北古村落#廣西全州縣蔣氏多數全州蔣氏主要發源地為全州縣永歲鎮梅潭村,蜀國亡後,有20多萬人口。另一支較大的於明朝到永歲大崗定居,至今也有四萬多人口。全州縣鳳凰鎮上畔塘村的蔣氏也源自梅潭。近日,為了考察上畔塘蔣氏歷史文化,全州縣梅潭蔣氏文化研究會蔣連生會長、副會長蔣國友等,前往上畔塘村進行了考察。
  • 廣西全州兩河鎮厚村,一個美麗而有歷史的古村!
    古巷道據厚村鄧氏族譜介紹,他們是全州歷史上知名人士宋代進士鄧寧民的後裔。鄧氏宗祠因為有族譜記載,厚村鄧氏對自己的歷史了解非常清晰。在厚村的新祠堂前面有石碑也有記載,他們源自南陽高密鄧氏一族禹公之後。南宋末從文橋鎮靄嶺遷至鄧家拉,再至壽山,從倉頭卜居潢江(非潢溪),於元朝末年遷居現地,因在倉頭後面故名後村,厚村為後村的諧音,現又名厚桂村。
  • 蔣氏族譜目錄大全
    【題名】梅潭蔣氏世譜: 十八卷,首一卷: [全州]【作者】 (清)蔣勵常等纂修【版本】清道光 12 年(1832), 刻本【居地】廣西, 全州【先祖/名人】始遷祖:[宋]蔣建【摘要】始遷祖建,漢時自安陽遷居全州洮陽梅潭,子孫散居永州、桂州之間。
  • 全州蔣氏文化研究會考察鳳凰鎮上畔塘村石圈祖古墓群落
    上畔塘村的名勝:電子地圖標註為奶婆嶺全州蔣姓重要發源地,一源自永歲鎮梅潭,二源自永歲鎮大崗,但兩地皆是三國丞相蔣琬之後裔。上畔塘村的蔣氏便源自梅潭村。古銀杏(白果樹)2020年4月26日,受青年畫家蔣建剛先生的邀請,全州(梅潭)蔣氏文化研究會蔣連生會長、蔣國友副會長等前往上畔塘村,在該村蔣氏族人的陪同下,專程考察了該村的石圈祖古墓群落。據村民蔣中秋介紹,村裡除蔣姓外,還有楊、陸、唐、羅四姓,但僅村裡蔣氏石圈祖就有14座。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沈氏族譜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沈氏族譜2009-05-14 15:24     來源:福建省臺辦     編輯:楊笑120上杭族譜館FJSH015龍巖沈仁川沈氏族譜11上杭族譜館FJSH124閩臺館沈《平和吳興沈氏族譜》1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林氏族譜
    230閩臺館林詔安霞葛南陂《林氏以來一脈族譜》11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231閩臺館林《平和龍頭林氏宗譜》11中國閩臺緣博物館11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249閩臺館林南靖船廠梧宅營頂西河林氏萬安族譜11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250閩臺館林南靖梧宅林氏西河氏萬安族譜
  • 全州蔣姓重要發源地之一:大岡古村尋根記
    編者:蔣姓是廣西全州的大姓,有資料說已經達30多萬人。其中大崗(曾名大岡)是其重要發源地之一,該村蔣姓已經發展到4萬餘人,分布祖國各地。大崗村也是人才薈萃之村落,出舉人之多,在全州數一數二。看蔣勇剛先生大岡古村尋根記文稿,相信你會對全州及全州蔣姓的歷史有不少了解。
  • 池氏探源:《西河堂池氏族譜》卷一(公子池源流瑩公世系)評述
    《西河堂池氏族譜》卷一橫空出世,令人膜拜、傾倒中。池顯京:   池浴德之子,字敏夫,號念蒼,萬曆朝1609年舉人,知和州;池顯方:   池浴德之子,字直夫,號玉屏子,天啟朝1622年舉人,工詩文,著《晃巖集》、《玉屏集》等,與董其昌(1555—1636)、黃道周(1585—1646)等交深唱和;池顯袞,池浴沂之子,舉人,官同知;……要說上述資料不知真實性如何,但《晃巖集》裡有一篇叫「
  • 秋風江鍾氏六族理事會代表來到高州市雅瑤閣核對與修撰鍾氏族譜
    2020年1月11日上午,秋風江鍾氏家族兄弟來到高州市雅瑤閣核對與修撰族譜。鍾氏族譜是記載鍾氏家族子孫世系的傳承之書,有著區分家族成員血緣關係親疏遠近的作用,也是鍾家人「回家」的關鍵。而鍾氏家族有著三千多年的傳承,在這期間也經歷過無數次族譜的修訂,但隨著歷史的變遷,能夠遺留下來的族譜屈指可數。
  • 五臺譜牒文化修著族譜
