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破圈」帶來了什麼?

2020-12-16 澎湃新聞

2020年快要到頭了,上觀新聞一年一度的「品區」時間也到了。

今年末的「品區」,我們品的是五年。往回看,是為了往前看。今年,楊浦的關鍵詞是——「破圈」。

195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八位年輕科學家從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威廉·肖克利的公司集體離職,創立了仙童半導體公司,一群年輕人開啟了在舊金山灣區南面的車庫裡白手起家的傳統。

1999年,一位來自中國的年輕人趙斌正是在矽谷的一個車庫裡寫下了聲網的第一條代碼,幾年後,他把公司帶回了上海楊浦區。在那個網絡還不普及的年代,這位20歲男孩的夢想有些「不切實際」,他要讓實時音視頻變成像水和空氣。

1971年,一個記者用製作晶片的「矽」和舊金山南邊的一大片「谷」來命名「矽谷」。從此,矽谷漫山遍野的杏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舊金山沿加州101號高速公路兩旁鱗次櫛比的科技園區。

2016年,在上海五角場的一角,一片佔地0.84平方公裡、名為「創智天地」的園區在淞滬路上平地而起,一下集聚了眾多科創企業。當年,楊浦區成為全國首批雙創示範基地。

歷史不會重複,但會押韻。相隔著一個太平洋的兩個地方,每天都在上演著相似的故事。似乎有種魔力,它孕育於一個不起眼的車庫、一座毛坯房、一間大學實驗室,但自誕生起便以不可阻擋之勢,打破一個個圈層蕩漾而去。

上世紀90年代,隨著上海城市結構調整,楊浦作為老工業的傳統優勢逐步弱化,上海從「四個中心」建設出發,做出創立楊浦知識創新區的決策。從老工業區轉型知識創新區,從產業更新到空間更新,楊浦努力打破一個個圈層蕩漾開去。

尤其這五年,是楊浦的「創業高峰期」。而一個個關於「破圈」的故事,總是出現在區域發展的每個關鍵時期。

一、對標矽谷

1978年,在美國訪問的核聚變專家陳春先沿著加州101號公路走下來,看到的是數千家由教授、大學生創立的公司。一位教授創立的20人永磁體小公司,就能為NASA和全球核實驗室供貨?陳春先意識到,科技與商業的高度協同所爆發出強大的生產力,正是美國科技經濟強大的奧秘。

如果要在中國建一個「矽谷」,誰能擔此重任呢?

上世紀70年代末,北京中關村已成為中國的「科技心臟」;90年代初,上海張江科學城啟動開發,幾年間集聚了上百家晶片企業,大型研發機構入駐。那麼此時的上海是否還能有一個地方,可以像早期的矽谷一樣承載草根創業,既有「大象起舞」,又有「螞蟻雄兵」?於是,上海把目光投向了從老工業區轉型的楊浦。

1997年,上海第一家高校周邊的科技企業孵化器——楊浦科技創業中心成立,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其對標的就是矽谷和斯坦福。2016年,楊浦區成為全國首批雙創示範基地。此後四年,楊浦每年都獲得國務院表彰。楊浦開始了瞄準「上海矽谷」的創業之路。

百度全球首款L4級量產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

長陽創谷內智能應用

矽谷靠近大城市舊金山,而楊浦建成了五角場城市副中心;矽谷的科技企業沿加州101號公路集聚,楊浦沿淞滬路、長陽路等建設了濱江、大創智、大創谷、環同濟四大核心功能區;史丹福大學是矽谷的心臟和大腦,而楊浦有復旦、同濟、上海財大、上海理工……

近在咫尺的大學,為這些企業源源不斷地輸送著人才、智力和技術。楊浦走出一條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聯動」的發展之路。知識的力量突破了學校的圍牆,融入社區、園區的圈層,形成一個區域內生的自循環系統。

今年疫情期間,楊浦科技企業曉黑板為上海143萬中小學生提供「空中課堂」服務,用戶量從去年3000萬上升到4000萬。曉黑板的「逆襲」背後得益於兩位「鄰居」,雲服務商優刻得和在線音視頻提供商聲網。在楊浦,他們不但是物理上的鄰居,也是產業鏈的「上下遊」。創新力在企業間跨圈流動、壯大,最終實現外溢。

沿淞滬路分布的創智天地下沉廣場是一個集聚科技企業的「創新谷」。

二、隔著太平洋的召喚

今年6月26日21時30分,聲網Agora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交易,這是歷史上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實時互動雲公司。

創始人趙斌回憶在美國時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在矽谷,只要有鼓勵科創企業、海歸回國創業的場合,一定能看到楊浦的身影。」每年,楊浦區領導帶「企業團」進高校宣講已經成為一個傳統,海外學子們感慨:「即使隔著一個太平洋,也能感受到楊浦的召喚!」

楊浦打破了地域的圈層,讓越來越多的矽谷人才回到上海楊浦創業。被稱為「清華三劍客」的顧晶、王翌和林暉,同畢業於清華大學,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如今都在楊浦創業。

王翌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就進了矽谷,成為谷歌的產品經理。那一年,顧晶創辦的晶為電子科技已經在楊浦落戶。「顧晶在楊浦幹得不錯,那裡的政策和服務很務實。」同窗好友的創業經歷讓王翌很受鼓舞,他給曾經的同班同學林暉打了個電話,後者出任了新公司的首席科學家。

2018年9月27日,流利說在紐交所上市。同一年,上海楊浦(矽谷)創新中心在舊金山灣區掛牌運營,楊浦與矽谷開始了隔著太平洋的協同發展。

今年,楊浦區入選全國首批、上海唯一的「科創中國」試點城區,楊浦區再次破圈,創新力輻射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

在長三角雙創示範基地聯盟中,楊浦區作為「東道主」牽頭推出的雙創券通用通兌是一個「創舉」。雙創券是一種電子券,企業申領後,拿著這張券就可以到長三角聯盟內的任何一個地區,找到經認證併入駐到「雙創券服務平臺」的機構,兌換出企業發展所需要的服務和科技資源。

小小一張券,就像投入水中的石子,讓圈層不斷往外蕩漾開去,讓創新資源交錯互融。

2020年元旦,小丑將巨型自行車騎進了五角場與市民互動,楊浦的城區環境充滿活潑與創意。

大學路上,年輕創業者在「後備箱市集」上擺攤。

三、濱江遠眺

這五年,楊浦產業更新與空間更新同步,楊浦濱江是一個閃亮地標。全長15.5公裡楊浦濱江岸線,新與舊、歷史與未來交匯,是楊浦超越時空維度的一次重要「破圈」。

楊浦濱江是中心城區最後一塊大規模整體開發的濱江區域。區領導透露,楊浦預計未來十年將投入近萬億元進行開發建設。新空間的開發,促使濱江實現了最大體量的世界級工業遺存轉化,和最大規模的城市舊區改造。

在黃浦江畔,定海129、130兩個街坊舊改後,將成為一處百萬平方米的城市綜合體。楊浦大橋下,近10萬平方米的老城區、涉及3400餘戶居民的大橋街道89街坊舊改成功,創下了楊浦史上體量最大的記錄。今年11月14日,楊浦大橋93街坊舊改高比例籤約生效,楊浦區提前完成今年徵收1萬戶的目標。楊浦的二級以下舊裡從上世紀90年代的14.2萬戶,減少到了如今的1.5萬戶。

濱江公共空間也在加速開發。今年10月30日,前身是上海制皂廠的「皂夢空間」開放第一天,一批廠裡退休工人故地重遊。坐在沉澱池改造的咖啡館裡,店員送上一塊裝在搪瓷肥皂盒裡的「肥皂蛋糕」,那一瞬間,工人們仿佛回到了十多年前的肥皂生產現場。

89歲的全國勞模黃寶妹,退休前是國棉十七廠的紡紗工人,退休後依然住在楊浦濱江。筆者曾和黃寶妹一起重返她當年上班的廠房舊址,如今已經變成了國際時尚中心,老人家指著那些奧特萊斯店四處張望,極力地去回憶它們當年還是老廠房的樣子,興奮不已。

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時,在楊浦濱江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

一年多來,楊浦濱江徹底「火」了。今年上半年,楊浦高標準完成南段濱江貫通工程總體實施方案。6月,楊浦區發布醞釀已久的「濱江三年行動計劃」,定下2022年初步建成人民城市建設示範區的目標。9月的上海旅遊節開幕式上,楊浦濱江被評為上海「最有溫度的生活秀帶」。而在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6個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名單裡,楊浦濱江同樣位列其中。10月國慶中秋黃金假期,楊浦濱江迎來了12.8萬人次來此「打卡」。