    修族譜具有慎終追遠、敦宗睦族、凝聚血親、規範倫理的教化功能。老三區文化底蘊深厚,向來有修譜、續譜和藏譜的優良傳統,明清時期就有胡氏、白氏、劉氏、韓氏、王氏、楊氏、邊氏、羅氏等舊家譜。這些家譜儘管編纂形式有所不同,編纂體例有詳有略,記載內容有多有少,編寫重點各有側重,但其格式基本類似,有章可循。格式中主要部分有譜序、凡例、世系圖、傳記、家規、藝文和字輩譜等。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高氏族譜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高氏族譜2009-05-14 14:43     來源:福建省臺辦     編輯:楊笑11上杭族譜館FJSH076閩臺館高大坪高氏族譜11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展032閩臺館高平和大溪《赤坑高氏族譜》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楊氏族譜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楊氏族譜2009-05-14 15:25     來源:福建省臺辦     編輯:楊笑>18上杭族譜館FJSH023龍巖楊楊氏重修族譜15上杭族譜館FJSH098龍巖楊八閩三楊匯譜·弘農楊時世系卷1
  • 【族譜】145 —— 鄒氏族譜
    「九溪鄒氏」——關注我們「關注」後免費閱讀更多族譜與好文本公眾號所發布的族譜只供研譜和尋親人員參考,以包容求證的態度對族譜的準確性自行研判,資料不代表公眾號觀點。由於篇幅限制,族譜未完整上傳,需要族譜其他頁面的請與小編聯繫,說明族譜編號,我們免費提供(由於人手時間限制,回復可能有點延遲,請與理解)。如果您手中有鄒氏家譜,希望您也積極的無私的留言分享,以利於更多的鄒氏宗親尋根問祖。您也可以將自己手中的鄒氏家譜拍照或視頻,發送給公眾號小編 。如果您在本公眾號沒有找到需要的或對應的家譜,可以在關注公眾號後留言,我們都會一一回復。
  • 葉姓族譜
    《葉氏宗譜》舊版①出自羋姓,以封邑為氏史載,上古時代,帝顓頊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女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葉公之後,以封邑為氏。據《風俗通義》及《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等資料所載,在葉地治水開田,頗具治績。因平定白公之亂,故稱葉公。其後裔以邑為氏,葉邑成為葉氏祖地,葉公成為葉氏始祖。②出自許姓漈頭《葉氏族譜》:唐宣宗大中乙亥九年秋(855年),許延一、許延二兄弟攜家人、童僕七十餘口,由河南汝寧府光州固始縣新安村白馬渡向福建遷徙,次年四月落腳於福建政和東湖。
  • 賴氏尋找祖源族譜支系
    我是朝美公33世,積玉公22世,殿白公11世孫<賴東華>,殿白公後裔排輩有<殿,俊,廷,若,仕,維,必,文,章,區>,殿白公名<仕登>康熙年間從福建平和遷,廣東,紫金,藍塘萬寨仔開基約300年左右。有若字輩三兄弟遷廣西桂(貴)縣,馬王橋,大潭圩,<大增圩>。崇若公,容若公,昌若公,生於乾隆年間。<l>遷廣西時間約乾隆末年至嘉慶年間約200至250年之間。<2>三公在廣西發展七代至十代左右。
  • 族譜編輯步驟——編輯/商氏資訊公眾號
    族譜編輯應該是一個班子:主編1人,副主編2-3人,編輯若干人。擔任編輯,特別是擔任主編的人,應該在古漢語、文筆、民間習俗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主編是編輯的核心,他應該負責全盤編輯工作,對各位編輯作出分工,對整套族譜要構思一個基本思路,制定一個完整的計劃和一個切實可行的工作步驟。族譜編輯的基本步驟如下:1、通讀老譜。
  • 叢氏族譜查詢平臺---族譜錄
    為了讓族人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加強族內互動,促進團結,便於宗親們查詢族譜,現推薦一個《族譜錄》的交流平臺,登錄到《族譜錄》(www.zupuli.com)網站查詢叢氏族譜。          經過宗長多年的努力,通過多種方式收集到叢氏支系的族譜《叢氏擷拾》、《江蘇如皋叢氏族譜》《叢氏譜志大連族譜卷》《中華叢氏》網站等相關資料,目前已經錄入700多部,工作還在繼續錄入中!大家可以利用這些電子平臺尋親問祖。有新增的、錯誤的和需要交流的可以留言。為了瀏覽方便,     建立的所有「叢氏族譜」訪問大部分密碼為: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