不過,熱度總有散去的一天。一個區域的「網紅氣質」,是一種可借力的優勢,卻不能長久依賴。

此時的楊浦,更應開始思考如何利用這種熱度,乘勢而上,讓濱江從一個吸引人「打卡」的地方,變成區域發展的「點睛之筆,讓濱江獨有的城市文化魅力激發出創新創業的活力。

上海正在打造在線新經濟的「浦江C圈」,楊浦是其中重要一環。楊浦的目標是在濱江15.5公裡的岸線打造一個擁有十餘家龍頭企業、幾十萬從業人員、千億級產出的在線新經濟產業生態園。如果想成為C圈裡面的「C位」,楊浦更需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

大橋街道89街坊舊改成功,居民迎來新生活的陽光。

四、仍要「這股勁」

楊浦最出名的「圈」,應是環同濟知識經濟圈了。張曉亮是同濟1998級建築系本科畢業生,畢業後兩次創業、兩次回學校深造,10多年間她始終沒有離開過環同濟。她和圈內3000多家設計企業一樣,被稱為「同家軍」。

從「設計一條街」,到楊浦最有望衝擊千億級的產業圈,在張曉亮看來,環同濟「奇蹟」背後有一套純粹的邏輯。「同濟總是告訴學生和老師,如果創業失敗了,隨時歡迎你們回到學校工作和深造。」於是,同濟人紛紛走出校園,走到廣闊天地開創未來,而同濟也成為了楊浦區初創企業創始人的「西點軍校」。

不管做什麼,圈子的重要不言而喻,但有時候,只有走出舒適區,才能找到更廣闊的天地。楊浦區內共有7家大學科技園,累計孵化企業10474家。環同濟十分耀眼,而其他的幾家大學科技園有強有弱。

一直以來,大學校園與身在其中的城區之間,看似距離相近,但圍牆卻難打破。對區域來說,象牙塔的圍牆總是有那麼點「高冷」,而對於以教育科研為主的高校而言,談產業似乎有點「掉價」,或者缺乏動力。這導致了長期以來的「產學研結盟」故事,經常停留在籤訂合作協議的那一刻,而缺少後續的「化學作用」。一方面高校的知識外溢不足,大學科技園缺少活力,高校帶動企業創新能力不強;另一方面城市反哺高校的能力也不足。

有專家指出,上海實現國際科創中心戰略目標的瓶頸就在於,大規模的科技人員,尤其是高校各領域的國際頂級專家,不能像紐約、倫敦那樣成為城市科創經濟的直接推動力。

楊浦區,作為全國首批、上海唯一的「科創中國」試點城區,能在這方面探索一條新路嗎?

楊浦的不少科技園區,成立之初依靠大學而建,但到生態圈成熟以後,地域優勢已不再明顯。如今,上海的交通四通八達,從市中心到最偏遠的崇明區,半天時間就能打個來回;網際網路的便捷,更是讓各類創新主體「天涯若比鄰」。楊浦的校區、園區、社區的「三區」聯動與融合,如何織成更緊密的、牢不可破的紐帶?作為地方政府,如何助推創新力走出象牙塔,走向大千世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楊浦區是上海高校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區域內10所高校集聚了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每年有3萬名高校畢業生。將人才轉化為在地的新生力量,也是一個重要課題。

引進人才,能否讓年輕人找到未來發展的明確方向,獲得歸屬感?

營造環境,能否持續提升區域創新氛圍的實際感受度?

城區管理,能否將精細化理念融入每個細微的角落?

原標題:《楊浦「破圈」帶來了什麼?》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破圈是什麼意思 破圈梗意思內涵用在什麼場合介紹
    破圈是什麼意思 破圈梗意思內涵用在什麼場合介紹  破圈是什麼梗?這是什麼意思呢?本篇文章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破圈梗介紹,對此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來看看。  破圈是什麼梗  破圈指某個人或他的作品突破某一個小的圈子,被更多的人接納並認可,多用於飯圈或者演藝圈。
  • 破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多用於飯圈或者演藝圈
    破圈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多用於飯圈或者演藝圈時間:2020-03-20 15:06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破圈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多用於飯圈或者演藝圈 破圈指某個人或他的作品突破某一個小的圈子,被更多的人接納並認可,多用於飯圈或者演藝圈。
  • 書界「破圈」粉絲點讚!家門口的圖書寶庫,小編已經為你盤點好了!
    書界「破圈」粉絲點讚!家門口的圖書寶庫,小編已經為你盤點好了!如今4年時間,書界給讀者帶來便利了嗎?大家怎麼評價?跟著記者一起看看吧~新粉絲,老粉絲分享借書體驗……最近,書界又新增了幾處自助借書機。記者今天一早來到其中之一的楊浦公園借閱點,發現借閱點佇立在靜謐的公園一角,只要進門左轉就會發現一架亮著LED燈的機器,位置很好找。
  • 上海旅遊節「趣」楊浦系列活動將啟動帶來20大特色商旅文項目
    屆時,不僅將揭曉2020年上海市民文化節魔都老建築短視頻大賽比賽結果,還將發布2020上海大學生旅遊節紅色景點攻略設計及自拍大賽以及楊浦濱江「最佳攝影點」「最佳觀景點」「最佳網紅打卡點」。此外,「9•17世界騎行日—楊浦濱江•美團單車『騎遊生活秀帶』定製車也將在現場亮相。
  • 楊浦有個小五角場?楊浦濱江將直通共青森林公園?是真的!區委書記還...
    在訪談過程中謝堅鋼劇透了許多楊浦未來發展的乾貨具體有什麼?他說,楊浦濱江面貌的變化恰恰是整個楊浦變遷的縮影。此次調研發現,楊浦青年對楊浦濱江從「工業鏽帶」變成「生活秀帶」、「發展秀場」的歷程十分熟悉。尤其是楊浦建設高標準人民城市實踐區、高能級科技創新引領區、高水平社會治理先行區、高品質生態生活融合區「四高」城區,青年還是非常樂於參與的。
  • B站2020:高虧損的窘境與破圈的期待
    這意味著破圈帶來的新增用戶仍以年輕人居多。雖然B站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強勁,但陳睿認為用戶的活躍度比用戶年齡更有價值。「今年8月,B站單月活躍用戶突破2億,創下歷史新高。」在2020年Q3,B站總淨營收32.2億,同比增長74%,這個史上最大增速的收入也為陳睿的看法提供佐證。
  • ...21件公共藝術品將永久保留楊浦濱江-藝術季,楊浦,北川富朗,上海...
    原標題: 2019上海空間藝術季月底閉幕 21件公共藝術品將永久保留楊浦濱江昨日,本屆SUSAS總策展人北川富朗表示,21件海內外藝術家創作的藝術作品將永久保留在楊浦濱江,8件藝術作品已完成,另有13件永久藝術品將由楊浦區繼續推進作品製作及實施落地。  本屆藝術季主題為「相遇」,希望通過藝術植入空間的方式還江於民,搭建一個「濱水空間為人類帶來美好生活」的世界性對話平臺,讓藝術與公共空間、當下與歷史相遇。
  • 如果進博會是扇「世界之窗」,那「楊浦視角」看到了什麼?
    如果進博會是扇「世界之窗」,那「楊浦視角」看到了什麼?,全區3078個基層黨支部圍繞進博會開展主題黨日活動3210次,匯聚楊浦護航合力,努力展現楊浦一流的精神狀態和一流的工作水平。
  • B站破圈的2020:高虧損的窘境與華爾街的期待
    1小破站不掙錢2020 年,B站之所以要「破圈」,原因就在於以往把自己的用戶局限在二次元受眾,營收和用戶增長都逐漸見頂了,急需要想辦法擴充經營的底蘊和基礎。一年將盡,我們從用戶數據上來看,B站今年的破圈戰略是取得了巨大成功的,這也得到了整個資本市場的認可。
  • 渾然天成,精典別致:楊浦濱江的點睛之作
    漫步在楊浦濱江,就像走進了上海工業的歷史長廊,默默地感受著百年工業歷史的滄桑巨變。一座座中國工業的豐碑在這裡重現,一段段中國工業發展的歷史在這裡凝固,一尊尊鏽跡斑斑的鉄墩,一座座廢棄的工廠,一排排曾經繁忙的廠房,作為了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的見證被保留了下來,使得實體工業舊址和非物質的工業精神相交融,構起了楊浦濱江大道獨特的城市風景線。
  • 楊浦與復旦深化對接,構建大學周邊國際人文社區形象
    豐富的高校資源,一直是楊浦引以為傲的「資本」之一。正是靠著堅持區校聯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幹,才有了從「工業楊浦」到「知識楊浦」再到「創新楊浦」的轉型發展。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說,復旦與楊浦有著天然的親近,一直以來都建立了良好合作關係,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 很好~10塊錢,只要不停晚上即可~走進楊浦濱江
    陽光明媚,適合戶外——的咖啡店~哈哈哈~一路開到大楊浦,找停車位破費周折,掉了好幾次頭終於在楊浦濱江不遠處找到了一個類似於工地的停車位,很好~10塊錢,只要不停晚上即可~走進楊浦濱江,一路走到底,靠江邊,就到這家咖啡店了~~很大,一共有3層~~一樓有個很大的模型,這裡以前是造船廠吧~點完單直奔3樓露臺~斜對面就是陸家嘴標誌性建築~這一段的濱江人倒是不多,很安靜很舒服~~那天太陽好曬,以至於在露臺拍好照片之後我們去到了
  • 楊浦小學測評|楊浦小學對口小區|楊浦小學怎麼樣
    首發 | 上海學區房百科(shxuequ)序言今天我們來講講楊浦二梯隊公辦小學之——楊浦小學。學校點評楊浦小學,辦學60餘年歷史,一所楊浦區低調且優質的公辦小學。以往民辦盛行的情況下,楊浦小學更是容易被很多人低估和忽略。據在校家長們反饋,學校很不錯,師資力量很好,硬體設施也是新校址新水平,校園環境優美,教學配套完備。
  • 「商」和「演」破圈牽手 上海增設60家「新劇場」
    遍布黃浦、靜安、長寧、虹口、徐匯、楊浦等地,突破原有經營範圍,增設演藝屬性的60家「新劇場」,聚合著新節目、新樣式和新業態;一年內突破6000場次的演出,為申城演藝商旅成功結合打開無數「新空間」。正如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榮廣潤所說,申城「演藝新空間」的蓬勃興起,開啟了文旅結合藝術消費的新模式和新路徑,刷新著城市夜色的動人美景,更彰顯出上海「亞洲演藝之都」建設的繁榮與活力。
  • 9天11部加裝電梯項目開工,楊浦速度靠的是什麼?
    9天11部加裝電梯項目開工,楊浦速度靠的是什麼?一周左右的時間能做什麼12月9日- 17日9天時間內11部加裝電梯開工這,就是楊浦速度楊浦速度背後的「人情味」12月15日上午舉行的延吉新村街道延吉二村55號樓加裝電梯開工儀式熱鬧非凡。不曾想,這個加梯項目的牽頭人竟是一樓住戶王兵。
  • 盒馬鮮生「破圈」
    比如:每日優鮮從大數據入手,做到從C端到B端的反向定製;盒馬也透露將發力B端業務,試圖從側面彎道超車,而業內則普遍認為,盒馬此舉意圖破圈。似乎一場關乎未來的探索,正在加速落地中。如果能夠把供應鏈進行優化和改造,就有望帶來一個龐大的新市場。據了解。2019年國內餐飲行業市場規模已達4.2萬億。假如按照30%的食材成本估算,餐飲食材供應鏈市場體量超過萬億,且未來體量會更大。既能解決問題,又能擁抱新市場,盒馬鮮生自然會去搶佔制高點,並謀求真正的破圈。
  • 「飛「閱」中國」楊浦濱江:「工業鏽帶」蝶變「生活秀帶」
    新華網上海12月25日電(吳愷)破舊廠房、廢棄煙囪、鋼管路燈、混凝土墩、厚重閘門……不同於黃浦江畔上海外灘那些精緻的「萬國建築博覽」,位於黃浦江下遊的楊浦濱江呈現的則是濃鬱的近代工業風。作為我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楊浦濱江有著大量百年前的工業遺存。近年來,楊浦區一直致力於楊浦濱江段的公共空間提升,既保護工業遺存,又增添城市風景線。今年9月底,楊浦濱江南段大橋以東2.7公裡公共空間(楊浦大橋至楊樹浦發電廠)正式向廣大市民開放。
  • 人民幣破7是什麼意思?對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人民幣破7#啥意思?】今晨,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7元關口!大家都在討論離岸、在岸人民幣紛紛破7,可是匯率、貨幣貶值或升值、離岸到底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人民幣貶值了,以前1美元能兌換6塊多人民幣,現在1美元能兌換7塊多人民幣,這就意味著中國的進口產品資金成本提高了、中國人出國旅遊更貴了、中國對外投資會減少。)
  • B站十一周年,它在如何「破圈」?
    B站十一周年,它在如何「破圈」?video 優質的破圈應該是做加法
  • ...家齊聚楊浦「鏡述」濱江 楊浦濱江「最佳攝影點」主題攝影作品...
    楊浦「鏡述」濱江 楊浦濱江「最佳攝影點」主題攝影作品徵集活動開機儀式在楊浦濱江舉行。 市民在楊浦濱江合影留念。 市民在楊浦濱江鍛鍊身體。 孩子在楊浦濱江嬉戲。